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36

花花洒洒洒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新医改和健康的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旺泰纺织

已采纳

富士康“连跳门”背后的企业管理文化思考5月24日傍晚,笔者与同事曾就富士康“10连跳”背后的管理文化问题展开探讨。5月25日早上,同事大海惊呼:啊!富士康11连跳!笔者闻之为之惊叹、痛惜、沉默……在叹息一个个鲜活生命凋谢的同时,更多的是对鲜血淋淋的生命的拷问。富士康“11连跳”表面看来低于十万分之二十的自杀平均数,也不排除接二连三的心里暗示效应。但以此为借口一笔带过,难以告慰逝去的生命。曾有媒体刊登分析富士康“代工之痛”,称:售价499美金的iPad,苹果付给代工厂的组装费用只有11.2美金,“11.2美元的组装费”在这个盈利链条中显得微不足道!这样的报道虽然客观,但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对富士康的同情而不是对死者的尊重。好像这“11连跳”都是上游大资本家给逼的,好像富士康也是弱者,是“替罪羊”,是值得同情的。为什么“跳楼门”偏偏发生在台资企业,而不是发生在港资、欧美或者民营企业?笔者早年曾经接触过不少台商和台胞,他们大多勤俭苦干;对己对他人要求严格,近乎刻薄。问题是,对内善,对外恶倒没什么;对外善,对内恶则太刻薄了。坊间闲谈,没有多少个人对台资企业和台属干部有好评价。对他们评价的字眼通常是刻薄、功利。究其原因,应该是其企业管理文化和道德文化存在缺失。值得反思和检讨。南方周末记者在《潜伏富士康28天手记:与机器相伴的青春和命运》描述,富士康的工人每天上班,下班,睡觉,上班,下班,睡觉。富士康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血汗工厂”。《南方人物周刊》主笔何三畏在《富士康与“全国平均自杀率”》一文评论:没人说富士康是中国最血汗的公司。它的工资水平跟众多的血汗工厂相比,算高的。每天有上千人等待着进入这家工厂的机会。进去以后,他们都自发填写“自愿加班切结书”。富士康的管理源于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对人性的假设,即基于“经济人”的假设而进行管理。无可否认,这种典型的半军事化管理给企业带来了高效率、高扩张速度。但对员工来讲,就是企业里小配件而已。有媒体形容,富士康员工只是封闭、孤立自足体中的一个微型元器件,一段指令符号。所谓“半军事化管理”和工人的“机器配件似的生存”,已经透露了富士康的“核心价值”(《南方人物周刊》主笔何三畏语)。富士康这种“经济人”的文化氛围,也许并非是直接导致员工自杀的原因,但它肯定是促使他们心里焦虑、心灵孤立的触媒之一。有记者认为,富士康虽然名列全球代工业第一,但文化及商业模式上至今仍然带有非常原始、粗放的特征,在企业面,它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事实上正是如此。早在1935年,梅奥发表了《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了人群关系学说。他认为,人是“社会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马斯洛需求理论认为,当人们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后,会要求更高的需求,也就是安全需要和社交需要;不幸的是,富士康帝国内部沟通交流方式就是命令,无视那些最普通的劳动者基本的心理需求。据一些接受媒体采访的富士康前员工回忆,富士康内部“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员工关系冷漠”,富士康虽然企业精神“非常严谨”,但企业文化冷漠,“对员工精神生活却关注不够”。据此,不少声音指出,富士康频频发生命案,源于缺少“人文关怀”的企业管理文化。对富士康来讲,尽管“11连跳”在法律上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无法逃脱伦理道德的谴责。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本无可厚非,企业要寻求发展,不能不考虑利益。企业最终目的是通过满足客户和市场需求,来获取合理的利润;但企业不能过分强调自身经济利益而忽略社会责任。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追求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做到兼顾公平。企业管理文化作为企业的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员工在潜移默化中会增强对企业的认知和使命感。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使员工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即基于“社会人”假设来管理。人心都是肉长的。古人尚且知道运用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人心战略,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媒体评论:“连跳”事情已经不再只是企业的内部事务,更多地具有了公共事件的意味,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舆论提议:要关注新生代工人的精神危机和心理危机。重视员工的基本需求,决不仅仅是拿到了政府最低工资标准的薪水,更应得到人性化的管理,而不只是被“捆绑”于流水线上。有舆论认为,经营管理者必须来一次彻底的经营观念转变。管理者首先要认识到,在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里,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才是创造价值的主体。管理者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定位为向员工提供服务,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监督、管理”。学会尊重员工的人格,为员工创造良好(愉悦)的工作环境,把“以人为本”的优秀管理思想真正体现具体的管理行动上。 尽可能让员工活得更有尊严!赋予劳动者更充分的尊严,而不是简单的“处罚文化”。概括之,即是制度规范化,管理人性化。死者为大,逝者逝矣。在“跳楼门”的背后,更应该关注的是,人是“社会人”,而不单纯是“经济人”。是时候还劳动者尊严,是时候让劳动者活得更有尊严!启示:为防范于未然,重视建立和完善一线员工人文关怀制度应该提上议事日程

209 评论

世唯装饰

历经三年多的讨论和准备,又经过四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和修改,社会各界热切期盼的“新医改方案”终于出炉了,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及《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新医改出台的背景 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是百年难遇的一个大变革的时代。2008年由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最终蔓延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不仅仅是经济危机,食品、药品的危机和公共卫生的危机是近年的又一焦点所在。频发的生产安全事故、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引发的食品安全危机都是对我国的严峻考验。以“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为核心的“中国模式”越来越有感召力,而医药卫生改革有望成为“中国模式”走向世界的先声。中国模式”的核心应该是: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而医药卫生改革有望成为“中国模式”走向世界的先声。 工业革命之后形成的“以物为本”、“以病为本”的医学模式,以竞争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使得医疗卫生服务日益商品化,以利润为导向、过度竞争的发展模式造成的生态和资源危机,在更大程度上损害人们的健康。这样的发展模式,今天的发展中国家是不可重复的。中国需要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升华出保障人人享有健康的新模式。 一、新医改的基本框架 1、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让百姓无病防病,有病能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医改明确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三年时间,到2011年在全国初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也就是近期确定重点抓好的五项改革;第二阶段是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包括医药卫生四大体系的建设: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以及药品保障供应体系等,还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管理、运行、投入、价格、监管机制,以及科技、人才,信息和法制建设等在内的医药卫生配套体系。 2、具体地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就是建立健全各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我们过去的医疗卫生发展,虽然一直强调防治结合,但是事实上主要体现在医院的发展。对13亿人口的中国来说,主要靠治病、靠吃药是解决不了健康问题的。我们更应该做的是无病防病,治“未病”。因此,这次医改非常强调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实现“平时少生病”,降低看病的支出。 3、医疗服务体系,就是在城市基层各级各类医院形成结构合理、分工明确、防治结合、技术适宜、运转有序、覆盖城乡的格局,特别强调加强农村卫生体系的建设,这一点也是针对我们最薄弱的医疗环节。加快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使百姓有医可就,降低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医疗保障要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加大推广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而且还要逐步把农民工的医疗保险问题解决,实现医疗保险全覆盖,降低个人承担的医疗支出。 4、药品保障供应体系,要以基本药物制度为核心,同时规范药品生产流通规范药品生产流通,控制药品成本和流通费用,降低药品的支出。 5、配套体系就是要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系,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投入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以及监管体制、人才保障机制、信息系统和法律制度。总之新医改着眼于: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公平地维护全民健康。 新医改的优点: 这次医改的核心就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通过加大政府投入,降低群众个人支付比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是平时少得病,二是看病更方便,三是看病有保障,四是看病少花钱“平时少得病”,按照国家制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城乡居民免费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比如说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为老年人、婴幼儿作健康体检,再比如实施国家重大卫生服务项目,实行农村妇女住院分娩,为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等等,这样进行预防,使群众少得病。“得病有保障”,我们要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覆盖面,提高医保的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扩大报销范围,使群众得病看病以后,得到比以前更加高的报销比例。“看病更方便”,我们加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并进行了公立医院的改革,使得群众能够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再去医院,看病更加方便,看得更好。“治病少花钱”,通过我们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医保,另外对医院进行改革,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这样使群众能够治病少花钱,减少个人支付的比例。新医改的缺点:取得显著的成就(提高医疗水平),存在严重的缺陷(体制上)。“公益性缺乏和与现代医学模式相悖,是目前医改的重大问题。”公益性缺乏是指政府投资少和卫生资源分配不均两大问题。中国卫生总支出只占GDP的4.7%。去年“两会”上有数据表明,现在老百姓看病自负的比例仍然超过六成。 “在医疗领域导入市场机制留下很多后遗症,医院利润最大化。医院想的是怎么多赚钱”, 这些导致了医疗队伍逐利性强化,人文精神沦落。“我自己家人看病手术,都来咨询我要不要给医生红包。这种情况很普遍,这些都是目前医改存在的缺陷。” 改进的方法:下一步医改应该怎么走?一是加强社会公益性,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增加医疗卫生投资,合理分配卫生资源;二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强化社区医疗。现在社区医疗设备陈旧、人才匮乏,导致病人都往大医院挤。其实合理的医疗资源分布状况应该是金字塔形的,有强大的社区医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大病再由全科医生转诊到综合医院,只有少部分人需要去专科医院。但是中国目前却是倒金字塔形的,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早防早治”能为国家节省医疗投资,而早防早治的载体和重心就是社区医疗,真正搞好社区医疗服务网络,才有可能实现医疗公益化。“一直搞大医院的建设,在现实的背景下,是不切实际的。其实社区搞得越好,对于大医院来说就越解脱。”

27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健康和美容的文章

    从某种程度上讲, 皮肤健康 是我们生命的一种象征,因此皮肤护理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皮肤健康护理的 文章 ,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不是很S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健康的学术论文

    关于健康的论文3000字篇3 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日益增强,人们对于饮食更为关注,单纯吃得饱已经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如何能吃得好吃的健康已成为我们关

    马铃薯菇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健康的期刊

    《大健康》省级 万方 3500-4200字符/3版收2023年1月刊,预计2023年1月底左右出刊特殊要求:(编辑部会对文章标题、内容进行修改,不通知作者;不收

    神之雪1314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健康的论文结尾

    如何保持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结束语,那这样的论文的结束语,那就是说,在新时代新风尚,应该是这样的一个结束语啊!

    无敌小肉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议论文关于健康的素材

    1.为健康举杯实际上就是为病魔举杯。英国历史学家 托·富勒 2.“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是的,请珍惜健康,然后再好好地创造并享受那绚丽多彩的人生吧! 3.

    可乐你不乖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