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4

泡沫鱼头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上市公司的制度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otillardw

已采纳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论文

一、引言及理论分析

现代企业价值管理理论认为,作为生产经营实体的企业必须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等利益相关方最关心的也就是企业如何通过“价值管理“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绩效水平作为衡量企业价值的直观指标,绩效最大化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所在。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明确各责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协调有关各方的利益,形成激励约束机制,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因此,内部控制对于企业实现较高的绩效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设计

1、假设

根据前人研究以及理论分析,笔者认为内部控制对企业绩效有很大的影响,内部控制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从而达到促进企业绩效的作用。因此本文假设: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越高,企业绩效越大。

2、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研究中上通常选择托宾Q值作为衡量企业市场绩效的指标,托宾Q数值标准化,可操作性强 ,计量误差小,此外TobinQ可直接搜集到,客观性强。Tobin Q=(股市价值+净债务价值)/期末总资产

解释变量:本文以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框架指出的五个内控要素和《基本规范》规定的内控基本因素为依据,结合研究成果,本文共设置了17个指标。主要分为1)控制环境:①A1,独立董事比例。②A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③A3,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还是非国有股。④A4,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⑤A5,董事长是否兼任总经理。⑥A6,高管人员是否持有本公司股份。⑦A7,是否关注员工整体培训。2)风险评估:①A8,年报中是否有风险提示及对策。②A9,八项计提的政策执行度。,3)控制活动:①A10,日常工作中是否有内部控制方面的安排。②A11,是否有绩效评价制度。4)信息与沟通:①A12,独立董事参加会议的情况。②A13,董事会会议次数。③A14,公司是否有投资者关系信息。5)监督:①A15,监事会对年度内有关事项的独立意见。②A16,财务报表的审计报告类型。③A17,企业是否受到证监会或交易所谴责。

在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中,根据不同指标对内部控制影响程度的不同赋予其不同的权重。参考林钟高(2008)年关于内部控制指标重要性程度的调查结果,将所选指标分为三个等级,分别赋予5、3、2的指标权重。内部控制指数计算式如下:ICI=(A3+A5+A8+A10+A11+A14+A16)*5+(A1+A2+A12+A13+A17))*3+(A4+A6+A7+A9+A15)*2

控制变量: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除内部控制外,还有很多其它影响因素。为了控制公司其他特征对公司绩效表现的影响,本文选取了资本结构(Stru)即期末总资产、资本规模(Lnasset)即资产负债率和每股收益(EPS)作为控制变量。

三、实证检验

在选取样本时,本文主要采用了在沪、深上市的全部A股中选取了100家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剔除了ST公司以及数据不全、信息不完整的样本。本文数据整理和分析借助于Excel和SPSS软件完成。

1、描述性统计及相关性分析

TobinQ的均值保持在4.26,明显大于 1,说明多数上市公司所获得的绩效是大于其投入资本成本的,即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盈利的。对于内部控制变量ICI极大值与极小值差距也很大,标准差为48.30324,波动幅度很大,说明不同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效果参差不齐。

Tobin Q用于衡量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ICI代表内部控制总评均用于衡量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8,表明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2、回归分析:为了检验本文的假设,本文估计了模型

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0439,在15%的水平下显著,即说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越高,企业绩效水平越高,控制活动、监督、信息与沟通的有效性也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

资产规模与TobinQ之间的相关系数为-3.61,在1%的水平下显著,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这应该引起上市公司的高度重视,不能为了规模的壮大而盲目扩张规模,;每股收益与TobinQ之间的相关系数为8.33,在20%的水平下显著,此结果不是非常可靠,企业平均每股收益越高,企业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绩效越高;资产结构与TobinQ之间的相关系数为9.41,此结果置信区间在20%之内。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企业上市时间的长短、每股平均收益以资本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有着显著的影响;而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鉴于内部控制施行时间较短,现行效果还不是很显著。

检验的结果可以证明本文的假设为正确的,即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内部控制的质量越高,企业绩效水平越高。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内部控制理论以及制度的不断完善,其功能也从传统的“财务报告导向”内控,到“价值创造导向”内控框架,内部控制的实施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了实用、可操作的指导建议,成为企业增值的助推器。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设计和运行是必不可少。

为了增强内部控制运行的效率,优化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实现企业的企业绩效最大化,企业可指定提升企业绩效的战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利用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加强内部控制。(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Z].2010-04-15

[2]Maria Ogneva, K.R. Subramanyam and K.Raghunandan,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and Cost of Equity: Evidence from SOX Section 404Disclosures [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82

[3]李万福、林斌、杨德明、孙烨.内控信息披露、企业过度投资与财务危机[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10,4:76~123

[4]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326 评论

casa1363007

浅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摘 要:会计政策是企业在遵守会计法规前提下的一种选择,是在会计法规的统一规范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对会计法规规定的具体应用。会计政策的选择会涉及企业相关者的经济利益,因而,众多企业会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实现自己公司利益的最大化,尤其是上市公司。文章概括介绍了会计政策的含义,分析了会计政策选择存在问题的原因,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会计政策;上市公司;存在问题;解决办法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内涵

会计政策选择也称会计选择,是指在既定的可选择的范围内,根据特定主体的经营管理目标,对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方法、程序作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从而拟定会计政策的过程。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经济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和新的会计准则或制度的颁布而选择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一种行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因此,会计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将导致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

二、会计政策选择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会计自身的不完备性

1、会计准则、制度自身的不完备性局偶顶了我们必须对企业的会计政策行为进行制约。

2、会计准则的普遍适用性与经济事项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会计准则对会计师实务的规范作用往往是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风险企业的同类经济事项甚至性质模糊的不同的经济事项采用同一准则进行处理,或者某一事项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处理办法。

3、不确定性的普遍存在。人们在进行决策选择时,总免不了与未来打交道。但未来究竟如何,却没人肯定的知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把那些无法预料的和难以预测的变化定义为不确定性。

(二)、操作领域的不规范性

在这些不规范的会计选择中,滥用会计政策的现象极为普遍。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1、不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选择会计政策。

2、随意变更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在同一事项或交易的会计处理中,人们通常很难判断哪一种会计政策能够更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于是一些企业就利用会计政策变更的这一特征,不按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变更会计政策。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

1、会计政策选择不够规范,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发行上市、保配资格、避免惩罚等目的,滥用会计政策的选择权,采取种种措施,甚至突破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限度。这就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现象较为严重,给投资者等相关利益方造成巨大的损失。

2、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过大。我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对同类交易允许采用不同的会计政策,并允许自发性地变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如对存货的计价、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坏账准备的计提可采用不同的比例等等。这种做法的初衷是使上市公司能够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相关、更可靠的.信息。但是,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留给企业的选择过大,使得一些上市公司钻自发性会计政策变更的空子,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为满足不同目的之需将盈亏调前、调后。

3、会计政策选择的揭示上,很多企业没有充分披露会计政策选择情况,政策选择的透明度不高。

四、规范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

1、完善或修改《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规,健全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杜绝企业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粉饰报表并且应加强我国《会计法》对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

2、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我国应参照国际惯例的趋势,尽量减少会计准则中可供选择的会计程序和方法,以缩小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范围。会计准则应对不同行业共同业务做出统一的规定,对不同行业或不同规模企业特有的业务做出分类的规定,某一个企业只能适用于其中的一类情况。

3、企业治理结构。一是改善董事会结构,保证董事会的独立性;二是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力度,在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中引入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实行员工持股制度;三是尽快推进国有股及法人股流通,切实解决普遍存在的“一股独大”现象。

4、证券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巨额亏损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监管力度,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强制上市公司披露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对于严重违反有关法规操纵损益的行为,应予以严肃查处,以确保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5、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要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使其知识得到更新;对不称职的会计人员要调离会计工作岗位;要坚持资格考试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对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与业务素质,培养一支具有风险意识,廉洁、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参考文献:

[1] 侯希一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11).

[2] 刘泉军,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政策选择[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

[3] 邵毅平,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J].上海会计,2001,(5).

[4] 杨月婷,现代企业制度下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J].财务研究,2003(3).

307 评论

相关问答

  • 公司合法制度研究论文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历史学家汤因比说过:“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其衰亡是从内部开始的,外部力量不过是其衰亡前的最后一击。”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一般来

    scropio123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上市公司重组研究论文

    你好,帮你来分析好就是

    大宝儿061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上市公司估值研究论文

    一、企业估值概述 资产评估在我国刚刚经过20年的发展,其中企业价值评估是一项新兴业务。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包含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更是为评估增加了风险筹码,我国的评估师

    吃喝玩乐nnn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公司制度研究论文

    试论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一个古老而又重满活力的话题,其目的就是要回避风险,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控制系统。修订后

    pingping2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上市公司的制度研究论文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绩效的论文 一、引言及理论分析 现代企业价值管理理论认为,作为生产经营实体的企业必须创造价值并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所有者与经营者等利

    泡沫鱼头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