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使006
犬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方法的探讨周秋平1,王传武2(1.海南省畜牧兽医管理站动物疫病诊断中心,海南海口570203;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100094)中图分类号:S85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529-6005(2004)07-0032-01 临床上犬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例较为常见,笔者根据临床病例,结合救治实践,作一初步的探讨。1 洗胃1.1 洗胃前用药 为了缓解中毒症状,首诊洗胃是急救中毒成败的关键,根据临床症状足量肌肉注射解磷注射液一次后洗胃,因注射给药方便,3~5min即发挥药效,在无解磷注射液时,用阿托品也可减轻上消化道水肿、喉头痉挛及其他中毒症状,为插管成功提供较好条件。1.2 洗胃方法 一般首选插管洗胃,昏迷病犬尽量使用小胃管,避免胃内容物返流窒息。对服毒量大、中毒时间短(不超过1h),病情危重迅速进入昏迷的犬,喉头痉挛或胃内容物较多造成插管洗胃失败的收稿日期:2003-06-09犬,或呼吸衰竭急需洗胃而不能插管的犬,应当立即切开洗胃。方法:常规消毒,局麻(兴奋犬可全麻),在上腹正中作5~8cm的切口,于胃前无血管区切开胃壁约3cm,用吸引器直接在胃腔内吸净药液再用洗胃液反复冲洗,冲洗时用纱布或棉垫围住切口周围,洗完后常规缝合切口,手术后预防性抗炎。1.3 洗胃液量 一般为2~10L,要求洗出液和灌洗液颜色基本一致,无有机磷气味。洗胃过程中注意洗出液量和灌洗液量基本相等,否则容易出现急性胃扩张。1.4 洗胃出血 对洗胃过程中机械损伤引起的胃出血,采用冷开水洗胃,并酌情应用西咪替丁及止血药静脉滴注。对伴有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犬,在冷开水中加入肾上腺素洗胃,并给予西咪替丁及止血药静脉滴注。多资料表明,本病的药物治疗治愈率很低,总的疗效均不满意。目前,国内外治疗该病疗效较好、报道较多的药物是血虫净(贝尼尔)、咪唑苯脲、华蟾蜍素、四环素、新胂凡纳明(九一四)、黄色素(锥黄素)、氯苯胍等。在这些药物中,国内外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血虫净、四环素和九一四疗效确实,应为首选药物。我们经过对附红细胞体体外药物杀灭试验和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试验认为,贝尼尔与华蟾蜍素联合应用对附红细胞体体外杀灭效果最好;对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效果最佳。我国学者华修国[11]也采用了中药青蒿素、蒿甲醚、大蒜素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所以开发中草药资源,将为这种感染率极高的人畜共患病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本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治理。扑灭媒介蜱、疥螨、虱和吸血昆虫以及杜绝这些昆虫和动物接触是十分重要,但具体实施时有一定困难。该病常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诱发和伴随其他疾病,故应加强日常卫生管理。预防性用药也是防治本病的一个重要措施之一。综上所述,尽管附红细胞体及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有鉴于此,今后将成为一个热点课题。应搞清其生活史、确定其致病性、提取特异性抗原、研制疫苗、探索综合防制措施,特别是分子免疫学的研究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1] 尚德秋.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4,15(4):234-240.[2] 林军.附红细胞体病[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0,13(1):59-62.[3] 沈禹颐.新型人畜共患病-附红细胞体病[J].甘肃畜牧兽医,2002,3:37-39.[4] 查红波,刘尚高.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2,18(9):6-9.[5] 吴雅玲.附红细胞体病[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1,31(4):47-48.[6] 许耀臣,王达军,陈爱林,等.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治[J].中国兽医杂志,2001,37(3):14-15.[7] 吴清明,王发军.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J].养猪,2002,1:43.[8] 杨华,斐标,高峻.人类附红细胞体三种临床检验方法的比较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1998,4:12-13.[9] SmithJE,HallSM.Invitroandinvitroglucoseconsumptioninswineeperythrozoonosis[J].JVetMedSerB,1990,37:127.[10]张守发,张国宏,宋建臣,等.牛附红细胞体体外培养试验[J].中国兽医科技,2002,8:27-29.[11]华修国,李宏全,杨华,等.青蒿素、大蒜素治疗犬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J].上海农学院学报,1997,15(3):218-223.32中国兽医杂志2004年(第40卷)第7期 ChineseJournalofVeterinaryMedicine 2 解毒剂的作用2.1 阿托品的应用 早期、足量、反复用药,尽快达到阿托品化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比较一致的看法。阿托品化指征出现有一定的时间顺序,其最先出现的是鼻镜干燥,口干无涎、双肺罗音消失、瞳孔开始散大,平均出现时间约为80min。其次出现的是神志清醒、瞳孔散大、肢体转温、血压平稳,平均出现时间为60min。最后出现的是烦躁、患犬四肢温暖、体温正常或轻度升高、眼底动脉扩张,平均出现时间为195min。传统方法的剂量一般为首剂3~7mg(视犬只体重给药),以后每10~30min给2~5mg,肌肉注射。近年来,临床上总结出“宁多勿少、宁快勿慢、不可不足”的体会,其具体为:首剂15mg,静脉滴注,每5~15min后再给7~15mg;或以0.5~1mgkg静脉滴注。阿托品中毒临床表现为瞳孔散大、口鼻干燥,体温升高达40℃以上,心率超过160次min,狂躁。在治疗过程中也要谨防在阿托品化基础上出现的阿托品中毒。2.2 复能剂的应用 有机磷毒物抑制机体胆碱酯酶包括真性和假性胆碱酯酶,血清胆碱酯酶是丁酰胆碱酯酶,与病情不平行,与红细胞内胆碱酯酶也不平行。肟类复能剂早期、足量使用,可快速改善N样症状和神经系统症状。血胆碱酯酶不升或持续下降是重复应用肟类药的指征。若中毒酯酶老化后,再给重活化剂,可产生毒性更强的磷酰肟。因此不主张48h后再用复能剂,但如果残毒清除不彻底,即使超过48h后,再清除毒物的同时,仍可酌情应用复能剂以对抗不断吸入血而形成的尚未老化的中毒酶。2.3 解磷注射液的应用 本品为一复方制剂,主要成分为:双解磷、苯甲托品、开马君等。双解磷为胆碱酯酶复能剂,其化学结构含两个肟基,比含一个肟基的解磷定和氯磷定强,能使磷酰化胆碱酯酶的活性重活化,还能使烟碱样症状减轻,加速昏迷病犬的苏醒。苯甲托品和开马君均为中枢性抗胆碱药,与阿托品不同之处在于中枢作用较强,能更好地减轻或消除有机磷农药引起的呼吸中枢抑制,但其对毒蕈碱样症状的对抗较阿托品稍弱。解磷具体方法:采用肌肉注射解磷注射液为主,首次剂量轻、中、重度中毒分别为1~2ml,2~4ml和4~6ml,重复给药以中毒症状及胆碱酯酶(CHE)变化情况为参考依据,轻度中毒1~2h后,中度中毒0.5~1h后,重度中毒15~30min后可重复注射首次剂量,以后根据病情延长给药时间,使用12首次剂量至达“阿托品化”。持续给药2~3天。2.4 输血疗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换血,给患犬输入带有活力胆碱酯酶的新鲜全血,为机体再生胆碱酯酶创造了条件。适应症:(1)重症中毒伴昏迷呼吸衰竭及胆碱酯酶极低无回升者。(2)对阿托品及其他解毒药反应差,有多次反跳者。3 综合治疗3.1 导泻量要大 一般认为导泻应用4%~5%硫酸镁30~80ml,抗胆碱药使肠液分泌减少,肠蠕动减弱,在洗胃后胃管内一次注入,如果4~6h不排便,可适当追加剂量。亦可随胃管灌入20%甘露醇100~200ml。3.2 早日进食合理输液 传统认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应禁食24~48h。笔者体会,多饮水早进食有利于胃肠蠕动,促进毒物从粪便及尿液排出,对重度中毒者神志转清后24h内,也可在严密观察下早日进食、进水。3.3 甘露醇的应用 其作用为:(1)防治肺水肿。(2)导致利尿加快毒物排出体外。(3)防治血管内溶血。(4)防治肾功能衰竭。常规用20%甘露醇150ml静脉滴注96h后,待病犬出现阿托品化后减量至停用。3.4 碳酸氢钠的应用 因支气管痉挛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影响气体交换值,加之全身肌肉震颤,微循环障碍,故中毒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另一方面,阿托品在碱性环境中易于发挥作用,应用碳酸氢钠既可纠正酸中毒,又可缩短阿托品化的时间,减少阿托品的用量。3.5 注意补钾 中毒患犬常见的合并症有低血钾,故及时补充损失的电解质尤为重要,并要注意补充钾的丢失。3.6 反跳问题 在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治疗过程中,一般在中毒后1~7天,症状消失或恢复过程中,突然出现中毒的临床表现或骤然死亡的现象,称为反跳。发生时间:一般在中毒后10h至7天。反跳的先兆表现有:瞳孔缩小,口内分泌物增多,气促、肺部罗音等。预防:(1)迅速清除毒液,彻底反复洗胃,避免残毒继续吸收。(2)不要过早停用解毒药,减量不要过快。(3)胆碱酯酶复能剂要早用。(4)正确输液,不宜快速输液尤其是高渗糖液,以林格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为宜,必要时追加阿托品。禁用某些药物:辅酶A和三磷酸腺苷因能为乙酰胆碱生成和堆积提供能量,镇静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氯磷定等胆碱酯酶复能剂会加强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故可发生“反跳”,应禁用。
胖小咪咪
微生物在宠物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生物 除臭剂 益生菌 摘要: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宠物散发出的异味等散发的含硫、含氮等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将硫化氢、硫醇和氨气等恶臭成分转化为无害无臭的物质。益生菌系一种对动物有益的细菌,它们可直接作为食品添加剂服用,以维持肠道菌丛的平衡。 微生物除臭技术 微生物除臭是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一种脱臭技术。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散发的含硫、含氮等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将硫化氢、硫醇和氨气等恶臭成分转化为无害无臭的物质,达到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目标。 2.1 生物除臭的发展状况最早利用微生物处理恶臭的报道是1957年R.D.Pancray的“利用土壤微生物处理H2S废气”的美国专利。70年代后,各国开始在这一领域开展广泛研究,其中日本、德国取得的成就最为显著,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脱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装置设备及操作工艺条件、能降解臭气的微生物种群和其在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的条件、生物吸收剂的成份等。80年代以来,国外已有部分微生物除臭的产品和设备开始运用于治金、石油、化工、屠宰、污水处理等实际中,并取得明显效果。有效微生物种群是由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研制开发的新型复合微生物菌剂。它对环境除臭具有较明显的效果,这可能与有效微生物种群中含有光合细菌群有关。光合细菌作为有益菌群,一方面抑制了腐败细菌的生长,改善有机物的分解途径,减少NH3和H2S的释放量和胺类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它又可利用H2S作氢受体,消耗H2S,从而减轻环境中的恶臭,减少蚊蝇孳生。 2.2 微生物法除臭的原理恶臭物质的活性基团一旦氧化,气味就消失。一般认为微生物处理臭气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把溶解水中的恶臭物质吸收于微生物自身体内,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其降解的一种过程。基本上分为三个过程:①恶臭气体的溶解过程,即由气相转变为液相的传质过程;②溶于水中的臭气通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吸收,不溶于水的臭气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由微生物分泌的细胞外酶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③臭气进入细胞后,在体内作为营养物质为微生物所分解、利用、使臭气得以去除。恶臭物质的生物降解是该过程的限速阶段,可见微生物处于生物脱臭的核心地位。微生物消化吸收恶臭物质后产生的代谢物再作为其他微生物的养料,继续吸收消化,如此循环使恶臭物质逐步降解。真菌生长速度快,形成的菌丝网可有效增大与气体的接触面积,适用于难溶性臭气。从微生物除臭的原理可知,微生物除臭是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更有利于吸收、分解产生的SO2、H2S、CH4等具恶臭味的有害气体。同时,这些微生物又可以产生无机酸,形成不利于腐败微生物生活的酸性环境,并从根本上降解分解时产生恶臭气体的物质。(1)脱氮除臭生物除氮法的应用较广,处理底物的范围大,产物为氮气,无二次污染。包含硝化反应:2NH4++3O2=2NO2-+2H2O+4H+,2NO2+O2=2NO3;脱氮反应:2NO3+10H++10e=N2+4H2O+2OH— 。硝化细菌可以进行上述生物反应。日本福冈县一机构利用土壤、发酵鸡粪、活性污泥中培养出的微生物,使鸡舍排出的恶臭气只需停留3.5s便可使氨减少到15mg·L-1的低浓度。(2)脱硫除臭光合细菌的脱硫反应为:2H2S+CO2+hv=2S+H2O+[CH20],H2S+2CO2+2H2O+hv= H2SO4+2[CH20];好气微生物的脱硫反应为:2H2S +O2=2H2O+2S,2S+3O2+2H2O=2H2S+O4。发现H2S首先被转化为单质硫,再转化为硫酸且硫酸为主要产物。硫氧化分中性、酸性和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等化能自养菌是脱除无机硫的主力,但自然界中去除有机硫的菌株极少,多为经变异处理的异养菌,厌养脱硫菌的研究更少。国外从不同生境中分离高效脱硫菌,如日本的研究者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分解甲基醚的氧化硫细菌(Thiobacillus thioparus)。测定这种菌对甲基醚的分解是把这种菌吸附在泡沫塑料上,采用填料塔方式的脱臭装置,空塔线速度为0.10m·s-1,其对硫化氢、甲基硫醇、甲基硫醚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缺氧条件下,氮与硫的联合去除的反应如下:2H2S+2NO3=SO4+S+N2+ 2H2O,两者因为中和作用吸收会更快。 微生物抗菌除臭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恶臭污染会对人体产生不容忽视的危害以及各国对恶臭造成的环境污染的关注,对恶臭的处理研究也日益活跃。虽然微生物脱臭法的历史尚短、部分工作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但由于其具有传统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性和安全性,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相当广阔。微生物抗菌除臭技术及微生物抗菌除臭剂在研究与应用中的意义及优势如下:(1)纯绿色环保性质。由于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能够转化或者降解恶臭物质的特殊微生物的高效吸附、吸收和降解作用对恶臭气体进行净化,化恶臭为无臭。不含任何化学药品,也不含转基因产品成份,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代表着生物环保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2)处理功效高。运用微生物除臭技术大大增强了其处理污染的功效,与一般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相比较,微生物除臭技术对有机物的降解速度是传统方法的100倍。污染物在投放微生物除臭剂,可迅速祛除臭味,净化水质,降低COD、BOD5、氨、氮等指标。 (3)适应性更广。微生物除臭技术特别是混菌微生物除臭剂降低微生物生存条件要求,增强适应性,减少过滤,适应多种温度和pH值范围,在低氧环境中也能有效发挥作用。 (4)更有针对性。微生物除臭技术可广泛适用于不同领域、不同用途和不同的污染环境;并可根据具体治理对象的具体情况,专门研发出针对性的、最具效力的配方。 (5)治理成本最低。微生物除臭技术品具有标本兼治的特点,不用征地建厂或购买庞大设备,综合治理成本和动态投资成本最低,而治理效果显著。(6)化害为益。以前认为不能回收利用污染物,城市污水厂的污泥经微生物除臭制成肥料,如氨和硫酸化合成硫酸铵肥料,其中各种元素可被植物吸收;提高了污泥中有机碳的利用率;而且脱臭微生物大多是土壤中的有益菌群。 (7)微生物除臭剂与传统化学产品比较。每种化学产品都是针对性强的产品,当遇有复杂的其他化学基质时,便会失效;使用化学产品之后,在水体中总有化学残留物,它可能带来副作用或新的污染;使用化学产品可掩盖臭味,却不能改变臭味的生成或阻止其散发。微生物除臭技术是利用自然分解和在分解过程中的积极生化作用,不会产生上述问题。(8)微生物除臭剂与传统生物净化剂相比。微生物除臭技术可以极大祛除臭味,使液体状污物、有机物质迅速新陈代谢,减小固体物质体积,快速净化被污染物质。微生物脱臭法具有传统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所需的设备简单、易操作、费用低廉、管理维护方便等,其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是相当广泛的。但是由于受研究和发展时间的限制,微生物脱臭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①适合于特定恶臭有机物降解的微生物菌种筛选和驯化的方法;②恶臭气体的去除率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定量化;③装置与设备的设计制造和施工还需规模化;④对高浓度的恶臭废气、复杂的混合气体处理还有待研究;⑤混菌发酵工艺有待优化。抗菌除臭微生物的种类除臭菌株主要是光合细菌类、醋杆菌类、乳杆菌类、芽孢杆菌类、假单胞菌属、链球菌类、酵母菌、丝状真菌以及放线菌类,共计12个属73个种的微生物。现就主要种属的除臭菌简介如下:(1)光合菌群光合细菌(Photo Synthetic Bacteria 简称:PSB)属细菌中的一类,有紫硫菌、绿硫菌、紫色非硫细菌和绿色非硫细菌。本实验室分离到的兼性厌氧菌主要是紫色非硫细菌,属原核生物界,光能异养型原核生物门,红色光合细菌纲,红螺菌目(Rhodospirillales),红螺菌科(Rhodospirillaceae),红假单胞菌属(Rhoropseudomonas)和红螺菌属(Rhodospirillum)。光合菌群(好气性和嫌气性),如光合细菌和蓝澡类。光合菌群由自养微生物分离而来,具有化害为利的特殊功能,即可将有害物质转变成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的分泌物、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氢等)及二氧化碳、氨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类、维生素类、氨素化合物和生理活性物质等,是肥沃土壤和促进动植物生长的主要组成部分。光合菌群的代谢物质可以被植物直接吸收,也可以成为其它有益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因此,随着光合菌群的增殖,其它有益微生物也相应增殖。(2) 乳酸菌群乳酸菌(LAB,Lactic acid bacteria)是一类能从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主要指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统称,目前已发现的这一类菌在细菌分类学上至少包括18个属,主要有: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等,本实验主要筛选的主要是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若干个种。乳酸菌群(嫌气性)它以摄取光合细菌、酵母菌产生的糖类等物质为基础,制作乳酸。乳酸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动,以及有机物的急剧腐败分解。乳酸菌能够使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等变得容易分解,并且消除未分解有机物产生的种种弊端,在有机物发酵分解上发挥突击队的重要作用,它将未腐熟的有机物质转化成对动植物有效的养份。乳酸菌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抑制连作障碍产生的致病菌增殖。一般情况下,致病菌如果增加,植物就会衰弱,有害线虫也会急剧增加。乳酸菌抑制了致病菌的活动,有害线虫也逐渐消失。(3) 假单胞菌类本实验从土壤中分离到具有很强抗菌除臭能力的一株荧光假单胞杆菌陕西变种(Pseudomonas fluorescens var shanxigensis)。荧光假单胞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是定殖于植物根际的优势细菌种群。由于此类细菌大量存在于植物根围,又称根际细菌(Rhizobacteria)。此类细菌以其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繁殖速度快、易于人工培养、对许多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成为近年来报道最多、最具生防潜力和应用价值的生防菌。 (4) 酸母菌群酸母菌群(好气性)它利用氨基酸、糖类及其它有机物质产生发酵力,产生出促进细胞分裂的活性化物质。酵母菌菌群中对于促进其它的有效微生物(如乳酸菌、放线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食物)的生产提供重要的给养保障。此外,酵母菌生产的单细胞蛋白是动物不可缺少的有效养份。(5)放线菌群放线菌(好气性)是细胞和霉菌的中间形态。它从光合细菌中获取氨基酸、氨素等作为基质,产生出各种抗生物质,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它提前获取有害霉菌和细菌增殖所需要的基质,从而抑制它们的增殖,并创造出其它有益微生物增殖的生存环境。放线菌和光合细菌组成的混合菌群,其抑菌作用比单一放线菌成倍增加。另外,被放线菌分解的物质容易被动植物吸收,从而增强动植物对各种病害的抵抗性和免疫性。 (6)醋酸菌群醋酸杆菌(好气性)它是氨素合成中具有代表性的微生物。它从光合细菌中摄取糖类固态氮,然后一部分供给植物,另一部分再还给光合细菌,形成好气性和嫌气性细菌结构的共生态。4.3 新型微生物抗菌除臭菌系的发酵工艺研究微生物抗菌除臭菌系是一种新型复合微生物活性菌群。它由光合菌类、醋酸杆菌类、放线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及假单胞菌类六大菌群微生物组成的一个功能群体,如何将上述好气性微生物和嫌气性微生物按一定的比例加以混合培养,形成多种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各微生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产生有用物质及其分泌物形成相互生长的基质和原料,通过相互共生、增殖关系形成一个组成复杂、结构稳定、功能广泛的具有多种多样细菌的微生物群落的生物菌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待解决的问题,其本身的生产工艺更表现出世界性的高科技水平。二、益生菌益生菌利用生物高新技术制成的绿色环保、无毒、副作用、无残留的微生态制剂。是预防、改善肠道疾病,增强宠物免疫力。含超强活力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放线菌、酵母菌及促进有益菌生长的营养物质。可调整和维持宠物肠道菌群平衡,对肠炎、腹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力弱等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作用原理1、形成占位,产生抑菌物质:高活性有益菌可在肠道粘膜迅速生长繁殖,形成对肠道保护的菌群屏障,保持有益菌的优势,从而减少病菌的生长机会。有益菌分泌的益生菌素可有效抑制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起到预防、治疗各种肠炎、消化道疾病的作用。 2、提高机体免疫力:有益菌及其代谢物可提高宠物免疫球蛋白的浓度和巨噬细胞的活性,活化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宠物对病原性物质(细菌、病毒)的抵抗力,因而可减轻宠物因运输、惊吓、环境变化引起的应激反应,提高抗应激能力。对宠物幼仔可补充母源抗体不足,提高成活率。对老年宠物可提高消化吸收功能,增强健康水平。 3、排毒、除臭:有益菌能有效转化宠物肠内的游离氨(胺)、硫化物,抑制腐败菌的生长,使肠毒素失活。因此,可大大降低宠物排泄物的臭气,减少毒素。从而达到有利宠物健康,优化饲养环境的目的。 4、提供营养促进吸收:有益菌能产生多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能合成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能分泌乳酸。有利于宠物消化吸收,提高动物体对饲料中钙、磷、铁的利用率。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使宠物更健康。 5.产生有机酸,降低发病率:有益菌可发酵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产生有机酸,维持宠物肠道的酸性环境,从而达到有效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减少宠物肠道发病率。参考文献: · 微生物除臭评价与分析 - 江苏环境科技 - 韩艳忠,韩梅,吴英春, · 污水微生物除臭技术分析 - 安徽农业科学 - 周春火,邱雪红,眭光华,彭艳玉, · 微生物除臭技术及产品 - 科技开发动态 - 无 · 微生物除臭剂的制备 - 今日科技 - 冷云伟
往届核心:2011版的北大核心,不是最新版(2014版)的。《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华医院感染学》、《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等是最新版的北大中文核心期
1. 赵凤林,张荣贵,李国才,等. 先天性胆囊扩张症的外科诊治. 肝胆外科杂志, 2000 , 8(5):301~3022.石景森,杨毅军 ,赵凤林 ,等. 原
蜱虫一般在长草或树木繁茂的栖息地中茁壮成长,因此狗狗和这些地方接触的程度就决定了被蜱叮咬的几率的大小。如果狗狗经常在田野里漫游,在后院的森林里嬉戏,或者用牵引绳
犬细小病毒为犬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在犬的各个年龄段均可感染。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肠炎和心肌炎,主要表观症状为呕吐、出血性肠
犬细小病毒病是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病犬多以出血性肠炎或非化脓性肌炎为其主要特征。有时其感染率可高达100%,致死率为10%~50%。原解放军兽医大学于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