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堂红李娜
日本式插花艺术浅论 来源:云南花卉 日期:2005年12月5日 (1)概论 日本式的插花,虽然传自中国,但这种艺术在日本却得到了高度发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花道。 日本花道发展蓬勃、流派特别多,且各具特色。要了解日本式插花各流派的特点,可先从其插花的基本造型开始。 日本式插花的造型原则上以三主枝为骨干而构成的。最长的花枝为第一枝,次长的花枝为第二枝,最短的花枝为第三枝。三主枝高低不一,分别作用于上段、下段和中段,然后加上装饰的枝梢,达到造型上的立体化。由于三主枝在表现插花形态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又称为“役枝”,并分别代表着天地人三才。 天地人在构成花型上也发挥了定位作用。上段役枝的位置在“天”,下段的役枝的位置在“地”,而中段役枝位置则在“人”。这种以天地人三线条构成的花型,称为“三线形式的插花”或“三角形式的插花”。 由三役枝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就把插花的造型分为真、行、草三种。“真”取立姿形态,表示端正静肃的美感;“草”取潦草形态,表示自由奔放的美感;“行”取“真”与“草”的中间形态,表示宽舒快畅的美感。 概括而论,日本式插花以象征天地人的三役枝构成基本花型,并以真行草三方面求取花型的变化。 日本式插花的主要流派有:池坊流、草月流、小原流、古流、宏道流、远州流、松月堂古流、未生流等等。各流派对上述三大主枝的叫法并不统一。 (2)日本式插花流派简介 ①池坊流“池坊”称插花为“立华”,并把作用于上段的役枝叫“真”,中段的叫“副”,下段的叫“体”。池坊插花的特色是:“真”强壮有力,“副”从后角插入,“体”在前面扎根,全部役枝组合成轻松舒畅的花型。此外,辅助真、副、体的其他枝梢,统称为“对待”。 池坊插花按照弯曲的“真”枝角度,决定对后角的“副”枝角度,以及对前角的“体”枝角度,并依照角度的大小,把花型分成真、行、草三种,而真行草三者又各自三种变化:真有真之真、真之行、真之草,行有行之真、行之行、行之草,草有草之真、草之行、草之草。 真的花型大多使用筒形花瓶,以插口至花瓶外缘的宽度与真枝弯曲度,来决定真之真、真之行、真之草三种变化。 行的花型使用薄面、宽口、壶状等花瓶,与真的花型一样,它也是以插口至花瓶外缘的宽度与真枝弯曲度,来区分行之真、行之行、行之草的。不过行的花瓶比真的花瓶口径大一些;真枝的弯曲度也可以加大,花貌也就较有动感。 草的花型使用的花器分为水盆与双层的筒、舟、月、挂等所谓草本花瓶。使用水盆时,像真与行一样地区别草之真、草之行、草之草;但是使用草木花瓶时,则要依照真枝的下垂度来决定。 ②草月流草月流是日本式插花现代化、大众化的代表,插花时特别讲究心正意诚的精神,内涵着崇高的理想,型态要生动,色调要调和,布置要适合,这就是草月流插花与众不同的特色。 草月流花型分“基本花型”和“应用花型”。基本花型是花型构成的原则,分为纵长插法的“立真型”,横长插法的“倾真型”,水平插法的“平真型”,低于水平插法的“垂真型”等四种。“应用花型”是由“基本花型”中花枝位置与角度变化所得,要考虑到花材、花器、摆放位置及装饰环境的调和。“应用花型”是插花者表现自己个性与构想的重要手段。 草月流插花中以三枝主枝构成花型轮廓的主体,第一主枝为“天”(或称真),第二主枝为“地”(或称副),第三主枝为“人”或称“控”。“天”是主枝的中心,也是决定其他主枝及作品大小的基准,“天”的长度依花器口径加高度而定。大致上大型花型是口径加高度的两倍,中型是一倍半,小型则相等。“天”决定后,“地”是“天”的四分之三长,“人”是“地”的一半或四分之三长。主枝以外的花枝,通称为从枝,能起到辅助主枝的作用,使作品趋于完美。 ③古流古流以作用上段的役枝为“真”,中段的为“流”,下段的为“受”。除这三役枝外,还有作“真”补助的真前(前添)及副真(外添、后添、背添)作“受”补助的留,由此构成五枝插,也即古流插花的基本形态。 “真”以弧形插在花器中心,斜对前方,“流”插在前隅的一边,“受”在另一边,而把“留”插在与“流”相反的方向,起到平衡的效果,“真前”与“副真”则分别置于真枝的前面与后面。古流插花可以很好地表现流动性较强的美感,这是它的一大特色。古流插花的花型分为真、行、草三种,插法则有本手插、受流插、中流插、留流插、流插等五种。真的花型为本手插也是古流插花的基本形态。 在“本手插”中计各枝长度间的比例关系,以真100为标准,则流80,受50,真前70,留40。 把“受流插”与“本手插”相比,“受流插”中真80,流65,都短于“本手插”,而受约50至80,留50则稍微长些。“受流插”是强调天地人三者中“地”这部分的插法。 “中流插”又谓“中段流”。这种插法的“受”与“流”同“受流插”的情况正好相反:受枝缩短,插入本来是流的位置,流枝则加长。“中流插”是强调天地人三者中的“人”这部分插法。 “留流插”与“受流插”的处理相类似,只是比“受流插”较为强调“留”的部分。 “流插”如以真枝为100,则流枝为120,明显长出许多,表现出其流畅之美,主要插花在月、舟、双层筒、三层筒的花器上。 ④宏道流宏道流插花的特点是不采用天地人的理念,而把上段役枝名为“一枝”,中段名为“二枝”,下段名为“三枝”,另增小角、控、月同内、留内等而促成花型立体化。 宏道流的代表花体是“清操体”,其他尚有“将离体”、“涧翠体”、“邱壑体”、“蒲飒体”、“惹尔体”、“幽寂体”、“艳阳体”、“抄茂体”、“重阴体”等。这些体并不是以真行草划分的,而是由花材的特色、插法的意向与趣味、剪插的时间、场所及目的等几方面所决定的。其中“清操体”始终被采用为宏道流的基本体。 ⑤远州流远州流与池坊一样,把插花称为“立华”,天枝名“真”,人枝名“行”,地枝名“留”。远州流花型即以真、行、留为骨干,并辅以其他必需的衬枝而组成,并变化出各种不同的花型。 在真(天)、行(人)、留(地)三枝之外再增加真添(日)、肩(月)、内胴(星)、小隅(辰)四枝,由这样七役枝构成的花体称“七段”。如果再加上外胴(乾)、留真(坤)两枝,则有九役枝,构成的花体称“九段”。远州流把“七段”与“九段”的花体作为它的基本花型。 远州流的役枝以筒形花瓶两倍直径的圆(圆相)为基准。我们假定这圆置放在花瓶之上,真枝须成弧形伸展,尖端突破圆圈;真添与肩枝,各沿着真枝的方向在前后发展;行支插在真枝弯曲凸面的前隅;留枝则插在其相反方向,全部都包含假定的圆圈内。 远州流的花型由役枝数量及形态变化,分成真、行、草三种。真又称“正格花矩”,除真枝以外花枝都要收入圆内;行又称“变格花矩”,除真枝外有其他役枝突破圆的范围;草也称“破格花矩”,真枝突出圆外并显示出弯曲的形态之美。 远州流插法另有本胜手(右胜手),反胜手(左胜手)、右花、左花的区别。总之,以丰富的曲线表现出清秀艳丽的花艺,乃是远州流插花的特色。 ⑥松月堂古流松月堂古流同样称插花为“立华”,由“正花”、“相令”、“通用”、“体”、“留”五枝构成花型。“正花”位于整个花体的中心,“相令”显示出深度,“通用”决定花体的宽度和深度,“体”向前伸出,与“留”一起收紧花体。“正花”与“相令”相当于“天”,“通用”相当于“人”,“体”与“流”则相当于“地”,因此松月堂古流也是离不开天地人三才的理念。 “正花”的高度被限制在花瓶高度的一至两倍范围之内。“正花”较短时,以其总高度为十,在下四上六的位置,作最大的弯曲,并引出“通用”枝,其他役枝也以此为标准来确定位置。“正花”较长时,则以其高度作十五计算,在上六下九的位置弯曲,并引出“相令”枝。这就是称为“四六分”、“九六分”的五体分割插法。前者适宜作秋冬,后者适宜作春夏的基本花型。 各役枝可以附副枝以增加变化,此叫“分体”,最多能展开到二十五体;又“正花”枯萎后,其他四枝继续剪插者,叫做“送体”;枝的下部不发生作用,要从上花腰叫过来垫补者叫“呼礼”。这也就是松月堂古流的“分体送呼”插花特色。 松月堂古流的花型分为“真”、“行”、“走”,分别象征着月亮的圆缺情况。“真”指的是满月,“正花”沿着中墨(中心垂直线)耸立。“行”与“走”象征着不同时间的弦月。“行”的正花弯曲,其弧线偏离垂直线满月直径的1/8,“通用”枝作45°角向前倾斜。“走”的正花弯曲,其弧线偏离垂直线达满月直径的1/4以上,“通用”枝则40°向前倾斜。 ⑦未生流未生流又把插花称为“格花”,以象征天的圆和地的方,及由这两者位置所决定的直角等腰三角形来构成基本花形,并比喻作鱼鳞而名为鳞形。设定的直角等腰三角形为立姿者,叫立鳞(直鳞),而为横姿者,叫横鳞。在这三角形鳞中配置“体”、“留”、“用”所谓天地人三段枝:最高枝叫“体”,中间枝叫“用”,最低枝叫“留”。三才格就是使用这三役枝所构成的基本性花型。 “体”呈弧线,插于前隅,顶部恰好在根部的正上方;“用”沿着“体”的弧线而伸到中间,插在与“体”同方向的前隅;“留”插在“用”相反方向的前隅,位置比“用”更低。这三才格加上“相生”、“挖”两枝,更构成五行格的花型。“相生”位置在“留”的相反方向,作用于“体”与“用”之间;“挖”则入“用”的相反方向,作用于“体”与“留”之间。 花型有真、行、草的三态变化,更各自展开为三姿,称为“三态九姿”。真的花型,犹如人立正般严肃端方,在三态中格调最高。体枝的弯曲度很小,以一活线为限度,用枝也限于二活线。行的花型,就好像人走路的姿态,活动空间扩大,体枝的弯曲要大于真,达到二活线的限度,用枝的大概位置在三活线前后。草的花型,如人奔跑的姿态,活动空间更加扩大,体枝弯曲度再要大于行,达到三活线的限度,而用枝则更在五活线处。 潇洒洗练,有紧张感,这即为未生流格花的美学特征
别惹阿玉
找了一篇文章给你,可以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传统的哲学,凝聚了传统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中的插花艺术的发展。插花不是一门简单的“手艺”,而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艺术活动,它是一种文化,是人们世界观的艺术表达形式。中国的传统插花深受宗教、哲学、绘画艺术、民族审美与民俗等的影响,尤其深受哲学的影响。在不同的朝代,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流派,这些哲学流派都有不同的哲学内涵,插花艺术也呈现出不同的插贮理念,形成不同艺术风格的插花。这些风格各异的插花又从侧面反应了哲学对插花的影响。1 汉魏六朝宗教花`初起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佛教的传入在某种程度上给当时的人们以精神的寄托之外,同时也产生了中国传统插花的雏形——佛教插花。佛门称花为“华”,花、华不二,献于佛菩萨前的称为“献花”,“借花`献佛”一词就源于此,散布坛场四周的称“散华”。佛教的十供养像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其中又以香和花最为普遍。在坛场的供桌上,花更是重要的供品之一。佛经里有许多与花相关的典故和用语,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开见佛、舌灿莲花、花果自成、花开莲现、九品莲花、百鸟衔花、梦幻空华、镜花水月、莲华藏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另外,在东汉最初的佛教造`像艺术中,如江苏连云港市孔望山的东汉佛教造像`已出现了用莲花供佛的图像,在佛像之旁,一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右手执一枝三瓣莲花,用以供佛。东汉的康孟祥译的《修`行本起经》中写道`,“须臾佛到,知童子心时,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从中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扎根的同时,佛教插花也传入了中国。佛教徒多在佛像前供花,或是在佛像出巡、佛经的讲授会堂上供花,主要有3种形式的供花:散花、皿花、瓶花。散花,就是用银线穿各色珠子以及莲花瓣、花形剪纸等,于佛像出巡或佛经讲堂时散下,以助其盛。东晋高僧法显在其《佛国记》中记载佛像出巡时:“门楼上夫人采女遥散众华,纷纷而下”。后秦的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亦有“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以诸华(花)香而散其处”。`故而在佛画中多见飞天散花的形象,多源于此。皿花,是一种盆碗状的器皿内放置花朵、花瓣,供于佛像前。瓶花,是以宝瓶插上莲花,供养佛像`,多喜用玻璃制宝瓶,象征光明、清净。在北魏时代的龙门石窟浮雕中,有一幅宾阳中洞的石浮雕画——《帝后礼佛图》,极为著名。此图表现北魏皇室成员拜佛之情`景。其中一名贵族妇女,手执花束,以一枝盛开的莲`花为主,两边各衬一枝比主花低的莲雷、莲蓬,比例恰当,十分美观,表现了当时插花供佛的情形。南北朝时,以贮水容器插贮切花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王子懋为其母求平安,献花供佛,众僧将所献的莲花插于铜罂之中,以水浸其根,使花不萎衰。《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前诵经,武帝为感,梦见优悬钵花于经案。宣旨使御``府为铜花,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无萎谢之忧,插于床边,象征对佛教之信奉。汉魏六朝时期,道教插花艺术也已有雏形。在早期的道教仪式中,就有以花果祭`神的习俗,并用大`量的实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着长生、成仙等愿望,这些成为道教插花的基础。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说,在汉代的画像石艺术中,多有西王母等神仙的画`像石。西`王`母身边常有仙人随`侍,手执嘉禾、灵芝,西王母本人手执嘉禾,如山东仓山县城前村画像。在当时,道教把西王母敬为善良的女神,故而以嘉禾、灵芝相伴。又如《`拾遗记》,记有青莲、素荷、冰荷等仙境之花。在佛教和道教的双重影响下,汉魏六朝时期的插花的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其特点是追求清静恬淡,庄严肃穆。花材也多以与宗教有关的莲、灵`芝、果实类等为主。2 隋唐的院体花`在宫中流行隋唐时期,国力昌盛,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园艺技术的进步,为赏花、插花的广泛流行提供了物质基础。隋唐时,思想界实行三教并尊,宗教哲学进入全盛时期。当时,`佛教中的禅宗盛行,禅宗六祖慧能,主张以顿悟之法领悟佛家真理。他喜爱梅花,所过之处常插梅花作为标志。隐含着佛理之喻,对后世禅家起到肇始之功。唐代卢愣迦绘的《六尊者图》中有缸插牡丹,为禅家花较早的图画记载。`在举世闻名的敦煌佛教壁画中,绘着人们去拜佛时多执花枝或皿花供佛。在许多窟中绘有的手执托盘的飞天,凌空飞起,正是佛家皿花的写照。在《西游记》中描绘的观世音菩萨就有手托宝瓶中插柳枝的造型。另外,在佛家的讲经法会上,也设有瓶花为装饰。一幅绘有唐代高僧玄奘讲经的《玄奘讲学图》上,绘有两`瓶莲花,花叶相称,成对装饰于讲经堂前,瓶中花`型对成,组织严谨,以正中一高枝为主,两边各配对成的花枝。道教以崇尚长生、成仙,多吟诵使人长寿的松、枸杞等植物,以表心意。`至于《八十七神仙卷》中诸位神仙手持的盘花、瓶花更是丰富的插花艺术资料。哲学上的兼容,促使了思想的一致,同时,隋唐时期,国家大一同,社会、政局较为稳定,呈现繁荣的景象。这种繁荣也影响着`艺术领域,雍容华贵`的气质、大气自由的精神贯穿于唐代的插花中。再加上盛唐时期,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唐代插花艺术提供了发展的涨力。在这种`背景`下,唐代的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形式美。盛唐主导“势壮为美”,“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在花材的选取上,讲究雍容华贵的气质,主要以花形硕大的牡丹、芍药为主,此外,还经常选用一些富含吉祥的花材,如用梅、竹、松、柏、山茶、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剑兰等十种花材,寓意“十全十美”。在插花的花型上也是以富贵壮丽的风格为主,故此时期`的主要类型为宫体花,亦称院体花。宫体花,主要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宫廷中,花材以牡丹、芍药为主,体现富丽之感。此花形体硕壮,色彩艳丽,花枝繁盛,结构严谨,装饰味浓,充满宫廷煊赫堂皇的气势,`庄严大方。此种花型要求衬托平衡,避免过疏过密,花枝长度约为花器高度加半径之和。3 宋元理念花、心象`花并蒂争辉宋元时期,中国插花进`入了普及时期。宋时,国`力已不如唐时强盛,但毕竟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 经济文化更加进步。花卉如牡丹、菊等品种进一步丰富,而其观赏更具多样性。插花艺术因而得以继续发展。元代继承宋代插花之余绪,也显得绚丽多彩。宋代提倡理性,三教合一发展到了宋代被统称为理学。理学是以宋儒论学多言天地万物之理而命名的,其中以朱程理学为代表`。强调理高`于一切,认为应存天理,灭人欲,极为重视道`德思想;更进一步提倡阴阳互变,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要求人们静观万物,从中体会到时光变迁,宇宙奥秘。理学又是北宋以后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宋代的社会动荡不定,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正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更为敏感。因而,宋代花卉艺术更深入地倾注入作者的思想,表达着作者的高尚品德。宋代插花比之唐代插花更显得意味深长。理性内涵加清丽`外形,具有清纯美丽的形态。宋代的社会比不上唐代的博`大气概,文人不再狂放,而是内敛;不再激情汹涌,而是冷静地思考。宋朝的时代精神就是清雅、隽秀之气质。这种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所以,在插花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这与唐代喜用牡丹的富丽不同。司马光《独乐园记》记述了他`迁居洛阳后,难与时人相同而独居独乐园读书游赏的`情趣。文中还记载了许多花卉,在其中独自逍遥“迁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宋代的儒士总是`把哲思与花木、与大自然相联系。所以,文人义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在花材的选取上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表达`人生抱负、理想等。表`现在插花花型上,就是理性内涵加上清丽的外形,自有纯美的意境,因而,宋代的插花花型以理念花为主。理念花以瓶花为多,以理为`表,以意为理,或解说教义,或阐述`教理,或影射人格,或嘲讽时政。花材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结构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归,注重枝叶的`线条美。元朝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中后期,极为注重吸收以儒学为主`的思想文化,继承了宋代的理学思想。与此同时,在艺术领域也继承了宋代的绪统,尤其是花卉文化继承宋代之风流,同时又具有时代特色。元朝实行的种族歧视`制度,使汉族文人受到元统治者的歧视,落魄不得意,多追求闲适自在,不屑为官。所以,元代的艺术中有这种闲散、淡雅的味道。另外,还受到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多为借花消愁或表达个人心中`的追求,花材多以梅、竹、菊、兰等名花表现文人清雅、闲韵、伤逝等情感,从而出现了“心象花”。心象花,为文人借花消愁以舒`心中积郁所做,作品偏于狂怪孤`傲,或荒寒冷僻,表现出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表达个人内在之冥想。花型不定,多种多样,花器也古里精怪,瓶花吊花不一,纯属作者心`里的表达,他人不易领会其中之含义。这种花型与`院体花恰恰相反,常人多不采用。4 明清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和`象形花竞相峥嵘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萌芽的壮大,花卉商业生产盛行,插花也向市民普及。在思想领域,明代的王守仁继承发扬了宋陆九渊开创的心学思想,完成了心学体系。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朱`程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心学认为,“心外无`物,无外无理”,“身之主率便是心,心之本体便是理,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认为“心”与“物”二合一,不可分离。虽然这是一种主观唯心学说,但也表`现出当时的文士更注重于自我性灵的发展。将自我与宇宙万物结合起来,寄托着心性于山水花卉等事物之间,驾御着宇宙事物自由地`观照、思考自然与人生。诗人、花艺家袁宏道`便以此为依据,提倡在文章中抒发真形,不加矫饰。他的《瓶史》写及插花,构图、造型上也崇尚天然美、纯真美,远离名利等污浊之物。这`些思潮,都继承了老庄的哲学,又有时代之特征。明清时期的陈腐礼教,森严的等级关系,腐败的朝政,都促使这种思潮出现,产生了抵御黑暗的力量。而严重的思想扼制,没有言论自由的大环境,又是不堪忍受的`,这更促使人们转向自然,更加爱花,以花为伴侣,抒发真情,隐逸于其间。如明代的高启《寻胡隐者》诗:“渡水复渡水,看花复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有`如清代诗人龚`自珍著名的《病梅馆》一文借用当时的人不爱自然之梅,偏爱病态的梅花,映射封建阶级严酷的思想遏制。所以,在花材的选取方面,注重木本花材的折取`,例如,松、柏、杉、柳、枫等情趣木本,还有一些`寓意深刻的花材,如,“岁寒三友”、“四君子”等,主要目的是借花草抒情,影射人格,以寄心意。插花名家高濂、张谦德`、袁宏道、陈氵昊子等无不如此。在这种背景下,明清时期出现了4种插花的花型,主要是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以及象形花,贯穿于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发展中,而这4种花型又不是相续发展,而是交错于其中的。新理念花盛行于明初,此类花型为院体花和理念花结合之产物。结构以中立型为骨干,花材有10余种,以瓶花为主,花器比例为二比一,有高大壮丽之特色。文人花,主要指文人人格花。文人插花不重排场,不为祈福,主要讲求情趣。所用的花器较为朴实,花材则以色彩素雅的“四君子”、“岁寒三友”等为主,借花明志抒情。`并注重陈设环境的衬托,使作品清雅脱俗。写景花,模仿盆景表现手法,描写赞美自然景观,诸如深山幽谷、小溪池畔、庭院一角等,达到具备风情雨露,精妙入神的境界,以盘花为多。在色彩选择上,`多采用绿色、棕色系统之色彩,如`深绿、浅绿、棕色、黄色、白色等。写景花仿照盆景之手法,但取材与盆景不同,花器用水盘、平盘、平板等,花材则可采用松、柏、杉`、柳、枫,或梅、竹、桃、梨、樱等树枝,以`及枯干、树根、苔木、苔藤、苔石等,再配以山野花草点缀,必能表达出山野景况,通过插花艺术这一巧妙的手法,“取得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效果”,可以解说教意,影射人格,`借境抒怀,或狂热潇洒,或孤僻冷漠。象形花,源于花材与古董的自然结合,以干材或疏果的外形和色泽为造型基础,进行设计布`置,根据时令、场所、个人爱好、时代特征`进行创作,往往籍著作者的想象,利用点、线、面、块的组合,予以技巧的运用。象形花名目繁多,应用极广,有的以花头编扎而成,有`的以常绿花、叶绑扎制作,有的利用瓜果、食物雕塑成形。形状有鸟、兽、鱼、虫、人物、亭台等。花材多用菊花、月季、桂花、黄杨、雀梅、山茶、石榴、葛藤等。5 西南花艺培训学校小结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是伴随`着中国传统的哲学而发展的,传统哲学在得以自身发展的同时,给予插花艺术以新的指导思想,从而使插花艺术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汉魏时期,佛教传入我国,带来了莲花净土思想,随之而来的还有佛教插花艺`术,中国开始了插花的漫长里程,此时期宗教花开始盛行;隋唐时期,统治者提倡三教合一,为插花的发展准备了思想准备,寺庙、宫廷竞相以插花`为乐,同时又由于隋唐国力昌盛、统一,在艺术上`注重壮势之美,因而大型的院体花流行于此,佛教和道教的插花也融入了这种时代精神在其中,花材的选取上也注重牡丹等花形较大的,花型也呈现`院体花的特征;宋元时期`,理学的发展为插花艺术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阴阳互变、天人合一等哲学理念反映到插花艺术中就是虚实结合、俯仰呼应、高低有序、疏`密有致、顺应自然等插花原则的出现,加之`政局动荡,文人士流多避世,借花抒情,因而出现了理念花和心象花;明清时期,插花艺术得以更加的发展,许多插花理论的专业书籍出`现,心学的发展为`插花艺术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平台,新的宇宙观又促进了插花原则的发展,同时在时局的影响下,插花的花型多为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和象形`花。
微微姐22
时代在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对美的东西也越来越有追求,生活质量的优势更能使人们感到生活的美好,生活的愉悦。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提高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如鲜花市场,人们对鲜花的需求日益增多,随着人们的需要量的增多,我国的花卉市场正以高速度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花艺就是摆弄的自然的花草,经过一番改造,就能够焕发出非常美丽的效果了——其实这就是插花艺术的魅力所在。正因为如此,虽然城市生活是比较繁杂的,越来越多的人也希望通过花艺的艺术为自己减轻压力,增添生活的乐趣。
盐见黄瓜
1.陶冶性情 插花是一种很好的修身养性之道,插花时讲究心平气和,神态专注,举止文明、优雅。要用“心”与花对话。2. 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 插花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它与书法、绘画、音乐、美学等的艺术原理是相通的。所以学习插花,还要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素养,才能获得更多、更好的创作灵感。3. 美化环境,增加情趣 插花作品可美化家居、办公室、宾馆、宴会等环境。有花布置的空间可产满堂生辉的效果。4. 增加友谊,改善人际关系 “花 ”是传递和平、美好、友谊的使者,赠送一个精美的花篮、花束的,可增进友谊,加深情感表达敬意等。所以,不论国际交往或日常生活中,插花应用已成为时尚。5. 开创花店事业 目前,我国的插花艺术不仅作为一种休闲的生活艺术,而且已经发展为一种行业。随着鲜花消费人的增加,全国各地花店插花业蓬勃发展。
找了一篇文章给你,可以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中国传统的哲学,凝聚了传统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中的插花艺术的发
东西方插花的比较论文1000字化艺术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滋养它的土壤,这土壤就是这类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地域、传统文化、民族习俗和风尚等。就插花艺术来讲,由于滋
《小学思品活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正在深化的教育改革和实施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看成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不可偏重和
我国的传统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插画艺术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插花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插花艺术论文 范文 篇一:《浅论东西
我国的传统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目前已经越来越多的人学习插画艺术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插花艺术论文,供大家参考。插花艺术论文 范文 篇一:《浅论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