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241

开着拖拉机飚车
首页 > 期刊论文 > 知网下架赵教授论文后期结果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xieyouliab

已采纳

这个教授是刚开始网站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把所有的论文都发在了网络上面,也没有给任何的报酬,所以这名教授才选择了起诉,最终获了70万元。

223 评论

吃货跟谁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判赔偿70余万元。在知网败诉后,该网站将赵教授的所有论文下架,不再收录他的文章。因此,公众对此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中国知网与作者、消费者之间的争议,再一次说明了数据平台的公益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冲突,对平台经济的监管还需要考虑很多细节。

在很大程度上,知网成为一个有利的平台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中国的学术期刊一开始并没有这样的数字平台,只能依靠纸质或光盘来阅读。光盘版是介于纸质版和数字平台版之间的媒介。它解决了数据存储的问题,但传输不够方便,因此成为一个过渡版本,不能完全取代纸质版本。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期刊纸质版本数量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强调内容的提供。

许多情况下,公共福利需要由政府处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是利用资金建立、免费使用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知网提供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内容的平台功能。对于知网来说,由此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无论如何,平台在集成内容方面的技术优势可以减轻一些压力。公益性福利工作也可以由非营利组织进行,但如果有收费,则应相应调整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以确保公益目标的实现。既然知网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知识平台,它自然有责任向学术界提供反馈。

知网必须在创造企业利润和履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知网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和新功能的开发无疑需要运营利润的支撑。然而,有了大量的知识资源,知网没有理由滥用其在行业中的主导地位,成为垄断企业。许多人指出,知网本身并不产生知识,而是本质上的“知识搬运工”。学术产品不是纯商品,更不是知网的“私有财产”。作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项目,知网应更多地发挥“互联”功能,以运营收入作为作者的回报,利用数据存储和传播的技术优势,促进知识的再生产。

200 评论

下雨不流泪

人民日报评价知网下架维权作者论文的行为太霸道

在知网被赵德鑫教授举报以后,知网在其平台上下架了赵德鑫教授的所有文章。这些事情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不少的媒体都在报道跟进这件事情。而人民日报也对知网下架维权作者论文的事情进行了评论。人民日报认为知网的做法就是利用知网自身的庞大的体量肆意妄为,欺负普通的知网用户,这样的行为太霸道,而且涉嫌违法违规。人民日报提出,知网现阶段应该做的就是拿出自己的诚意,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及时改正。

知网上收录了很多人的论文

自从翟天临一事之后,很多院校的毕业论文要求都有所上升。而学生们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必须要使用的一个平台就是知网。学生不光需要在知网上寻找与自己课题相关的参考文献,而且不少高校都和知网签署了协议,学生的毕业论文也会收录到知网平台上。但是知网上并不是只有学生的毕业论文,只要是与知网签署了协议的期刊和杂志,都会把发表在期刊和杂志上的论文授权给知网。而中南财经大学的赵德鑫教授的上百篇论文也被知网收录了。

知网下架维权作者的论文

赵德鑫教授在使用知网的时候,发现如果赵德鑫教授想要下载知网上收录的赵德鑫教授的论文,那么就需要进行付费。知网的这种行为很明显是侵犯了赵德鑫教授的权益。而且赵德鑫教授并没有授权给知网,知网的行为属于非法转载。于是赵德鑫将知网告上了法院。之后法院判决赵德鑫胜诉,知网需要给赵德鑫赔偿。但是在败诉之后,知网在自己的平台上下架了赵德鑫教授的全部论文。知网这样的行为完全就是意气用事,而且知网的行为说明知网没有作为一家文献资源平台的责任感。

116 评论

思美味520

人民日报评价知网这一种做法是非常不正确的,有可能会对一些作者产生侵权的影响,建议可以改进一下。

317 评论

春天里吃大米

太小教授发现他自己编辑的书籍和多篇论文被中国知网擅自采用,使用期间,中国知网并未通知该教授,于是教授就将知网起诉,告他侵权,经过法院的审理,判决知网向退休教授赔付七十多万,并且向其道歉。

151 评论

大实现家

知网在没有取得作者许可的背景下,在其经营的知网各个端口向不特定公众提供涉案作品的下载阅读服务,侵害了权利人对涉案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知网道歉表明正义一方胜诉。

98 评论

美妙琴色

侵犯他人的著作权,侵犯他人的版权,合作费用非常高,侵犯了他人的创作的权益,而且对他人造成了侵权,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

85 评论

annettahjj

人民日报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是败诉就下架论文,影响越大,责任就越大,不应该滥用影响力。

111 评论

慧紫愿吉

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因百余篇论文被擅自收录起诉知网,全部胜诉并获赔70余万元。他自2013年开始上诉维权,获得的赔偿将用于出版著作。“我个人维权是次要的,希望能保护知识产权和知识分子创新的积极性。”孰料知网败诉后,将赵教授的论文全部下架并不再收录他的文章。

100多起案件胜诉后,曾被知网下架全部作品,他也接到某期刊担任人“封杀”电话,期刊劝说他放弃维权,否则不敢再登载他的作品。赵德馨引见,知网一家独大的格局,简直控制着期刊、高校和青年学者文章的发表、援用,让很多人只能私自支持他而不敢公开发声,他已退休多年,不怕这些阻力。赵德馨表示,知网曾承诺运用作品支付费用,最终发现被人冒名办理账号领取,他已报案处置。

而在赵教授遇到的所有困难中,被期刊威胁“封杀”是最令人不解,也最令人气愤的。学术期刊本应承载起展现学术成果,引领科研规范与趋势的重责,助力于构建健康公平的学术评价体系。论文发不发的唯一审核标准,只应该是论文的质量是否过硬,写作过程是否规范严谨,是否具有权威性,严谨性和规范性,而不应该是其他一些所谓的“外部因素”。

对于知网这样的平台,任何时候都不应滥用影响力,搞成了“店大欺客”,更不应输了官司就意气用事。面对维权和批评,知网应当拿出解决问题的诚意,赢得大家的谅解,虚心接受监督和批评,在知识产权保护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发展上,找到合理合法的平衡点。如今,国家“反垄断”的利剑终于挥向知网,曾经迎难而上、孤军奋战的赵教授,也终于等到了知网迟来的道歉,希望也能借此机会,仔细调查因由知网衍生出的利益之网,让学术回归本身,坚守诚心,让赵教授维护清朗学术生态的愿望,终能达成。

186 评论

陆老头11

欺消费者,服务态度不好,威胁别人,垄断信息,违规操作,有垄断行为。

148 评论

相关问答

  • 知网下架赵德馨论文如何看待

    人民日报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是败诉就下架论文,影响越大,责任就越大,不应该滥用影响力。

    白羽蓝翎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知网论文查重结果下载

    下载知网论文查重报告时,请不要直接点击下载按钮,这样有可能直接跳转到迅雷下载页面或者其他的页面。建议直接右键点击下载报告按钮,然后选择另存为,这样是可以下载成功

    雨诺喜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知网下架赵教授论文后期结果

    这个教授是刚开始网站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把所有的论文都发在了网络上面,也没有给任何的报酬,所以这名教授才选择了起诉,最终获了70万元。

    开着拖拉机飚车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知网教授论文

    知网擅自利用他人论文盈利,从法律角度涉嫌垄断行为。知网被指出擅自发布钟南山院士的论文,并且利用论文进行牟利行为。在未告知钟南山院士的情况下,这种行为侵犯了他人知

    吃兔吃土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教授学位论文抄袭后果

    后果非常严重,很有可能被取消学位,还可能受到学术方面的惩罚。

    冰可乐28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