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古籍研究杂志电子版、《西南古籍研究》杂志(期刊)大全。CNKI提供最全的西南古籍研究杂志(期刊)电子版、西南古籍研究杂志在线阅读、杂志订阅、电子杂志下载、杂志文章阅读、下载等服务。
本店分类 孔网分类 茶类文献(4) 少数民族文献(86) 美食菜谱(11) 中医珍本秘本(28) 中医正版书(55) 老酒资料文献(17) 文集(7) 贵州乡邦文献(282) 作者签名本(19) 特色
西南古籍研究 所 民族考古研究与文物评估中心 学院图书资料室 学院实验室 人才培养 ... 学院图书资料室位于云南大学图书馆东陆馆2楼,占地约350平方米,内设书库、期刊库和阅览区,提供阅览座位20余个。藏有中外文专业图书、工具书和线装古籍4万 ...
西南古籍研究杂志 现代中国文学论丛杂志 文物修复研究杂志 唐宋历史评论杂志 台湾历史研究杂志 期刊投稿百科 期刊到底有哪些类别? 四川博文科技参加课程培训 四川博文科技在"天府杯"中荣获"创业 2010年统计源核心(中国科技核心)期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是西南政法大学主办的包括法学在内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创办于1999年,是西南政法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法学为主的综合性社科学术刊物,其宗旨在于及时传播法学领域和其它社科领域的创造性研究成果,反映学术界的最新动态。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体现。为了统一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编辑格式,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便利信息系统的收集加工、检索利用和交流传播,根据《西南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特制定西南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及打印要求。
本书是通过彝文古籍,对西南边疆的历史、文化、风俗、军事等方面进行的研究。本书以秦汉时期滇东北、川南、黔西北地区所用的彝文原著译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学、民族学、语言学、文献学等多学科,以 “ 彝人、彝语 ” 的崭新视角重新审视西南边疆档案史料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家国情怀 书生本色:方国瑜先生的中国边疆学研究. 【摘要】: 正方国瑜先生开拓了中国西南史地研究,成绩卓著,为世人所公认,被誉为"南中泰斗,滇史巨擘"。. 对此,学者们已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深入的讨论,如林超民《方国瑜与西南边疆史地研究》~①、方福祺《方 ...
Spischolar学术资源在线(简称“SPIS”)主要包括学术期刊指南和学术搜索两部分。SPIS将文章、期刊有机融合而构建资源无缝链接的数据平台,突破了以往数字资源利用的局限,扩展科研人员对相关研究领域期刊的认识,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献需求。
《西南古籍研究》(年刊)2002年创刊,中文,16开,出版地:云南省昆明市,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 ...
《西南古籍研究》2008年00期收藏|投稿|手机打开刘大绅系年要录张婧【摘要】:正弁言刘大绅(1746—1828),字寄庵,号潭西逸叟,云南宁州(今玉溪华宁县宁州镇)人,乾隆三十...
古籍整理西南古籍研究雲南大学西南古籍研究所編[雲南大学西南古籍研究所],1986.3-1985:創刊号198619872004年2006年2008年2010年云南大学出版社云南大学西南古籍研...
刚刚【审核中】作者杨**投稿《西南古籍研究》杂志5分钟前【审核中】作者周**投稿《西南古籍研究》杂志1小时前【审核中】作者蒋**投稿《西南古籍研究》杂志3小时前【确...
藏书涵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学科、多专业领域,其中尤以古籍善本、抗战文献资料及教育学、心理学、农业经济管理等藏书为特色,特别是抗战时期大后方出版物为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先唐“十八家《晋书》”内涵考辨李建华(1)【摘要】今存关于“十八家《晋书》”的最早文献乃唐贞观二十年所颁布的《修晋书诏》,但诏书仅...
全部期刊>西南古籍研究分享西南古籍研究主 办: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周期:年刊出 版 地:云南省昆明市语 种:中文;创刊时间:2002年刊内检索:搜索
期刊简介联系我们西南古籍研究杂志基础信息:《西南古籍研究》(年刊)创刊于2002年,集西南地区诸位著名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于一体,展现了西南文人对古籍,尤其是西南古籍深彻的研究成果,其中不...
曾用名:西南古籍研究主办单位: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周期:年刊出版社:出版社类国际刊号:邮发代号:主编:林超民国内刊号:影响因子:期刊类别:信息科技创...
西南古籍研究杂志社投稿须知1.《西南古籍研究》内容:立意新颖,观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证严密,语言精炼,资料可靠,能及时反映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本刊尤为欢迎有新观点、新方...
西南古籍研究杂志简介《西南古籍研究》杂志内容丰富、思想健康,目前以年刊形式发行,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