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1

书画人生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元气森林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cp1211小窝

已采纳

一家饮料公司估值20亿美元,元气森林的秘诀是什么?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家公司,去年的销售额是10亿元,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8亿元。 所不同的是,SheIn是一家基于互联网的服装公司,而这是一家基于互联网的饮料公司。还有一个不同就是,SheIn鲜为人知,而这一家企业虽然创立才4年,但在饮料行业已经有颇高的知名度,甚至有人说它代表了中国饮料业未来的方向。这家公司名字叫元气森林。 我相信有不少的人,都使用过它的产品,至少是听说过这家公司。一段时间以来,在营销业、饮料业里,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这家公司。这家公司成立于2016年,公开的资料显示它已经获得了第四轮融资,最新的估值约20亿美元,也就是相当于人民币140亿。一家成立4年的公司,而且是在饮料这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里,居然获得了比许多互联网公司还要快的增长速度,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元气森林这家公司是一家引人注目的公司,当然也是一家颇有争议的公司。 今天我从三个方面讨论它得以快速成长的秘密。【创业就是寻找秘密】 《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说,“创业就是寻找秘密”,什么叫秘密?就是在常识和幻想之间的广阔地带里存在的那个东西。 很多人创业不成功是因为他们基于常识来创业。做互联网比做传统行业更有前途,这叫什么?这叫常识。 只要与5G、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相关的领域,就能获得10倍、20倍的增长,这叫什么?这叫幻想。秘密的特点是,基于常识创业的人认为那是幻想,而基于幻想创业的人认为那是常识,根本不值得关注。 最容易被人忽略的那个地方才是秘密。以元气森林为例,做饮料在那些完全基于互联网的优越感创业的人眼里,是一个不值得做的领域。 而在传统饮料行业的人眼里,用互联网的思维、方法来做饮料,那就是异想天开。在这个意义上说,元气森林是发现了饮料行业秘密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用4年的探索证明,它的确是一家触碰到了秘密的创业公司。曾经用挖冬笋来比喻找到秘密。挖笋有两种:一种是挖春笋。春天来临的时候,你到竹林里或者在竹林的周边仔细地寻找,普通的人很难把小小的笋叶跟草区别开来,所以挖春笋也是秘密。 但这个秘密是相对容易发现的,你只要找到了那个笋叶往下挖,就能挖出春笋来。挖笋跟创业还有一点很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时间点。因为笋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今天它是刚刚露出一点点笋叶,明天它可能就长到几十米高了。一旦你今天错过,明天它长出来,变成了小竹苗的时候,它就不能吃了。挖春笋当然不容易,但挖冬笋要比挖春笋难得多得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仅仅是看地面,你拿放大镜都找不到半点迹象,只有长期生活在那一带的农民,根据竹子的长势、土壤、地形以及它的光照情况,反复地感知这个竹园里的态势,最后确定下面是否有冬笋。没有经验的人,在那个地方挖一整天也挖不到一棵冬笋。所以挖冬笋很像是发现秘密,它之所以难就在于,你凭普通的感官或者是想当然,换句话说凭常识和幻想,根本没有办法找到冬笋在哪儿。元气森林的创始人唐彬森应该是一个懂得挖冬笋的人。 国际国内的饮料巨头可以用林立来形容,而且在巨头之外还有大量的像灌木丛一样密集的小型饮料企业。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用惯常的思维方法来做饮料,那无异于自取灭亡。【建队不排队】 对这一点,唐彬森本人有清醒的意识,把他的思维和方法概括为建队不排队,换句话说是建赛道而不是跑赛道。 他自己常说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没有做出精准的选择之前,再多的努力都可能是白费力气,尤其是在饮料这个行业。他有一个公式,成功的概率=赛道的基础成功率×你自身的成功率。有些人做事的成功率天生就比别人强,是成事之人。但是这样的成事之人如果置身于一个基础成功率很低的赛道上,那他的成功概率仍然是很低的。所以在跑赛道之前,你一定要选一个赛道,最好是建一个赛道。最重要的是,你有了这个赛道的定义权,你就有了你的产品的定价权,你不是挤进去一条已经排得老长老长的队里,用最大的努力往前挤。我们说饮料行业是一个巨头林立,同时小规模的企业像灌木丛一样茂密的行业。如果你参与排队,能挤到队伍前头的概率低到可以说忽略不计。所以,进入这个行业首先记住不要去参与排队,而是要自己建立一个队。元气森林是怎么建队不排队的呢? 爱因斯坦说,判断你是否适合研究一门学科最重要的标志是,你进到这个行业能很快地知道很多人做的事情是不重要的,如果你进到这个行业发现所有的人都在做很重要的事情,那基本上你是没有成功机会的。创业也是这样。那么,在一个看上去只能是从1到N的行业,如何能做到从0到1呢?几乎所有的饮料企业都在做一件事情,我做饮料给你喝。几乎没有企业认真地思考过,你想喝什么我给你做。几年前有人说,中国的所有行业都值得再做一遍,其实饮料行业要想再做一遍的话,必须要弄清楚现在喝饮料的人想要喝什么,或者你必须重新定义饮料这个行业。有一个调查表明,24岁到40岁的人在选饮料的时候有一种恐惧,就是怕落入俗套。 尤其是你在坐飞机的时候,乘务员端着几种饮料问你,如果周围是比较熟或者是跟你身份差不多的人,这个时候你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解渴和口感,决定你选择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你选择这种饮料表达了什么样的价值。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饮料就具有了媒体的属性,或者说饮料行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准内容行业。在这一点上,很多饮料企业是相当忽视的,即便偶尔意识到,它们使用的方法仍然很老套。与此同时,饮料要想从一开始就在人的内心占据一个较高的心智份额,不仅仅要有媒体属性,还要具有某种金融和货币属性。所谓货币属性就是它的面值与它自身的价值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反差,1美元和100美元的印刷制作成本是一样的,但是后者的价值是前者的100倍。由此看来,饮料行业看上去竞争非常激烈,其实是一种低水平过度竞争的状态。大部分都只是在制造业也就是商品这个层面上竞争,只有很少的饮料产品具有了媒体的属性,几乎很难找到具有金融、货币属性的饮料产品。唐彬森在进入饮料行业的时候,关注的是后两个特性,如何让饮料具有媒体的属性,同时又具有在某种意义上赋能的属性,甚至是在一些功能效用的层面也要同时赋予它信息和文化价值的属性。比如说健康饮料强调健康化,它是一种实用的诉求,我们喝的不是饮料,喝的是健康。这里说的健康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功利属性了,健康本身就已经具有了文化价值的属性。比如说在飞机上,乘务员端着四种饮料,柠檬水、橙汁、啤酒,还有番茄汁,很多人在这四种饮料之间选择的时候,所依据的是某种心照不宣的鄙视链。越是有格调或认为自己有格调的人,越可能选柠檬水或者直接要一杯矿泉水,他不会要橙汁、番茄汁这种看上去很复杂的饮料。尤其是对于新一代消费者,健康化、无糖化、高端化,是饮料当中三种最重要的元素。他们在选择饮料的时候,首先要做到“三无”,无糖、无脂、无卡。光有这“三无”还不行,而且他们在饮用的时候要直接能够感受到某种高端气息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就是气泡。但就水而论也存在着一个鄙视链,先是天然气泡水,有些水里的气泡是天然形成的,这是最高级的;在此之下是用人工的方法让它有气泡,喝到嘴里的时候,你能感受到气泡在你的嘴里轻轻爆裂的感觉;人工气泡水之下是矿泉水;再就是普通的凉白开。光无糖有气就已经把很多的饮料排斥开了,它既具有某种功能属性,也具有某种身份属性,同时还包含着某种价值观,它能隐隐约约让你体会到某种优越感。但问题在于,喝饮料毕竟是一种个人化的消费,个人化的体验。 你穿着一双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指头知道,最好的状态是鞋穿上去很气派,同时脚指头也很舒服。那你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要做到无糖,无糖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社交属性,在这些人面前展现出的价值都是很好的,但我们觉得喝起来没有甜味,我们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人类对糖的偏好是在基因层面上的。一种饮料不能够跟基因作对。那怎么办呢?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元气森林在糖的问题上做了很大的文章,既要做到无糖、无脂、无卡,又不以牺牲味觉的享受作为代价。解决了这些问题,还要做到有气。当它做了这么多思考,并采取了相应措施的时候,把饮品从制造的层面上升到媒体的层面,包括选择什么样的包装,叫什么名称,它就释放了某种情感、暗号,这一点我们后面还会讲。它选择的这个字是“気”,而不是“气”,这都是它的媒体属性。同时,它把在它的目标人群当中暗藏的,但同时又具有主导型的价值观悄悄地植入到它的产品当中,给选择这种饮料的人以意义的赋能。 当它这样做的时候,就不再仅仅是做饮料了,换句话说,它是在饮料的队伍里抽身出来又建了一个队。显然,它在自己建立的这个队里排在最前头。【搭便车】 元气森林成功的思维和方法论的第二点,可以概括为搭便车。有很多创业企业的商业模式大体上是没有错的,在执行层面上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创业的过程一直是举步维艰。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太会使用一种成功的创业企业常常使用的方法,叫寄生性成长。微软跟IBM的合作,是微软从蚂蚁变成大象的决定性一步;Google跟雅虎的合作也是一种寄生性成长,这是看得见的寄生性成长。 还有一种寄生性成长是隐性的,中国有一句古话叫“苍蝇附骥,日行千里”。骥就是千里马的意思,苍蝇不需要一天飞一千里,它只需要依附在千里马上。当然这存在一个分寸的问题,如何在不超越法律和道德的边界,最大限度地借势,对于创业企业也许不是头等大事,但它在有些时候是决定你生死的事情。我们在元气森林的成长过程当中,看到了很多搭便车的手法。 比如说它的名称。“元气”首先是指能量,它是一种能量背后的能量,是底层能量,元气这种说法更具有东方传统文化的特点。所谓元气森林其实就是一个能量场,或者说一个能给你赋能的场域。当它用“元气森林”这四个字表达出来的时候,它触发的意味更丰富。当然,这里还存在着一个便车的问题,就是“気”字下面的那个“×”,所有的人看到这个字的时候,立即会有一种很自然的联想。有人说这是一种“伪日系”,它成了某种暗号。虽然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在课本上没学过这个字,但是都认得这个字。你是怎么认得这个字的,这本身就很有意味。它的暗示既明显,又很收敛。它搭的第二个便车就是气泡水。本质上气泡水其实跟苏打水没有什么两样,气泡水是在界面的意义上,你感受到的是气泡。 气泡是怎么产生的?是苏打产生的,绝大多数的气泡水不过就是苏打水而已。 但是,苏打水听起来就不是那么稀缺和高端,气泡水听起来就有明显的稀缺感和高端感。而且最重要的是,当元气森林把它定义为气泡水的时候,它在你的意识当中找到了一个跟高端有关的抓手,那就是巴黎水,那种绿色玻璃瓶装带有气泡的水。 巴黎水已经形成了一种刻板化的印象,它就是高端的。当元气森林把气泡水作为它的独特卖点的时候,就已经悄悄地把自己跟巴黎水勾连起来。搭便车的境界有两层:第一层是搭便车;第二层要让自己显得不是搭便车。 也就是说它事先已经预留了推责的空间。比较经典的就是“怕上火喝王老吉”,并不是喝了王老吉就不上火。这句话如果在法律意义上来探究的话,是没有责任的。从理论上讲怕上火,你可以喝凉水,可以喝板蓝根。但是这种表达既暗示了你喝了这种饮料,就不上火,但是细究起来,它并没有作一个责任的承诺。以气泡水作为卖点,这种搭便车的方式更加巧妙,它没有说我就是巴黎水这个阵营的,但实际上它在效果上已经达到了,但是在责任上它是免责的。当然除了这以外,它还搭了一些其他的便车,比如说便利店的便车。 这些年来线上渠道越来越多,很多的饮料企业也想到过用线上的渠道,但是不知道怎么去进行巧妙地勾连。 唐彬森本身是做互联网起家的,他太了解互联网上的广告。那种看似很有冲击力的霸屏广告,在用户那里是有很多手段屏蔽的,有的是从技术上屏蔽,有的是从意识上屏蔽。但是元气森林反其道而行之,它大量使用电梯里的广告,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你是没办法屏蔽这种广告的,而且电梯广告最多的地方往往是写字楼,也就是元气森林的目标人群最密集的地方。还有一个就是销售渠道,它更看重便利店,而不是综合型的销售渠道,比如说超市。因为近五年来便利店增长的速度远远大于超市的增长速度。同时,有调查数据表明,便利店的顾客80%以上都是年轻人。同样是线下销售渠道,便利店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快速上升的一个新渠道,这也是元气森林特别乐于搭的一个便车。【数据竞争力】 元气森林快速成长的第三大秘密就是数据竞争力。以前企业把卖得最好的产品叫做畅销产品,近五年来有一个热词就叫爆品,或者叫爆款。 这种说法带有明显的互联网色彩,哪怕这个产品是一个传统行业的产品,它都不再叫畅销产品。而且现在爆款越来越指在互联网上火爆起来的传统产品,企业都希望做爆款。但有一个统计,95%的企业在推出爆款之后就不再有爆款,哪怕是它们自己也不知道导致爆款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它们用复盘得到的一些认知重新做一款产品的时候,怎么也火爆不起来。说到爆款,往往是跟运气连在一起的。克里斯坦森最新的那本书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与运气竞争。他的这本书就只有一个目的,如何不把大卖的产品交给运气,或者说不像撞大运一样地去做畅销品。 这是一条听起来很诱人,但是做起来极难的路径,那就是用流程化的、有章可循的方式做一款又一款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元气森林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部分的答案,这个答案就是数据竞争力。 唐彬森做元气森林之前是做游戏的,游戏这种产品是一种很特殊的产品,你既可以说它是产品,也可以说它是服务。我们说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分离的叫产品,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时发生的就叫服务。 比如说你去理发,理发师的生产过程就是你的消费过程。你在玩游戏的时候,平台服务器的那一端同时也在忙碌。而传统的企业是生产完了交给一级批发商、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然后是一个个销售终端。我很想知道谁在买我的产品,他买的时候是怎么选择的,所有的这些消费行为我都渴望知道,但是我不知道。 但是在玩游戏的时候,你是实时地知道消费者行为的。用户的消费行为同时就是你的研发和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做过游戏产品的人太知道数据的重要性了。从事游戏产品的人还有一个与传统的生产者大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他们从来不预设爆款,从来不预设产品的哪一种功能和性能,是具有不言而喻的优越性的。也就是说对于产品谁更有发言权,在他们那里是不言而喻的,就是消费者有发言权。 以客户为中心,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一句口号,但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做事的习惯。产品迭代率高、赛马不相马、快速而准确地发现爆款潜质,这三点的背后是一个东西——数据。 把产品的成功不交给运气,而交给数据,这是做传统行业,尤其是做传统饮料的人一个天生的缺陷。唐彬森常说一句话,像做APP那样做饮料。把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做好饮料的关键是如何打造自己的数据竞争力!很多饮料企业宁可花钱去打广告,也不愿意花钱去购买各种数据服务,然而元气森林从一开始就跟一家数据服务公司合作,保证它能够在众多的销售网点里,都拥有自己的数据雷达,让及时的数据反馈对决策和纠错具有实质性的影响。有人说互联网跟传统企业的差别不是少林和武当的差别,是机关枪和武术的差别。在今天这种差别变得更加具体,传统企业使用的数据手段与“互联网+”企业使用的数据手段恰好相当于武术和机关枪的差别。有一个例子,元气森林2019年在东北市场推出了一款产品―― 你既可以说它是基于经验、数据做出的一个产品决策,也可以说它是一个拍脑袋的决策。当你的数据手段不足够精准的时候,你都可以说是在拍脑袋,事实上即使你使用很精准的数据手段,也难以避免拍脑袋。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在哪儿呢?就是通过数据技术的手段能够快速地获取纠错的数据依据,并且快速地做出决策。传统饮料企业推出一款产品,统计把数据、销售结果反馈回来,再找一些旁证,在公司内部进行讨论。一个产品从启动到放弃最快也要一年的时间,有的甚至要用两三年的时间,影响这个速度的关键就是数据手段。而元气森林在一个季度就发现问题,放弃了决定。很多人觉得元气森林做出的产品都是爆款。不对,元气森林有很多的产品我们都不知道,甚至他们公司的人都不知道。原因是那些产品在第一轮、第二轮的试错阶段已经被淘汰了,我们能看到的产品都是爆款。而传统企业要做出一件爆款,基本上是通过拍脑袋的方式,或者说用了一种比较高级的传统数据反馈方法,偶尔碰对了消费者的需求和意愿,就成了爆款,所以也就只有这一个爆款。而元气森林凭借它对于数据技术重要性的强烈意识,以及它能够动用的手段,从一开始就获得了传统饮料企业不具备的一种竞争力,那就是数据竞争力。以上这三点:建赛道而不是跑赛道,搭便车,数据竞争力,让元气森林在4年的时间快速成长为一家引人注目的饮料企业。【元气森林能持续增长吗?】 但问题就来了,凭着这三大法宝,元气森林实现了快速成长。但它能够持续成长吗?它能保证自己不是一个网红企业吗?花无百日红,所谓网红产品、网红企业就是在它最美的时刻遇见了消费者。哪怕我们说它凭借数据竞争力,把爆款交给运气,但是数据竞争力越来越成为一种通用生产力,你率先使用是你的竞争力。但越来越多的人也会使用这样的方法,甚至在这方面比你更具优势,你怎么办?你会搭便车,别人也会搭便车。比如说,有些日系的饮料可能是受到了元气森林的刺激,也已经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发力。还有一些前浪性的饮料企业,比如说喜茶,在销售规模、市场影响力方面都比元气森林更有优势。所谓便车就是一种并不独属于你的公共资源。那元气森林还有竞争力吗?竞争力会持续多久呢?元气森林的快速成长跟它的轻资产模式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在传统行业,尤其在饮料行业,这种轻资产的模式是很难建立护城河的。你点石成金的方法并不是你独自拥有的一种能力,你所使用的资源并不是你独自拥有的一种资源,你如何建立自己的护城河呢?比如说现在提到元气森林,我们就会想到“三无”,尤其是想到无糖的概念。但是有两点元气森林不能回避:第一,这不是一种独特的技术。元气森林实现无糖又提供甜味的方法,是使用了一种叫做赤藓糖醇的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你喝起来是甜的,但是人体不会吸收。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人类对甜的感受是在基因层面的,是大自然让人以及其他的动物快速地识别高热量,并且做出决策和行动的一种快捷方式。就像避孕技术一样,用这样一种技术把人类的欲望和这种欲望所导致的后果脱钩,这里会不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这在医学界一直是存在着争论的。在这样一个大家都普遍相信万恶糖为首的时代,用这种方式好像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是它所包含的隐患是不能回避的。对于食品饮料行业来说,安全问题是一个需要做到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大问题。元气森林通过合法的方式制造某种暗示,这种日系,准确地说是“伪日系”的标签,给它在克服市场静摩擦力的过程当中助了一臂之力,但是这里始终包含着一个隐而未发的公关问题。我们知道唐彬森是做游戏起家的,可以说搭便车对他来说应该可以算是一种习惯。当年他开发了一款高仿版的游戏,叫开心农民,他所模仿的那款游戏软件叫开心农场,后来在校内网上直接就叫开心农场。我们知道开心农场可以说是互联网历史的一个记忆,很多人上闹钟,凌晨3点钟把自己叫醒去偷菜,偷完菜以后再接着睡觉。在大约半年的时间里,形成了一股全民偷菜的热潮,但是这个热潮很快就退去了,退去之后一点痕迹都找不到。实现爆发性的成长很难,在爆发性的成长之后还能够持续地成长更难。这个问题对于唐彬森来说,过去是个问题,今天仍然是个问题。

136 评论

嘟嘟和滴滴

当后来者威胁到巨头的生存腹地和护城河壁垒时,必然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剧烈反击,这些反击往往一环套一环,甚至有点不讲道理。

这是国内气泡水饮料赛道当下真实演绎的现状。近期36kr在《2021饮料大战:巨头围剿元气森林》一文中指出,近年因无糖气泡水声名大噪的元气森林,正在遭受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两大国际饮料巨头的全面围堵,整个饮料行业的气氛相当紧张。

过去几十年的国内市场,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作为碳酸饮料的绝对领导者,一直没有什么压力,但是近年来元气森林利用新式营销和新式气泡水对此实现了突围,因此招致“两乐”的不满。

而从近期饮料市场的销售数据来看,元气森林依然非常强势,热度不减,这也成为两乐巨头发起渠道战、新品战的最佳理由。

两乐的上堵下截

如今在便利店货架上,普通消费者能看到两乐和元气森林同处相同的货架,但却看不到当下两乐对元气森林的花式围堵战略,也很难想象到两乐在对待元气森林的态度上如此一致。

过去几年,伴随着元气森林的崛起,两乐在竞争战略上的压迫性和侵略性更多地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在上游对元气森林的生产和产能扩张制造一定的阻力。 36kr在文章里描述了这样一幕:年初某一天,元气森林突然接到一个来自代工厂的电话通知,表示当晚12点之前所有为元气森林生产的工厂都要停工,而代工厂这么做的原因则是因为某国际饮料巨头老板亲自致电要求旗下代工厂立刻停止与元气森林的合作。

除了产能,元气森林还在瓶坯这样的刚需生产资料上感受到了莫大的阻力,因为给元气森林供货的厂家必须先满足国际巨头,如果有剩余产能才可能去满足元气森林的供货要求,但元气森林往往“运气不太好”。

其实元气森林面临断供难题已不是近期的事,文章还提到早在2019年的某天,元气森林就面临了一次突然的断供,当时元气森林等了20天后以为对方能够开工了,但等到的答复却是“无法给你们生产,需要等通知。”

第二个方面则是在下游终端市场通过组合拳新品对元气森林进行挤压。 元气森林火了后,市场上的走无糖、 健康 概念的新式气泡水明显多了起来,原本靠经典可乐汽水称霸市场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加速参与到这场新品大战中来。

今年4月,可口可乐全新“小宇宙AHHA气泡水”系列新品在国内上市,今年6月,百事可乐“bubly微笑趣泡”系列新品登陆国内市场。

有意思的是,两乐推出的这两个新系列在包装风格、营销策略、口味等部分方面,和元气森林靠的也比较近。两乐明显是想通过在终端发起产品车轮战,借助大量同类新品气泡水的上市,对元气森林进行夹击,并分流其市场需求。

一边在上游进行产能钳制,一边在下游进行新品包围,两乐对元气森林可谓上堵下截,一切都是因为元气森林在新式气泡水赛道表现出的韧性和成长能力。

元气森林的颠覆

两乐都是国际饮料巨头,在国内的气泡水市场可以说数十年来没有能打的对手,为何现在要对元气森林这个创立不过数年的新人进行花式围堵,原因恰恰也因为元气森林太年轻,但却已经威胁到两乐在国内,甚至国外市场的气泡水地位。

元气森林在销量上对两乐的持续压制性表现,是第一个主要原因。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双十一大促节中,元气森林卖出了226万瓶,拿下水饮品类第一名,并在全网销量同时超过了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2020年双十一元气森林再次演绎相同的剧本,以超2000万瓶的总销量在天猫、京东稳居水饮品类第一。此外,2020年《第一 财经 》发布的金字招牌榜单显示,主打0糖概念的元气森林成功摘得碳酸饮料排行桂冠,打破了两乐“肥宅气泡水”长期以来的霸榜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从数据来看,元气森林不仅仅是两乐在销量上进行超越,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对两乐的持续压制,可以说复刻了两乐过去数十年在国内市场竞争势态,必然会让两乐产生焦虑。

元气森林在营收、研发等方面表现出的惊人成长性,是第二个主要原因。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元气森林营收达到27亿,增速达到309%,而2018年、2019年元气森林的营收增速分别约300%和200%,成立仅5年的元气森林,连续多年保持成倍的增速,已令多数同行侧目。

高营收增速背后,元气森林还保持着极强的研发能力和新品上市速度,从2016年到现在,元气森林每年都会发布多个不同系列的新品,涉足近十个细分饮料品类,产品线非常丰富。

丰富的产品矩阵和SKU,加上潮流营销策略,元气森林对整个新式气泡水市场表现出极强的虹吸效应,因而营收不断翻倍。

综上,元气森林的后来居上,让两乐原本以为坚不可摧的市场地位遭到打击,更让两乐感到一丝从未有过的危机。

止不住的施压

元气森林利用新式气泡水对两乐的行业地位进行了颠覆,这一事实引发了两乐对元气森林的围堵,而目前来看,两乐对元气森林的围堵,已经成为一种惯例,而且会长期存在。

事实上前面已经提到,2019年元气森林已经遭受突发的产能阻力,意味着两乐对元气森林的围堵已经跨越了数年的时间维度,而未来这种施压短期内大概率还会继续上演。

第一个原因是新式气泡水市场规模还在不断膨胀,而元气森林与风口共成长,在销量上仍然非常强势,两乐不可能坐视不管。

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气泡水市场规模在150亿左右,预计2025年会达到320亿左右,增速比较可观。

市场持续扩张下,元气森林的表现仍然非常亮眼。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H1线上气泡水品牌销售占比中,元气森林位列第一,占比高达61%。

第二个原因是元气森林此前在遭遇产能挑战时,虽然也被动承担了相当大数额的损失,但最终通过自建工厂,以及寻找其他中小代工厂等方式成功克服。在两乐看来,在上游产能和生产环节对元气森林的钳制,可能在措施和强度还不够,所以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升级。

原本在对元气森林的上下游施压方面,两乐的设想可能是尽快取得一些明显的效果,但是目前来看元气森林表现出了超越想象的抗压能力,如此情况下,未来两乐对元气森林进行持续施压,或许是一个不得不的选择。

商战水太深

在元气森林出现之前,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作为国际饮料巨头的两乐,怎么会在商战上使出如此不友好的手段,事实上翻阅早期两乐的发展史,可以发现早有先例。

早在1994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就分别利用资本手段,吞掉了包括北京北冰洋、沈阳八王寺、天津山海关、青岛崂山、武汉滨江、重庆天府可乐、广州亚洲汽水在内的七大国产饮料品牌,这也被称作“两乐水淹七军事件”。

所以在新式气泡水的赛道上,永远不要低估巨头们对元气森林的挑战和施压界限,因为这是一场涉足生存边界的鏖战。

除了渠道、产品方面的竞争,舆论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武器,比如此前元气森林的一些负面事件被部分媒体和渠道进行了持续的放大,背后可能就有死敌的推波助澜。

当下,两乐对于元气森林的围堵已经完全被放到明面上来,但商场如战场,水有多深谁都不知道,但这恰恰是巨头的优势所在,他们利用丰富的商战经验和令人意想不到的竞争策略,必定还会持续搅动新式气泡水赛道的这场愈发复杂的混战,以牵制元气森林的快跑。

文/刘旷公众号,ID:liukuang110

185 评论

相关问答

  • 营销策略研究的英文论文

    童鞋你好!这个估计需要自己搜索了!网上基本很难找到免费给你服务的!我在这里给你点搜索国际上常用的外文数据库:--------------------------

    初见521125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森马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以文化力为主线,以战略的、可持续发展的思维经营品牌,及时创新、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森马集团10年来持续保持55%年增长速度的秘诀所在。创业伊始,森马就

    卫浴小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酒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酒店在明确定位原则和推出营销战略以后,还要坚持对营销效果进行实时跟踪和测评,对影响营销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迅速消除不利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酒店市场营销的相

    刘聪198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丰田的营销策略研究论文

    日本语と中国语の同じ言叶で违う意味の単语源氏物语と红楼梦 贵族社会の相违点夏目漱石(日本人の作家なら谁でもいい)のある作品から日本人の考え方日本の少子化问题と中

    家具加工批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微营销的策略研究

    饮食文化论文:浅析餐饮企业的微营销策略 微营销作为近年来互联网的一个发展趋势,营销者也不可逃避的要面微营销给营销带来的深刻变革。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饮食文化论文之

    年~you(yu)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