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济研究》杂志创建于1984年,是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研究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上海经济研究》杂志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CSSCI”的来源期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21年1月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2021年增长率将反弹至5.5%,比2020年10月的预测上调了0.3个百分点,以反映人们对疫苗有望推动经济 …
返回页首 序言 下载报告全文 经济扩张的均衡程度下降,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加剧 预计2018年和2019年的全球增长率将达到3.9%,与2018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的预测一致,但经济扩张的均衡程度下降,增长前景面临的风险增加。
目录:一、 圈内流传综合排名(78个)二、 分领域专业排名(52个)三、 大规模综合排名(150个) 引用套路: 1. 若投国内Top3期刊,参考文献需外文期刊占半数以上,引用的中文期刊部分应为国内Top3及领域A+; 2. …
《世界经济》为综合性的经济学理论刊物,主要刊登经济学各国领域的研究文章。侧重世界经济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世界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国际政治经济学、转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对外开放、区域和国别经济等),也刊登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
内容摘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4年10月期的《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使用了“Legacies,Clouds,Uncertainties”的副标题,字面意思是“遗留、多云、不确定性”,显示金融危机遗留问题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雾霾仍未消散,不确定的未来仍不能让人畅快地呼吸。
首页 >> 报刊 >> 期刊 要闻 >> 编辑推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 国际多边贸易并非零和博弈 ... 4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提出,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以及制造业与贸易的周期性复苏,全球经济 ...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论坛(三十五)展望2019 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的,金融过度收缩带来下行压力,使投资者忧虑。金融业需要进行根本性大变革,通过大调整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通过兼并、重组、升级使中国经济未来三年保 …
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展望. 摘要 中国GDP增长 中国政府近日公布了初步核算的2014年宏观经济数据,GDP比上年增长7.4%,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中国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跻身超10万亿美元经济体俱乐部。. 1 靳英华. 两岸经贸关系的现状与展望 [J] .经济论坛,1993 (24):33-34.
世界经济的恢复程度和增速反弹力度取决于五个关键的因素,包括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趋势、全球价值链的调整、美国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各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力度和效果以及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我们预计,2021年世界经济按PPP计算的增长率约为5.5%,按 ...
经济增长预期全球经济增长更新内容《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当地时间27日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更新内容显示,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维持在6%,2022年全...
10、刘纪学/汪成豪/董纪昌/高鹏.《次贷危机及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11、陈华/赵琳.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2021-09-1615:50:262020年世界经济展望...
所属期刊栏目:特稿分类号:F113.4页码:3-10,118-126相关文献相关论文(和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1]盖保德.1999年世界经济展望[J].国际金融研究,1999,(1):...
·如果我们希望能继续看到全球经济的迅速复苏,就必须保持科技无国界,让全球的卓越人才能够协力合作,以创新的方式解决最为迫切的问题。【演讲全文】全世界的新...
出处《中国外资》2004年第9期34-35,共2页ForeignInvestmentinChina关键词国际石油价格世界经济经济复苏经济增长率价格上涨能源需求分类号F746.41[经济管理—国际贸易]F...
中国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的机遇与挑战支持期刊:《世界经济》《国际经济评论》《China&WorldEconomy》《经济学家》《财经科学》.欢迎有意参会者投稿,来稿请参照以上期...
本报讯记者禹洋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日前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期维持在3.9%,但对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加剧作出警告,称贸易摩擦已经成为世界经...
2001年世界经济展望来自维普期刊专业版喜欢0阅读量:6作者:郑京平摘要:如绝大多数经济预测机构在1999年底预测的那样,2000年世界经济继1999年复苏之后,保持了快速增...
在国际秩序重构和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叠加效应下,金砖机制建设行至2015年,成员国聚同化异,化危为机,拉紧彼此利益融合的纽带,合作意愿显著提升,利益契合点增多,合作架构日趋完...
但是这个过程要真正达到复苏程度又却不容易,因为这次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需求,由于财富缩水,财富效应突然减少,居民消费明显不足,面临的问题从供给方来讲是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