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7

小美人杰西卡
首页 > 期刊论文 > 文旅小镇研究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踩野花屌丝

已采纳

文旅小镇的整体打造是一个复合型的,系统性的工作,涵盖 旅游 、文化、商业、地产、休闲、餐饮、酒店等行业,涉及到 旅游 产品、 旅游 线路、 旅游 活动,包括 美食 、酒店、民俗、活动等丰富内容。

文旅小镇战略定位——找基点

根据当地特色,制定文旅小镇的总体发展目标、发展计划、品牌形象设计、核心产业设计等,为文旅小镇敲定发展基点,找到发展的核动力以及文旅小镇的DNA。

实施文旅小镇战略定位,将小镇建设成为人文气息浓郁,建筑密度低,产业富有特色,市场充满活力,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的或产业,或文化,或资源,或主题游乐或建筑为产业核心的特色文旅小镇。

(一)总体发展目标

文旅小镇的蓝图是吸引外来投资的动力源泉。在文旅小镇的蓝图上清晰描绘出政府职能机制、可持续发展空间,产业环境营造, 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评估,企业成长环境,市场竞争压力,人才发展机制等,以吸引企业的投资,人才的汇聚。

(二)发展计划

文旅小镇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持续周期长的系统工程,需要目标明确的短期和中长期计划。

(三)品牌形象设计

建立文旅小镇独特的LOGO,品牌理念和宣传口号,通过品牌视觉系统和行为系统,树立文旅小镇鲜明的品牌形象。

(四)核心产业设计

文旅小镇的建设必须寻求和注入支撑性产业,通过支撑性产业的产业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文旅小镇的核心产业设计上,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特色、产业特色、资源特色以及投资主体企业的产业领域等多方面的因素。

文旅小镇产业模式——找支点

(一)打造闭合产业链

通过对核心产业的设计和建设,借助核心产业的市场号召力,将 旅游 消费力与产业效应进行高度嫁接,比如 养生 、渔乐、 美食 、民宿、休闲等,并形成产、供、销、研一体化,从而打造一条带有 旅游 色彩的闭合产业链,来支撑文旅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多业态整合

文旅小镇是 旅游 +,文化+,产业+的特色小镇,是一种多业态共生共荣发展的产业模式。

(三)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比较主流的“古建筑”模式、“ 养生 养老”模式、“高尔夫庄园”模式、“温泉会都”模式、“文化度假酒店综合体”模式、“休闲Mall”模式、“特色景区综合体”模式、“多元休闲综合体”模式、“主题文化小镇”模式等。

文旅小镇盈利模式——找市场

文旅小镇需要投资建设,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建立多方共赢的赢利模式。从市场角度来讲,文旅小镇是一个新的文旅产业发展平台,如果没有很好的产品设计、商业模式、投资回报等, 社会 资本是不会进入的。

因此,文旅小镇赢利模式的设计,可以有利于推动小镇PPP模式,政府以委托、特许经营、基金等方式支持,市场化开发、招聘专业公司市场化运营,多元参与文旅小镇建设和运营。

文旅小镇的赢利模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文旅地产和运营收益。

(一)文旅地产销售收入

文旅地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环境整治、资源整合、产业重组和住宅建设,最终的目的是区域价值的提升和 社会 效益的最大化,投资大回报周期相对较长,运营和服务非常重要,而传统开发商习惯了开发销售型物业,对于持有型物业的运营并不擅长,想很快看到回报是不现实的。

1、争取政府在土地出让方面的让步

文旅项目通常占地面积大,如果在项目开发中能帮助政府落实相应的公共利益,政府通常愿意在地价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减少投入成本。

2、拉来政府进行对外宣传推广

在一些大型的文旅项目上,往往政府会设立临时专项管理机构,并作为城市重点工程或形象项目,进行品牌形象的宣传推广。

3、逐步加重 旅游 项目运营

在销售住宅的同时,加重对 旅游 项目的运营。由于 旅游 地产涉及的领域比较多,在内部运营方面需要整合酒店运营商、主题公园运营商等合作资源,在外部资源导入方面需要整合旅行社、周边景点等协同资源。

4、转入长期稳定的 旅游 运营部分

项目重心完全放在 旅游 运营部分,将长期运营作为 旅游 地产项目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商业、酒店、主题公园等业态的管理,进入长期稳定的经营阶段。

5、建立自己的IP产业链

得IP者得天下,通过引入IP概念来打造自己的产业链。比如影视主题、动漫主题、文化主题等。

(二)文旅小镇运营收入

1、 旅游 收入

文旅小镇作为一个成熟的 旅游 产品,自身可以带来经济收益,如 旅游 门票、 旅游 产品销售收入。

2、商业收入

文旅小镇内各类商业带来经济收益。

3、餐饮收入

文旅小镇各种餐饮,如农家乐、民俗餐饮等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4、表演收入

在文旅小镇内举办的各类演出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5、住宿收入

星级酒店、主题酒店、民宿酒店、快捷酒店、家庭旅馆等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6、产业收入

文旅小镇内一、二、三产所带来的经济收益。

文旅小镇规划布局——定格子

文旅小镇如何建设,首先要解决规划布局问题,商务区、产业区、商业区、居住区以及公共服务区等相关功能区的合理规划。

(一)总体要求

1、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

文旅小镇的布局要重视长期效益,做到整体规划,滚动开发、梯次建设。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生活方式,做到融入、融合、彼此适应。

2、保护资源

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延续自然发展的传统格局,尊重自然环境的特色。

3、展现当地人文特色

小镇街区体现地域、民族、传统或时代特色,住宅建筑风格、色彩、体量要协调。规划建设要保持乡村风貌、拥有城市功能,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城乡一致化。

(二)设计理念

小镇的设计要体现步行、方便、多样性、独特风格、特色文化,要生活导向、功能混合、高密度、紧凑型、微景观、密道路,基础设施最有效利用,这样能耗低、运营成本也低。

小镇要有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当地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心灵归属感,也将积累、形成新的文化特质或亮色。

小镇要功能完备,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劳有厚得、住有宜居、老有颐养。最好的文旅小镇是让人们能够住下来,住下来就不想走。

文旅小镇配套建设——夯基础

文旅小镇的配套建设主要满足小镇居民生活配套、 旅游 配套、产业配套等三个方面的需求。

(一)基础配套建设

1、交通设施

建立便捷的外部和内部交通系统。强化城镇与交通干线、交通枢纽城市的连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和通行能力,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水平。

推进大城市市域(郊)铁路发展,形成多层次轨道交通骨干网络,高效衔接大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促进互联互通。

加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设施建设,做好慢行交通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

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加强车辆停车管理。

2、教育设施

推动文旅小镇各项教育设施建设, 科技 馆、学校、文化馆、医院、 体育 馆等科教文卫设施建设。

加快中高级人才培训中心、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市县知名中小学和城镇中小学联合办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3、行政管理设施

文旅小镇内行政及商务办公、综合服务、便民服务中心、政务服务、 旅游 休闲、商贸物流、人才公寓等配套设施的建设。

4、医疗卫生设施

完善的公共服务特别是较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是增强特色小镇人口集聚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推动公共服务从按行政等级配置向按常住人口规模配置转变,根据城镇常住人口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统筹布局建设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文化 体育 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大力提高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使居民能够享受更有质量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5、金融服务设施

开发银行加大对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的信贷支持力度,特别是通过 探索 多种类型的PPP模式,引入大型企业参与投资,引导 社会 资本广泛参与。发挥开发银行“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基金”综合服务功能和作用,在设立基金、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提供财务顾问服务。

6、市政公用设施

水网、电网、路网、信息网、供气、供热、地下综合管廊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水体生态系统与水环境治理等环境设施建设以及生态修复工程。

建设高速通畅、质优价廉、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以人为本推动信息惠民,加强特色小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光纤入户进程,建设智慧型文旅小镇。

(二)商业配套建设

1、餐饮

针对当地人文特色开发主题餐饮,打造特色餐饮,如文旅农家乐。

2、酒店

依据文旅小镇的需求推动高档星级酒店、快捷酒店、民宿酒店、主题酒店等建设。

3、商业

百货商场、小型集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生活超市、药店、商铺等便民商业设施。

(三)休闲配套建设

推进商务会馆、茶馆、咖啡馆、羽毛球馆、台球馆、健身中心、棋牌室、KTV、 养生 馆等设施建设。

文旅小镇文化建设

文化是文旅小镇的DNA,是文旅小镇最核心的特质,也是区别其他文旅小镇的根本所在。文旅小镇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民俗等资源都是独有的,即使是有类似的,其特质也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在文旅小镇的规划建设中,需要进行深入挖掘,才能真正找到区别于其他文旅小镇的特质,从而避免与周边 旅游 项目开发的同质化竞争。

文旅小镇的文化建设可通过主题活动、文化活动、文化宣传的方式进行强化。

(一)主题活动

通过举办主题活动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扩大文旅小镇的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可以在 社会 扩大影响力,吸引各地企业、商家、个人踊跃参与。

主题活动包括文旅小镇已有的活动进行深度主题策划,进一步扩大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大型演出活动的策划和举办;大型节庆活动的策划和举办;国际国内重大活动的策划和举办等等。

(二)文化活动

开展文旅小镇文化特色教育,提高居民对城市建设的满意度,争取做到“全民皆导游”,培养热爱家乡文化的 社会 风气,从而提升老城的文化品质。

开展社区文化交流活动,推动文旅小镇和谐文化建设。

(三)文化宣传

利用各类文化宣传,提升文旅小镇的文化品质。如拍摄文化 旅游 宣传片,吸引游客了解和认识镇海的文化特色和 历史 底蕴。拍摄文化宣传专题片,全面展示文旅小镇文化特色和底蕴。建立官方自媒体,立体式推广文旅小镇文化。

文旅小镇品牌建设

一个好的文旅小镇,需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形象,需要在全国有一个响亮的品牌名称。文旅小镇的品牌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为文旅小镇编故事、讲故事、传故事,通过故事将文旅小镇的品牌传播出去,成为大家都在关注和讨论的品牌。

(一)品牌塑造

首先建立文旅小镇的品牌系统。包括文旅小镇品牌名称,品牌Logo、标准字体、建筑风格、建筑理念、户外展示等要素。

借助各类渠道对文旅小镇进行品牌宣传和形象推广。

(二)品牌宣传

1、品牌广告宣传

一个优秀的品牌广告,可以迅速打响文旅小镇的品牌知名度。一个有内涵的品牌广告,可以让文旅小镇的品牌让人津津乐道。

2、公益营销宣传

通过大型 社会 公益性营销活动的全方位宣传来达到宣传文旅小镇品牌形象,打响品牌知名度的目的。

3、热点营销宣传

通过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热点事件,借助 社会 公众对热点事件的关注,聚焦文旅小镇的品牌宣传。

4、借势营销宣传

把有特色、有影响力,能产生 社会 轰动效应的各类活动巧妙地融合起来,借势推动文旅小镇的品牌宣传。

5、文化营销宣传

贯穿文旅小镇文化,借助文化营销活动的影响力,通过户外、车体、宣传品、纪念品、小礼品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传播文旅小镇的品牌。

6、自媒体品牌宣传

利用自媒体的宣传力量,如官方自媒体、名人自媒体、自媒体圈等宣传文旅小镇品牌。

文旅小镇,就是要通过搭建平台实现产业在充分市场化的空间内,一方面通过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高端要素,支撑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形成以创新导向的新兴产业细分或具有人文底蕴的经典产业升级,同时在产业、文化、 旅游 和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中创新供给方式,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则是结合特色产业生态系统的构筑,通过市场机制淘汰或迁移一部分难以适应环境变化的“旧”内容,为特色产业腾挪出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内生动力。通过这“一增一减”的过程,实现区域优秀文化的更新和有效供给能力的提升。

305 评论

小妖精87623

一、小镇选址

小镇选在哪里?众所周知,不是什么地儿都能做小镇。1、没有良好资源的地方不适合做小镇。2、交通不便不适合做小镇。交通不方便,人流将难以导入,小镇将难以兴旺。3、没有人气的地方不适合做小镇。

二、小镇定位

只有定位才能决定小镇的发展方向,只有定位才能指导小镇开发所有环节和细节。定位表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小镇。如乌镇就是一个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安静小镇;东部华侨城就是一个以观光游乐为主的度假小镇。而定位决策的依据主要如下:

1.依托的资源

如文化资源分为两类,一是文化底蕴,一是文化产业,不同的资源就有不同的定位思考。旅游资源也分为两类,一是观光游乐资源,一是适宜度假的资源。同样,资源不同,其定位思路也会有很大不同。如游乐观光资源其定位思路以玩为主,而度假资源应考虑旅居的需求。

2.依托的市场

无论什么样的小镇,没有市场就不能存活和发展。因此,不同的小镇必然面对不同的市场。如本身小镇的资源完全可以面对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但定位在区域,其规模、配套、设施等都不会太大,那么大的市场将被流失。反之亦然。

3.地块的价值。

地块价值往往决定项目的价值。地块所处的自然山水、交通、地形地貌都关系到地块价值的大小。

4.消费者分析

要理清小镇未来的消费者是谁,了解消费者消费预期、需求及消费偏好,才能更好做到定位的合理性。

三、开发模式

小镇的开发模式有很多种,每种开发模式的要求都不同。

1.主题游乐园模式

这种模式很常见,国外以迪士尼为典型代表,国内以华侨城、万达主题乐园为范本。它们都是以乐园为卖点,吸引人流前来旅游,然后提升土地价值,最后售卖地产。这种开发模式对开发商的资金实力要求很高,目前国内的主题乐园模式也面临着IP缺乏、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如何破解考验着大家的智慧。

2.农业驱动模式

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这种农业驱动的模式也很常见。此种模式的核心是要让游客亲身体验和参与场景,体验农耕时代的礼仪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该模式不该只有农业,还应该补齐居住、教育等其他功能。

3.度假旅游驱动模式

这一类小镇一般是依托度假旅游发展起来的,如观澜湖。它的模式是先做环境,再考虑居住。此种模式最关键的是摸准度假人的需求,打造真正的度假功能。

4.产业驱动模式

此模式就是产业小镇模式。这种产业有两类,一是引进来的产业,如云计算、基金等新兴产业;二是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挖掘出来的产业。小镇离不开产业,没有产业的小镇,注定昙花一现。这种模式的要点在于一定要引进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环境相匹配的产业。另外,产业的培育是需要耐心的。

5.养老旅居驱动模式

这类模式以乌镇雅园为典型代表。做养老的小镇,一定要满足几个条件:一是自然环境较好、二是空气好、三是交通顺畅、四是养老配套齐全。

6.古镇改造模式

很多小镇都是由古镇“改造”而来的。对于这类古镇要保持建筑的“原汁原味”,二要寻找小镇的历史沧桑感。

7.文旅组合模式

因为项目规模大,单一的形态和业态难以支撑。所以,很多人就将更多的类别组合进去,也就是文旅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这样看似业态丰富、功能更全、风险更小,但如果顶层设计没有做好,风险也最大。此种模式关键要处理好几种类型的逻辑关系,将能够相互依存、相互提升的类别进行组合。如度假和养老的组合,观光和游乐的组合等都可以大大提升小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总而言之,开发主题不同,其选择的开发模式就会不同。主题决定模式!而不同的开发模式决定项目的盈利模式,决定项目的存活率。

四、盈利模式

1.门票模式

2.综合收益模式

主要有餐饮收入、住宿收入、租金收入、演艺收入以及其他消费收入等,比如丽江古城。

3.产业收入模式

比如中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西湖云栖小镇。

4.地产收入模式

包括度假、养老主题的公寓、别墅,以及旅游商业等。

5.资本运作模式

此种模式是最大化的降低前期投资压力、快速推进项目的方式,但首先必须做好整体策划,在此基础上引进战略投资者,最终实现上市,或者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融资和资本退出管道。比如,乌镇到2006年引入上市公司“中青旅”开发古镇旅游,是资本运作的成功案例之一。

很多小镇都是上述几种盈利模式的组合,因为单一的盈利模式根本无法支撑小镇的发展。

五、小镇规划

规划的核心,就是在认识环境、尊重环境、利用环境的基础上,融入具体建筑形象和功能,满足发展需求,创造和谐的生存环境,实现环境、建筑、产业、人的有机融合。

规划应该追求一种境界。曲径通幽、欲掩还现、柳暗花明、别有洞天。不是故作迷宫、不是故设幔帐,一花一草、一砖一瓦、一屋一巷,总有道不尽的韵味、总有说不明的情趣,总有看不完的精彩、总有想不透的空间。这样的小镇规划设计才正是游客来了又来的最纯正的理由。

六、小镇产业

产业是小镇能否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小镇保持永续动力的前提。在做小镇产业规划时,不能局限于眼前的繁荣,也不能盲目蹭热点,而是要对文旅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精炼,并形成可进入更广阔市场的产品、商品,而且能迅速建立强大的品牌优势,这才是关键。比如,牡丹作为花海,是一种旅游资源,而提取出牡丹食用油或者精油,就是一种产品。水稻是一种农作物,也可以是观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利用高新技术制作成面膜或者其他东西就是一种可进入市场的商品。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文化或者旅游资源,但要发现和开发出具有商品属性的产业,关键在于能否用心发现,而发现是需要智慧的。

在此基础上,要让商品有更高的价值,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就必须注入文化因子。如,西南、中南地区都有过年吃香肠的习惯,在他们眼里,没有香肠就等于没有团圆饭。当香肠作为一种商品,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时,如何将它与文化结合在一起?可以在包装上打上“永远忘不掉的也许是你的乡愁”的标语,这就把文化因子联系起来了。

一个产业能否形成优势产业,关键在于创新以及品牌的力量。与此同时,在开发产业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培育主导产业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或者实现多产业融合。对于一个小镇而言,单一的产业容易受到了市场波动影响。即便是这个行业的“单打冠军“,一旦市场不行,产业产值下降也在所难免;而假如市场不在了,这类产业就岌岌可危。培育多个产业主体项目,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产业的规模效益,而这恰好是小镇抵御市场风险、推动自身发展的有利武器。

七、小镇运营

小镇的运营管理,既涉及到小镇的建设和开发,也涉及到小镇的持续经营和发展,从某种程度来说,小镇的运营更像是管理一个小型的城市经济综合体。小镇运营,应该善于利用自身优势,并引进外部资源,搭建各种产业发展平台,来促进小镇的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这就是所谓的“平台化思维”。这些平台包括开发合作平台、产业发展合作平台、立体品牌推广平台、综合投融资平台等。

八、小镇服务体系

特别是文旅小镇,没有完善的服务体系,将走不长久。服务是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 也是增加游客体验价值,和提升满意度的重要方面。建立高层次,精细化的服务体系,是打造小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当然,小镇不仅服务于游客,小镇服务体系需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需求,从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两方面入手,硬件方面是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而软件则是建立高标准的服务规范和制度。

服务体系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游客: 包括公共服务(交通、卫生、安全、信息)、接待服务。

2、经营者 : 包括经营环境、经营秩序、招商政策。

3、本地居民 : 包括物业服务、生活服务。

九、小镇品牌

小镇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小镇的品牌到底如何打造?最重要的是产品和服务做的好。

小镇品牌的产品有四大属性:一是特指性要明确;二是竞争性要从顶层设计开始;三是延展性必须注意产品的内在关联性,你可以让手机替代照相机,但你不能让手机替代化妆品;四是美好性要注意和人的情感相关联。

产品的四种属性缺一不可。但仅有产品是不够的,品牌的另一大基础就是服务,再好的产品,没有好的服务绝对成就不了品牌,尤其是做文旅小镇。而服务必须有体系、有标准、有执行、有机制。

不同的小镇定位,其服务标准和内容肯定不一样。比如,产业小镇和文旅小镇的服务内容就有很大不同,产业小镇的服务更多的是在生产方面,如技术、物流、人才、原料、生产环境等方面做好支持,而文旅小镇则主要是生活和体验方面,如交通、住宿、餐饮、游乐指导、商业环境等。

即使同是文旅小镇,观光和深度旅游又有所不同。观光主要在停车场、旅游线路、餐饮、人流疏导、景点介绍等方面做好服务,而深度旅游则更注重细节的服务,比如,咖啡吧从游客进门、落座、点单每一个细节是否与咖啡吧主题吻合,是否能应对游客的心理需求,包括你的环境设计、道具设计、问候设计,无不体现你的服务水平,更不要说酒店住宿针不同层次游客的不同服务标准。

而真正的度假小镇更注重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服务创新,具体到一座小亭、一张木椅、一个导示、一盆花草都表达着你的服务体系是否紧贴度假主题。

有了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品牌的建立才有了基础。但这仅仅只是基础,能否建立一个强大的品牌,还有更多环节和步骤。

115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内容

    基本研究内容一般包括:1、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2、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目标特色:1

    shishan78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小城镇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吉林省小城镇建设 导 言 小城镇作为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和

    偶是透明哒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文旅小镇研究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

    文旅小镇的整体打造是一个复合型的,系统性的工作,涵盖 旅游 、文化、商业、地产、休闲、餐饮、酒店等行业,涉及到 旅游 产品、 旅游 线路、 旅游 活动,包括 美

    小美人杰西卡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论文开题报告拟研究的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中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指的是对该题目的应用意义做出的猜想,即通过这个立项旨在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项目研究时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

    star小朋友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研究旅游论文的主要方法是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

    大家族djz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