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同时在线发表了两篇背靠背研究长文,题目分别为“3.6埃的酵母剪接体 ...
而今年的“期刊引用报告”计算方法将有所变化,将把在线发表内容引入2021年 JCR(2020年数据)中,采取分阶段、前瞻性的方法来调和出版机构加入的时间差异。以2020年为分界线,此前各年使用最终发表年份,此后各年则使用在线发表的发表年份。
2006年,清华大学邀请施一公回国任职,施一公经过一晚上的思考就答应了。2007年,他正式调入清华大学,被聘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副院长,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 第二个“黄金十年”:在清华发了近60篇顶级期刊论文
不要迷信已发表的论文,哪怕是发表在非常好的期刊上。 要时刻提醒自己:该论文逻辑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实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你是否能想出更好的实验,你是否可以在此论文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重要问题?
曾几何时,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由于水平较低很难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因此采用论文奖励的方式来鼓励科研人员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然而随着国内人才政策的加码,施一公、饶毅等一批海归高端人才的回归,让国内的科研论文水平直线提升,然而国内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研究组不久前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项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背后,站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英雄——冷冻电子显微镜。生物学史,可以
施一公和他并列第一. 近年来,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中国基础科学研究进步显著,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常多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中国科学家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也越来越多,包括著名的Nature、Science、Cell等学术期刊。. 2018年以来中国 ...
施一公在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三届年会上的演讲稿 我们的大学在科研上的导向,就是指挥师生在西方杂志出版文章。 我们的科研成果写成英文,发表在西方杂志,而我们的工程师反而无法学习我们的最新成果,因为这些西方杂志订阅费用十分昂贵,国内少有企业订阅;而且大部分工程师很难看懂 ...
国产期刊. COVID-19. 截止目前,前清华大学副校长,现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已经发表超过50+篇CNS(Nature+science+cell),可谓相当“高质高产”。. 但自担任西湖大学校长 (2018年2月14日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以来,施一公教授一直没有以西湖大学为单位发表研究 ...
回国后这6年里,施一公在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同时他也搭建起了以清华大学为中心的人才引入桥梁。去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延伸阅读:施一公院士Cell Res解析关键蛋白结 …
50岁的施一公有很多故事,2008年从海外归来,是其职业生涯第二个“黄金十年”的开始。第一个“黄金十年”:大洋彼岸的他有一个中国梦学术研究的第一个重要十年,...
“施一公老师曾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工作者,我们所要追求的不仅是在《自然》《科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更要努力做出能够写进教科书的科研成果。”老师的话对她触动很大,...
“高产”的施一公教授自担任西湖大学校长以来一直没有研究成果发表,然而最近3天,施一公团队连续发力。5月6日,施一公团队(清华大学为第一单位)在Cell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
值得关注。-01-Cell:施一公研究组在《细胞》发文报道酵母B*剪接体电镜结构
按通讯作者来分(大于1篇CNS),包括施一公3篇,颜宁2篇文章。生命科学领域【1】2019年1月1日,施一公研究组在Nature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basisofNotchrecognitionbyhuman...
国产期刊COVID-19截止目前,前清华大学副校长,现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教授已经发表超过50+篇CNS(Nature+science+cell),可谓相当“高质高产”。但自担任西湖大学校长(2018年2月14日正式...
1、2:施一公在《科学》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这是第二次!Science,26Aug2016,doi:10.1126/science.aag2235;doi:10.1126/science.aag02912016年7月22日,生命...
除此之外,施一公其他的学生也很不错,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女性,虽然没有颜宁的名气高,但她在学术上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门生,虽是90后已发表多篇世界级论文,有望...
1、2:施一公在《科学》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这是第二次!Science,26Aug2016,doi:10.1126/science.aag2235;doi:10.1126/science.aag02912016年7月22日,生命...
从西湖大学官网获悉,1月29日,该校教授施一公研究组在《科学》发文,首次报道了“神秘”的次要剪接体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是剪接体结构与机理研究的又一个重大突破。此次重大突破,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