茱莉亚罗伯杨
英盛观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活动。在观察和实验的探究实践活动中,观察是实验的基础,因为在探究自然事物的活动中,首先要在认真观察周围常见事物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经过思考,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在实验的过程中,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又伴随着实验的每个细节,才能得出科学的、正确的结论。所以,观察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培养,值得所有科学教师重视。三年级学生,正处在9岁~10岁的年龄段,他们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外部的、直观的、具体的特征特别敏感,所以在三年级科学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一、有效运用观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材中,重点培养观察能力课占总课数的40%。这说明在三年级实验教材中培养观察能力的内容比例是占首位的。如:观察植物(叶、花、根、茎)的外部形态;观察动物(鱼、蚂蚁、鸽子、兔、蚕宝宝)的外部形态和生活方式;观察天气变化(晴、阴、雨、雪等)和四季特征;观察光和影的变化并根据太阳辨认方向;观察水和空气的物理性质等等,都是以培养观察能力为重点的教材内容。因此,通过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正确的观察方法的训练,观察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二、备足典型的观察材料,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充足的材料有利于分组观察,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观察的机会,更好地认识自然事物;典型的观察材料有利于学生顺利进行观察,找出其特征;新颖的材料可以激发学生乐于观察、主动探究的情绪,全面认识自然事物的特征。三、训练学生运用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掌握具体的观察方法按照新课标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感官进行观察”,即用眼、耳、鼻、舌、手(皮肤)去直接感知自然事物的特性。训练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事物,不但要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用各种感官进行正确的观察的方法。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因此,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也非常的重要,因此,在科学教学中就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四、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三年级的小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让他们亲自去接触自然界中的事物,凡是能观察到的教材内容都让他们亲自去看、去听、去摸、去感受,积极为他们创造观察的条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除了教材上要求观察的材料以外,还可以找些当地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实物观察。以此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引导他们在兴致勃勃的情绪中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得到能力的培养。五、适时引导,提高学生观察的实效观察不是随意的看,而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感知活动。观察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只有目的明确,才能“有的放矢”地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上来。三年级学生年龄小,情绪性明显,注意力常集中到次要的或与观察不相关的方面去,有些同学甚至以为观察是玩耍,因此,观察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要求,使学生明确观察范围和观察重点。六、课内外活动相结合,使观察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经常性活动积极开展课外科学研究活动,力求把这种活动化为他们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扩展知识,发展兴趣,锻炼能力,会促进和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培养观察能力的基本要求,是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识规律的,通过教学实践是能够完成这一教学任务的。但也要充分认识到,三年级观察能力的培养任务是艰巨的,一种基本能力的培养是需要反复进行训练、运用才能形成的。通过科学教学,让三年级学生熟练地掌握科学探究中最基本的观察技能,为今后高年级学习科学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需任课教师不断努力的。
大锅饭饭饭饭
一、当前小学科学论文,大家最关注什么1.从关注的内容看,分为六大类: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开发和教材。其中:课堂教学22篇(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11、教学评价2、环境创设 2 、课型研究1 );课外活动2篇(自编1、教材延伸1);学生学习与评价 8 (后进生1、学习方法1、价值观1、证据意识2、观察能力1、质疑能力1、前概念1、评价1);教师专业发展2篇(兼职教师学习1、学习途径1);课程资源1;教材3(德育渗透、概念、学科整合)。课堂教学研究最为集中,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研究有11篇(交流、教学意外各2、记录、数据收集与整理、教学现象、纪律、教师指导各1;教学环节或全过程2)。课堂教学研究对老师来说最为熟悉也最能写出文章来。对教学的“有效性”探讨是焦点,在题目中出现“有效“两个字的就有7篇,占18.5%。 2.从论文的形式看,分为理论探讨型、实证研究型、经验总结型三大类。(1)理论探讨型主要从思辨的角度对某一现象或教学概念进行理性探讨,可以包括什么是该教学现象(概念)?为什么会产生这一教学现象(概念)?这一教学现象(概念)的类型、价值等问题的理性思考。对教师来说,按照为什么研究?它是什么(内涵与外延)?我们该怎么做?的思路撰写教学论文,尤其应深入思考前两个问题。40篇文章中,一等奖《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非逻辑性对答剖析》属于该类型。(2)实证研究型论文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访谈、调查或实验基础上写就的研究报告,具体包括调查报告、教学诊断和实验报告三类。教学调查报告如:《建立科学探究差异研究共同体,改善后三分之一孩子的认知结构》;《蜡烛燃烧的条件—— 关注小学生对“燃烧概念”的相异构想》;《谈学生养蚕上簇率不高的成因及对策》教学诊断如:《基于课堂后测的评课范式》;《基于数据收集的科学课型探讨》;《小学生实验数据作假现象探因及教学策略》等;这40篇文章严格地说,没有实验报告。(3)经验总结型可分为:经验总结型的论文包括教学策略、实践反思、教学随笔、个案分析等形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自身的某些教学行为有成功感,以大量的例证说明事理。例如:《让“概念”为“探究”掌舵 ——对“科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科学课中促进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小学科学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再实践与反思》;实践反思是指教师从各种教学实践中观察或体验到困惑,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刍议小学科学课的有效记录》;教学随笔的文章一般比较短小、观点鲜明、内容单一,往往根据某一具体事情引发出来的议论。(做个“无事生非”的老师);个案分析是指选择某一典型教学对象作为研究重点,通过对其学习行为的研究,提出教学对策。如:《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也谈农村小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当前,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论文的基本情况来看,涉及的研究主题范围比较广,尤其是对学生学习的关注与科学课堂教学的深化研究成为亮点。但对学生科学学习的规律研究的兴趣仍显薄弱。论文的类型比较丰富,然而占主体的仍是经验总结类文章。 二、优秀教学论文的基本特点1.论文的选题针对小学科学教育的热点问题,源于教学实践,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实。《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课外活动,做到人无我有。《让科学教育插上德育之花 ——在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的尝试》——德育渗透,人无我有;《建立科学探究差异研究共同体,改善后三分之一孩子的认知结构》——关注差生,做到人有我新。《《小学科学学科“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再实践与反思》——学生评价,做到人新我实;2.论文的主要论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给人以启发,少有“正确的废话”。如《小学科学教学中师生非逻辑性对答剖析》;《让“概念”为“探究”掌舵 ——对“科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在推测与验证的思维过程中建构科学概念》一文,如果能从个例的研究提升为一类,则能增加文章的分量,因为概括的水平越高,推广就越有价值。3、论文的例证新颖,引证有说服力,论证有深度,研究成果或教学对策能指导实践大多数优秀的论文具备这一点,特别是《基于后测的评课范式》值得大家一读。三、论文撰写的问题与建议:(一)选题与标题1.问题:(1)选题过大过宽,例如《科学教育需要均衡发展》,《农村科学教育之我见》;(2)选题追风,如《把握总舵 和谐构建科学课堂》。人们常说,题好文一半,可见选题是至关重要的。2.建议:角度要小而新,小题大做。很多老师为选题犯愁,建议从以下几个视角试试:从行动中选题: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经历;对教学改进的策略:基于前概念的教学;最烦恼的问题:农村小学科学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课堂调控;最感兴趣的问题,获得成功的方法,你警觉的现象,震动你的新理念;从别人的研究成果中选题:例如材料设计、情境创设、评价研究从其他学科的研究选题中嫁接。翻阅年度获奖论文的标题,各门学科的论文,凡是能获奖的,都有某一个领域都有突破性的研究,如果这个领域其他学科研究成熟,而本学科还刚刚开始乃至空白,不凡就此研究展开。要定期查阅教学刊物,获得理论和实践的补给,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选没有自己的实践而东拼西凑的话题;不选自己不认同又不知所云的话题、不选题太平常而一说就完的题;不选自己似懂非懂的题、不选理论性太强的题。3.标题:第一,在内容上,标题应准确反映研究的主题与范围,《科学教育需要均衡发展——对新课程实施中兼职科学教师培训的一些思考》,这样的主标题显得很蹩脚。第二、在语言上,标题应注意准确、简洁、完整。《“与思维同行”:小学科学有效探究的原点追寻——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秀”的反思与纠正》这样的副标题有点画蛇添足;第三、在表达形式上,标题应注意新颖性、生动性。但不要弄巧成拙。如《让“概念”为“探究”掌舵 ——对“科学概念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这样的主标题就显得生动而准确。(二)行文1.问题表征:(1)概念界定不清,与标题不符 (2)分类标准不统一,面面俱到(3)引用不严谨,实践性不够(4)提出问题不做归因分析,建议没有针对性(5)有文学化倾向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撰写论文是予以矫正。写论文与一般文学文章不同,学术的严谨,需要理性思维的参与、需要实证精神,不要简单用枚举思维,仅罗列教学现象而无分析和归因,文章就会显得随意、主观臆断。不要简单地引用某某人的话,要有参考文献,这样会使文章看上去有深度。建议养成“五常”习惯:常阅读、常收集资料、常反思、常整理与分析资料、常修改。
浅谈高校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团结合作教育论文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和团结合作教育对今后走向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诚信是道德素质教育之首,一切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收
英盛观察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自然事物、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