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79

他们的快乐
首页 > 期刊论文 > 乌镇发展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罗C梅西梅

已采纳

特点:

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的乌镇,完整的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乌镇曾名乌墩和青墩,具有六千馀年悠久历史,是全国二十个黄金周预报景点及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同时乌镇是”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

乌镇历史渊源流长,根据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等的鉴定,该处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六千多年前,乌镇的祖先繁衍、生息在这里。

春秋时期,乌镇是吴越边境,吴国在此驻兵以防备越国,“乌戍”就由此而来。唐之后,乌镇没有再称“乌戍”的史实。

秦时,乌镇属会稽郡,以车溪为界,西为乌墩,属乌程县,东为青墩,属由拳县,乌镇分而治之的局面由此开始。

唐时,乌镇隶属苏州府。唐咸通十三年(872年)的《索靖明王庙碑》首次出现“乌镇”的称呼,这一时期的另一块碑《光福教寺碑》中则有“乌青镇”的称呼。

元丰初年(1078年),已有分乌墩镇、青墩镇的记载,后为避光宗讳,改称乌镇、青镇。(南宋宋光宗登基,他的名字是个怪僻字,“惇”,念“敦”,于是天下念“惇”的字全不能用,自此之后乌墩就定称为乌镇。)1950年5月,乌、青两镇合并,称乌镇,属桐乡县,隶嘉兴,直到今天。

参考资料:乌镇   百度百科

270 评论

聪明糊涂心yy

乌镇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以和为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扩展资料:

乌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距杭州、苏州均为60公里,距上海106公里。属太湖流域水系,河流纵横交织,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

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

乌镇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景区,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乌镇

156 评论

木秀于森林

优势一——密集的大巴、高铁班次直达乌镇“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茅盾的一首《西江月》,写出了家乡乌镇的千年历史。每天半小时滚动发车的大巴、高铁,直达乌镇的高速,带来全国甚至世界的游客。 优势二——“乌镇模式”获联合国专家好评。“以旧修旧、以旧修故。”这是乌镇在1999年开发东栅之初时就定下的保护宗旨。这一模式,第二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评专家阿兰·马兰诺斯誉为古镇保护的“乌镇模式”。 优势三——古镇曾作为历史文化遗产频频亮相国际舞台 。2001年,乌镇被录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同年,乌镇成为上海APEC会议高官的参观地。2008年,中法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乌镇西栅召开。2012年,乌镇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出席比利时布鲁日“21世纪世界文化遗产名城”论坛。2013年,中欧城市博览会在北京举行,乌镇是全国唯一一个参展的乡镇。同年,乌镇举办第一届国际戏剧节。

187 评论

叹久妞子

乌镇的建筑特点与建筑文化:

1、乌镇的建筑以砖木结构明清建筑为主,至今保存有20多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众多的深宅大院,是旧时商贾巨富和官员隐世之处。从某扇不起眼的大门进去,却是迷宫般的回廊和厅堂。梁柱门窗上的石雕、砖雕、木雕繁复精美,美伦美奂。建筑的屋顶有独特的观音兜、马头墙,既可防火,又可挡风,形似五岳朝天,左右对称,高峻险美。

2、乌镇街、坊、巷的数量和规模非同小可,俗称有四门八坊数十巷。

据民国时卢学博编修的《乌青镇志》记载,当时尚存有八坊八街六十八巷的规模,其中八坊分析为四十七坊。八大街为常春里大街、澄江里大街、通里大街、南大街、中大街、北大街、观前街和东大街。从今天的情形看,坊和巷是变化最大的,几十上百年的人口增加,搭建出来的房子特别多,使得坊巷有的徒具虚名,有的面目全非。倒是大街,由于乌镇老区总体格局变化尚不很大,所以大多都在 ,尤其是观前街、东大街、南大街、西大街等,不仅保存完好,功能也还在发挥。

3、高高的马头墙,能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故而马头墙又称之为封火墙。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4、乌镇的规模很大,虽有人工雕琢的痕迹,但还是比较完好地保留了历史风貌。人群熙攘,现代人却在用古典的方式行走。这里的老屋平静而冷寂,是一种保守而剥蚀的文物,住户们世代相传,传的是越来越破的木结构太平屋。在乌镇,人们习惯用“厅”来称呼整座宅第。徐家厅沿街店面,石库墙门,水廊下平房前筑凉棚和栏杆,中开河埠,河埠边蹲有一只石狮子,有狮子桥洞之称。徐家厅的木雕值得称道,内容多为花果鸟兽和日常用品,艺术风格带有东阳木雕的神韵。

朱家厅俗称“厅上厅”,砖木结构的民宅,一进已朽损,三进最完好。高大的风火墙,中开石框门,门上方有砖雕垂檐,破损,却仍然细腻雅致。一排落地长窗,窗板上雕刻《岳飞全传》故事和花卉图案。雕刻精细、传神,保存完整,细微处仍历历可见。

5、除去厅堂,乌镇多的是桥,且桥的样式纷繁,风格各异。有古朴威严的多孔石拱桥,有秀美巧趣的砖砌洞桥,有短仅丈余的木桥,最多时全镇有120多座古桥,素有“百步一古桥”之称。其式样因地势不同呈纷繁之象,或石拱,或平铺,或雄伟,或纤巧。

乌镇现存古桥30多座,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于明清两代。因乌镇人视修桥为积德之举,即便是无路之处,架座桥也未尝不可。这样的方便桥有菜埠桥、仁寿桥、冶坊桥等。

长长的廊棚,古朴的木质建筑重重叠叠,鳞次的墙檐泛射着暗涩的光,有阳光透过,恍在时空的隧道里行走。清风徐徐,绕廊而过,如一圈一圈的年轮,辗过漂浮的空寂,以湿泽的静影,沉浸在水中。透过廊顶的间隙,细数着光与影的流落,青砖黑瓦的色泽在悠然中渐渐老去。

6、砖雕门楼是西塘建筑的又一特色。砖雕门楼又称仪门,一般面厅而起,大户人家的仪门巍峨雄伟,小户人家的仪门玲珑精致,仪门的尺度大小一般和厅堂成正比例的关系,仪门的做工也与厅堂的豪华程度相辅相成,仪门上方一般有四字砖雕题额,内容多为警句格言或家族明训。

7、水阁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传说水阁是由一位机智的豆腐倌的违章建筑而来,可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许多历史都已烟消云散,唯有这集生活的实用与享受于一体的建筑形式因着人们的喜爱而得以保存和延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虽然它没有奢华,难比高楼。有了水阁,乌镇的人与水更为亲密;有了水阁,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有了水阁,乌镇的气质更为优雅;有了水阁,乌镇的历史添了一份委婉。水阁是乌镇的特色,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238 评论

nanahara0125

摘要: 具典型江南水乡特征的乌镇,完整的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组织起水阁、桥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独具江南韵味的建筑因素,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 关键词: 乌镇建筑群 因素 环境 乌镇概况 乌镇位于浙北平原桐乡市,从杭州出发走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此处地势平坦,密如珠网的河流,星罗棋布的荡漾,使乌镇具有浓厚的水乡特色,给人一种雅致而不张扬、清新而不繁琐的自然美感。 乌镇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一。 乌镇格局 河网在乌镇内和主干道重合,连桥成路,流水行船,作成亦路亦水的形式。这个水网体系联结京杭运河、太湖和乌镇的池塘、水井,理想的解决了农作、饮用、排水、观赏、运输等水问题。 在乌镇的布局中,由于历史上曾地跨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乌程、归安、崇德、桐乡、秀水、吴江、震泽),加之吴越文化的积累、沉淀,观念上明显受中国传统儒文化和运河商业文化的影响。儒文化对营建中流行的风水学说等往往是排斥的,故而很少见常因风水而设的斜门左道,为避免气冲而立的屏墙、照壁,或当路放置的“泰山石敢当”等符镇,而是多轴线明确、卑尊有序的各式住宅。 另有访庐阁茶馆、高公生糟坊、宏源泰染坊等商业建筑,汇源典当行在常丰街,当街一个墨黑的“当”字,1.8米高的柜台,有着浓郁的商业氛围。这也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有很大的不同。 二。水阁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一样,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谓“人家尽枕河”。 乌镇与众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这是乌镇所特有的风貌。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那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唉乃,飘然而过……” 传说水阁是由一位机智的豆腐倌的违章建筑而来,可是随着时间的迁移,许多历史都已烟消云散,唯有这集生活的实用与享受于一体的建筑形式因着人们的喜爱而得以保存和延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阁是乌镇的灵气所在,虽然它没有奢华,难比高楼。有了水阁,乌镇的人与水更为亲密;有了水阁,乌镇的风貌更有韵味;有了水阁,乌镇的气质更为悠雅;有了水阁,乌镇的历史添了一份委婉。水阁是乌镇的独创,是乌镇的魅力所在。 碧水蜿蜒,小桥流影,橹声唉乃中看水阁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看水乡人在水阁中起居住行,听古镇人乡音叫唤此起彼伏。乌镇的水阁正已它独特的韵味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三。小桥流水 桥是江南水乡古镇不可或缺的因素。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桥”,现存30多座。 其中西栅有通济桥、仁济桥,中市及东栅有应家桥、太平桥、仁寿桥、永安桥、逢源双桥;南栅有福兴桥和浮澜桥;北栅有梯云桥和利济桥。 这些桥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于明清,有些桥还题有桥联,如通济桥:“寒树烟中,尽乌戌六朝旧地;夕阳帆外,是吴兴几点远山。”(朝南) “通云门开数万家西环浙水;题桥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朝北)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 四。石板小巷 走进乌镇,走在那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就会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作为历史古镇,乌镇无论是整个镇还是观前街,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走进这个充满了农业文化氛围的古镇,漫步于古镇绵延一里多长的石板小街上,可以倾听脚步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 沿水小街有“石帮岸”,有些可能有修饰,比如我见过雕上一个瓶,瓶里插着三支戟,取“平升三级”的意思。用以系船。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8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城镇化发展论文

    你可以去看看(城镇化与集约用地)上的文献,自己去找下这类的资料

    可爱谈心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小城镇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吉林省小城镇建设 导 言 小城镇作为连接城乡的桥梁和纽带,在推动城乡一体化、推进城镇化和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和

    偶是透明哒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古镇旅游资源发展研究论文

    摘要:成都周边古镇星罗棋布。近年来,这些古镇纷纷走旅游开发的道路,较大的开发强度和不适宜的开发方式对古镇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其中一些古镇的亲身体验,对成都

    超级尺蠖爱和平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乌镇旅游文章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游乌镇

    尼古丁00144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论文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建好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hua爱美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