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荷尖
摘 要: 在幼师音乐教学中,声乐的教学方法很有多种,“范唱”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声乐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从范唱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声乐教学中“范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范唱”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 教师;范唱;声乐教学
一、范唱的内涵
范唱,就是指教师的示范演唱。它是声乐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最常用的方法,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它贯穿于声乐教学过程的始终。正确的范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歌唱方法及教学要求所做的正确示范。它展示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正确的歌唱状态。如:正确的呼吸状态、正确的口腔状态、正确的演唱要领,等等。歌唱的状态对了,声音自然就正确了。这里主要培养学生在大脑中有一种正确的歌唱意识。学生如果把意识上的感觉和听觉上的感觉结合在一起进行训练,经过长期循环和耐心范唱,最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形成正确的歌唱状态,获得完美的声音效果。所以教师每一次的正确范唱会直接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一些思维与记忆。当教师的讲解与范唱达到一定量时,学生的歌唱水平就会产生质的飞跃。久而久之,学生的歌唱灵感就会豁然打开,歌唱水平也自然会得以提高。
二、目前声乐教学中范唱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于注重模仿,忽视了正确范唱方法的建立
在幼师声乐教学的初始阶段,有些教师总是将范唱作为最主要的教学方法,一听到学生的发声方法不对,就马上运用范唱,然后要求学生以此为“模唱”,并没有及时地指出学生的错误和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使学生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下盲目模唱。这必然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模仿教师的音色、音量,从而忽视正确歌唱发声方法的建立。声乐艺术的特点注定了它只有在演唱者获得正确的感知后,再通过自身的探索和练习不断地加以巩固才能掌握声乐演唱的技能。
(二)师生声部不同,过度范唱模仿可能适得其反
声乐教学中,不同声部之间的范唱常处于较高的比例。所谓不同声部的范唱,是指作为范唱者的教师一方与学生不属于同一声部的现象。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嗓音类型、声音个性各不相同的学生。比如,当男教师遇到女学生时,由于教学双方在性别、声部和嗓音类型方面存在着强烈反差。就会自然而然地给实际声乐教学带来一些问题。如,男高音采用的是以真声为主的唱法,而女高音采用的是以假声为主的唱法。所以,范唱有时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反之,在高音区示范时,男中、低音教师往往无能为力。这是因为受到其声部歌唱特点的制约,范唱不可能会有好的效果。
(三)唱法不一致,范唱模仿难度增加
不同唱法之间的范唱是指超越声乐流派艺术风格和演唱技术方法体系的范唱。演唱唱法分为三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声乐教学中在不同唱法之间进行范唱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民族唱法教师给美声学生进行范唱,或是美声唱法教师为民族唱法学生演示范唱等,都是屡见不鲜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不同唱法之间的范唱问题。其实也与声乐教学的师范性高职性特点有关。师范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师所面对的是层次、类型各不相同学生。根据学生的嗓音特点,教师无法回避各种不同的唱法,更不能只教与自己唱法相同的学生。这些都是不容争辩的客观事实。
三、正确范唱的主要方法与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客观认识歌唱原理
“正确的声音概念”即“歌唱者对嗓音歌唱声音的音乐物理属性的思考、认识与理解形成的具体思想概念。它应该符合歌唱的科学规律、发声生理结构、自身的客观条件,以及声乐艺术的审美需要。意大利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路易莎·泰特拉基在谈歌唱时说:“只有一种正确的歌唱方法:那就是自然的、容易的、舒服的歌唱”。歌唱艺术的高峰就是没有明显的方法,但能绝对灵活流畅地从嗓音的一端唱到另一端,所发的每一个音符与其相邻的音符衔接是那样的“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指人们“原生态的自然声音”,而是在“原生态基础上经过科学艺术的加工之后,又形成的一种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自然之声。
(二)理论联系实践,做到有的放矢
范唱一般较适用于中低年级,尤其适用于低年级。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运用范唱教学法时要防止学生单纯地模仿教师的声音,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歌唱方法的学习上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结合,要提醒学生对待范唱不在于模仿其音色、音量,而是在于抓住正确的发声方法,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启发学生准确地记住自己最好的声音,并逐步达到运用自如、得心应手的程度。声乐学习的过程依靠高度的听觉体验,只有在正确的要求和指导下 自己及时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改进,才能掌握声乐技能。教师的范唱要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范唱要把握适度原则,应充分掌握范唱的时机,在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时才去演示和启发,以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三)解说多于范唱,以讲解为主线
美国著名的游泳教练谢曼·查伏尔在执教生涯中,先后培养出像施皮茨,迈耶等世界著名的运动员。他们先后打破了六十次世界纪录,获得了十六枚奥运会金牌。但是,谁也不会想到,像这样有卓越贡献的游泳教练,他本人却不会游泳!他的这个致命弱点是在美国游泳队第一次获胜后被发现的。那天运动员们兴高采烈地把他抬起来扔进游泳池,只见他在水中挣扎着,逐渐向池底沉去。幸亏抢救及时,才使他免遭厄运。可见,教学方式是多元化的,声乐教学也是如此,并不是声部一致才能培养出杰出人才。教师在面对这些受教群体时,所选择的范唱一定要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而不能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这就是说,在面对不同于自己声部的学生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声部学生的具体演唱情况。选择适当的范唱,教学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时候教师“说”比“唱”的效果可能更好。
(四)因材施教,调整范唱要求
在面对不同唱法的学生时,声乐教师们完全可以从不同唱法的各自特点人手,加强对各种唱法的分析与理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在范唱上把握好分寸和尺度,而绝对不可以允许以肆意的范唱干扰流派唱法教学指导的训练规范。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宁可做到“说”的比“唱”的多才行,惟有如此,才能确保教师正常教学活动开展。对于学生的嗓子条件要有一定的分析与了解。制定教学方案,因材施教。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的嗓音条件和声音个性加以正确引导,并注意做到因材施教,不能让学生的声音完全依循自己的模本,从而使学生失去自身的嗓音特点。师生之间的嗓音条件和声音特质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技术性的范唱通常用于为学生演示正确或错误的肌体歌唱动作方式和歌唱发声技术方法,而并非要求学生借助模仿唱出与教师的嗓音完全相同的声音。学生有选择地吸收教师范唱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同时注意保持自身的嗓音优势和特点,勿使自己因模仿范唱效果而丧失自身的个性,这样的模仿才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综上所述,范唱教学既是声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又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只有恰当、正确地运用范唱,才能使教师的授课过程轻松自如,才能培养学生的听觉分辨能力,训练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范唱获得启发,从而建立正确的歌唱发声概念。因此,范唱的运用应该遵循目的性、针对性、适度性、适时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范唱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颜广秋.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范唱[J].科技信息,2009,(10).
[2] 张 前.音乐表演艺术论稿[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11).
[3] 张立萍.试论范唱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7,(4).
goodluck6699
浅谈歌唱中的呼吸问题论文
【摘 要】 美声唱法和风格之所以沿用至今,被世人奉为典范,是因为它在流变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着自身的歌唱呼吸法体系。歌唱的呼吸法就是所说的气息,是美声唱法的灵魂。以生理学为基点,明确呼吸法的生理机制,掌握和分析美声唱法的核心技巧——歌唱的呼吸法。
【 关键词】 呼吸;重要性
一、歌唱中呼吸的重要性
美声唱法亦可译为“美歌”和“美歌时代”。它不只是一种演唱风格,也标志着欧洲歌剧史的一个时代、一种音乐风格和一种声乐教学法。正如著名歌手帕基埃罗蒂(1740—1821)所言:“知道如何呼吸和如何发音的人,才知道如何歌唱。”美声唱法和风格之所以沿用至今,被世人奉为典范,是因为它在流变中不断地创新和完善着自身的歌唱呼吸法体系。
正确的呼吸方法,各国各家都有不同意见,但原则是一致的。伊丽莎白·舒曼说:“我不是反对人家的方法,但我喜欢自己的。”凭着自己的经验再慢慢地、谨慎的摸索,而获得成功者。马肯齐爵士是英国的喉科专家,他在《发声卫生学》中写着:“传统的意大利名师教导别人吸气时指出:前腹部应该稍微收缩。”这方法实行了一百五十多年。世界各国的权威专家都一致地说明了呼吸的重要性,其原则是一致的。
二、什么是歌唱中的呼吸
歌声,是运用人体内的气息,慢慢地震动着声带,按照所要求之音高而发出的声音。因此,在谈及声乐时,必须注意如何呼吸
人的呼吸过程是这样子的:当吸气时,肺叶充满了气,它迫使人的肋胄向外扩张,胸呼吸的同时,也迫使横膈膜以下的内脏组织也随之下移,气吸得越多,肺叶的体积也越大,而肋胄向外的扩张是有一定限度的,相反,内脏是软组织,它的伸缩性很大,因此,随着肺叶体积的增大,横膈膜下移的位置也越多,腹腔也变得越来越小,腹腔内各内脏组织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此同时,横膈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它不但受到肺叶扩张往下的压力,同时也受到腹部内脏组织向上的反弹力,而横膈膜是胸腹腔内唯一能起主动性的内脏组织,也训是说,只有横膈膜才能控制腹腔内脏组织的反弹力,让肺部的气息缓缓呼出,从而达到歌唱时要求的气息悠长的效果。
三、呼吸在歌唱中的运用
留学意大利的声乐艺术家吴其辉先生所讲:“意大利有句话:‘把气吸好了,打开喉咙唱,’这就是意大利唱法。”也就是说,美声唱法首先强调的是“要把呼吸掌握好”
(一)运用理论,采用想象教学的手段,强化歌唱呼吸的正确感觉。
呼吸的方法首先谈气息的.支持和流动:发声前先将气体快速吸入小腹(肚脐以下的丹田),然后向外呼出,注意气息一定要控制,让膈肌自然绷紧(先不要放松,待到气体呼出的末了在放松),慢慢向外呼气,就像你的办公桌上有土,要把他吹走,可是旁边又有一碗要喝的水,又怕把土吹到碗里,你就得慢慢吹,所以气体在你的嘴和膈肌的控制下形成了一绺细细的气柱。这就是歌唱发声的气流流动状态。只不过发声时气流不是直接由嘴吐出,而是贴着上口盖(软腭)转一下在吐出.
(二)在歌唱中,采用意念与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训练学生有气息控制的歌唱。
训练时先做无声吸气练习,之后加上“吹气”式的呼气动作进行练习,这样不容易走形,容易体会到正确位置。声乐老师在之前做出示范,让学生从外部状态来进行感受、模仿和体会。要从学习者声音的色彩来判断其喉颈部肌是否放松了,如果听到发音困难、音色不明亮、有喉音成分和上高音不轻松等情况,即可判定喉颈部和上胸背部用力紧张了,此时,立刻指导学生放松喉颈、上胸和背部即可。气息吸得越深越要提醒学生将声音放在越高的位置上,并把声音向外远送,喉咙越要放松。这样可避免声音偏低或在喉咙里出不去。
歌声是最美的音乐,歌唱时音高、音量的不同,声带的张力就不同,要求吸拢声带时通过的气息速度和流量也不同。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人的声带如果没有气息的作用,它是不会自行产生声音的。同理,一个人与生俱来一副金嗓子,如果他不具备正确的歌唱呼吸技能,他是不会唱出好的声音的。也就是说,我们在音乐厅听大师演唱时,为什么会那么激动?为什么那么过瘾?就是因为大师具备了综合的歌唱素养,更重要的,是他们充分掌握了歌唱的呼吸技能,才能使他们动人的歌声灌满整个大厅,唱进每个人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黄河之声/《黄河之声》编辑部·—双月刊·—ISSN1004-6127·—2005-2,总第221期,P15-16
[2]蓝晖.呼吸的方法——声乐教学中的气息训练
有名无姓123
歌唱教学学校教育论文
一、歌唱教学的基本要求
歌唱教学要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歌曲的修养
1.歌曲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引导学生用歌声来表现歌曲的内容与情感。
2.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创造性的理解和表现歌曲。
3.激发和提高学生对唱歌的兴趣和爱好。
4.采用适合大学生的歌唱教材和教学方法。
二)、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歌唱的表现力
歌唱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进行因材施教,这是达到歌唱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歌唱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正确的歌唱姿势。
2.恰当的运用呼吸。
3.科学的发声。
4.清晰的咬字、吐字。
5.多声部合唱的技能。
6.正确的歌唱姿势应该是立如松坐如钟。
二、课堂歌唱教学的方法
(一)听唱法和视唱法
听唱法是很重要的,就是由教师带唱,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进行模唱的歌唱方法。也可以让学生以听录音的形式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艺术形象感染。但是,也不能让学生长时间地进行模唱,这样学生会觉得很乏味和枯燥,造成“鹦鹉学舌”,歌曲虽然很快学会了,但学生根本没有理解其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反而阻滞了他们对唱歌的兴趣。而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也不利于学生进行较复杂曲目的学习,特别是合唱曲目的学习。视唱法是有一定歌唱基础的学生在钢琴或是其他乐器的辅助下能独立看谱学习歌曲的方法。但要掌握一定的歌唱基础,必须要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和努力。
(二)进行课堂教学
学习新歌没有简便方法。学生首先要在钢琴上弹奏所要学习的曲目,然后随着钢琴进行模唱学习,直至熟练。在音乐教学中,首先从发声练习开始,使学生的声音能够打开。这样可以更好地完成所学的作品。其次,演唱作品,使学生尽量做到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最后,对所演唱作品进行讨论。
三、歌唱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歌唱的艺术素养、艺术判断力和语言能力
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是歌唱教学的目的。音乐的素养不仅表现在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更是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像音准、节奏等方面的准确,就是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速度、强弱、乐句等方面进行的艺术处理,使歌曲的艺术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否则,就不会完全达到歌唱教学的目的。艺术的判断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对作品的判断力不够,就会导致所演唱曲目内容的变化。本来是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曲就有可能演唱成节奏欢快的歌曲。学生的艺术素养和艺术的判断能力都能达到一定程度时,歌唱的语言能力也要提高。
(二)重视多声部合唱教学
现在学生的歌唱学习,大多处在自己演唱歌曲的阶段,无法与其他同学进行配合,相互之间的协作能力很差。我们学习歌唱不仅要有立演唱歌曲的能力,还要注重二声部重唱和多声部合唱的能力。演唱重唱与合唱曲目不仅能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更难加强学生的听辨能力。
(三)注意对歌唱弱势学生的教学
在教学中,不仅存在歌唱能力和悟性高的学生,歌唱能力和悟性较弱的学生也是存在的,针对这些歌唱能力与悟性较弱的学生,我们不能进行忽略,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引导并启发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很多的关心与指导。音乐艺术的教育和歌唱的培养是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艺术教育活动是一种轻松自然的活动,而歌唱则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运动形式。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歌者扣人心弦的声音,使听众得到心灵的共鸣,美的陶冶,艺术的享受。音乐艺术教育中的歌唱教育更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特殊教育。歌唱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可以把理性的观念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感性形式,使受教育者在愉快、有趣的音乐活动中接受道德伦理和政治思想教育。这些对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歌唱教育的过程也是音乐艺术教育的运用和发展过程,同时也是多种思维方式参与的过程。
三、如何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一)拓展音乐教学的空间在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擅于拓展教学空间,寓教于平时的学习、生活、娱乐和活动中,不可放弃每一个
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美育功能。多让学生听好的音乐,唱好的课外歌曲,培养学生自主创编、自主参与、积极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后我要加强部分
关于高中声乐教学的有效性的论文 摘要 :当前高中声乐教学中需要能够通过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对学生的素质教学。但是就目前的高中教育来说,在教学模
摘 要: 在幼师音乐教学中,声乐的教学方法很有多种,“范唱”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声乐能力的培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从范唱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声乐教学
弹琴要做到歌唱性的弹奏首先要把乐句划分清楚,在演奏时要象唱歌一样注意乐句中呼吸。气口的把握要自然、平稳。最好是多唱几遍乐谱,把歌唱的感觉带到弹琴中。慢慢体会你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