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对策 3.1强化农村污水排放管控工作 (1)布局要合理,树立全局意识。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相关部门应调查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修建污水管道,将每户居民的污水排入新管道,再排入污水处理站,利用污水处理手段,提升水资源使用率。
农村环境治理70年:历史演变、转换逻辑与未来走向. 摘 要:农村环境治理既是农村农业发展的奋斗史,也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显微镜。.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村环境治理历经了政策空白、制度初创、领域开拓、全面加速和总体深化五个阶段。. 贯穿始终的转换逻辑 ...
2.2 大数据为乡村提供共享共治新路径.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公开和网络化进一步提升了获取信息的便利度,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乡村公共事务治理的意识和积极性,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为重塑乡村治理格局带来新的变化,成为乡村治理创新动力的重要来源 ...
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并指出了七个方面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就是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之一。那么,乡村善治的内涵究竟,“国家治理”视野中的乡村治理--期刊选粹
二、乡村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乡村精英”流失削弱乡村治理主体。人民群众是乡村治理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者,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必须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治理重心下移、做好社会协同等工作。
注:图片来源于千贺裕太郎主编的《乡村规划学》(2012 年) 《四、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四、日本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结合我国乡村的实际情况和阶段发展特征,对日本乡村的调查研究在乡村发展方向、乡村规划与治理方面有如下可供借鉴的经验。
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研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与社会转型进程的推进,乡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条件以及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都随之发生改变。随着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
同时,“三权分置”改革也对乡村治理主体重塑、治理议题重置和治理体系重构提出了创新要求。 在“三权分置”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可以从重塑利益均衡的治理主体结构体系,重置以改善民生和提升农村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治理议题,重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三个方面入手。
退役军人有奋斗的精神、有开阔的眼界、有敢闯的劲头,让他们植根农村、担当作为,特别是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可以发挥生力军作用。
“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研讨会暨“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项目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9-11-22 查看次数: 2019年11月9日-10日,由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新中国70年社会治理研究”课题组主持的“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研讨会暨“百村社会治理调查”项目工作推进会在北京 ...
《中国乡村研究》是历史学暨社会科学杂志ModernChina(在美国出版)的姊妹刊,也是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SCI)来源集刊。自2003年创刊至2011年共出版九辑,只在中国境内出版发行...
政治科学研究丛书中国乡村治理从自治到善治析邓大才著政治科学研究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价格:¥70.8券后:¥70.80包邮发货地:湖南长沙¥70.8元立即购买
为对乡村治理体系进行完善,改善以往乡村治理所存在的执行力度不足以及治理效果不佳等方面的问题,中共中央以及国务院在2018年9月,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对现代乡...
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上乘的学术期刊供给是保证乡村治理研究持续繁荣,实现乡土社会善治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对36种设置"乡村治理"栏目的期刊进行分析发现:当前"乡村治理"研...
主要研究方向是乡村治理、城乡基层民主以及农村发展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2013—2014年曾为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访问学者。发表研究报告和政策咨询报告多篇,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
【摘要】乡村治理作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对乡村治理进行研究,能更好地指导我国当代乡村治理的伟大实践。基于此,文章探究了...
乡村治理体系是就治理体系而言,乡村善治之路是就治理能力而言。在我国农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就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乡村...
乡村治理的出路何在按照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广东要把乡村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就乡村治理而言,要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分类...
主题词:乡村治理;乡村研究;期刊分析摘要: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上乘的学术期刊供给是保证乡村治理研究持续繁荣,实现乡土社会善治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对3...
(一)优化乡村治理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出现了很多弊端,不能带动农村群众的增收致富,农村产业结构与发展模式有了巨大改变,人口结构与服务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