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本身
1. 重压下的优雅风度——评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 外国文学研究. 1994(1).2. 论《荒原》的美学思想. 外国文学研究. 1996(2).3. 社会存在与心理动机——论《土生子》别格的人格裂变. 外国文学研究. 1997(4).4. 汉英定语对比及其翻译.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994(4).5. 创作谈·我拍海迪.大众摄影.1993(10).6. 论德莱塞小说的悲剧性——透视美国政治制度下的人际关系. 东北师大学报. 2003(5).7. 人的本质与其所处的社会—欧.亨利与莫泊桑的两篇短篇小说对比评析. 学术交流. 2004(2).8. 是虚无,还是硬汉?——再论海明威笔下的人物形象. 山东大学学报. 2004(1).9. 论美国现代社会悲剧的特质. 戏剧文学. 2004(9).10.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背景评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2).11. 奥尼尔的社会悲剧观——兼评社会悲剧《长日入夜行》.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5).12. 对全球化的悖论及中国发展的再思考. 东岳论丛. 2004(6).13. 论阿瑟.密勒的悲剧观. 学术研究. 2004(12).14. 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德莱塞《嘉莉妹妹》与左拉《娜娜》的人物比较. 名作欣赏. 2005(1).15. 论文学发展与全球化因素的互动关系—中美文学发展史中全球化因素的对比研究. 学习与探索. 2005 (2).16. 论美国文学的发展与全球化的互动关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1).17. 美国革命时期政治哲学背景论略. 北方论丛. 2005(1).18. 论美国印第安文学演变历程中的内外因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2).19. 生命文学的美学价值观——郁达夫和劳伦斯生命文艺美学比较.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12).20. 人格结构的裂变与升华——《红字》中丁梅斯代尔与齐灵渥斯的人格对比评析. 学术论坛. 2005(11).21. 美国戏剧的欧洲传统与本土化因素. 戏剧文学. 2006(1).22. 人的自我探索与和谐境界的追求——评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 宁夏社会科学. 2006(1).23. 英语学位建设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英语学位建设的意义及吉林省英语学位建设现状调查.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11).24. 新形势下吉林省英语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建设现状评估及其发展可行性分析.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1).25. 结构与解构:基于文本的悖论与统一. 东北师大学报. 2006(6).26. 多元民族的整合及其欧洲政治哲学的影响——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及其文学发生学的全球化因素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6).27. 全球化语境下比较文学教师的素质建设.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 (12).28. 欠发达地区英语高层次教育改革探索——吉林省英语高层次教育评析及其对西北开发的启示.甘肃社会科学.2007(2).29. 论文学话语权在全球化进程中的新转向.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 (5).30. 中美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论美国华裔作家在中美文化交流中的历史作用.江海学刊.2008(4).
小蘑菇少吃点
1、《国内农民环境维权研究的结构与文化路径》,《河海大学学报》(哲社版)2013年第3期(CSSCI扩展版)2、《转型期国家与农民关系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以安徽两村“环境维权事件”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年第9期(CSSCI)3、《转型期农民环境维权原因探析——以安徽两村为例》,《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CSSCI扩展版)4、《国内农民环境维权研究:回顾与前瞻》,《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CSSCI扩展版)5、《国外环境抗争研究述评》,《学术界》2011年第9期(CSSCI)6、《中国公众环境自觉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意义》,《天府新论》2011年第2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新华文摘》2011年第12期论点摘编7、《宗族制度控制与社会秩序——以清代徽州宗族社会为中心的考察》,《天府新论》2010年第5期(CSSCI扩展版),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人民大学C类核心期刊)8、《宗族组织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运作逻辑——以清代徽州宗族社会为中心的考察》,《江西社会科学》 2011年第2期(CSSCI)9、《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组织控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CSSCI) 1、《转型期“政府俘获”现象的一项社会学考察——以农村环境污染为例》,《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2、《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社会约制因素研究》,《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3、《论底层研究与结构—制度分析及其在农民环境维权研究中的应用》,《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4、《中国公众环境意识自觉与低碳社会建设》,《新疆社科论坛》2011年第2期5、《论从史出 审慎考察——评庄华峰<魏晋南北朝社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10日第17版6、《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要求》,《社会工作》2010年第12期7、《清代徽州宗族社会的道德控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8、《1931年安徽水灾状况及救济考察》,《皖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二作者)9、《50例问题大学生的挫折适应和支持网络》,《铜陵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10、《结构化理论视阈下的旅游者安全问题》,《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该文被人大复印资料《旅游管理》2007年第5期文摘转载11、《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北大中文核心期刊)12、《大学生素质培养的社会学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13、《社会史与社会学成功嫁接》,《光明日报》2005年7月25日第6版14、《引导大学生培养积极心态的若干思路》,《芜湖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 1、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环境污染与农民抗争维权行为的社会学研究》(2013年)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变迁与农民环境维权——以安徽两村为例》(2012年)3、主持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安徽省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创新》(2012年)4、主持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资助计划项目《环境社会学的中国本土化研究》(2012年)5、主持民政部自选课题《学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研究》(2011年)6、参与中国环境意识项目办《中国公众环境素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2009年)7、主持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清代徽州宗族与乡村社会控制》(2008年)
不一定,曾今初审一个半月,国内的期刊稿源一点不比国外期刊差,稿件多了时间就慢,耐心等待。曾投过一次,初审时编辑说我的参考文献看不出我的论文有何价值,于是初审没通
不要版面费,这是一个纯学术的核心期刊,注重论文质量,不是为了赚钱的期刊,有国家资助,所以不收版面费的。
西南民族大学院校的代码是10656。西南民族大学前身为西南民族学院,创建于1950年7月,于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南民族大学,201
是的,人文社科版是CSSCI核心和北大中文核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SSCI 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2014-2015)来
经查证《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在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内复合影响因子:0.325 综合影响因子:0.204 主办: 西南民族大学周期: 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