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2

韩食小神厨
首页 > 期刊论文 > 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utouchoupihai

已采纳

“网络游戏成瘾”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摘要:随着网络游戏的繁荣和产业化发展,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日益凸现,很多玩家、尤其是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如同患上了“网瘾”,随之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网络游戏的新奇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特点,对“网络游戏成瘾”进行了界定,对网络游戏成瘾的外在、内在因素进行具体的分析,然后,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如下建议:加强政府管理,发挥网络游戏的积极作用;网络游戏行业要加强自律;积极推行学校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自身免疫力;优化家庭教育方式,预防网络游戏成瘾;网络游戏成瘾者也要加强自我调节。从而,从根本上杜绝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关键词:网络游戏;成瘾;危害;原因;对策Analyzing and Countermeasure for "Online Game Addiction"Student majoring in Public Affairs Management XIE XinxinTutor CHEN RuihongAbstract:Along with the prosperity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online game,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online game appear also. Many players, especially teenagers indulge themselves in online game and can't regain consciousness, just like catching a "Cyber-net addiction", and result in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novelty, interaction and entertainment nature of online game, and makes a definition for "Online game addiction". Also makes a detailed analyses for outer and inner factor of "Online game addiction", afterwards, raise below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domestic facts: 1. strengthen government control, develop the positive value of "Online game"; 2. "Online game" industry should enhance self-discipline; 3. actively promote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in school, improve the immunity of teenagers; 4. Optimize the home education method, prevent "online game addiction"; 5. Patients indulge in "Online game" should enhance self-adjusting. Consequently, put an end to "Online game addiction" radically.Key words: Online game; Addiction; Harm; Cause; Countermeasure从1995年5月,中国开始向社会各界用户提供互联网全功能服务,互联网在我国迅速发展普及。网络游戏的载体是就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普及是网络游戏普及的基础。在这种形势下,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也为网络游戏培养了潜在的用户。首先,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游戏更加形象逼真,功能也越来越多,操作简单,易学易懂。其次,随着宽带技术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家庭宽带网络游戏用户也在增加,而通过宽带玩网络游戏的潜在用户比例也在逐步增大。最后,大量网络游戏的引进和产业化发展,网络游戏通过激烈的竞争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为广大网络游戏玩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为“网络游戏成瘾”创造了条件。一、网络游戏的概念、分类及特点 (一)网络游戏的概念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对网络游戏的定义, 网络游戏(也称在线游戏),是利用TCP/IP协议,以Internet为依托,可以多人同时参与,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达到交流、娱乐和休闲目的的新型游戏项目。网络游戏,用句简单的话说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相应游戏规则的操作,是以娱乐为目的的一种活动。[1]它具有信息双向交流、速度快、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互联网优势,还有高度的互动性、仿真性和竞技性,是传统游戏的一种形态和发展趋势。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负载内容的文化产品;从信息产业的角度看,它是一种负载程序的软件产品。(二)网络游戏的分类网络游戏的分类可以按照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按游戏运行平台可以将网络游戏可分为PC 网络游戏、视频控制台网络游戏、掌上网络游戏、交互电视网络游戏;按游戏内容架构可以将网络游戏分为角色扮演类游戏、策略类或战略类游戏、动作类游戏、模拟类游戏、棋牌休闲类游戏、运动类游戏等。广义的网络游戏还应当包括在建立在模拟技术基础上的电视网、电信网上生产、传播和运营的游戏产品。[2]现今主流的网络游戏分类大致是分为两类:一类是MMorpg大型网络游戏(Massive Multiplayer online Role play in games,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游戏),如《魔兽世界》、《传奇》等,另一类是休闲网络游戏,如街头篮球、劲乐团等。[3] (三)网络游戏的特点1.新奇性、高科技性和知识性人对新奇事物都怀有无限的好奇心,网络游戏为我们创造了不同于现实情境的新世界,促使我们在游戏中学会探究网络游戏中的文化内容, 从中体会蕴涵的思想文化,引导玩家从各个角度思考问题。网络游戏利用高科技,创设模拟情境,增加问题难度,唤起玩家不断向上的探求欲望,从智力、技巧和灵活性等方面对手与脑的协调配合进行了训练。网络游戏还包含丰富的学习内容,网络游戏可以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设计满足这种需求。[2]2.互动性和匿名性强烈的互动性是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特点。在网络游戏中,玩家面对的不再是电脑控制下的冷冰冰的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个性、具备真人智慧的游戏伙伴。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世界中的人与人的互动性,正是网络游戏永恒魅力的所在。而且网络游戏的匿名性,网络游戏玩家之间的交流更接近于交流的内容,而较少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3.娱乐性和开放性网络游戏本身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它具有精美逼真的画面、真实可感不断变化的场景、富有奇幻色彩的人物形象,再配以优美的音乐,不局限于简单的图形、文字、动画,可以通过操作人物去实现某个动作,更具有形象性。网络游戏一般没有事先设计好的结果在里面,一般都可以通过系统不断加入新的任务和剧情,玩家将感觉到游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玩家的成长而成长,不时就能发现一些新的元素。[4] (四)网络游戏玩家分析1.年龄特征和职业层次的分析从中国大陆网络游戏玩家年龄情况分析,国内网络游戏玩家的平均年龄为23.6岁,其中,19-25岁的玩家占49.3%,而大学生的年龄为18-24岁,根据以上数据可得知:从网络游戏玩家的年龄分析,在我国网络游戏玩家中占比较大比例的是在校大学生。2.网络游戏使用时间的分析在网络游戏越来越流行的同时,很多人沉溺于网络游戏世界中而难以自拔,网络游戏成瘾逐渐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网络游戏用户玩网络游戏的频率的调查中发现,每天都玩网络游戏的用户占到51.76%,每周五次以上的用户也有19.13%,可见绝大部分网络游戏用户玩网络游戏的频率是相当高的。在网络游戏用户玩网络游戏时长的调查中选择2-5个小时玩网络游戏的用户占58.23%,选择6个小时以上的用户占37.86%。[5]二、网络游戏成瘾的基本表现及危害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娱乐方式,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若沉迷于其中,以至于成瘾,就会产生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产生极大的危害。(一)对“网络游戏成瘾”的界定“成瘾”(addiction)一词最初仅用于药物依赖,类似的成瘾标准被应用于一些行为障碍,网络成瘾[6]P14-19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网络游戏成瘾是网络成瘾的一种,指玩家花费在网络游戏上的时间越来越长,由于过度沉迷互联网游戏而产生的身体不适、情绪障碍的一种社会现象。[7][8]P177-198可以从以下现象来判断网络游戏成瘾:第一,心理上对网络游戏的渴求,不玩网络游戏就显得急躁而难以抑止;第二,对网络游戏有强烈的依赖感,只要玩上网络游戏就将所有事情抛到脑后;第三,由于这种失去控制的网上行为而影响到生活、学习、社会功能等。[9](二)网络游戏成瘾的基本表现 字数过多,详情参阅:或论文文献数据库

100 评论

嘻嘻miumiu

直接在各大网站上搜索撒!

125 评论

windy幸福快降临

摘要简单的陈述论文的大概就可以了。比如:青少年网络成瘾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近期关于网瘾治疗等问题引起了国内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在过内外各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综述,问卷调查和一些访谈阐述了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及原因,特别针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研究,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现状和原因一般就写正文里吧。。下面是一些网络成瘾现状和原因的文献综述。网络成瘾综合症于1994年由纽约一位精神医生格登博雷提出。临床是指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或伴随的生理受损现象。美国心理学年会报告相关研究统计,上网人群中存在网络成瘾综合症的占6%,而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综合症的高发人群。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标准。2005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了一部描写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电视剧,之后,竟有几万名家长给导演写信:“这就像我们家的故事。”2008年,美国相关机构称,网瘾将被划入精神疾病的范畴。截至今年3月,有数据表明,美国竟有1/10的人有网瘾。美国教育与医疗结构称,网瘾成为了让全美头疼的顽疾。韩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堪称世界第一,有超过75%的国民上网,因此染上网瘾的网民也逐年增加。在韩国,网瘾被称为“网络中毒症”。据韩国行政安全部统计显示,韩国有200多万人患有“网络中毒症”,从年龄层来看,青少年网民有14.3%的人患有该症。而且,让人担心的是,小学生网络中毒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有38%的小学生在入学前就开始接触网络。一位韩国心理医学专家指出,学生患上“网络中毒症”后,开始逃学去网吧,或自己躲在家里上网玩游戏。更严重者甚至因为父母限制上网而离家出走。如果不加以重视,这种心理疾病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因为“网络中毒症”的患者往往是那些性格孤僻、不适应社会生活的人,他们有时甚至有反社会情绪,一旦这种情绪爆发出来,后果将非常严重。指出了网瘾可能产生的社会问题。而在我国青少年网民中近三成存在网络成瘾。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85%以上,并且正在以每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增长,其中有部分青少年学生沉迷于网络,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个性发展不全面等结果。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青少年网络问题,理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5)》网瘾青少年占总人数的13.2%,而存在倾向的占13%,13-17岁的网民中网瘾比例达到,17.1%18-23岁的占13.7%,30-35岁中占12%。其中初中生23.2%失业无固定职业的占21%职高占20.5%高中生占10.1%可见大多数网瘾网民都存在于学生也就是青少年当中。为现阶段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提供了明确的现象表示。台湾金车基金会在台湾中小学中进行问卷调查发现74%受访者出现网络沉迷征兆;70%的因网络断线而心情变坏或不安;44%的上网时间会比预估时间长,上网时间愈来愈久的占26%,26%会用上网类抚平情绪;25%遇到问题就想上网。可见网络成瘾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多数青少年上网已成为一种不自觉的难以中断的,或用于麻醉神经的一种行为。一些网络成瘾研究专家已开始对网络成瘾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网络成瘾研究专家陶宏开教授在其连载《向网瘾开战》中指出:网络成瘾是孩子不会正常做人的一个表现。孩子生来就是一张白纸,他需要接受教育,需要有人在前面的道路上给予指导网瘾不是孩子天生的错。为网瘾产生的原因指出的具体方向,也给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道路。陶然教授在第七届网博会中国青少年网络发展论坛中提出:网瘾并不仅仅是一种精神上对青少年注意力等方面有影响,其指出了网瘾对青少年大脑有所损伤,从生理上对青少年产生很大危害,而且网瘾产生的伴随症也对青少年产生很大影响。提出了网瘾药物治疗的必要性。2.原因1.家庭因素李涛、张兰君的研究发现,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网络成瘾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显现出更少的情感温暖、理解,更高的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这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重要原因。王盼、甘怡群等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席震芳、张晓阳的研究显示,网络成瘾组与非网络成瘾组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显著;男生网络成瘾倾向的家庭预测因素依次为母亲拒绝否认、家中能上网、父亲惩罚严厉、单亲、父亲过度保护女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预测因素依次为母亲拒绝否认、家中能上网。闫春梅、杨凤池的研究表明,在网络成瘾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方面,父亲负责组表现出过分干涉和保护,母亲负责组表现出缺乏情感温暖和理解、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以上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高巍、黄碧斋的研究证实,网络成瘾青少年与对照组青少年在家庭环境各因素上,包括家庭结构、父母关系、亲子关系、教育态度、父亲文化、母亲文化、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网瘾青少年在单亲家庭、父母亲的文化水平低(小学及以下) 、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态度(粗暴惩罚、不管不问、溺爱、金钱奖励) 、不良的亲子关系(不和、敌意)等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作者认为,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不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造成青少年上网成瘾的主因。吴浩生、张春和等的调查发现,不同家庭类型、不同学校类别的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生活在核心家庭(只有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和大家庭(祖父母、父母和孩子一起生活的家庭)环境的青少年发生网络成瘾的几率分别是其他家庭类型青少年的0. 68 和0. 58倍。袁碧涛、周丽等的研究认为,父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网络成瘾率越低,原因可能是父亲在家庭中威严的地位和教育的方式占主导地位,文化程度越高的父亲越注重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引导帮助子女健康上网,导致网络成瘾率降低。2.学校教育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至少14%的在校学生符合网络成瘾标准。表明网络成瘾问题在高等院校中也依然存在。特别是我国只重分数,教书不育人的应试教育,使孩子缺乏理想,厌恶学习,一旦接触网络游戏和网聊就容易上瘾,沉迷其中。徐耀聪余雯雯王立新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由于在应试教育下升学和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紧张, 为了逃避生活或获得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使青少年转向网上寻求一种寄托。3.社会问题刘超在研究中指出我国不健全的网络安全制度主要是网络环境净化和监管力度不够。许多程序制作者和网吧经营者道德、素质低下, 以致造成网络环境的污染和网吧规范性不强。法律明文规定网吧不得对未成年人开放,但是仍然有的网吧为了牟取暴利而向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甚至有的还专门提供色情影片来吸引青少年。而对于网络当中存在的网络亚文化,芦琦在研究中指出网络亚文化并不是指网络文化本身,而是指其中某些带有消极因素,甚至是带有反社会倾向的文化成分一群以寄居网上虚拟社区与进行网络交往为主要生活方式、以喜好追逐网络色情、网上暴力、网上黑色信息为乐趣,或以抵制或反抗社会约束为主要行为方式的人所共同形成的价值观念及社会认知的总和。在这之外还有从网络和青少年个体本身出发寻求网络成瘾的研究。莫拉汗—马丁、舒马赫(Morahan - Martin, Schumacher,2000 )对277名美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孤独感和网络过度使用相关。孤独的个体感到孤独、情绪低落或焦虑时,便会更多地上网,互联网成为他们调节负面情绪、寻求情感支持的一种方式。阿米蔡—汗博格和本—阿兹(Amichai -Hamburger& Ben - Artzi, 2003)对网络成瘾的女性进行研究,发现是孤独的女性沉溺于网络而不是网络成瘾导致了孤独。神经质的、孤独的女性倾向于更多地使用互联网上的社会性服务。杨用贝克抑郁量表研究了抑郁和网络成瘾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度至严重的抑郁水平与网络成瘾相关,抑郁可能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一个主要因素 。阿姆斯特朗(Armstrong)等的研究发现低自尊者有较高的网络成瘾倾向,并推测网络成瘾者可能是因为社交技能差,自信心低,从而利用网络作为逃避的手段网络的特点具有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倾向。另一方面,约翰•舒勒(John Suler, 1996指出,数字化的人、关系和群体使人类相互作用的时空和方式得以延伸。他把人类在网络空间这一新型社会领域中独特的心理体验总结为九个特点:有限的感知经验;灵活而匿名的个人身份;平等的地位;超越空间界限;时间延伸和浓缩;永久的记录;易于建立大量的人际关系;变化的梦幻般体验;黑洞体验。而正是这些特点对某些网络使用者构成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使他们沉溺其中。杨(Young)的ACE模型阐释了网络成瘾的形成原因。模型中的A、C、E分别为Anonymity (匿名性) , Convenience (便利性) 和Escape (逃避现实)的缩写。匿名性是指人们可以在网络中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因而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而不必担心谁会对自己有所伤害;便利性是指网络使用者可以足不出户地通过网络完成自己想做的事;逃避现实是指人们可以在网络中寻找安慰和感情支持。杨认为,正是网络的上述特点诱使人们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周倩等从“传播游戏和快感”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成瘾的问题,认为网络用户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会产生“沟通快感”,这种快感会吸引用户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网络成瘾。其研究发现,成瘾者比非成瘾者在BBS, E - mail及网络游戏上花费较多的时间,而在所有的预测网络成瘾的变量中,“网络使用的乐趣感”是网络成瘾现象的最佳预测项目。崔丽娟、赵鑫等的研究表明,网络可以满足青少年多方面的需求(如人际交往、自我实现、游戏等等) ,容易使得青少年对网络形成依赖,网络依赖会导致诸如考试失败不理想、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等与学业有关的生活事件,当学业出现问题时,外界环境如学校和家长会对青少年施加压力,青少年会因此更渴望在网络中寻找慰藉。策略:1.家长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学习吸收新观念2.改善教育方式,杜绝家庭暴力和冷暴力。a.加强亲子沟通,多观察青少年日常行为,了解青少年思想动态b.多倾听孩子诉说,理解孩子网络成瘾的原因。c.是青少年多参与日常户外活动,多带其进行旅游之类行程d.扩大青少年人际交往面,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e.培养孩子自制力,提高其责任感3.通过外界其他途径帮助自己解决网络成瘾问题,比如心理医生等

215 评论

天下武功2016

青少年对网络如此痴迷的原因01社会因素:从理论上讲,全社会都应该趋利避害,每个人都应该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作出贡献,而事实上,网站建设缺乏有序和严格的把关管理,黄色、暴力等信息泛滥,网络色情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虽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已经明确规定,网吧的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但是我们看到的是学校周围的网吧,夜间12点以后照常营业,为学生提供包夜上网服务。还有一些网游企业,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提供一些靠购买本企业生产的游戏卡练功升级的网络游戏,像吸血鬼一样牢牢地吸住青少年的思想,让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不由自主的玩下去。02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不健康和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学生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原因。研究发现,有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环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特别高,对孩子管教严格、惩罚严厉,孩子的成材压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虚拟空间找满足感和成就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缺乏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沟通,使子女倍感孤独,从而被互联网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网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习惯于去网络世界寻求感情寄托。03自身因素:学生群体本身就有求知欲强、好奇心重。再加上网络特有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网络游戏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攻克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感受到从其他娱乐形式中所无法感受到的惊险、紧张和刺激;网上聊天可以在让青少年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给了青少年提供了一种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交往方式;网上最新的流行歌曲,精彩的影视大片,新颖的网络小说对青少年也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这些娱乐项目对于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的认知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青少年无疑是致命的吸引,从而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上网,过分沉迷于网络而形成网瘾。

212 评论

karenchao1983

研究青少年手机网络成瘾的心理及解决对策

摘要: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明显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而当前由于通讯的发达,智能机的流行,学生中又衍生出了手机上网成瘾的理由,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一理由形成的理由,以及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 手机;网络成瘾;解决办法

手机网络成瘾在当前很多学校都成为了一个理由。学生上瘾后具体表现为离不开手机,手机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而离开了手机学生则怅然若失,无法正常生活;并且由于长时间玩手机,无法专心学习,上课爱睡觉等理由;而且此类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过度使用手机网络对自己的身心造成的巨大伤害。

一、造成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理由

造成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孤独感;学习能力欠缺;从众心理等。下面分别分析以下理由:

1.学生的孤独感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因而部分学存活在孤独感较强的理由,不愿意过多的与他人交流。而且容易造成这部分学生的沟通能力偏弱,无法有效的排解内心的孤独,也许拿着手机什么也不干,但是相当于给学生自己找一个心灵的寄托。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对手机网络的依赖,进而成瘾,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影响。

2.学习能力的欠缺

这是造成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欠缺,导致其无法安心的完成自己的学业。然后就需要干一些事情消磨时间,很多学生选择了玩儿手机。继而造成对手机网络的依赖。如果能够把这部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理由也许就能够得到一定的解决。

3.从众心理

由于当前智能机的普及,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机,这是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又一大诱因。很多同学拿手机并不是为了和家人联系,而是典型的从众心理,大家都带了,自己不带很没有面子。带了自然就要玩儿,于是久而久之,也就有了手机网瘾。

当然,手机网络成瘾的诱因远不止这些,但是类似互联网一样,手机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如何合理使用,如果借助手机网络,弄明白自己没有弄懂的知识,未尝不可,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意志力薄弱,无法合理使用。

二、手机网络成瘾的预防策略

手机网络成瘾是一个很严重的理由,但是关于手机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目前尚未形成一定的理论研究体系,这里简单的谈一下笔者的经验。

1.思想教育

对于大多手机网络成瘾的学生,并非不可救药,这时候老师和家长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直接没收手机进行强行干预,达不到帮助学生戒掉手机网瘾的目的,反而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家长和老师要用说教的方式使学生学生明白过度依赖使用手机,会导致睡眠不足影响身心健康等,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分学生沉迷于手机上网,是由于学习动力不足,无法有效的搞好学习,导致该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成就感不强,因而玩手机成了他们的主要任务。如果能够调动起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他们的注意力就会发生转移,可能就会戒掉手机网瘾。

3.心理辅导

这是治疗网络成瘾的一个有效手段,因为形成手机网络成瘾的理由基本相同,由于学生孤独感强,比较不自信,需要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信心,因而可以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使学生戒掉手机网络成瘾。(1)团体辅导。以青少年的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经验分享、谈话沟通、行为训练等丰富多彩的具有心理指导作用的活动形式,让青少年对自我深层次的内在需求得以觉察,并用积极的策略得以满足和实现,以产生正向的积极影响。在互动中让青少年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学会与人交往,建立起自己良好的形象、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人生价值观,认识自己现阶段的任务和目标,从而更好地建立自信、接纳自己、转变自己,特别是体会到父母的爱,理解父母的艰辛,从而产生感恩的思想。(2)个体辅导。针对不同青少年的家庭背景进行个别辅导。一个网络成瘾青少年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理由的家庭,因而在对青少年进行个体辅导的同时,要十分重视家庭治疗,通过举办“家长课堂”,帮助、鼓励家长关注孩子网络依赖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促其改善家庭关系,让每个家庭成员认识各自的责任和目标,从而改善孩子的行为。

当然,面对日益严重的手机网络成瘾理由,会引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希望可以通过共同努力,使学生能够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不至于沉迷于手机网络。

参考文献:

[1]金伯利,网虫综合症一网瘾的症状与康复策略,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陈斌文,新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症[J]社会,2000年第6期;

[3]颜世富信息时代与心理调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30 评论

大大大吉CQ

造成网络成瘾的原因,一般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即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包括网吧的出现,网络游戏的流行等等;家庭教育包括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管理孩子导致他们对网络产生依赖等。但是,这些外因只是被动因素,是形成网瘾的诱因。真正的原因是内因,包括网瘾患者的满足感缺失、独特的生理人格。举个例子说明,大部分网瘾患者的会出现学业失败,从而导致心理空虚,缺乏自信,为满足自己的内心,通常会选择逃避,最容易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重新找到失去的自我和可以满足的成就感,这就是典型的满足感缺失。对于网络成瘾的判断要谨慎 ,很多青少年青春期的时候,有一种很强的逆反心理,有回避大人监视的意识,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网络是最好的躲避环境 ,所以容易沉浸在网络当中,在虚拟的情况下跟人交往、游戏来躲避父母的监视。所以,父母要重视到网络对孩子的影响 ,包括好处和问题,采取积极的主动的防御措施 ,给他们提供很好的机会 ,给他们建立更强的一个生活信念和目标,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控制欲望,从而合理地使用网络 ,真正地克服解决掉网络成瘾的问题。下面的几种具体办法都属于认知行为疗法,也是控制网络过度使用的优选方法。1.认知疗法。家长和网瘾的孩子要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网瘾的不良影响,比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等,使网瘾患者内心对于成瘾行为有较为本质的认识,慢慢戒除。2.系统脱敏疗法。家庭成员与网瘾患者协商制定计划,在一定时期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3.代替疗法。网瘾患者在现实生活中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可以一起寻找其他的爱好替代网络,比如游泳、打球、登山、旅游等户外运动。有一部分人行为难以控制,带有冲动控制或者强迫色彩,需要考虑要配合药物 ,在专业医师的系统的指导下 来控制他的那种强迫和冲突 ,就像治疗强迫症一样,情况比较复杂 ,需要药物加上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医学界用于治疗网瘾的药物主要为抗抑郁药和情绪稳定药这两大类。药物疗法之所以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戒除网瘾的目的,是因为药物可以抑制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产生,减少人的兴奋度,从而起到戒除网瘾的目的。对与已出现心理障碍、精神症状及人格改变等严重的网瘾患者必要时需要住院治疗。最后提醒大家,与物质依赖的成瘾行为相比,网瘾患者没有受到任何摄入物质的影响,是一种最为单纯的行为成瘾。所以针对网络成瘾的问题要未雨绸缪,以预防为主,社会、学校、家长等多方面配合营造好的环境。

264 评论

相关问答

  • 俗语的研究现状及对策论文

    1、韩语汉字音和汉语的语音比较2、韩语派生词汉字词根和现代汉语的对比研究3、类型学视野下的汉韩语指示词比较研究4、基于双语平行语料库的“V+到+NP”汉韩翻译对

    孙美霞11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上网成瘾的对策研究社会效应论文

    没什么事是百度解决不了的

    Huanglingying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网球运动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网球运动最早起源于12至13世纪法国传教士在教堂回廊里用手掌击球的一种游戏,并传入宫廷,成为宫廷里一种消遣、娱乐活动。16世纪初曾经传入民间,后来被国王路易斯禁

    小虫超人HC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

    跨境电商物流是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支撑,相比国内快递物流,跨境电商物流流程复杂大大提升,已经成为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痛点之一,因此,我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动跨境电商

    好运大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论文营销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四、展望:双赢合作共铸辉煌 2005年7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的实施,不仅是中国与东盟各国的一件历史性的大事,而且也是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一件

    一坨Lemon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