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5

犀牛望月0
首页 > 期刊论文 > 中西方礼仪的论文参考文献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修普诺斯0907

已采纳

哈哈,问这个干什么?

143 评论

维尼蜜罐

从不同的方面看中西方礼节的具体差异。

1、在称谓和称呼方面,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

2、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

3、在宴客方面,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

4、在禁忌与习俗方面,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中国人视4为不吉利,因为与“死”同音;而在荷兰语中4却是个喜庆的数字,因为与荷兰语“庆祝”一词的发言相近。

5、中国人通常以登门拜访表现他的热忱,而西方人在拜访前先要跟主人预约,忌突然造访。否则,受访者会感到不快,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拜访打乱了工作安排,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约好的拜访一般要准时。

6、中国人见面客套时喜欢问去哪,吃饭了没,而西方人却认为,这是在侵犯他们的隐私,西方人对此感到很怪异。“吃了吗?”这是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西方人们分手时通常说Good-bye,Bye-bye,相当于中国人说“再见”。

7、中国人穿着打扮日趋西化,正式场合男女着装已与西方并无二异。

8、中国人通常会在女官员、女企业家、女学者、女明星面前遵循女士优先原则,却不理会女翻译、女导游、女陪同、女记者等。而西方人对此一视同仁。

9、在国际会议上,我国传媒总结出国人的种种陋习:电话多、屎尿多,常常在公开场合训斥下属,男秘书给自己上级揉肩膀等。为此《国际先驱报》曾于2007年9月24日载文“中国人国际会议‘七宗罪’成西方媒体嘲讽性花絮”。

中西方礼仪文化呈现出的各自不同的特色中西方礼仪文化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中国传统礼文化强调谦虚谨慎,西方是在得体的基础上强调个体和个人价值。西方人崇拜个人奋斗,尤其为个人取得的成就而自豪,从来不掩饰自己的自信心、荣誉感以及在获得成就后的喜悦。而

2、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尊卑次序,西方社会提倡自由平等东方文化等级观念强烈,无论是在组织还是在家庭,都有一定的辈分等级。尽管传统礼制中的等级制度已被消除,但等级观念至今仍对东方文化产生影响。

3、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的成因造成中西方礼仪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环境的不同,使得各国的人民有着完全不同的道德标准体系和价值观。礼仪是与本土的思想文化相对应的,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

扩展资料

社交礼仪是指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交际能力等。社交在当今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的作用愈显重要。通过社交,人们可以沟通心灵,建立深厚友谊,取得支持与帮助;通过社交,人们可以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对取得事业成功大有获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交礼仪

205 评论

虾米啊1

1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存在差异的原因 张文娟 现代商业 2009/04 2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以及餐桌礼仪的对比 张亚红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04 [1] 王隽. 东西方文化差异浅谈[J]. 云梦学刊 , 2006,(02) [2] 曾利娟. 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05) [3] 高凤霞.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01) [4] 肖利华. 文化差异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 2003,(02) [5] 屈虹. 略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现象[J]. 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0,(01) [6] 赵东.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 2005,(03) [7] 刘淑芳.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教学[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01,(02) [8] 曾利娟. 文化与外语教学[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02) [9] 潘克, 唐祥金. 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深层的文化差异[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7,(02) [10] 王红丽. 文化差异与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4,(04)

268 评论

方可可同学

中西方交际礼仪的差异 我国加入WTO已经三年多了,跨国交际日益增多,因中西方礼仪有着较大的差异,在交际中有可能会因不同的习惯、生活方式而产生距离,怎样才能尽量避免这些中外交际的隔阂呢?我们就得学习、解读中西方不同的礼仪,才能顺利地进行中外交流。 一、招呼语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去上班呀?”“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这种问候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 西方人最常用的问候语大多有两类:第一,谈天气。如英国人见面说:“今天天气不错呵!”这是因为英国终年西风带的影响,大西洋吹来的潮温气流使得天气无常,就连天气预报也没准,因此人们最关系天气。第二,谈近况。但只局限于泛泛而谈,不涉及隐私,可以说:“最近好吗?”初次见面总要说:“认识你很高兴”之类的客套话。 二、称谓的差异 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 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在英国,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 西方在称谓上似乎“不拘礼节”,习惯于对等式的称呼。如家庭成员之间,不分“上下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认为你不懂礼貌,分不清上下长幼尊卑了。 对于家庭成员以外的称呼,中国人往往尊称对方为“李老师”、“陈师傅”,有时在姓后面加上此人当时所担任的职务,如“黄局长”、“王经理”等。但英美人除了几个传统习用的称呼――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之外,对“李老师”、“陈师傅”一类的称呼是不能容忍的。也很少听他们称呼别人为“黄局长”“王经理”等。因为这一类称呼还没有变为像“博士、医生、法官、教授”等一样成为传统习用的称呼。 三、告别语的差异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一位美国人在和他的中国朋友告别时说:“我会保持联系。”可是这位中国朋友等了一年多也未见只言片语,便抱怨他不讲信用。其实,这句话仅仅是一种告别词语,相当于“再见”,说话人并无他意,更没有作任何许诺。此外,西方文化中如果客人想告别,通常要提前几分钟将告别的意思暗示或委婉地向主人表达,并征得同意,然后才可以离开。如果突然说“时间不早了”,随即站起来和主人告别,这在西方文化中是被认为不礼貌的。

271 评论

lin2000west

王敏.论中西礼仪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M].实践与探索.2006谭小辉.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M].现代经济信息.2007

164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西方送礼禁忌论文参考文献

    送礼和收礼在中外都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人与人之间相互馈赠礼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中西方对赠送礼物都很重视,而且都认为应该有来有往。通过对中西

    小果子真不赖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礼仪课师生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构成整个社会文明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礼仪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礼仪论文

    华蓥山5 6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西方婚礼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从婚礼的细节

    yvette0112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西礼仪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

    公关礼仪论文 作为一名大学生,许多人都经历过交往、交际中的尴尬,如着装不当、举止失礼、不会说话 ……,事情虽小,但常常挫伤我们的自信,影响我们的形象。如果在未来

    土豆泥nice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西餐礼仪论文参考文献备注

    我也是复制过来的 想给分就给吧TABLE MANNERS AT A DINNER PARTY: People who go to a formal West

    贫僧法号能吃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