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 carbon derived from waste tea biomass as high-performance anode material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Ionics ( IF 2.817) Pub Date : 2020-08-06, DOI: …
1.6硬碳材料的储钠示意图 [42] Fig 1.6 Storage model sodiumfilled hard carbon [42] 1.4硬碳材料在钠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硬碳材料的制备通常是通过热解各种含碳前驱体得到的,其可逆比容量高、电 压平台低、导电性好、应力变化小、原料成本低、对环境无
生物质基硬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近年来,研究者依托生物质多样性的天然结构,面向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应用需求,已开发出一系列形貌独特、性能优异的储能炭材料。. 然而,由于原始生物质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对其炭化过程中的结构 ...
所以可以考虑将石墨烯和其他负极材料如硬碳、软碳,以及化合物类或合金类材料进行复合。 我们做了1.5Ah和0.5Ah两种软包全电池,正极材料采用前面提到的镍锰氧化物,负极采用生物质的硬碳材料,经300次循环后容量衰降为15%。
中科院山西煤化所陈成猛团队JEC:对马来酸酐诱导酯化淀粉的热化学演变机制见解以构筑硬碳微球用于锂离子电池. 1. 引言. 生物质作为一种低成本,环境友好,可再生的资源,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受其结构和形貌的多样性所吸引,大量生物质前驱体 ...
【摘要】:硬碳是最具有应用价值的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材料,要想实现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还需要找到合适的前驱体和制备方法,实现较高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和进一步提高循环性能。本文选用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的生物质松果作为前驱体,通过对碳化温度、杂质含量、粒径大小等制备条件的 ...
硬碳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备受研究人员关注,特别是生物质转化的硬碳近来得到了广泛研究[2,3] 。本工作借助简 下载App查看全文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 …
以松针为生物质代表,通过控制不同炭化温度(100~700℃),制备了一系列生物碳质吸附剂,表征了其结构和表面特征;以4-硝基甲苯为目标,探讨吸附剂在水中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机理及与其结构特征之间的定量关系,...
基于生物质硬碳的钠离子负极材料研究 硬碳材料被视为潜在的商业化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目前仍存在两大问题限制了硬碳的应用,其一:制备的硬碳材料首圈库伦效率太低,其二:关于硬碳储钠机理的研究尚有争 …
基于生物质硬碳的钠离子负极材料研究-硬碳材料被视为潜在的商业化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目前仍存在两大问题限制了硬碳的应用,其一:制备的硬碳材料首圈库伦效率太低,其二:关于硬碳储钠机理的研究尚有争议。本论文中,主要选择马蜂窝...
基于生物质硬碳的钠离子负极材料研究陈金琛【摘要】:硬碳材料被视为潜在的商业化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目前仍存在两大问题限制了硬碳的应用,其一:制备的硬碳材料首圈库伦...
通常认为生物质炭中存在2种碳,一部分是无定形组分,即“软碳”,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机理主要以线性分配为主;另一部分是浓缩型组分,即“硬碳”,对有机污染物吸...
硬碳是最具有应用价值的钠离子电池(SIBs)负极材料,要想实现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应用,还需要找到合适的前驱体和制备方法,实现较高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和进一步提高循环性能。...
生物质方面的期刊作者洋洋得意2009来源:小木虫2004举报帖子+关注有什么稍微低档次三区或四区的期刊帮忙推荐下,着急投出去,关于生物质方面的。返回小木虫查看更多分...
成本低,理论比容量高,稳定性好的负极材料是实现钠离子电池应用于储能系统中的关键,其中,硬碳材料具有较大的片层间距和无序的结构,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表现出了优异的储...
各位大佬,急求生物炭,生物质材料方面比较好的期刊,谢谢大家!发自小木虫Android客户端...
BiomassandBioenergy《生物质与生物能源》英国ISSN:0961-9534,1991年创刊,全年12期,ElsevierScience出版社,SCI、EI收录期刊,Elsevier出版集团(PERGAMON-ELSEVIERSCIENCELTD,TH...
个人感觉这个杂志速度太慢了,不适合博士毕业急需paper的人投稿。我是生物质能源的,工作后把博士工作的一部分总结了一下投出去的,所以倒也没太着急。分享一下状态:902013...
实验三生物质硬碳材料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管式炉制备生物质硬碳材料;2.掌握相应电化学测试方法。二、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仪器:管式炉、瓷舟、研钵、玻璃板、刮...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陈志俊教授、李淑君教授和刘守新教授基于课题组在生物质发光碳点方面的研究积累以及对国内外同行相关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并撰写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