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7

damaodaomao
首页 > 期刊论文 > 当前家校共育研究国内外现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不蓉错失927

已采纳

目前应该说家校共育的工作思路和方向,是没有问题的。考虑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工作增加了内容;第二是这项工作开展的效果。 就国家的政策而言,开展家校共育,是必须,而且亟需。就教育的环境而言,三个方面的合力统一,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社会、家庭和学校。这是孩子生活的三个空间,但是却可能是学校六小时,抵不上社会、家庭六分钟。教育合力的形成,是家校共轨项目的主要目的。 就我们目前的工作而言,家庭教育的不足的确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些问题。因为家长的不配合、少配合,给工作带来了很多的难度。 就目前我们学校了解到的情况,我们认为教育的通道是堵塞的。老师和家长,家长和孩子,孩子和老师,这三条通道都在不同层度上是堵塞的。老师和家长的通道,名义上是通的,实际上是不同的。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向家长表达诉求,或者“告状”,家长称之为老师“找麻烦”。这条通道,更多的时候,是单向的,是老师指向家长的。这种指向,很多的时候我们都不是在为家长提供教育服务,而是在提要求。再说了,我们也是因为各种的不自信,也很难给家长提供更多的关于孩子成长的建议。最后把几乎所有的服务,就归结为“成绩”表现了。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通道也是不通的。应该说,家长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但是实际上,很多的时候,家长又是最不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尤其是手机的使用,孩子很少会和家长交流自己使用手机仲遇到的事情。比如在社交软件认识了什么人,在游戏里花了多少钱,孩子答题能够判断尚美事情可以说,什么事情不可以说。最基本的真假、善恶和美丑,孩子是知道的,为了趋利而避害,能不说的事情,基本都不会说的。甚至目前出现一种在父母面前越是乖巧可爱的孩子在网络生活仲的问题就越多。孩子在网络空间的活动教育的缺失,应该是当前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小学还好一些,初高中的情况更严重。 老师和孩子之间的通道,本来应该是通的,实际上,面对新的社会环境,这条路也堵了。我们更多的时候,内心里都想着如何将工作简单化,能少一事是一事。加上我们自身也面临着各种社会压力,很多的老师都不能静心的去研究班级的孩子了。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去关注自己所任学科的孩子的学习。 还有一个最应该通最后也是不通的事实:同班级的任课老师之间的通道也是不通的。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理念、策略、方法等等,几乎都不与任课老师讨论的,同样的,新的任课老师,也不是太愿意去了解新的班级的管理方法。甚至在会一个班级仲,出现好几种不同的听课要求。这就导致了一个班级的几位老师之间也没有形成合力。 当这些路径都不通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成为了空谈。尤其是当下,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的转变,势必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不打通这些通道,就很难持续又深入的开展的新时代的教育改革。 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取得教育的可能,把家庭的力量和我们教师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就显得至关重要。关于家校的力量融合,有一下几点思考。 一、了解孩子的家庭 孩子到学校里来,身上或多或少的带着家庭教育的影子,就需要我们老师细心观察,深入了解我们的学生,了解家庭教育的背景。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孩子的家庭成员、家人的文化程度等等情况是需要知晓的。此外,班级里有多少单亲、多少留守也是需要知道的。诸如平时谁带,带的这人的性格等等,都需要去了解和关注的。我们了解的越多,就越清晰的知道班级孩子的生存的状态,知道的越细,就越有利于我们开展有的放矢的教育。因材施教是教育的一个原则,这也是我们老师做好班级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起点。试想,我们不了解我们的教育的对象,我们如何的开展对孩子的教育? 二、相信家庭的力量 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比父母自身更为关心的。无论这个父母因为什么,都比我们做老师的更关心自己的孩子。很多的时候,父母更多的是出于对学校和老师的信任,而表现出不沟通、不交流,让我们自己感觉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漠视的。他们都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不可能不关心自己的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的,或多或少的,都会对自己的孩子的未来有所规划和期待的。也许是因为缺少和我们的沟通的渠道,也许是因为生活的压力,也许是因为压根就是对孩子了解的太少,更多的也是因为缺少对孩子的管教的办法……总之,很多的问题,导致了我们觉得家庭教育漠不关心的假象。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班级的特殊儿童的存在,我们看到了父母的让人难以接受的一面。并且很多的时候,我们把这个特殊普遍化了,这就更大的让我们觉得所有的家庭都是这个样子的。这样的想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是可怕的。 我们要坚信,我们的家庭那里有一股强大的教育的力量,这点毋庸置疑。我们只要有足够通畅的渠道,和家庭之间架起一座教育的桥“亲”爱和“师”爱的融合,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坚守我们的阵地 之所以我们怀疑家庭的教育,也许是因为作业的完成不尽人意,也许是学科的其他的事情家长配合的不够。实际上,学业的事情,真的不属于家庭,或者说,只能极少部分的属于家庭。业有专攻,老师的事,就是老师做;家长要做的是家长的事情。“双减”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因,除了家长的过分的对成绩关切——当然也是和我们老师有关——还有就是老师没有传达给家庭一个正确的教育的观念。教育教学的质量,尤其是教学的质量,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是老师。将属于我们的工作交给家长,或者希望家长对我们的工作作出很多的努力,这存在推卸责任的嫌疑的。实际上,更多的家长对老师的话,是唯命是从的,只是他们也没有办法了。试想,我们专业的教育工作者都不能解决的教育问题最后抛给了家长,家长能做得好么?这样做,无意之间就会增加家长对学校的不信任,甚至导致社会矛盾。果真是老师没解决的让家长解决了,我们会不会觉得被打脸?

259 评论

Itisgoodtoforget.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研究论文

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策略是开展家长培训课堂的主要方向,家校互动的亲子教育,家校微时代的运用,家校联系方式方法的多样性等形成了强有力的特殊教育家校教育合力,为特殊孩子实现梦想提供有力的教育支持。

笔者在阐述现状的基础上,对特殊教育家校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供同行参考。

福建省泉州市盲聋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集学前教育、自闭症教育、聋教育及盲聋职业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家校教育互动形成教育合力是我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之一,并且在多年来的家校互动合力教育研究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特殊教育家庭教育的经验,谨以此文与大家分享。

一、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

在教育行业中,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工作最为难、杂、累,坚持在特殊教育学校工作的老师承担着的不只是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同时也承担着额外的工作——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工作。

在众多的特殊儿童家长中,大部分文化知识水平低。在我校进行的以300多名家长为对象的问卷调查中显示:有58%的家长小学没有毕业,可想而知特殊儿童在家庭教育这一方面是落后的。因此家校互动十分重要,我校有计划地开展家长工作,做好特殊儿童的家长服务。长期以来家校互动合力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我校工作增添了许多特色。

二、特殊教育学校家校互动是开展家庭教育的主渠道

1.家校互动——家长培训教育的可行性

在特殊教育中,家长的文化知识与孩子的教育存在着矛盾,怎样才能让特殊孩子也能享有家庭教育的快乐,这是摆在特殊学校老师面前的一个棘手的工作。为此,我校开展了家校互动的形成性机制,让特殊学生家长学习如何教育孩子,以帮助特殊孩子在学习、生活上健康发展。特殊孩子需要学校教育,同时也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家长学习必然成为了突破口,家长培训工作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

2.家校互动——家长手语的培训

听障儿童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学习文化知识必须通过特殊学校的教育来实现。在这种环境中,他们比普通孩子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因此,我校开展家长手语的培训工作,在我校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分期进行培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手语知识的普及工作,给家长们带来了福音。

3.家校互动——家长盲文的培训

盲文是一种特殊的文字,与汉字完全没有联系,对于初学的盲孩子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家长必须帮助孩子掌握这种学习工具。家长通过盲文培训,在家可以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辅助孩子学习,使孩子更快地适应学习生活。我校举行家长盲文培训学习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推崇。

4.家校互动——亲子教育

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在特殊学校也十分显著。许多来自偏远山区的特殊孩子,由于家庭经济较差、路途遥远等原因,有的家长把孩子送进特教学校后,一学期只在开学和期末放假来到学校接送孩子,而这期间几乎没有和孩子接触。

这样孩子在心理上会出现较大的波动,本来特殊孩子就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家长的忽视更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开展亲子教育工作。通过开放日听课活动、家长开放日亲子游戏活动等,有效地填补特殊孩子心理的缺失。

三、家校有效沟通协调,调动各方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

1.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簿、电话交谈、家访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假期在家的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对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交往时,以礼相待,互相尊重,掌握教育分寸。

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方式方法,引导他们摆正心态,学会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需要和感受,从而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平时教师要抓住各种契机,多给孩子讲一些家长辛苦工作的例子,教育孩子尊重家长,并把自己的学习和劳动成果告诉家长,与家长一起分享快乐,用实际行动报答家长的养育之恩。

2.与生活老师和各科任教师经常沟通,全面掌握学生在校表现

由于我校是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孩子全天候(包括周末)在学校学习和生活。为全方位了解孩子、教育孩子,老师经常引导家长主动向生活老师和科任老师了解孩子的动态,注意倾听、采纳他们的意见。遇到棘手的问题时,邀请他们“会诊”, 召开家长会议,邀请他们参加,共商教育良方。

当孩子和他们发生矛盾时,我会想方设法尽量避免激化矛盾,平时教育孩子多进行“换位思考”,让孩子懂礼貌,尊重老师的成果,树立老师的威信,增进师生情谊。从而做到“治病救人,惩前毖后”。

3.向心理老师“求医问药”,帮助学生清除心理障碍

针对青春期阶段的特殊孩子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困扰和问题,老师会主动联系心理老师和家长,共同商讨对策,用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心理干预,引导他们在这一转型期客观看待自身及身边的一些人和事,帮助孩子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提高孩子的心理素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心态,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基础。

四、利用“微平台”,为家校互动开辟新途径

微博、微信、翼校通等网络平台已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微平台”网络传输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俨然成为了家校联系的一种新途径。很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在校表现的重视度远不如普校,常遇到老师想联系家长却联系不到,或是想让家长到校讨论孩子问题遭各种推脱的情况,家校联系受阻。

这时,老师可通过微信等方式将学校通知、孩子情况及时地传达给家长,而家长也可就平时教育子女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通过“微平台”向老师请教或求助,老师可根据孩子家长反馈的内容,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与引导,解决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或误会。

家长也可以通过“微平台”来发表自己对学校、班级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对孩子在校教育中出现问题时,需要家长配合的,也可以通过“微平台”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能相辅相成。

五、家校合力互动教育必须做好家长培训课程与教材的开发

我校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了特殊学校家长培训心得,同时组织了相关的家庭教育教师工作,开发了《家校教育读本——手语》《家校教育读本——盲文》《残疾学生法治教育读本》等家校教育培训教材,为特殊学校中孩子的家长提供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使之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家长培训工作有序进行,成了让家长满意的现代特殊教育学校。

总之,特殊教育的家校合作形成合力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训练工作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正如同车有两轮,缺一不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领导,包括学生的家庭成员在内,都应该不断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积极努力、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121 评论

相关问答

  • 当代水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就是描述下即可案例:国内外研究现状城镇化,也称城市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西班牙的工程师A.Serda于1867年在其著作《城镇化的基本理论》中提出的,目前已经被

    颂美装饰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教育类论文国内外研究现状

    首先,你的问题不是义务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而是对特定对象(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的现状。 其次,老师已经给你问题了,具体你应该检索文献、阅读整理文献获得答案,肯

    WeiXin呵呵呵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论文国内外现状研究

    很多同学在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都会很纠结国外部分怎么写,一个原因是找不到权威的外文文献,另一个也是因为看不懂外文文献。这里有两个方法,帮你顺利完成国外研究现状撰

    杏仁茶甜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内外公园公共设施研究现状论文

    如下: 首先要把收集和阅读过的与所写毕业论文选题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的主要观点归类整理,并从中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作者。在写毕业论文时,对这些主要观点进行概要阐述,

    社区人员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erp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1】论中小企业实施ERP系统的风险与对策目 录一、 ERP系统理论研究及中小企业现状 1(一) ERP系统理论研究 1(二) 中小企业的特点及信息化现状

    萌萌小妹纸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