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流浪泡泡
杨保军:我国城市化概述杨保军:大家好,今天借这个机会,利用一点时间跟大家一块探讨一下中国的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 什么是城市化?这个问题跟在座各位有关,因为我们房地产开发实际上是要提供住房给大家住的,并且主要是给城里人住,在农村还不存在房地产市场。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不同的学科是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城市化的,比如社会学更关注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人口学家关注的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经济学主要研究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集聚过程;地理学关注经济区位向城市的集中过程。综合起来看,城市化应该体现四个方面特征:第一是人口和非农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强化和分异;第二是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第三是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的扩散;第四是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价值观念的扩散。说到这,我们就可以想一想,事实上我们房地产商提供的产品是什么?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个建筑产品。 城市化用什么来度量它?就是城市化水平,它的计算就是城市人口除以总人口,城市化在推进过程当中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是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这个阶段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中期阶段是城市化水平在30%至70%,这是一个加速的阶段,我们中国目前就处在这样一个加速的阶段;后期阶段就基本上稳定了,城市化水平在70%至90%。 回顾我们国家的城市化历程,从政府的态度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0年以前,基本上就是抑制,当时我国走的是一条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建国以后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政府努力推动工业化,但是我们的工业化不是和城市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工业虽然发展了,但是城市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到1980年代,学界在积极探讨、推动,而政府持一种观望的态度,当时的红头文件中基本没有出现城市化这样的术语;1990年代,转变为推进和积极的支持。目前我们国内的基本状况是,从1978年以来到现在,城市化水平从17.9%提高到2001年的36.1%,到去年是39%。当然我们国家的城市化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大家通常说到的问题有: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阶段;城市体系的宏观布局、规模、结构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缺乏在全球经济中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大都市;城镇密集地区各类城市功能分工不明确,结构趋同;广大中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不足,现有城镇的要素聚集、辐射和带动能力弱;城镇质量和管理水平不高,小城镇数量偏多、规模偏小。 城市化进展快慢跟动力机制有关。改革开放前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缓慢,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主要是政治因素为主导,政治因素没有办法提供连续的、强大的动力。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发生了变化,国家超经济强制因素的减少以及市场因素的增加,导致城市化快速发展,其动力因素有四个方面:一个是农村工业化,一个是比较利益驱动,一个是农村剩余贡献,一个是制度变迁促进。 二、城市化道路 针对国家城市化道路,学术界曾经有过许多争论,归纳起来有主张走小城镇的道路,这主要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第二种是主张重点发展中等城市,因为大城市有大城市的毛病,小城市有小城市的不足,这属于折衷的思路;还有一种就是主张搞大城市,这主要是从聚集经济角度出发;还有就是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此外,还有主张重点发展中小城市,主张重点发展大城市与小城镇等观点,各种观点都有各自的若干理由。从模式上有提出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有提出来要把区域经济与城市化融合,有提出来要根据地域的特征来确定自己的不同模式,也有提出来要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因为大中小不是我们说了算的。 尽管有很多争论,但是最终国家制定的政策在16大报告当中表述得十分清楚,16大报告指出“要逐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我们选择的道路一定是要符合中国国情的。我们的国情是什么?就是农村人口规模大,经济相对落后,资源相对贫乏,地区差别大。在这种国情下,照搬国外的模式显然行不通。这个政策有几个含义,第一就是要适度城市化,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第二就是大城市是作为骨干的,中小城市是作为主体的,小城镇是作为基础的。在推进方式上,则强调市场机制和行政机制有机结合,要多渠道、多元化、多模式地推进。 经过论证,我们认为这条道路是可行的。总的来看,适当加大大城市的发展,增加大城市的数量,是完全可行的。中小城市数量已经很多了,但是平均的规模不大,应该控制数量、扩大规模、提高素质。中西部城市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大中小这三者之间脱节,另外城和乡之间也脱节,所以它应该关注中等城市的发展,通过完善大和小之间的过渡环节,来健全城镇体系。 有几个关于城市化方面的误区需要在认识上加以澄清。第一个误区就是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城市发展必然就会引发“城市病”。事实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认识的加深,如果规划得当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防止或者缓解城市病的;第二就是认为必须要控制大城市的发展。第三就是均衡论,认为城市化结果应当均衡分布。事实上均衡是一种理想的追求,城市化更应该考虑地理基础、发展阶段和生态条件的差异性。 三、世界城市化特征与趋势。 二战以后,世界城市化表现为四个特征:第一,发展中国家是世界城市化的主动力;第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还是欧美发达国家;第三,大城市的规模和数量增长明显,而且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非常突出;第四,出现了多个大都市连绵带,也出现一些全球性的城市。 发达国家的城市在这个阶段又有哪些特征呢?第一,城市经济已实现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变,在这个阶段它的办公、写字楼的需求会显著增加;第二,第三产业当中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就是传统服务业下降,但是生产性服务业上升;第三,城市人口增长不再是自然增长,而主要是来自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和国际移民;第四,世界资源向发达国家的城市集中,纽约、伦敦、东京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我们看看这张图,这是全球夜间景象,越亮的地方说明城市经济越发达。从全世界范围内看,出现了六个大都市连绵带,这也是经济最具有活力的区域。记得潘石屹曾经说过一段话,多年前他在北京选择地块开发楼盘,很久拿不定主意,开着车满北京选地。晚上也开车转,突然发现东边晚上灯光最亮,就决定在那里盖楼,这就是后来的现代城。这种决策是有一定道理的。世界城市越来越重要,根据学者研究认为目前有6个:东京、洛杉矶、伦敦、巴黎、芝加哥。 在这个阶段,发展中国家具有什么特征呢?第一,仍是世界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第二,一批全球性城市将可能出现,并成为世界经济重要中心;第三,知识和技术资源的意义更为关键;第四,一些传统的发展因素的状况和变化,仍然继续影响着城市形态的演变,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新经济因素左右一个城市的发展,传统的一些要素还在发挥作用;第五就是政府的财政能力较低,这将继续制约着城市解决其经济社会问题的能力。 我们看一下国外两种城市化演进模式,一种是欧美模式,属于市场主导型城市化。它的城市化与市场化、工业化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工业发展、社会分工和市场细化的自然结果。从城市的规模结构看,各国因资源条件不同而有差异,如英国、美国、日本以大城市为主,而德国、荷兰、奥地利以中小城市为主。在其城市化过程中,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突出,值得我们吸取教训。还有一种就是墨印模式,属于政治主导型城市化。由于实行赶超战略,在政府主导下向工业和城市倾斜,城市化推进速度过快,城市发展缺乏经济基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应吸取国外经验教训,以市场为主导,同时加强政府引导。 四、我国城市化轨迹与特征 我国城市化轨迹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1949年至1957年是起步期,比较正常,平缓上升;1958年至1965年是动荡期,大起大落; 1966年至1978年基本上是停滞期;1978年至1984年是恢复发展期;1985年至1992年是平稳发展期;1993年以后是加速发展期。 动力机制的演变也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改革开放前农业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城市化的最基本因素;其次,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下,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经历了一个与国际经验相偏离、后来又慢慢接近的过程;第三,城市化滞后和第三产业低水平互为因果;第四,政策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非常大;第五,改革开放以前,市场机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长期受到抑制。 我国城市化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第一,已经进入加速阶段;第二,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从省一级来看,城市化水平在50%至70%的有广东、辽宁、黑龙江,40%至50%的有吉林、内蒙、江苏、浙江、福建、湖北,30至40%的有山东、陕西、山西、宁夏、重庆、青海、新疆、海南,30%以下的有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西藏(这是前两年的数据,现在都有所提高)。第三,各类城镇均得到较快的发展,初步形成较为合理的城镇体系。第四,外来务工人员成为城镇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珠三角就有1741万外来务工人员;第五,小城镇发展迅速,积极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第六,国家、民间、外资共同推动,呈现出动力主体多元化特征。第七,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显现,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密集区逐步形成并扩大,形成区域联动之势。 目前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是:制约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仍然存在;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重视数量、规模,轻视质量和内涵;包括一些形象工程、盲目扩大行政区等不恰当的行为;小城镇有贪多、一哄而上、盲目发展倾向;城市发展缺乏区域整体协调,横向联系比较薄弱,区域经济的一体化程度比较低;准城市人口数量大,市民化任务十分艰巨。 五、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 新型工业化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在今后的发展中,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将互为前提,相伴相随,共同构成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两条主旋律。城市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动力。工业化要有效促进城市化,应该有四个条件:第一就是工业化水平要不断提高;第二是产业结构要递次升级,就是由轻到重、再到第三产业;第三是企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第四是大众的广泛参与。具备了这四个条件,二者之间就会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回忆一下我们国家从解放一直到改革开放前,我们走的是非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如山、散、洞,结果,工业化水平提高的同时,城市化依然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以后到1990年代中期,我们实际上做的是产业结构补足性的调整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实现初步结合;1990年代中期以来又重新进入了新一轮重工业化过程中,正如我们看到的,许多钢铁、炼油项目都在上马。 加快城市化还需要我们的制度创新。比如要建立公平公正的人口流动制度,这个制度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开始推动;第二是统筹城乡基础教育,落实9年义务教育;第三是完善城市土地市场机制;第四是建立适应于创新社会的政府职能框架;第五是关注城市贫困,减少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矛盾积累。 六、城市化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可以肯定地说,两者呈现正相关关系,或者呈同步增长趋势。看看这张国内的夜间景象图就会发现,越亮的地方就是越发达的地区,大面积的亮块就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育程度较高。由于地理条件、资源环境、历史文化、发展基础和阶段等的差异,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模式也有各自的特点,目前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大区域有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这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将比单个的城市更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我们可以看到东部沿海一带这种区域经济的优势比较明显,而西部地区往往是以点带面的形式,所以若在西部投资,一般来说就是选择中心城市的多,而它下面的中小城市市场需求和经济实力就明显要弱得多。 以制造也为例,我国有16个工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的城市,其中长三角占7个,珠三角占3个,东北占1个,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的城市榜上无名。 第七,城市化发展预测。 国家制定“十五”计划时,有关部门曾做过研究,预测到2015年左右,我们国家设市城市将达到800个,建设镇数量则略有减少,转移2.5亿农村人口,百万人口城市的集中度提高。规模结构将会发生一些变化,超大城市从11个增加到20个,特大城市由23个增加到35个,大城市由44个增加到60个,中小城市由588个增加到650个;城市群也将出现较大的发展,其中珠三角、长三角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就是京津塘、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厦漳泉,长株潭,河南中部、四川盆地、长江中游等城市群。从城市化质量方面说,将出现社会稳定、生活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高。 不久前,中国工程院的一项研究表明,1978年至2002年,城市化率与工业增加值线性相关系数为93.7%,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系数为98%,因此选择后者来建构预测模型。根据第三产业和城市化的相关模型预测,到2010年城市化率为53%(误差为正负1.7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52至1.92个百分点;2020年城市化率为64%(误差为正负1.7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27至0.9个百分点。这里我们不妨对照一下国际经验,在城市化加速期,日本年均提高1.7个百分点,韩国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 八、城市化战略的政策着力点 适度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着力:第一,建立健全面向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第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保障公民的迁移和择业自由,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合理的有序流动。比如说珠三角有近两千万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想留下来,但是由于制度障碍,难以本地化,所以只能回到农村。如果政策障碍得以消除,他们能合法地转变成市民,则会促进城市化进程,也会带动市场需求。第三,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排除农民变市民的障碍;第四,深化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第五,引导产业、就业结构重组;第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条件;第七,加紧编制各层次的城市规划,引导要素合理有序流动;第八,多元化筹资,探索城市建设投融资新机制。网上还有很多,很容易搜到的,呵呵。
邮政邮政
2020中国城市竞争力(河北省)报告《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8》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倪鹏飞研究员领衔,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联合完成,详细评价了中国291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以及影响城市竞争力的方方面面。本年度总体报告聚焦从城市看中国,迈向“十四五”及未来15年的城市化中国,有新理论与新假设、新动力与新红利、新格局和新趋势、新对策与新建议。本报告的年度主题是“劲草迎疾风:中国的城市与楼市”,回顾、梳理和比较了中国过去20里发生的四次外部冲击对楼市和城市影响,发现中国的城市和楼市承受住了四次外部冲击,并且在经受外部冲击以后变得越来越强健。本年度报告首次实现中国城市竞争力和全球城市竞争力全方面的接轨。报告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一)河北竞争力表现及其变化河北省,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依太行,北枕燕山,以石家庄为省会,下辖11个地级市。2019年河北省经济运行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河北GDP总量35104.5亿元,比上年增加6.8%,三产结构由10.3:39.7:50.0调整为10.0:38.7:51.3,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7988.8亿元,增长9.4%,全省人均GDP生产总值为46348元,比上年增长6.2%;全省年末常住人口7591.97万人,常住人口增加35.6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374.49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62%。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9.62万人,比上年增加2.6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2%,保持在较低水平。表12019年河北省省情信息资料来源: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1经济竞争力的全省地位及其变化图1河北省整体经济竞争力5年对比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经济增量和经济密度双下行,河北城市竞争力整体滑坡。2020年度河北省11市整体经济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285,在全国除西藏外的33个省级行政区中位列第20,相比较2015年度的省级排名下降5位。下辖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排名整体下降,对比5年前,降幅平均达到18.73名,其中经济增量平均下滑12.27名,经济密度平均下滑10.09名。1.2经济竞争力的省内格局及其变化:图2河北省各市过去5年经济竞争力对比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廊坊、唐山、石家庄位居三强,省内三梯队格局显现。河北经济竞争力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廊坊、唐山、石家庄,廊坊市首次位居省内第一。除廊坊、衡水相对排名进步外,其他各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省内城市呈现3个梯队的分布。第一梯队为廊坊、唐山和石家庄,均位列中国百强;第二梯队包含秦皇岛、沧州、衡水、邯郸、保定、邢台,位居全国第101-200名;第三梯队是张家口和承德,排名在200名之外。表2河北省城市经济竞争力显示性指标排名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二)经济竞争力解释表3河北省城市经济竞争力解释性指标排名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硬”环境建设可圈可点,“软”环境水平有待提升:近年来,伴随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河北省在营商硬环境和当地生产要素建设方面持续投入,营商硬环境和当地要素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由于产业结构和城市服务能力的限制,缺少高端产业和国际人才,全球联系方面表现平平。同时,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于生活环境和在“软性”设施方面的关注不足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在营商软环境和生活环境方面的表现不如人意。图3省内代表性城市经济竞争力对比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廊坊市近水楼台抓机遇,石家庄均衡发展促平衡:我们发现,今年廊坊市经济竞争力首次位居全省第1,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机遇,近水楼台的享受了北京的带动效应,在营商硬环境建设上向首都看齐,并在营商软环境和全球联系方面进步较快。省会石家庄则依然稳健,虽然排名相对下滑,但是5个指标均位列全省前三,发展比较均衡,在当地要素、生活环境、营商软环境、全球联系方面依然领先。排名靠后的承德作为旅游城市,在营商软硬环境方便有待提升;而张家口市在当地要素和营商环境方面的建设也有待加强。(三)可持续竞争力表现及其变化图4河北省整体5年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对比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人才缺乏,聚集不足,掣肘河北可持续竞争力发展。2020年度河北省11市整体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261,在全国除西藏外的33个省级行政区中位列第16,相比较2015年度的省级排名下降3位,处于全国中游。下辖城市的经济竞争力排名整体下降,对比5年前,降幅平均达10.27名,其中人才增量平均下滑4.55名,人才密度平均下滑18.09名。人才外流一直是河北发展的一大掣肘,以本地本科以上毕业生流向计算,只有不到半数的毕业生会留在河北省内,这固然是地理、经济、社会等多因素作用下的结果,但客观上造成了人才缺乏和聚集不足的问题,限制了河北的可持续发展。图5河北省各市过去5年可持续竞争力对比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省内城市表现分化,三梯度格局依然明显。河北可持续竞争力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是唐山、石家庄和廊坊,廊坊首次跻身可持续竞争力省内前三,全国百强。除廊坊外,沧州与承德相对排名进步,唐山和石家庄基本稳定,其他城市均有一定下滑,城市表现分化。在经济竞争力部分我们提出的三梯队分布,在可持续竞争力方面依然得到了支持。所不同的是,第二梯队的沧州和邯郸亦跻身百强,而第三梯队的承德则进入了前200。表4河北省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显示性指标排名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四)可持续竞争力解释表5河北省城市可持续竞争力解释性指标排名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河北蓄势待发:河北的可持续竞争力的排名得分均处于全国中等。在5个可持续竞争力分项指标中,由于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动能对经济的支持作用还不显著,经济活力方面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社会包容、科技创新以及全球联系方面略高于全国平均,环境韧性则与全国平均水平持平。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河北在去产能、调结构、补短板、促增长方面继续推进,相信会有更好的表现。图6省内代表性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对比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唐山位居第一但经济活力有所欠缺,石家庄三项领跑但环境韧性存在短板:唐山位居省内第一,在环境韧性、社会包容、科技创新以及全球联系方面均位列省内前三,全国百强,但经济活力方面有所欠缺,排名全国145。省会石家庄,在社会包容、科技创新和全球联系方面均引领全省,但环境韧性方面表现差强人意。廊坊经济活力和环境韧性位居省内第一,全球联系方面也在迅速提高。保定,在社会包容和科技创新方面表现可圈可点,但其他三方面相对较弱。(五)中心城市石家庄市经济竞争力排名全国第88名,在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30,处在沈阳与兰州之间。石家庄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有效提高经济集聚方面仍有进步空间,数据上,对比近年进步较快的廊坊市,石家庄在经济增量和经济密度方面均相对落后。表6石家庄经济竞争力分项指标在35个大中城市的排名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从二级分项指标来看,石家庄在35个大中城市中,仅有营商硬环境位居前50%,其他四个方面都相对落后,特别是营商软环境排名29,与硬环境之间形成强烈对比,说明石家庄在做好公共服务,维护平等公平的市场环境,打造优良营商环境方面亟待加强。可持续竞争力方面,石家庄在全国排名55,位居省内第二,与第一名唐山相差4名,在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27,处在贵阳与昆明之间。石家庄在创造高收入就业岗位,以及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有待加强。表7石家庄可持续竞争力分项指标在35个大中城市的排名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指数数据库。从二级分项指标来看,石家庄在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不占优势,其中经济活力方面比较薄弱,被其他城市所超越;在社会包容和全球联系方面均处于第26名,有待加强;在社会韧性和科技创新方面也比较靠后。整体而言,石家庄的可持续竞争力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区域竞争背后是产业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产业问题和人才问题也一直是困扰整个河北省的核心问题。作为省会的石家庄,借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东风,围绕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需进一步推进人口和产业聚集,进而引领全省发展。相关文章东湖新城路网交通再发力,多条道路用地批复邯郸市泰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重整计划草案获通过2022年邯郸城建/交通/教育等建设计划来了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最新!邯郸一区发布疫情防控通告热门评论尚未有任何人评论,立即评论抢沙发! 优质评论将会被优先显示!
hereparadox
无论城市大小,只要你生活在她的怀抱,就会自然而然的会产生亲切的爱恋,会理解和原谅她的不足,会欣慰享受她的发展变化。做为城市市民,我们不会太在意政府官员们为了面子和政绩做的这样和那样的蓝图规划,也不会太多关心每年要搞的这样那样的创建活动,但几十年的改革发展,却会给我们身边带来很多可喜的变化,一会不知不觉的感到城市变的越来越美了,公共设施越来越完善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了。虽然发展速度不能算快,但与自身相比小城菏泽的确也在发生着变化。宽广整洁的城市道路,配上了四季常青的绿化,更把特色牡丹搬进城市,形成了独特的精致。一带一环的赵王河、护城河建成了亲水风景带,给人们的假日休闲增添了更好的去处。老城的开发与改造,一座座现代化建筑逐步代替了低矮陈旧的小楼,步行街大型超市成了人们购物消费的天堂。城市广场街头绿地,给人们健身运动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街舞、健身操、大秧歌、太极拳代替了原来的扑克和麻将。更有新建的大剧院、体育馆独特的外观凸现现代气息,使这里更有了城市的模样。总之,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城市更绿了,花儿更鲜了,平原森林城市正在走进她历史上最美的时代。让我们珍惜吧,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变化,让我们努力吧,让她的明天更美好!
1.建立中国区域金融体系的研究 2.现行汇率制度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与我国金融应对策略研究 4.我国人民币汇率取向的对策与建议
杨保军:我国城市化概述杨保军:大家好,今天借这个机会,利用一点时间跟大家一块探讨一下中国的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概念。 什么是城市化?这个问题跟在座各位有关
今年是2010年,也是“世博年”,这个具有非常意义的年份在我们大家的翘首已待之中悄声而来。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预示着城市的未来与我们的未
工商管理论文选题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我整理的工商
顺丰是国内的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商,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建立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物流解决方案的能力,不仅提供配送端的物流服务,还延伸至价值链前端的产、供、销、配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