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术参考网 > 西南联大期刊《生活》
在1940-1941年间,空袭确为影响西南联大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 以往的西南联大史研究尚未将此题加以专题性的研究,有关的论著和回忆文章对此大多谈得比较笼统,缺乏细致、准确的论述。. [1]本文力图重建空袭频繁时期西南联大围绕空袭而展开的社会生活详细 ...
西南联大的校园氛围与闻一多精神之养成 29 第一作者认领本论文邀请作者认领本论文 第一作者:周棉 作者简介:周棉,徐州师范大学 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江苏 徐州 221009 周棉,男,江苏沭阳人,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教授。
汪曾祺生性散淡,不热衷名利,是有名的懂生活、懂美食、懂艺术之人。他自称是一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但西南联大开放的氛围和 ...
欢迎前来淘宝网选购热销商品三联生活周刊杂志2017年11月27日 第48期 西南联大八十周年,想了解更多三联生活周刊杂志2017年11月27日 第48期 西南联大八十周年,请进入诚品网络88的店铺,更多null商品任你选购
西南联大教授的日常生活. 摘要:从细微处探寻郑天挺教授及其西南联大同人的日常生活,诸凡起居睡眠、身体保养、饮食及爱好、家庭生活、亲近自然、文物鉴赏及各种文艺娱乐活动、怀念故世亲人、宗亲姻亲往来、书写日记与砥砺修身等。. 郑先生和联大教授 ...
本文是对西南联大社会生活史的一项专题研究,集中探讨1938—1943年,尤其是1940—1941年日军空袭给西南联大师生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日军空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直接轰炸和平时更为经常的跑警报上。本文一方面叙述和评估直接轰炸带来的物质损毁、人员伤亡和生活不便。
著名人类学家克罗伯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Come in a cluster)?. 这个问题,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南联大时期,涌现出的一大批优雅、渊博、有风骨的知识分子。. 这所于抗战时临时组建的大学,存在仅短短八年,却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西南联大旧影。图片来源:清华大学校史馆网站冯友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史》中统计,西南联大中有“从军旅者八百余人”。不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称“估计实际数字不止这些”...
【摘要】从细微处探寻郑天挺教授及其西南联大同人的日常生活,诸凡起居睡眠、身体保养、饮食及爱好、家庭生活、亲近自然、文物鉴赏及各种文艺娱乐活动、怀念故世...
期刊文献+检索高级检索期刊导航西南联大的奇迹被引量:1在线阅读下载PDF导出摘要西南联合大学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组成,它继承了“五四”和“一二·...
因此,最近读《我在西南联大的日子》这本书,确实是想起了曾经的大学时光。我从不愿回忆自己的大学生活,因为直到现在,一想起那个17岁的小姑娘孤身一人去到一个完全陌生、...
有人问一位曾在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为什么西南联大设施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还能出那样多的人才?这位作家给了两个字:自由。汪曾祺自己也说,使他成...
研究西南联大的人很多,本书作者余斌教授出生在昆明,年少时正是西南联大在昆明的时候,大学毕业后在西北兰州工作,1...
大学之大,在于大师。大师精神,在于传承,在于智慧,也在于从容。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中心的「重走西南联大路」,是对个体意志的磨砺、对大学精神的探寻,是对爱国精神的弘扬、奋斗精神...
西南联大的经济生活获取原文包量页面导航摘要著录项相似文献摘要1938年3-4月间,由北大校长蒋梦麟、清华校长梅贻琦、南开校长张伯苓三人联合领导的"长沙临时大学"...
西南联大生活记《联大八年》西南联大《除夕副刊》主编新星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本书初版于1946年7月,是惟一由当年的西南联合大学学生自行组稿编撰出版的一部...
西南联大的打工族武焜(西南联大历史系1944届学生。解放后曾任国家图书馆编审)我在联大上学时,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假期常去校外打工,是名副其实的“打工族”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