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umiu6571
1、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初试科目:
(1)A 组: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6戏剧与电影基础(含戏剧与电影理论、中国戏剧、外国戏剧、中国电影、外国电影)④978 评论写作
(2)B组: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5文学(含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④935语言及论文写作 (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及论文写作)
2、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复试科目:0809 戏剧与影视专题。
3、本专业为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古典戏曲方向选考A组或B组科目,其余方向选考A组科目。除中国古典戏曲方向以外,在艺术学一级学科内择优录取,初试合格参加复试者,按专业及外语总分排序,中国古典戏曲方向若选考A组科目,也在A组参加总分排序。
4、南京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戏剧学和电影学教育的高校,为国内戏剧影视研究的学术重镇。1978年著名剧作家、戏剧教育家陈白尘教授担任中文系主任,恢复了戏剧研究室,并招收了全国第一批专攻编剧艺术的硕士生。
1985年南京大学戏剧学专业开始招收博士生,1990年南京大学成立戏剧影视研究所,2004年南京大学文学院设立戏剧影视艺术系,自此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生(含艺术硕士和学术硕士)、博士生完整的教育和培养体系。
上世纪80年代,南京大学戏剧学专业培养了李龙云、姚远、赵耀民等优秀剧作家,本世纪则有朱宜、温方伊等新生代剧作家在此崭露头角。
5、戏剧影视文学专业考研方向主要集中在:戏剧戏曲学、戏剧与影视学、戏剧、电影学 。 国内比较好的大学有: 上海戏剧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宇盛
南国社述评,收入《中国现代文学社团与流派》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89左联时期文艺大众化讨论的历史意义 江苏文艺出版社 在《左联时期无 产阶级革命文学》一书 1960太平天国史话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79.01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上,下册)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0《乐记》是我国最早的美学专著 一书人民音乐出版社 收入《乐记论辩》 1983中国现代戏剧史稿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9.07《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戏剧卷》序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0当代戏剧仍面临开启民智的重任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国话剧研究 No. 1 1990《新时期小说研究》序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1文学与历史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1陈白尘创作历程论 中国戏剧出版社 1985.05《吟风阁》杂剧评价商榷(与梁淑安合写) 光明日报 1965.12.05简论文艺创作与真人真事 江苏文艺 No.2 1977传统戏曲推陈出新的成功典型(与吴新雷合写) 新华日报 1978.01.04论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 钟山 No.3 1978.12姚雪垠的历史观和李自成形象 南京大学学报 No.4 1978.12对生活和艺术的探索精神 人民日报 1980.05.28谈《杜鹃啼归》的新意 新华日报 1980.10.13谈《内奸》的艺术构思 语文教学通讯 No.12 1980.12谈陈白尘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 江苏戏剧 No.6 1981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和现实倾向性 钟山 No.3 1981剧本分析漫谈 中学语文教学 No.3 1981.03他深知农民的心--谈小说《水东流》和《陈奂生转业》 雨花 No.7 198 1.07论高晓声小说的思想和艺术 文学评论丛刊 No.10 1981.10论田汉话剧《孙中山之死》 剧本 No.10 1981.10从小院到小井--话剧新人李龙云的成长 南京大学学报 No.4 1981.11高晓声小传 作品与争鸣 No.4 1982.04雨花得奖小说漫评(与凌焕新合写) 雨花 No.6 1982.06中国当代文学史分期问题 当代文艺思潮 No.3 1982.10陈白尘和南京大学47号工场 戏剧报 No.2 1983.02历史新时期的陈白尘 戏剧界 No.3-4 1983.03陈白尘创作历程简论 南京大学学报 No.4 1984《升官图》和陈白尘的喜剧艺术 戏剧艺术 No.1 1984.02昆剧《玉簪记》的改编 江苏戏剧 No.2 1984.02自我·忘我·创作个性 雨花 No.3 1984.03电影《复活》观后 新华日报 1984.04.25论陈白尘话剧《大地回春》 抗战文艺研究 No.2 1984.05从《末婚夫妻》到《结婚进行曲》 新文学论丛 No.2 1984.06论陈白尘30年代的小说 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No.2 1984.08关于十七年当代文学的评价问题 文学论丛 No.5 1985评中篇小说《拂晓前的葬礼》 钟山 No.1 1985从悲剧性毁灭中复活 青春 No.8 1985淡墨绘人生 柔性写心曲 青春丛刊 No.2 1985从抨击官僚政治到反对极左思潮 江苏戏剧 No.4 1985论陈白尘的《云梦断忆》 光明日报 1985.01.31一颗未成熟的香果 南京日报 1985.09.06苏联电影点滴见闻 南京日报 1987.09.11陈白尘剧作的两种可贵精神 剧艺百家 No.2 1988访苏观剧杂记 戏剧报 No.1 1988关于中国现代戏剧史的几个问题 江海学刊 No.2 1988现代意识与现实主义的开放和深化 新华日报 1988.02.03商品经济与失魂落魄的文学 南京日报 1989.03.02端正社会科学研究的学风 中国高等教育 No.6 1990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戏剧艺术 No.4 1991论中国戏剧理论的基本建设 戏剧艺术 No.3 1991论电影观众的隋性心理与新奇意识(与景志刚合写) 艺术百家 No.4 1991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礼乐精神 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1.08.27论1956年至1957年中国文艺运动中的几个问题 文学评论 No.5 1979论建国后老舍的话剧创作 当代文学研究丛刊 No.1 1980对《红旗谱》思想和艺术的再认识 新文学论丛 No.3 1981.11田汉与现代派问题 戏剧论丛 No.1 1984.01田汉剧作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关系 剧艺百家 No.1 1985从民俗画卷看历史风云--李龙云话剧创作的特色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中 国当代剧作家研究》第一辑 1985.06历史的转折与戏剧的命运--从中国现代戏剧史看今天的戏剧危机 南京大 学学报 No.4 1986[以下更新自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所网站]《评〈早年周恩来〉》,《 中国文化报 》 1996年6月16日《我写〈田汉传〉》,《 书与人 》 1996年第4期《诗人田汉之恋》,《 文汇电影时报 》 1996年10月5日《 论小品 》,《剧影月报》 1996年第6期《当代戏剧中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1996年7月在维也纳国际会议论文集《 九十年代话剧文学反思 》,《 艺术百家 》 1997年第3期《 自然本真才是好文章 》,《现代写作报》 1997年2月15日《 论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 文学评论 》 1998年第1期《田汉论》,《南京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呼噜戏曲文学》,《艺术百家》 1998年第1期《时代之子田汉》,《文艺报》 1998年4月21日《创作与操作》,《剧影月报》 1998年第6期《 中国戏剧现代化的艰难历程 》,《 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 1999年冬季版《 20世纪中国戏剧:脸谱的消解与重构 》,《 戏剧艺术 》 1999年第6期《 评话剧〈“厄尔尼诺”报告〉 》,《 文艺报 》 1999年9月16日《 论台湾与大陆小剧场运动之同与异 》,《 南京大学学报 》 1999年第4期《 现代文学史应该是“现代的” 》,《 文学评论 》 2000年第4期《 新知识分子与文学研究的现代性 》,《 书与人 》 2000年第2期《 告别“花瓶”情结 》,《 钟山 》 2000年第1期《 保尔复出与历史反思 》,《 博览群书 》 2000年第8期《 “爱情佐料”显出的尴尬 》,《 文学报·论坛 》 2000年第8期《 心灵的门槛——序陈白尘〈听梯楼日记〉 》,《 书与人 》 2000年第5期《 从脸谱的消解与重构看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进程 》, (台) 《 联合文学 》 2000年9月《 一个“世纪人物”——〈田汉全集〉首发式发言 》,《 中国图书评论 》 2001年第8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11期《 推荐〈歌德谈话录〉 》,《 中华读书报 》 2001年8月23日《 话剧研究要补课 》, 《社会科学辑刊》 2001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1年第4期《 田汉,我,小田与〈狂飙〉》《中国戏剧》 2001年第7期《 再论五四传统与戏剧现代化 》, 《南京大学学报》 2001年第5期《 与作家平等对话 》, 《文学报》 2001年第16期《 江苏短篇小说五十年 》, 《江海学刊》 2001年第2期《 两种文化心态与两种“中国化” 》,《 东方文化 》 2001年第1期《 迈入 21世纪的中国戏剧 》,《 南方文坛 》 2001年第2期《 接近曹禺的灵魂 》,《 广东艺术 》 2001年第3期《〈 田汉全集 〉 前言》 , 花山文艺出版社, 2001年4月《〈 中国早期话剧与日本 〉 序 》, 岳麓书社, 2001年5月《〈 曹禺剧作的深层结构 〉 序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10月《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几个问题 》, 《南京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 “立人”为大学之本 》, 《文史知识》 2002年第5期《 戏剧评奖与“趣味的腐化” 》, 《文艺报》 2002年6月13日《 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反现代倾向 》, 《戏剧艺术》 2002年第3期《 跬步斋看电视 》, 《中国电视》 2002年3月《 推荐〈苦闷的灵魂〉与〈文坛三户〉 》, 《中华读书报》 2002年9月25日《 五四精神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 江苏行政学院 》 2002年第2期《 “玩屋”丧志 》, 《钟山》 2002年第2期《 现代意识与民族戏曲 》, 《戏曲研究》 2002年11月《 现代意识与民族戏曲 》,《 戏曲研究 》 2002年11月《 告别评论缺位的时代 》,《 文艺争鸣 》 2003年第1期《 中国现代戏剧进程中的文化冲突 》,《 长白学刊 》 2003年第2期《〈古典的阐释〉与大学里的戏剧研究》,《戏剧文学》 2003年第2期《 样板戏能代表“公序良俗”与“民族精神”吗 》,《 文艺争鸣 》 2003年第4期《 论剑华山一条路 》,《 文学自由谈 》 2003年第6期《 简论戏剧性 》,《 戏剧艺术 》 2003年第6期《 陈白尘仙逝十年祭 》,《 艺术百家 》 2004年第3期《 看图识文忆白尘 》,《 人民日报 》 2004年6月7日《 春末随笔 》,《 钟山 》 2004年第4期《〈鸡鸣丛书〉总序》,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又: 董健教授与陈白尘先生指导过的硕士生、博士生45人于2005年出版了论文合集《弦歌一堂论戏剧》,每人有一篇谈戏剧的文章入选。
七月的尾巴
1、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初试科目是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201 英语一 或 202 俄语 或 203 日语③616 戏剧与电影基础(含戏剧与电影理论、中国戏剧、外国戏剧、中国电影、外国电影)④978 评论写作。复试科目:0809 戏剧与影视专题。2、参考书目:《中国戏曲通史》,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中国现代戏剧史稿》,陈白尘、董健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第二版;《中国当代 戏剧史稿》,董健、胡星亮主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年;《诗学》,亚里士多德著,商务印书馆2009年;《美学》(三卷,戏剧部分),黑格尔著,商务 印书馆2009年;《中国新文学大系》(五套,其中戏剧、电影、理论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2009年;《现代戏剧的理论与实践》(三册),斯泰 恩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戏剧结构》,霍洛道夫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汉堡剧评》,莱辛著,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论戏剧 艺术》,狄德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狄德罗美学论文选》1984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王国维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吴梅戏曲论文集》,吴 梅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3年;《元曲选》,[明]臧懋循编,中华书局1958年;《元曲选外编》,隋树森编,中华书局1959年;《六十种曲》, [明]毛晋编,中华书局1958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960年;《历代曲话汇编》,俞为民、孙蓉 蓉主编,黄山书社2006年;《西欧戏剧史》,廖可兑著,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戏剧艺术欣赏——世界戏剧史》,[美]布罗凯特(Oscar G﹒Brockett)著,中国戏剧出版社;《认识电影》,[美] 路易斯.贾内梯(Louis Giannetti)著,中国电影出版社;《世界电影史》,[美] 克莉丝汀.汤普森( Kriston Thompson )、大卫-波德维尔(David Bordwell)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影史(1905-1949)》 陆弘石著,文化艺术出版社;《新中国电影史(1949-2000)》 尹鸿、凌燕著,湖南美术出版社;《中国电视艺术通论》,陈志昂主编,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中国电视剧历史教程》,仲呈祥、陈友军著,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社2010年;《电视与日常生活》,[英]罗杰-西尔弗斯通著,陶庆梅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美] 伯格著,姚媛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论文封面为全校统一格式。论文题目位于封面中下方,字体采用黑体,字号采用35磅。学科专业为xx。2、知识产权声明及独创性声明由学校统一提供,可从研究生处网页下载,
1.论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字居中打印; 2.正文以及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注释采取小五号字; 3.标题序号:一级标题为“一”、“二”、“三”;二级标题为“(
1、南京大学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初试科目: (1)A 组: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6戏剧与电影基础(含戏剧与电影理论、中国戏
给你个提示吧,自己看看能不能用毕业论文是我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行专业综合训练,强化专业技能、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获得毕业证
非常严格南京师范大学要求本科论文查重率在20%以内,硕士论文查重率在15%以内,博士论文重复率在5%以内南京师范大学论文查重的原则是:黄色文字表示引用,红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