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5

jason86122
首页 > 期刊论文 > 传统武术传承研究评述论文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诗酒趁年少r

已采纳

可以从以下角度去分析写作:模式:供参考从传统美学角度看XXXXX一.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体现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其中诸如意 味 道 境 力 神韵 等范畴是西方美学所不具有的-而这些范畴在武术套路中体现的尤为明显。1.武术套路中的神韵美2.武术套路中的意境美3.武术套路运动中的自然美4.武术套路中的美与善的统一二.从传统美学角度看武术套路中的形式美从传统美学角度看武术套路中的武术套路除了遵循形式美的一般过姿势,劲力,节奏,结构等特有要素学内容!也就是说"武术套路的神韵是通过这几大要素来实现或表现的!1.姿势美姿势美即姿态,架势美!武术套路是很讲究姿势的"如长拳姿势舒展"动作灵活,轻快潇洒,少林拳古拙紧凑"矫捷刚健,八卦拳身灵步活"姿势连绵,通臂拳发力透达"放长击远!等等......2.劲力美劲力美即武术中丰富的劲法和力度之美,区别于形体美学中所讲的力度和方法"武术的劲力均从发劲,和招式着眼,如长拳中讲劲力顺达"富有寸劲,而出手含蓄"要求起于腿"发于腰"顺于肩"摧于肘"达于手"协调顺畅力点清晰,南拳步稳势猛"多短拳"擅标手"动作紧削而刚劲有力",再如太极推手柔中寓刚"绵里藏针"它以捧 捋 挤 按 采 捩 肘 靠等方法"双方粘连等等......3.结构美结构美即武术技术战术的配合组织美!特别是武术套路,因为它是按照攻守进退 动静疾徐 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排而成"由手眼身法步诸动作要素在同一时空中运作而成!现代武术演练套路对其动作精华节奏 难度技巧等运动艺术进行设计选择"使之配套"犹如一首乐章 起 承转 合都精心构思"反复推敲 同时注意使动作顺畅又符合技击规律"注重虚实 高低 轻重 开合等变化,布局上等等......4.节奏美对武术套路中的节奏形象描绘为:动如涛 静如岳 起如猿 落如鹊 立如鸡 站如松 转如轮 折如弓 轻如叶 重如铁 在动静 起落 快慢 轻重 高低 刚柔的对立转化中表现出鲜明的节奏感 刚柔相推而发生变化是武术中最根本最重要的节奏!其它如进退 往来 开合 终始 消长 虚实 俯仰起落 屈伸 蓄发 吞吐等都是阴阳转化中的具体化等等......三.结语a.中国武术之美,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至今已铸成较稳定的形式......b.用西方美学来分析评定武术美,从完全西化的角度发展武术无论理论与技能上都将遇到一定的障碍!我们要正确地取舍......c.如今!中国武术已作为正式的体育运动项目登上了中国体坛......已进入到西方各国的大众体育领域!同时还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奥运!走向世界......

304 评论

luck周哥周叔

关于武术毕业的论文

摘要: 武术作为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类型之一,其动作中各种表现形式是其艺术性孕育和不断丰富的源泉。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以武术动作的基本特点为研究入口,对武术动作中的所呈现的艺术特点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武术动作作为习武者进攻和防御于一体的基本技能,在日常训练或表演以艺术性为追求,在防身的打斗中则以致胜为目标,并呈现出了造型艺术、美观性、欣赏性与情节性等艺术特征。

关键词: 武术毕业论文

武术中的动作是其习武者最基本的基础技能,一直贯穿在各种武术当中。武术动作的造型、过程与双方动作的配合等,既体现了武术的阳刚之美,也体现了武术自身的艺术性,使武术成为了健身、健美、艺术表现的重要载体。武术动作艺术的丰富性,能充分地体现出习武者的高深的精神与文化内涵。在当前非文化物质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背景下,各种门派的武术动作作为地区群众、首创民族的文化结晶,以行为艺术的方式科学地集聚了舞蹈艺术、服装艺术、造型艺术、技击艺术与肢体变化艺术等,随着国家对于武术文化遗产的专项保护、教育、竞技开放与表演开放,为武术运动的艺术的发扬和创新创造了“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群众基础和人才基础。

1武术动作中的基本特点

武术的动作是攻防结合的基本技能之一,其目的就是在攻击压制的基础上,防御自己与进攻对方,使自己的危险降低地倒最低限度,并取得制胜的效果。

1.1力量技术

武术动作的力量技术有两个层面:一是,大小的技术层面。以武术运动者自身力量的大小为基本要素,包括爆发力、耐力、握力、臂力、腰部力量、肩部力量、腿部力量,甚至几个项目对手指力量与颈部力量的要求等。在武术对抗中,自身的绝对性的力量体能是确保致胜的根本法宝之一。因此,动作力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绝对了打的胜算率。二是,智慧的技术层面。指在武术打斗的过程中,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与对方暴露出的缺陷或失误等,使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最大限度的因时制宜的发挥,包括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等等,既能化解自己绝对力量体能方面的不足,也能让自己处在安全并为制胜做好准备。另外,动作中的力量技术,还体现在主动进攻方的自我保护能力等,例如在对方实力远超己方的情况下,动作的力量控制情况直接决定着自我受损程度,自己使出的击打力量越大,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越严重,反之则轻。

1.2部位技术

由于人体部位在人体中起到的作用不同,因此,在武术击打中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结合武术动作的目的,部位技术有两种:一是,要害部位击打技术。主要是指手臂、腿、背部、肩部、臀部等,一些在承受某种力量强度的打击后,不至于直接丧失反抗能力或受重伤甚至丧命的部位击打技术,其技术重点在于让对方在短时间内失去反抗能力,或降低自己的抵御和进攻能力,为己方创造更大的制胜机会和几率。二是,要害部位击打技术。指头部、心脏部位、肝脾肾部位、男性裆部等,在击打后容易直接导致重伤害甚至直接出现生命危险的部位,控制在适当的力度下,既让对方丧失短暂的抵抗力,又不至于导致伤害的产生,是力量技术、部位技术的巧妙结合。结合中国武术动作的实践,一些关键的关节、穴位等,也是打的重要部位,既能让对手瞬间被控制,也能确保省时省力的情况下制胜。例如在武术对抗实践中,针对对手膝关节的打击,能让其处于身高和身体力量重心的失衡状态中,为己方取胜创造最佳的连续击打契机,甚至是直接获胜。

2武术动作中的艺术特点

精湛的技术是武术中取胜的基本条件,而以武术的体育科学视角分析,武术的动作则是运动者动作肢体动作配合下艺术美的创造。

2.1造型艺术

造型美是武术艺术性的最直观表现之一。无论是徒手的各个派别的拳,还是运用十八般兵器的相关武术,每个类别或拳种中都有具有标识性的造型,使其既能展现相关拳术的特点,又能具有更高的艺术魅力。根据武术运动的实践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独立性技能造型艺术。即在武术表演或武术格斗中,能把准备动作和预备进攻动作相统一的造型,如白蛇吐信、鹤飞九天、白鹤亮翅、金鸡独立等,运动者通过这种造型的完美表现,既能展现出个人的武术基本功和实力,也能以更优美、更英勇的气势,去震慑对方或感染观众等。二是,复合技能造型艺术。即在经过几个准备性的技能动作展示后所做出的武术造型,且此造型起到了攻防兼备的功能,如拗步拉弓、八方藏刀势等,既能起到舒活身心,也能把运动者的最佳技击状态激活。这种造型艺术,以一种静态的美呈现出来,把武术的观赏性充分挖掘和提炼,使其以更多样性的魅力,为运动者的健身、健美和极限挑战服务。

2.2动态艺术

武术作为一种动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动态艺术是其基本的艺术要素和艺术元素的统一。从体育艺术的视角,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单造型技能的动态艺术。即某一种技能动作在连续性运用下,形成的力量美、速度美与动态造型美,如扫荡腿、旋风脚、流星拳等,以某种高的速度和大的力量呈现出来,便创造了武术的艺术美,观赏性和技击实用性便统一起来。二是,技能动作变化的动态艺术。武术作为以系列技能动作编排的套路体育项目,其完整项目表现是以特征性技能动作之间的衔接和变化来体现,其技能规律性的变化自身也是一种艺术,如太极拳就是挤、按、捋、采、靠等系类动作的变化中,呈现出了动静相宜、以柔克刚的艺术美。当然,武术动作的动态艺术还体现在节奏感、人与器械的和谐、人与环境的和谐、人与服装的和谐,以及人与现场音乐、现场活动主题的和谐等,以一种文化氛围的'美、激情集中展现出来。

3武术动作的艺术性创新

在当前法治社会,武术打斗的伤害功能逐渐退化,武术动作的艺术和技术功能逐渐提升。尤其在武术艺术化和武术表演经济的带动下,武术动作的技术性向着观赏性的艺术层面提升,是群众健身、群众健美、群众娱乐与群众综艺活动的时代需求。

3.1极限挑战性的艺术创新

极限挑战性的艺术创新,可以以武术运动者的身体某硬度、肢体柔韧性、身体力量,以及击打的速度等为载体,在通过某种专业训练以后,在特定安全条件下去挑战以往的相关记录,如出拳速度、拳击打的瞬间力量大小等。能为其他的武术学习者或爱好者等,提供训练方式方法、训练技术方面的参考价值。

3.2健身性艺术的创新

健身性艺术的创新,可以以当前比较普遍受群众欢迎武术运动项目为主,如武术健身操、武术健美舞等,这类的武术活动以简便易行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了武术动作向着艺术方向的转化,把原本具有攻击性的动作,改造为了具有健身作用的舞“打”动作,还有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武术项目,例如太极剑、太极舞、太极扇,以及日常健身气功的训练等。

3.3表演性艺术的创新

表演性艺术的创新,可以根据各种舞台表演的需要,以某种武术项目作为核心项目,对武术动作进行舞台化、艺术化、表演化与观赏性的改编,使武术动作能以更好的造型美、节奏美、队列队形美、个人姿态美等,为观众和武术运动者自身提供美的运动享受。例如每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武术节目,就属于这种武术动作的典型艺术化。

结语

在现代音乐、舞蹈与服装等艺术的支持下,武术动作被挖掘和赋予了更多的艺术性,使其以更大的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学习和运用。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要基础,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也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中追求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多元化体育项目社会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各种艺术形式的充分发展,武术动作的艺术化发展趋势,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尤其是当前“健康中国”实施举措下,通过对武术动作的艺术性创新,是引导群众强身健体、娱乐生活、愉悦身心、锻炼精神与实现我国“健康中国”发展举措的有益统一载体,这需要更多的武术传承者、爱好者与研究者去做出更多的创造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岳才亚.浅谈武术散打的技术战术特点及关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6):246-247.

[2]陶凌荣.高校武术教学项目的时尚性创新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95-196.

[3]郝佳.全民健身视域下我国传统武术的多元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1):115,120.

[4]赵涛.文化传承背景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反思[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6,(10135-136.

207 评论

等等等二爷de22

提到武术,人们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套路! 但如果只练套路,就认为是练了武术的全部的话,这个误解就未免太大了。这种误会也常误导练武的青年人,认为练完了套路就完成了工作,就期待着收获。我说的期待,并不是坐在那里等,而是每天猛练套路,练很多很多的回数,以为会进步。但结果往往让人失望。失望了,就离开了,再也不练。也有朋友失望了,不免回头说武术的坏话,说是虚空的。或者说:所有东西都失传了,反正也练不到了。“武术教全盘,点寸不轻传”。在这句拳谚之中,所谓的全盘就是整套的意思。整个套路甚至于是一套又一套,练都练不完的套路,“全”部都和盘托出。但是“点寸”——在修己,是增加功力的方法;在制人,是对打实战的秘诀——却不可以轻易的“传”授。拿孙禄堂、薛颠来说,他们出的书《孙禄堂武学录》和《形意拳讲义》只讲功架,不谈拳理!宁教十艺,不传一力!当然这两位名气太大了,也有可能有人说我没看懂人家的高见,但他们的传人都没看懂? 他们都是口传身授的啊,又有秘籍,应当已经艺上身的啊!可惜现在是将门无后了,再高明的理论也不至于这么多人都看不懂,理解不了吧?这与“真传一张纸”相矛盾!那为什么他儿子孙存周就功夫了得?他女儿也勉强还行!有真传他能写在书上??偶尔在书里也有些靓点。但核心的东东是绝不会传的!武林还正怪,那些不会的,硬说自己会,还大吹特吹广告打得忒牛。那些有功夫的,明明有功夫,却说自己知道的是皮毛。我们这里有个老头看到我就跟老鼠见猫似的, 因为我有几次晚上躲起来偷看他练拳,。(被蚊子咬坏了)套路是有他的作用的,如协调,但最重要的是里面包含了很多单操手,而这正是练习发力的!也可以理解为套路是活桩!包括了开合,虚实,攻防等。 拳架中的架,就是基本构架的架。最好的比方,譬如说盖房子,基本的支架是已经挖好了地基。把柱子和梁给上好了。虽然还谈不到室内装潢,甚至于还没有隔间,那里是卧房、那里是客厅?但是,如果我们希望将来有一个舒适而且合用的建筑物的话,最重要的,其实在于基本架构规划得好不好?建得结不结实?这个套路,就是把地基、栋梁、柱子、房顶,给架构起来用的。在中国民间武术中有一句拳谚,这就是:百拳不抵一法。其意是说,懂得再多的拳路都不如懂得一个打法。因为懂得再多的拳路而不懂打法,这在较技上就只能是银样蜡枪头,毫无用处。“武术套路”并非同于武术。因为,套路是武术理念的外在表现形式,而武术理念是格斗的方法、技巧和原则。(当然你要是说是“止戈”,我也不反对,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矛盾!)总之,套路要和技击相结合,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天天抱个套路瞎练,要知其攻防含义,或者他到底锻炼什么的?有啥意义?当然你也可以从套路中提取你个人感兴趣的招来反复操练,1、简单 2、直接 3、适合你 4、适合现在的打斗环境符合这几点的招数就是可以用来练的,而那些高难的,好看的,不符合实战要求应用的,千万不要去练。以前的实战武术家也不是只练套路的,他们都有搞专项训练的!自己就偷偷躲起来练散招和一些有用的基本功去了要是把核心的东西很快讲完,还怎么收学生钱啊?所以把自己会的全编到套路里,也好多教他段时间,多收些费,那个张源侠在心理医生就这么在美国教徒弟的! 这样徒弟是永远都无法超过师傅的,还有一些来学武术的初学者。我们练套路时,一定要主动追求;其中应该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不要误解,以为练了这个套路之后,套路就能够自动的把我们变好,提升到某种程度。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套路本身,绝对不会为我们做这些工作。我们是练习者,以套路为一个凭借,然后追求我们上述各个不同的目标。我想要用一个三角形来说明合理的武术结构:这个三角形的上端是套路,这是一个角。而在下面,有两个角;这两个角,一个是攻防的应用,一个就是锻炼的功法。今天最大的误会,最大的悲剧,就是练武只练一个角。指的是最上面的角,就是套路。而认为学完了套路,就学会了这趟拳了。其实,只练了套路,如果不好意思说那是极其空洞、几乎等于是零;起码也要说,他在三角形中,只做了一个角。他当然可以自娱、娱人。如果做得正确的时候,不伤身体的话,可以做为一种健身操,也是不错的。如果练给别人看,练的很流利,很优美的话,也有娱乐的效果。套路并非是一无可取,不是说他全无价值。练武术,点穿了也没有什么神秘可言的。每个人无非是二手二脚。练武若从技击角度来分析无非三个目的,一、体能与潜力的增加;二、体能与潜力的极大发挥;三、体能与潜力的正确发挥,能有效正确的作用在对方身上,即攻防,技击。1.先说体能与潜力的增加。千招百能,无力不行!无力就有可能成为是花拳绣腿。我们练武的人,日日练拳,打套路,站桩,排打、操砸胳膊,打沙袋,打木人桩,抓坛子,负重练拳`是为了增加身体的功力,抗击打力、硬度及内在力量,这都可以看作是为了增加本身的体能和内在潜力,这是第一方面的目的。2.体能与潜力的极大发挥。有了巨大的潜力不等于你就可以统统发挥出来了,例如你有800斤的力量,可是一拳打出去由于姿势不正确,造成全身各部配合的不协调一致,引起本身肌肉群的互相牵制和抵消,可能只能发挥10%的潜力,只打出80斤的力量来。但是有的人虽然天生瘦小,体内原只有200斤的力量,可是训练有素,却能发挥出80%的力量来一拳能打出160斤来,所以拳头反而比身高体大的更重。这也就是为什么举重运动员未必有多大爆发力,当然他本身具有爆发出力量的潜能,如果进行专项训练的话,也可以爆发出强大的力量。李小龙也说过他的武功核心就两点 近身与发力!将现有之力爆发出来是第二方面的目的!第一点是增大现有之力量,第二点是提高现有爆发力的效率,如何协调、高效,省力的爆发出来!许多门派,拳种都有单练动作,单发劲,单操手。各门派的拳中也常讲究一个整劲(六合,手足相顾,内外如一,都强调腰在发力中的作用),3.体能与潜力的正确发挥。就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即时机、距离、角度是否正确、巧妙,落点是否恰倒好处,不该发劲的时候发劲(落空)与该发的时候没有及时发劲(意断劲断),都是同样的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体内有极大的力量,也是无损对方一根毫毛的。不该缩头的时候,缩头。都是不美的!如何用身法,步法化解对方攻势,把握好距离,角度,让对方从任何角度攻来都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地位。不谈“进如风吹鹅毛,退如流水寻缝”了,就能够欲进能追得上,欲退则撤得出就可以了,步法之重要也非同一般,君不见“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傅”?所以最后一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方面。各门各派的对练、连击动作的组合、实战,都是为了能在实战中不仅发挥自己的极大潜能,而且能有效正确的作用在对方身上,这也就是我们练武所要达到的三个目的。所以不同的练法也好、绝招也好,都离不开这三个目的。也都不能离开这三个方面。明白了这些就不信邪,就不会被武术的神秘色彩迷惑和受一些江湖术士、武林败类的蒙。再说一下绝招,不是招本身绝,而是用的人把招用绝了,是劲以及劲的变化绝!如乔丹的绝招后仰投篮,你要是认为后仰投篮是绝招,在比赛上用了它就能赢岂不是笑话?可能你投了10个只进了2个,或一个没进! 关键是你要有乔丹那种技术,反应,时机的把握,假动作的配合,速度,准确率等! 功夫也是一样的! 没有什么绝招,看你练的!孙存周去问孙禄堂功夫有什么绝招,孙禄堂说一个字“练”。李小龙每天做至少500次侧踢,直拳。才有了后来的协调!郭云深要是不 日操拳万遍, 也难能有 半步崩拳打遍天下 的美誉!个人认为练好武术就是 反复操练正确的东西!道理很简单, 以至于大多人看到它都不敢相信这就是真理!武术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只有苦练加巧练,并重新重视实战,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古今中外(武术),无一例外!以上愚见,希望对武术爱好者有帮助了;联系QQ:908131982

117 评论

相关问答

  • 传统武术本科论文答辩自述模板

    毕业论文答辩常见问题:你选择这个论文题材的原因是什么?论文的研究背景是什么?论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本篇论文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你所研究问题是采用什么方法解决的,

    国美京华城 6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武术教育对武术传承的研究论文

    可以从以下角度去分析写作:模式:供参考从传统美学角度看XXXXX一.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体现我们知道中国传统美学范畴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其中诸

    安哥拉天使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论文3000字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优秀的中国 传统 文化 影响了无数中华儿女,更是初中学生思想 教育 取之不竭的重要资源。我们要重视传统文化,下面给大

    欣欣向上,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武术与民族传统论文题目

    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以及武术本身的社会功能等三方面阐述武术套路发展的动因。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它

    佛罗妮曲奇饼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研究传承毕业论文

    你有具体的题目吗?或者大致要求啊~

    aifayewong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