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倩19860816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做好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第三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下,由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其主要职责为:1、部署评选工作;2、组织通讯评议和专家审定工作;3、接受和处理有关异议事项;4、研究处理评选工作中的其他问题。第四条评选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每次评选出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不超过100篇。第五条评选工作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严格筛选、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第六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标准为:1. 选题为本学科前沿,有重要理论意义或现实意义;2. 在理论或方法上有创新,取得突破性成果,达到国际同类学科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或应用前景;3、材料翔实,推理严密,文字表达准确。第七条参加评选的学位论文,一般为在评选年份的上一学年度,在国内学位授予单位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在评选年度以前两个学年度内获得博士学位者的学位论文,如确属优秀的,也可以参评。参加评选的学位论文应以中文撰写。第八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经过推荐、初选和复评后产生。第九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参评论文由学位授予单位向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指定的其他部门推荐。第十条省级学位委员会、研究生教育主管部门或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指定的其他部门,根据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下达的初选名额对推荐论文进行初选。初选所需经费由负责组织初选的部门自行筹措。第十一条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对初选出的论文进行复评,复评工作包括同行专家通讯评议和专家审定会审定。第十二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名单由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公布。任何单位或个人,如发现入选论文存在剽窃、作假或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可在入选论文名单公布之日起60日内,以书面方式向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提出异议。提出异议的书面材料应包括异议论文的题目、作者姓名、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异议内容,支持异议的具体证据或科学依据,以及提起异议者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地址、联系电话等。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不予受理。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处理异议,并对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予以保密。第十三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名单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并予以公布。在异议期结束之日起60日内异议事项仍未处理完毕的论文不列入批准的论文名单。第十四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进行奖励。第十五条对已批准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如发现有剽窃、作假或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不能成立等严重问题,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撤消对作者的奖励并予以公布。
请叫我癸小亥
2009至2013年,动物研究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计发表SCI论文1197篇,其中在SCI TOP15%期刊发表论文419篇,在IF≧5期刊发表论文182篇。2009至2013年,动物研究所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1项。 论文发表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9月27日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动物研究所2003-2012年SCI论文累计被引用篇数在中国科研机构中排名第18名(被引用1896篇,被引用次数14882次,篇均7.85次,全国平均值为6.92次),连续3年进入中国科研机构排名前20名(2011年度排名第20名、2010年度排名第19名);动物研究所在2012年度SCI收录中国生物领域科技论文数量在中国科研机构中排名第17名,也连续3年进入前20名(2011年度排名第18名、2010年度排名第16名);动物研究所在2012年度Medline数据库收录论文数量在中国科研机构中排名第10名。根据《中国科学院生物类研究所论文与引文统计(2008-2013)》,动物研究所在SCI第一著者论文收录中从2008年的316篇上升到2013年的402篇,6年间增长了27%,动物研究所的各项统计排名均位居前列。报告中的人均收录论文情况显示,SCI、SSCI、CPCI、EI期刊中共收录动物研究所2304篇论文,人均7.20篇,排名第二;CSCD期刊共收录动物研究所930篇,人均2.91篇,排名第四。动物研究所SCI全部著者论文收录2301,排名第三;SCI第一著者论文收录1442篇,排名第三。 科技创新 在细胞编程与重编程方面,利用CRISPR-Cas技术首次在重要模式动物大鼠上实现了多基因同步敲除,并证明此技术引入的基因修饰可通过生殖细胞传递到下一代,该突破对于推动利用大鼠进行基因功能研究和大鼠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利用果蝇和斑马鱼为模式,发现Smurf通过位点特异性的泛素化修饰Ptc蛋白,正调控Hh信号通路活性,这一机制有利于生物体内信号受体细胞对外源Hh信号进行有效解读,并在维持信号的稳定传递上起重要作用;成功建立了大鼠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并证明其在长期培养过程中仍可维持单倍性和多能性,这一工作将对人类疾病模型研发和开展基因功能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有害动物调控机制方面,成功破译飞蝗基因组图谱并揭示其食性、迁飞和群聚的奥秘,为更好的揭示蝗灾爆发机制以及开发可持续性治理策略和新的控制方法提供了宝贵的基因组资源,也为推动蝗虫成为研究人类疾病和行为的生物医学模型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基于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从蝗虫型多态现象的进化、型变的分子基础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近十年来在蝗虫型变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研究中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于加深人们对蝗虫型变机制的理解以及蝗灾可持续治理新策略和新方法的开发,都具有重大意义;全面系统阐述了关于红脂大小蠹入侵机制和综合防控理论;在松材线虫转型发育及其与媒介天牛-蓝变菌共生互作方面取得新进展。在动物进化与保护方面,重建了大熊猫800万年的种群分化历史,指出虽然现生大熊猫的三个遗传种群均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和进化潜力,但是其栖息地破碎化现状及隔离种群间有限的基因流再得不到有效改善,他的遗传多样性将会在未来缓慢丧失;从基因组水平进一步确证了地山雀是“山雀”而非“鸦”,并发现其基因组中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基因家族发生了扩张、与免疫和嗅觉相关的基因家族发生了收缩以及与低氧反应和骨骼发育相关的基因经历了正向选择和不同程度的快速进化,揭示了地山雀为适应青藏高原的特殊环境,产生了基本的生存适应策略演化。 截至2014年3月,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有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2个博士后流动站。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基因组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 二级学科博士点(6个):基因组学、动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 博士后流动站(2个):生物学、生态学 据2015年9月研究所官网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有流动人员834人,其中在站博士后115人,在读注册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28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16人,硕士研究生212人),另有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的研究生137人。 2005年,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文东作为第一作者,动物研究所为第一完成单位,在《科学》杂志发表一篇关于SARS研究的文章并于2006年度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2006年(郑艳华博士)、2007年(李文东博士),共获得两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做好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评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旨在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说这个博士从小家境非常的贫寒,但是凭着他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取得了胜利,成为了一名博士。
电工技师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电工技术实验装置常见故障维修 摘 要 文章总结了电工技术实验装置常见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及维修方法
我觉得是的,因为他说的话非常的在理,因为现在有很多的人都在宣传读书运动,这是对这些人最好的打脸。
不同的学历或者不同的学校对论文检测重复率的要求都是不同的: 本科学位论文----论文重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