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0

张伟妮妮
首页 > 期刊论文 > 研究蜀绣的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偶与吃货

已采纳

旅游文化相关的论文算是简单的,如果是专业的论文还是需要专业的合作伙伴,可以搜一下“春泥期刊库”,会给你更多的帮助

267 评论

工藤新之助

有关蜀绣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西汉的《蜀都赋》,文中作者扬雄用“挥锦布绣”来形容蜀国繁盛的纺织、刺绣生产。在当时,绣品作为丝织物中最精美的制品受到百姓 青睐,成为家喻户晓的纺织产品。到了三国时期,纺织业一 跃成为蜀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伴随而来的就是蜀绣作为硬通 货换取车马等战时必需品的景象。进入西晋后,据《华阳图 志》记载,蜀绣已经同金、银、玉、珠等奇珍并称为“蜀中之宝”。隋唐时期,成都成为丝绸之路的西南起点,蜀绣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了西部等番邦诸国。建国之后,蜀绣迎来了大发展,许多名家创作的蜀绣图稿被运用到纹样的制作中。改革开放后,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下,蜀绣获得了积极的推广与发展,逐渐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并于2006年被 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蜀绣按其功用可分为实用绣品与装饰画绣两大类,其中装饰画绣多作为高档工艺品,民间蜀绣则多作为实用性日用品。在对西南等地的蜀绣馆藏的研究分析中,我们发现,近代蜀绣在针法技艺上较以往走针更加精致、细密,绣料材质更为广泛,色彩搭配更为绚丽、新颖。尤其是在纹样设计方面,近代蜀绣大量借鉴民间吉语、吉祥纹饰、花鸟鱼虫等充 满自然与生活气息的题材,将西南大地的文化与地域特色充分展示出来,映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     单独纹样顾名思义就是以单独图案进行构图组合的纹样。单独纹样是近代蜀绣纹样构成中使用范围较广泛的纹样之一,它常出现在手帕、荷包、被面、台面等日用品上,以及肚兜、短衫等服装的袖口、衣襟等处。单独纹样既适合独自用于纺织品的局部装饰,还可用来与其他纹样形式搭配,共同组成一件组合风格的蜀绣装饰品。单独纹样中最常用的         图案表现方式就是对称,这种形式的组合方式迎合了人们对平稳、安全、规整的心理需求,同时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及浓 厚的装饰韵味。在馆藏的蜀绣文物中,对称组合的单独纹样 以文字、几何图形、花卉、建筑等多种形式出现,在视觉上达到了平稳和谐的效果。         如果说对称形式的单独纹样更适合用作实用性蜀绣装 饰的话,那么不对称形式的单独纹样则适合于制作高档蜀 绣工艺品。在四川大学馆藏的蜀绣绣品中,我们发现不对 称题材的蜀绣作品艺术气息更为浓郁,视觉效果更为强烈,主题也更为丰富。当时的刺绣技师将翱翔长空的苍狗飞鸟、风韵婆娑的花草树木、飘渺流畅的浮云流水等难于用对称形 式单独纹样表现的图案,通过具象还原的方式,通过不对称的构图布局在各种工艺品上,画面参差随意、自由活泼,形 象美观,广受当时富贵阶层的喜爱。例如,馆藏的黑三纺锻 台面,m主体位置就运用了不对称中长弧线塑造了麦穗这一物象。绣品中的麦穗犹如随风摇曳,极富动感。又如,馆藏的青绉女褂,刺绣技师将三束花型各异的牡丹绣于前襟处,画 面具体生动、写生意味浓厚,不对称的“S”型布局使得绣 品整体维持着良好的视觉平衡感。     在馆藏的众多绣品中,绣画《福禄寿星图》是单独纹 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复合了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形式的单 独纹样。其中,绣画的边角等局部都采用了对称蝙蝠作为装 饰,象征福寿之意;在画面中心位置,则描绘了一幅不对称 的寿星图——白发寿星慈眉善目,腰系葫芦,手拄鹿杖,寿星旁边有一只姿态优美的仙鹿安然相伴。绣品中不对称单独 纹样轻重合理、富有生气,对称单独纹样沉稳端庄,画面整 体感觉和谐、安宁,主题十分突出。     通过对众多馆藏绣品的研究,我们发现,适合纹样被广泛用于蜀绣作品当中,用以满足画面填充、装饰等需要。经过精心设计的适合纹样使绣品结构更为严谨,视觉中心更加明确,装饰感也更为强烈。笔者通过对资料和展品的整理发现,蜀绣的适合纹样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形体适合纹样           形体适合纹样是指根据绣品形体实际而制定的纹样,其在适合纹样类别中属于使用频率较高的纹样形式。形体适合 纹样虽然受限于绣品形状、大小等因素,但这丝毫不影响其构图情趣的展现。在馆藏的清代蜀绣扇面《帐帘》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刺绣技师依据团扇的形状特征将水纹、菱 形纹、树木纹等纹样紧密铺满扇面,使得团扇的观感更为饱 满丰富。除了上例所述方式外,刺绣技师还会选择花鸟、走兽、人物等不规则图案,采用自然形体适合方式,将其作为 轮廓来装饰绣品,这样使得绣品艺术气息更为浓厚,也更具主题性。例如,四川大学博物馆馆藏的《贴团花白鹤黑缎女袄》就采用了不规则形体适合纹样,绣品形状为圆形,刺绣技师将白鹤作为形体适合纹样的主体,通过不对称的方式,将其安排在绣品视觉中点。将白鹤身体盘为圆形适合绣品形 状,既展现了仙鹤的窈窕身姿,又象征了团圆、和美。         2.填充适合纹样           填充适合纹样与形体适合纹样目的相同而手法不同,它是指用一个或数个不同的形象填充绣品外轮廓的纹样布局方 式,其构图不是选用变形方式予以填充,而是引入多个形象 来丰富绣品画面感。填充适合纹样的特点是单纯明确、优美 完整,拥有良好的空间分割平衡感。西南师范大学馆藏的清 晚期蜀绣作品《同头偕老枕头盖》就采用了填充适合纹样,在方形的绣品中,刺绣技师选用人物故事作为填充纹样题 材,在构图中心表现了夫妻之间举案齐眉的和谐场景。画面中,技师并未对作为主体物象的夫妻二人进行变形,而是引入了变异缠枝纹等植物纹样进行画面填充,不对称的石榴、 蝴蝶、牡丹等纹样通过辅图的形式加入其中,更显绣品色彩 艳丽明快。         除了以上两种蜀绣中最为常用的适合纹样外,还有许 多形制特殊的适合纹样,如边缘适合纹样、角隅适合纹样、格律体适合纹样等。这些纹样或是运用于绣品轮廓边缘,或是用于装饰绣品的角隅、转口等限制部位,又或者运用于庄 重、严谨的蜀绣作品中。总之,它们同形状适合纹样与填充适合纹样一样,丰富了蜀绣的画面形态,提升了蜀绣的艺术美感。 (三)连续纹样   连续纹样顾名思义是指一个或多个纹样反复组合排列形成的无限循环、连续不断的图案。 蜀绣中的连续纹样一般有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两种形式。         1.二方连续纹样          蜀绣中的二方连续纹样是指将单个纹样,多指花卉纹样,是通过左右或上下两个方向进行反复循环组合的连续纹 样。二方连续纹样简洁大方,节奏感和韵律感明显。通过对 馆藏的蜀绣作品进行研究,笔者发现,二方连续纹样较少运 用于蜀绣日用品中,而多是出现于西南少数民族的蜀绣装饰品中。例如,馆藏于西南师范大学的藏族装饰帘帐《蔓草八吉图》,整幅蜀绣以数排平行的二方连续纹样填满,每排二 方连续纹样都采用了散点平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和穿插,雪莲 纹样和八吉纹样被有序地串联起来,整体风格规整而不呆 板。         2.四方连续纹样           四方连续纹样是指单独或多个纹样以四周重复延伸的方式组成的纹样。在蜀绣中,四方连续纹样多用于织锦绣品的 装饰或是衣物边缘与局部的填充。在对蜀绣绣品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动物纹和植物纹常被用来组合四方连续纹样。其中,动物纹又以龟背纹最为典型。龟背又称龟甲,是古代卜 算凶吉的工具,在民间被赋予长寿的涵义。在蜀绣中,刺绣技师将龟背纹样沿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无限循环延伸,将整 个织锦面铺满,布局均整协调,极富节奏感。在植物纹样构 成的四方连续纹样中,菊花与栀子是最常用的花卉,它们或是根据十字形花形展开四方连续,或是以花心为中心呈四周 延展排列,画面风格清丽可人,十分具有观赏性。        通过对西南地区馆藏蜀绣纹样进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蜀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纹样结构形式多样,呈现出丰富多变、规整严谨、自由活泼、丰满生动的特点,这些充分体现了蜀绣精美的工艺和极高的艺术造诣。希望本文的 研究与论述能起到传承蜀绣技艺与文化的作用,亦希望为蜀绣的创作提供途径与方法,推动中国刺绣行业的发展。

308 评论

紫晨郡主

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评析与开发建议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是一种无价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的蜀文化资源是古蜀先民留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宝,我们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推进成都文化旅游的纵深发展。一、蜀文化及蜀文化旅游资源的涵义“蜀文化”简而言之即蜀人的文明,是蜀地人民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蜀文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徐中舒、蒙文通等老一辈史学家率先提出的,它是以一个族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它包含了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和战国时期的文化(又称青羊宫文化),是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之后的考古学文化。蜀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以蜀文化为支撑,客观存在于“蜀”这个地域空间并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谭继和研究员曾以时间为线索对蜀文化人文旅游资源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江源文明水利工程系列;古蜀文明历史古迹遗址系列;秦汉与三国蜀汉历史文物古迹遗址系列;唐宋至明清四川历史文物古迹、遗址、陵寝系列。二、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城市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4500年以上的文明发展史。成都早在一万多年前就已成为蜀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和舞台。成都作为蜀汉政权的首都,处于蜀文化的核心地位。成都的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具体表现在:①以“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成都城市是在灿烂的古蜀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而成,众多新石器遗址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及岷山区域,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新都区水观音、羊子山土台、古蜀船棺葬等遗址望帝、丛帝陵等均是古蜀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它们神奇、神秘和神妙,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还有有关古蜀的各种传说、文献和民俗,也是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具浪漫色彩的诗文及传说,同样是具有极大开发利用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两者组成了一条完整的古蜀文化链条,充分展示了古蜀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②以武侯祠、南郊公园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蕴涵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三国文化影响深远,遍及欧美等世界各地,成都是蜀汉政权的首都,三国文化积淀在成都地区特别丰厚,在现今的城市中,成都留下了最丰富的三国遗迹。武侯祠是三国文化中最主要的代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是全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和全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馆内拥有诸葛亮殿、刘备殿、刘备陵园、鼓楼、桂荷楼、琴亭等重要古迹,以及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牌匾楹联和馆藏文物。三国文化长期以来已经渗透到成都人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在在人们的记忆中、市民的口碑中,都能看到三国文化的影响,除了武侯祠,成都的大街小巷,许多为人熟知的地名皆因三国而来,如九里堤原叫糜枣堰,又称刘公堤、侍郎堤。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874~879年),宋代重建,是为了防洪而建。从清代中后期开始,因“蜀人每事好归诸葛亮”,九里堤又称“诸葛堤”。③“诗歌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出成都优雅的人文氛围。灵秀的蜀地山川、古代成都的闲适富庶和神秘的古蜀文化养育和熏陶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古代的“三苏”、扬雄、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再到现代的巴金、郭沫若……,虽然有的并没有出生在成都,但曾经在成都获得更多灵感,迎来他们创作的高峰期,如:我国唐代“诗圣”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先后居住近四年,留下诗作二百四十余首,其中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蜀相》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还有许多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都到过蜀中,在成都留下了一处处风流胜迹,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风流佳话而演绎的琴台、文君井等一系列古迹,还有薛涛望江楼、陆游祠、杨升庵桂湖,等等。诗宗文豪的创作活动为成都留下了魅力无穷的诗歌文化宝库,给成都营造出非常优雅的人文氛围和社会生活情调,使成都成为文化旅游的向往之都。④以青城山、青羊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是本土宗教的重要载体。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具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征。中国道教从创教以来,~直道脉不断,成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成都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相传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设坛布道,晋唐以后宫观林立,极盛时达一百余座,称为“第五洞天”,自古为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炼之地。青城山也成为了道教的祖庭和圣地。青城山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区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成为了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之地和朝拜、观光的圣地。成都青羊宫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道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殿内九米多高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像,堪为全国道观一流。青羊宫原名青羊肆。据《道藏辑要》记载,这里曾是老君为关令尹喜真人演法传道之所,后名青羊观,玄中观。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扩建后改名为青羊宫。⑤以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为代表的蜀禅文化旅游资源是佛教文化重要载体。佛教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据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东汉时佛教己传入蜀地。成都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历朝历代高僧大德辈出,对蜀文化的影响极为巨大。入唐以后,佛教禅宗在蜀地发展极盛,产生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唐代禅宗十大家中就有马祖道一、圭峰宗密等五家是蜀中人,隋唐、两宋时期,蜀中佛教文化更一度冠盖于全国,以至于宋代第一大文豪、大诗人苏东坡曾赞叹道:“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胜。”蜀中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成都著名的寺院有文殊院、昭觉寺、石经寺,宝光寺,灵岩寺等。众多的禅林古刹,既是众多佛教徒朝圣拜祖的圣殿,同时也构成了蜀文化的一大景观。⑥以马镇、平乐古镇为代表的古城古镇旅游资源是蜀地乡土文化最典型、最生动、最直观的写照。距成都郫县县城9公里的古城镇古名“马镇”,又称马街,早在三国时代,蜀汉大将魏延曾在此屯兵养马而得名,20世纪40年代初改称古城。古城内的蜀汉街古韵犹存,唐街古风遗响,宋街、明清街更是阡陌交通,人来车往。街道两旁的仿古建筑,旌旗猎猎,商贾云集,展现的是一派古文化、古街坊、古建筑的韵律。古城还是成都平原上著名的竹编、棕编、草编的“三编”之乡,其编织工艺源于宋代,产品精巧纤丽,远销东亚、东南亚一带,是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古城的武术源远流长,早在三国蜀汉时代就已开展。成都周边有十大著名古镇,各具特色,或历史久远,或文化深厚,或建筑精巧,或依山傍水,或习俗奇异,或地理位置突出。其中,邛崃平乐古镇、大邑安仁古镇、黄龙溪古镇、洛带客家古镇都是成都市古镇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邛崃平乐古镇始建于隋代,史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安仁古镇秀美清丽;黄龙溪古镇以浪漫水乡表达浓郁的民俗风情;洛带古镇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客家古镇。⑦以川菜、川酒、川茶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品位独特。成都美食源远流长,川菜、火锅、特色小吃闻名遐迩,享有“中国美食之都”的美誉。川菜在我国八大菜系中名列第二位,仅次于北方菜的代表鲁菜,具有干烧、干煸、鱼香、宫保、麻辣、怪味、椒麻、红油八大特色,拥有4000多个菜肴点心品种,原料有江团、岩鲤、雅鱼等珍品以及银耳、竹荪、香菇等土特产。著名的菜点有:宫保鸡盯麻婆豆腐、回锅肉、夫妻肺片、赖汤圆、龙抄手等。醇香浓郁的川酒最能体现四川天府之国精髓,五谷精华和着四川人性格的火辣、善良、辛勤、勇敢、智慧都尽在川酒那醇、香、辣、回味悠长的酒水里被一一体现得淋漓尽致。四川几千年的文化、风俗都溶进了清洌、酣香的酒水里。另外,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说法,唐宋时期,川茶产量居当时各地首位。⑧以成都灯会、花会为代表的民间节庆旅游资源尽显蜀地遗风。每年的节庆盛会都是传承数千年的民俗和民间风情,无疑也是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蜀地民风纯朴,一向为人所称道。蜀地风范和遗风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至今仍保留在大众的生活中,影响着一代代成都人。成都的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正月元宵灯会起于唐时。唐玄宗幸蜀曾在元霄上街现灯,有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葱寺的水灯,从此形成极富特色的成都灯会。新中国成立后,成都灯会集中到青羊宫举办,一年一次,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游乐的重要去处。除此之外还有流行于郫县一带的望丛歌会,新津龙舟会,都江堰清明会和放水节等。三、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①设立以展示蜀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标志形象。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作为标志的形象很多,但确立为旅游标志的形象应该具有独特性和易识别性,具有较强的传播功能,并能彰显文化。几年前,与三星堆考古齐名的金沙遗址震惊中国考古界,其间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更是让人兴奋不已,叹为观止。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为十二个火焰组成的圆环,内有镂空的四个“三组鸟”。“太阳神鸟”的形象是古代先民“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作为古蜀人崇拜太阳神的象征,表达了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不仅是古蜀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风貌的体现。它激情洋溢,轻盈飞扬,极富美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它已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这是成都1060万人民的荣耀,同时,太阳神鸟作为古蜀文明的表现,具有作为成都旅游的标志物形象的特点和优势,能较好的突出成都的特色。②整合蜀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线路。成都文化旅游的发展应遵循“文化——商品——品牌——名牌”的轨迹发展,即通过“利用蜀文化优势——创造特色旅游商品——树立旅游品牌——打造精品名牌”来发展旅游市场。以蜀文化为主线,尽快整合现有蜀文化旅游产品,将分散的景点按一定的主题串连起来,根据其分布状况,推出几条精品线路:第一,古蜀文明遗址游:a.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水井街酒坊遗址。(成都市区内小环形旅游圈);b.新都区水观音——郫县杜宇的杜鹃城——温江区柏灌墓、鱼凫墓——双流县瞿上王城。(成都大环形旅游圈)第二,陵寝文化游:望帝丛帝陵——后蜀和陵——前蜀永陵——武侯祠——明蜀僖王陵。第三,诗歌文化游:杜甫草堂——望江楼薛涛纪念园林——郫县扬雄庐墓园。第四,蜀禅文化游:宝光寺——昭觉寺——文殊院——大慈寺——石经寺。第五,道教文化游:青羊宫——青城山——鹤鸣山——纯阳观。第六,古镇文化游: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西来古镇。第七,民俗文化游:文殊坊——宽窄巷子——民俗公园。第八,美食文化游:成都名小吃——成都茶馆——川菜——火锅。③加大民间艺术的保护,发展特色旅游商品。成都拥有像川剧、皮影戏、四川木偶戏、杨琴、金钱板、清音、花鼓、车灯等大量民间文艺资源,加大对它们的保护和利用对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成都还有大量的民间制作工艺,且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如:成都的蜀锦绚丽多彩,美如云霞,是我国织棉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与云锦、宋锦并誉为中国三大名锦。蜀绣更是驰名世界,它与苏绣、湘绣、和粤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此外,漆器久负盛名,金银丝织品、瓷胎竹编闻名遐迩。成都拥有如此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制作工艺,因此,探讨如何把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把民间艺术与市场效益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进一步保护民族工艺和民间艺术,提高民间工艺品制作水平,尤其是蜀锦、蜀绣、漆器、瓷胎竹编、竹丝画、树皮画等工艺。其次,政府应在财政税收上给予优惠,鼓励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旅游商品生产。此外,还可建立成都蜀文化工艺美术展览馆,一方面,为国内外旅游者充分展示成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欣赏、购买的场所。④举办形式多样、文化品位高的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节庆活动既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旅游促销活动,更是旅游娱乐的重要形式。节庆己成为许多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品牌。节庆旅游可以使旅游者获得知识和精神上的享受,各种节庆活动己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各地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的地区文化、民俗等差异性,各地所举办的节庆活动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应举办极具本土特色的节庆活动,以独特的形象吸引区域内外的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节庆活动也为蜀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如:都江堰的“放水节”就是一个以水为媒,融乡情、文化、经贸于一体,充分展现都江堰千年水文化风采的一个大型节庆活动。另外,蜀文化精品展、武侯三国文化节等活动展示了古蜀和三国文化的厚重;草堂人日吟诗会、“草堂听琴”中秋赏月等活动则体现了唐代诗歌文化的典雅,反映了四川成都的民俗文化特色。蜀文化中可以为旅游开发利用的资源异常丰富,如果将这些文化资源中的民俗风情和旅游结合起来,可以打造出更多、更具吸引力和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如:以“永陵”为载体,依托王建墓24乐伎石刻,复原制作其乐器,创作一台“蜀国弦”或“蜀宫伎乐”,作为永陵博物馆的经常演奏曲目可以恢弘“古代东方世界的音乐之都”的特色;以“金沙”为载体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可以展示古蜀文明,成都已推出了具有轰动效应的《金沙》音乐剧和极具特色的《梦回金沙》的4D电影。并于2009年春节开始打造首届金沙太阳节,推广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

222 评论

相关问答

  • 巴蜀书画传承方案研究论文

    巴蜀文化  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传说,早建有地方政权,至公元前 

    我叫鑫小鑫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研究蜀绣的论文

    旅游文化相关的论文算是简单的,如果是专业的论文还是需要专业的合作伙伴,可以搜一下“春泥期刊库”,会给你更多的帮助

    张伟妮妮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剑河苗族锡绣研究毕业论文

    黔东南境内苗族男女便装均较为简朴。男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长衫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

    liyaze010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绣荷包的论文题目

    《绣荷包》采用以数字串缀多段歌词的手法,使多段歌词稍显杂陈的内容因统一的形式特征而流畅自然。各地的《绣荷包》多采用这样的手法,使音乐情绪更显轻妙灵动,增添了作品

    whahappy50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刺绣与现代服饰融合研究论文

    1.有利于强化服装装饰感 传统刺绣以往在服装上的装饰位置较为单一、设计理念较为滞后。因此,在设计现代服装时,要改变传统的设计思路,通过改造和创新传统刺绣技术,将

    qq81083360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