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201314
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因而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幼儿园品德教育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品德教育探讨》
摘 要: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因而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幼儿 品德 教育
“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在一个国家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幼儿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因而幼儿的品德教育成为当今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民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教育本身不只是为传授生存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如何做人,据教育学者的跟踪研究,发现成才最大的原因不是在于智力的差别,而是在于个性品德的不同,因为德能补“智”。幼儿期不仅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呢?
一、利用幼儿园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品德教育
学龄前儿童由于其身心特殊,在道德认识上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性、片面性、表面性。年龄越小的幼儿,其是非观念往往取决于与他亲近的成人或事物的表面。如,2岁以前的幼儿往往谁给他好吃的东西,谁对他和蔼可亲,他就跟谁亲近,对谁有好感。因此,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这些特点,幼儿园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教育,把品德教育贯穿于各个教育活动当中。
***一***优化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注重德育教育的隐性渗透。
教育环境中渗透德育内容,往往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它对幼儿的作用及其影响是巨大的。美国教育家班杜拉提出:“人的行为的变化不是由个人的内在因素单独决定的,而是由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果来决定的。”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构建幼儿园的环境来实施幼儿德育的内容。教师们要改变过去单纯的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从不同年龄的特点出发,考虑全面发展的需要和不同个性的差异,为幼儿创设一个整洁、温馨、舒适而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如:可利用活动室的区角,建立了“我是小小建筑师”、“娃娃家”、“阅览室”、“美发店”等活动角,孩子通过阅读图书、听音乐、玩积木等活动,通过书中、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去认识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
***二***将德育渗透于日常生活和教学当中。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对幼儿的过失、缺点,教师采取直接讲道理,效果往往不佳。为使幼儿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应该那样做的道理,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材的内容,将德育渗透于日常教学中。
例:为了教育幼儿爱惜粮食,老师可以向幼儿讲《大公鸡与漏嘴巴》、《小米粒生气了》的故事及古诗《锄禾》,使幼儿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又如:目前独生子女在家庭中享尽了长辈的爱,却不知怎样去爱长辈,通过看图讲述《我端凳子奶奶坐》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谦让的精神,渐渐养成“尊敬长辈”、“心中有他人”的好品格。再如:为培养幼儿生活和交往的良好习惯,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帮老师和同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幼儿听长辈的话,尊重长辈;讲礼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等。
***三***从情感教育入手,以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
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易激动的特点,注意从情感教育入手,通过让幼儿参加各种各样活动以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把提高认识与激 *** 感紧紧结合起来,在认识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情感。
1.在“爱祖国”的教育活动中,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取材,使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如给幼儿观看奥运比赛电视直播,当五星红旗一次次升起,国歌一次次奏响,孩子们的自豪、敬仰、兴奋之情言于之表;通过观看图片、录影了解我国的首都是北京,北京有天安门等等。
2.在各种“节日活动”中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为了培养幼儿从小尊敬老人的情感和传统的道德品质,在每年的老人节,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带上自己动手做的各种礼物到敬老院,为老人们载歌载舞,念儿歌,给爷爷奶奶送去问候。通过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更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使他们更热爱和珍惜今天的生活,而且付诸于行动,这种知、情、意、行的结合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前,幼儿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但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知识上的加加减减,而是应基于更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的思考。正如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所达成的共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基本定型的,否则,一旦养成就很难去纠正了。幼儿园一日生活及各个环节都渗透著德育因素。所以老师在日常生活和各个环节中,善于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
二、利用家庭资源,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优秀的品格,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正确、合适和适合标准的儿童教育,比做再教育工作容易得多。”可见,良好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然而许多年轻的父母都会想到给幼儿充足的营养,给幼儿丰富的知识,从多方面开发他的智力……但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却考虑不多。他们往往把教育的重任寄托给幼儿园、寄托给老师,这种单方面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为了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整合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资源,齐抓共育。
***一***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以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看,众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们的孩子从小便养成了“以我为中心、任性、骄蛮、无礼”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但是对我影响最深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家庭环境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基础教育,也是最关键的教育。因此,在家里家长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形成良好品德教育的氛围,是他们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家长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和感染孩子,以促进幼儿德育的发展。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特别是幼儿其人格思想的形成,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确实,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做家长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且一举一动都要堪称为幼儿表率。有人说,坏孩子就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举止之中。这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父母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对孩子产生著这样那样的影响,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在孩子面前说一些混淆是非的话,如经常听到有的家长以肯定的口气当着孩子的面对人说:“这孩子精得很,吃东西专爱挑大的、好的吃”。或说“这家伙不知多鬼,不管要什么都想尽办法一定要到手。”这些语言很容易误导孩子,因为孩子的认识是直接的,使孩子把这些话信以为真,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使孩子形成自私、刁蛮的不良行为,造成不良后果。做父母的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标准,否则,对幼儿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阻碍的作用。因此,家长的待人接物,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关心他人,让孩子处处感受到爱和谐的重要,这对孩子是一种品德教育的无形投资,让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受益终身。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
在幼儿园时,品德教育历来被视为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培养的主渠道。教师总是不失时机地将良好的品德行为要求渗透到幼儿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孩子离园后虽然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并不是很多,但是,由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发展较快,生产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引进技术和开拓性经济观、价值观的同时,也流入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这又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不良的负效应。幼儿的年龄和心理决定了他们具有辨别能力差,好奇、好模仿的特点,这样,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所收到的效果还剩几许?如有的孩子从武功片中,不用老师教就学到了一套“拳打脚踢”的歪本领,并用来对付班上的同伴。有的男孩子好奇地模仿电视、电影镜头,让女孩子把脸抓破了。三、四岁的女孩也要求家长给他们“化妆”等等。因此,社会环境中的这些消极因素,是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扩大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德。
总之,品德教育是“教无定时”的。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时都要做个有心人,及时抓住孩子的细微言行进行教育。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重习惯的养成。”可见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因此抓住教育的关键期,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未来人才。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要步调一致,促进幼儿思想品德健康发展,为把今天的幼苗培育成明天建设祖国的栋梁,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赵红云.浅谈搞好幼儿德育教育的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7,***01***.
[2]任秀娟.运用渗透法开展幼儿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05***.
[3]肖雁文.幼儿德育方法浅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01***.
[4]信燕.幼儿德育教育方式浅探[J].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1,***02***.
[5]徐丹.试论新时期幼儿品德教育[J].中国教师, 2009,***S1***.
winnie222626
《幼儿生活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道德教育,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词:道德教育;幼儿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学会做人的基础,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幼儿期在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国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幼儿教育目标中,德居首位,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品德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许多良好的品性将很难形成。德育是人一生道德养成的基础环节,幼儿期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将会使我们受益一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经过多年的观察以及亲临幼儿园调研发现要培养幼儿优良的道德品质从以下三方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之一,游戏使孩子感到快乐、好奇。在游戏中,幼儿能够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能够学会判断善恶、好坏、美丑、是非等简单的道德行为规则。例如:在游戏《分果果》中能培养孩子从小事做起,不能自私自利,遇事多替别人考虑等道德行为,不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角色经过自己的判断、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能解决纠纷,从而启迪幼儿道德创造思维的过程。游戏往往给幼儿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幼儿,热情积极、兴趣高昂、心情愉悦、乐在其中。通过游戏,幼儿可以体验、感受成人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产生积极、肯定的情绪,进而能够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准则和正确的道德意识。幼儿的自制能力、自觉性和坚持性等意志品质都比较差。但是,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常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为了能够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完成游戏中的任务,幼儿往往乐于抑制自己的情绪,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调节和控制自己不合理的需求与动机,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把道德行为坚持到底。
我们还可以从幼儿游戏中延伸到日常生活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把幼儿平时不愿意干的常规活动与幼儿游戏中的角色结合起来,例如:幼儿平常不愿意干家务,不讲究卫生到处乱扔东西,依据幼儿这些不良行为我们可以设立“小小值日生”和“小老师”的角色游戏,“爸爸妈妈”和“孩子”等角色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从各自的角色要求出发,不断改善自己的行为准则,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这样的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又培养了幼儿自觉讲卫生、遵守纪律、爱集体等好习惯。
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好的榜样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德育具体化、形象化的现实体现,幼儿身边的朋友是最容易模仿的对象,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接触最多的是身边的小伙伴,对于幼儿来说,身边小伙伴的一举一动是最容易被模仿的。但是,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所以,模仿有好的一方面也有坏的一方面,我们提供一个优秀的范例让他们照着去模仿,就能让幼儿形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反之,就会适得其反。好的范例有时甚至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为了帮助有些幼儿不愿刷牙的坏毛病,培养幼儿讲卫生的好习惯,教师可以将已经养成刷牙习惯的幼儿请到台上给大家表演刷牙的舞蹈,例如舞蹈《乐乐的小白牙》就是表演一个喜欢刷牙的小朋友每天怎么样坚持刷牙的故事,我们还可以将这些表演者的照片贴在宣传栏里。这样,无需教师讲很多的道理,幼儿就会照榜样去做。一段时间以后,宣传栏中孩子的照片会越来越多。舞蹈《我有一双小小手》表演的就是小朋友爱洗手的故事,教师可以配合榜样教育,出示两张画着小手的图画给幼儿,一张是肮脏的小手,一张是干净的小手,组织大家讨论:“你喜欢哪只小手?”孩子们在纷纷发言中,懂得了不少道理。一旦道理明白了,洗手自然逐渐成为了孩子们自觉的行为。
父母的榜样力量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孩子的启蒙老师是父母,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俗话说:孩子的行为表现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因此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中互相尊重、互相谦让,与同事、邻里和睦相处、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爱护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幼儿做出榜样。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潜移默化地对子女施加一定的德育影响。家庭德育是一种渗透式教育,是通过与孩子的密切接触,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所以家长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如谈话、看书、讲故事、讨论等,来帮助幼儿分析遇到的困难并用自己健康的情感去打动孩子,从而增长孩子品德认识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和谐的家庭氛围,正确的家庭教育,有责任感的家长,能给孩子一个健康的道德教育环境,对幼儿道德教育有着深刻地影响。
三.充分利用信息环境促进幼儿德育的健康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社会,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外部环境变化无常,这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种信息环境对幼儿品德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些外部信息包罗万象的,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要对这些信息加以控制和选择,发挥有利于幼儿品德发展的各种信息,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健康发展。家长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有利于孩子品德健全发展的图书和音像放在家里幼儿经常活动的地方,避免一些不良书籍出现在家庭中。父母应多和孩子一起进行亲子阅读,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书中的内容,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等。孩子还可以从书中找到学习的榜样。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家长不应该强制性的制止,相反,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喜好抓住机遇进行道德教育,在它们玩电脑看电视的过程中及时提醒剧终人物的优缺点以及让幼儿回答他们应该怎么做,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父母只要管理好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并对电视和电脑的内容进行筛选,大可以放心的让孩子玩。让孩子看一些玩一些有关道德教育的动画片和能促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游戏等。这样不但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还能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在寓教于乐中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德育,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幼儿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我们的下一代定会成为德才兼备的祖国栋梁。
参考文献:[1]于佳.对幼儿德育的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6
[2]黄励华.从“境界教育”到“德育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7.6
[3]汪昱雯.童谣与儿童教育[D].浙江师范大学2010.5
[4]刘长贵.论德育与生活[J].教育理论研究2010.11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研究》
内容摘要: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就要更新教育观念,要创造良好的动手环境。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家园配合,对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还会有效的激发幼儿的学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良好
幼儿园要在保障幼儿人身安全的基础上利用废旧材料进行教学,让幼儿深刻地理解节能减排的理念和作用,使其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育教研论文,供
《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摘 要: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我评价、个性等都还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极重要的意义,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自信”是成功之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