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160

扈志泉额
首页 > 期刊论文 > 京剧越剧论文参考文献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笨笨的2003

已采纳

你是二南开的把。。这和作业一样。。。

176 评论

爱上大碴粥

去各个官网上找吧,说也说不清啊

243 评论

bigsunsun001

罗马雕刻家除了表现统帅、英雄人物、全家群像、夫妇合像、单人墓碑像外,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历史上一般称欧洲的封建社会为“中世纪”,艺术史上把古罗马以后到文艺复兴前这段时间的西方艺术称为“中古世纪的艺术”,它延续了1200年左右。在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成为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因此,欧洲中世纪的雕塑主要为基督教服务。中世纪盛期的文化艺术,经历了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教堂建筑成为当时主要艺术载体,许多优秀雕刻家从事教堂建筑的装饰雕塑和内部陈列的圆雕工作。法国的安高莱姆教堂,康城的三圣教堂,德国盖因拉德的圣基列阿教堂中的许多雕刻,都具有代表性。 罗马式教堂以其坚厚、敦实的形体显示教会的威力,哥特式教堂以其灵巧、尖挺的上升力量控制观者的精神感情。教堂建筑中彩色玻璃窗画的明暗变化,各色各样轻巧玲陇的雕花图案和壁上的雕塑,都有助于加强宗教神秘的气氛。哥特式教堂代表了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如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沙脱尔教堂、理姆斯教堂等,都是哥特式教堂。而哥特式雕塑则基本上代表了中世纪保守落后的宗教艺术。 14世纪的法国雕塑中,哥特式艺术反映现实倾向增强,对人物姿态、表情、形体等方面开始夸张强调,为宗教服务的哥特式雕塑开始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艺术的萌芽。中世纪的雕塑有精华有糟粕,许多作品中充满迷信、荒诞的宗教内容,但从艺术遗产的角度来看,当时的雕塑家们也创造了不少属于人民的、有积极因素的好作品,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从15世纪后半叶开始一直16世纪,文艺复兴文化在欧洲许多国家产生和形成。在欧洲的许多先进国家里,文化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掀起了欧洲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文艺复兴文化是反对封建宗教的文化,提倡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起领导作用的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罗马雕刻艺术的传统,使雕刻艺术达到了高度繁荣,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刻家,差不多都集中在佛罗伦萨。最先出现的雕刻大师是季培尔蒂,佛罗伦萨洗礼堂的两扇青铜大门上的装饰浮雕是他的代表作。伟大的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把这两扇大门赞誉为“天堂之门”。同一个时期的伟大雕刻家还有多那泰罗、委罗齐奥等。而米开朗基罗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发展到了最高峰。他们以写实的手法,用准确的人体解剖学,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的形态有很强的力度感,以雕刻的艺术语言塑造传神的形象和高度的技巧手法。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刻艺术对后期的雕刻家有极大的影响。 西方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油画多有于取材古希腊神话(及其发展--古罗马神话)的,而在西方雕塑发展史上,古希腊雕塑代表着一种美学高度。希腊艺术家确立规范和原则,对后世西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文艺复兴时期和新古典主义的雕塑艺术就以其为标杆。古希腊的艺术家确定了最美的人体的原则。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古艺术家波利克里托斯是第一个“规范”了“美”的艺术家,他从纯数学理论角度,计算出一个做为人类身材范本的男士应该具有的身材比例。他是“黄金分割律”的鼻祖。并且,评判他人、修炼自己的身材仪容也成为古希腊人的习惯。“苏格拉底一贯认为:凡是身材不佳、仪容不整的人都是没有公共精神、不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人。在苏格拉底的眼里,公民身材肥硕问题属于公共事务的范畴,而肥胖也是政治问题。”尼采就曾说过,要在“身体上做一个古希腊人”。有意思的是,如果不是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东侵印度,将雕塑艺术带到恒河流域,恐怕流传到东方各国的佛教也就不会有后来繁荣不已的造像艺术(云冈,龙门,莫高窟,巴米扬大佛...),甚至在佛教、道教(借鉴了佛教的传教形式)的寺庙里也不会供奉着偶像。因为,古印度的宗教传统里是不崇尚偶像崇拜的。坦胸露乳的佛像,恐怕也只能来源于古希腊的文明吧!

352 评论

*指尖的淚

豫剧产生于明末清初,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因而发展非常迅速。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说法不一。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说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于道光年间(1821-1850)河工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早已存在。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据一些老艺人追忆,他们在 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并入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明清区代即流行"河南讴"。河南梆子在流传过程中,在不同形成祥符调(开封一带)、豫东调(商丘一带)、豫西调(阳一带)、沙河调(漯河一带)等不同风格。 据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后在开封一带的,形成祥符调;传至商丘一带的,形成 豫东调;流入洛阳的一支,发展为豫西调;流入漯河的一支,被称为沙河调。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此后,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双在一些地区,所演多属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许多著名艺人如陈素真、王润枝、马双枝、司凤英、李瑞云、常香玉、赵义庭、彭海豹等,云集于开封。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改永乐舞台为豫声剧院,陈素真所在的杞县戏班和赵义庭所在的山东曹县戏班均参加了该学社。豫声戏剧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演出由樊粹庭创作的《义烈风》、《霄壤恨》、《涂血》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采"醒狮怒"之意,改学社为狮吼剧团。 常香玉在1936 年随周海水班社到开封,演出于醒豫舞台。1937年成立中州戏曲研究社,演出由王镇南编写的《六部西厢》、《哭长城》等古装戏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现代戏《打土地》。《打土地》是豫剧编演现代戏的开始。与此同时,永安舞台的王润枝、马双枝、鼓海豹、杨金玉等也演出了不少传统剧目。名角云集,促进了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梆子的发展和提高。1938年日本侵略军占领开封后,狮吼剧团、周海水的泰乙班,以及常香玉等团体和演员先后到西安,并以西安为中心,在西北城乡演出,扩大了豫剧的影响和流行地区。 豫剧的班社最早始于何时何地,今无可考。据老艺人传说,过去的豫剧演员大多出于乾隆年间的蒋门和徐门两家的科班,而开封的"老三班":义成班、公议班和公兴班,传说都经历了明、清两个朝代。 义成班,据1916年2月15日《河声日报》载:"省内义成班,原为开封县署民壮总役于建清所组建,历年以来一般梨园子弟在各处演唱,颇享盛名。"义成班于1926年,在开封相国寺的火神庙内建立了永安舞台。舞台的组织管理分前、后台、前台,主要负责管理剧院内的各种杂务,如售票,接待观众,供应茶水;后台,主要负责演出方面的事务,如确定演出剧目,分配角色以及衣箱、道具等方面的工作。 天兴班原是封丘办的科班,历史比较悠久,不少豫剧名演员出自该班。清末民初曾不断到开封演出。知名演员有李剑云(小名壮丑,工旦)、阎彩云(工旦,1982年去世),其他主要演员有时登科、张治林、聂二妮、孔宪玉、李玉仙、张廷华、李法魁等。 杞县的"六班"、"捕班"(县衙办的)以及马、武、郑、郝、刘、常六姓联办的"六姓家班"等,均为辛亥革命后的著名班社,演员水成、一阵会、田苟、何运、金成等,均为当时名角。 30年代,在开封除了义成班组成的永安舞台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豫剧团体,豫声戏剧学社和中州戏曲研究社。豫声戏剧学社在豫声剧院演出。 从抗日战争开始到建国前,西安也出现了不少豫剧团体,如樊粹庭领导的狮吼剧团,常香玉为首的香玉剧社,毛兰花为首的凤麟剧团,崔兰田为首的兰光剧社。还有孙老七创办的河南灾童戏剧学社(原西藏豫剧团前身)等。 建国后,于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豫剧拥有一批专业和业余的编剧人才,其中成就突出的有杨兰春等。杨兰春(1921年生,河北省武安人),先后改编和创作(有的是与他人合作)了《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刘胡兰》、《朝阳沟》、《冬去春来》、《朝阳沟内传》等。同时他还导演了不少现代戏和传统戏。如《血泪仇》、《赤叶河》、《志愿军的未婚妻》、《秦香莲》、《唐知县审诰命》等河南及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豫剧演出团体。1962年举行了豫剧名老艺人座谈会演,1980年举行了"豫剧流派汇报演出",这一剧种已成为我国流布较广的戏曲剧种之一。 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又传播到邻近各省,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

222 评论

喝酒当喝汤

额···我六班的..这成讨论群了..赵老师这,,,,

302 评论

豆丫丫星

你选的是那个 我也要写这个

334 评论

左家庄与特8

由来: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主要是马塘村为主,可以说是越剧的起源了,越剧起源应该是在马塘了,因而越剧应该有近150年的历史了),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中华民国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优秀剧目:《汉文皇后》《北地王》《风雪雨樵》《十一郎》《孔雀东南飞》《西厢记》 《梁山伯与祝英台》 《碧玉簪》 《红楼梦》 《荆钗记》《西施断缆》 《寒情》《藏》 《雪里小梅香》 《古墓香魂》 《三月春潮》《百花江》 《蛇恋》 《风流才子》 《杨乃武》《末代皇后》《倩女离魂》《箍桶记》《金山战鼓》 《武则天皇帝》 《魂断铜雀台》《盘夫索夫》 《情探》 《莲花女》 《第十二夜》 《凄凉辽宫月》 《追鱼》《春香传》 《花中君子》 《李娃传》 《西园记》 《三看御妹》《血染深宫》 《玉簪记》《早春二月》《舞台姐妹》 《珍珠塔》 《祥林嫂》 《青云梦》 《五女拜寿》 《大观园》 《长乐宫》 《天长地久》 《醉公主》 《日落日出》 《绣花女传奇》 《桐花泪》 《蝴蝶梦》 《蔡锷与小凤仙》 《重生缘》 《琥珀情》 《何文秀》 《真假驸马》《皇帝与村姑》 《孔乙己》 《琵琶记》 《国色天香》 《金凤与银燕》 《马龙将军》 《胭脂》 《将门之子》 《赵氏孤儿》 《白兔记》 《游龙飞凤》 《梨花情》 《啼笑因缘》 《玉蜻蜓》 《阿育王》 《青衫红袍》 《叶香盗印》 《画龙点睛》 《三夫人》 《是我错》 《女皇与公主》 《孟丽君》 《招驸马》 《屈原》 《柳毅传书》 《蔡文姬》 《沙漠王子》 《梅龙镇》 《桃李梅》 《沉香扇》 《李清照》 《画眉》 《天之娇女》 《汉宫怨》 《血手印》 《张羽煮海》 《状元打更》 《江姐 》 《新版红楼梦》 《鲁迅在广州》

274 评论

蚊蚊mandy

首先得问你是哪儿人,越剧、昆曲主要在南方流传(当然北京还有个北方昆曲剧院),如果你是北方人,越剧你一句也听不懂,昆曲基本听不懂,京剧就能听明白。这是从你的直觉来分的。如果真正从艺术上来分,昆曲是老祖宗,上承元杂剧,下启京剧,是曲牌体,就是一折戏是按曲牌来组织的,有时是一个人唱一折戏,特点比较优雅,是文人戏。京剧是板腔体,就是西皮、二黄的,听着比较热闹。越剧是草台班子起家,唱法上没有特别的地方,茅威涛说发声方法和流行歌曲一样。剧目上目前京剧比较丰富,昆曲非常少,越剧新编戏老戏都不少。各看一台戏,你就基本明白了。

303 评论

公山虚1

= = 京剧基本上用的是普通话 越剧用的嵊州话 这个区别就够明显的了昆曲也用的是 普通话 不过昆曲跟京剧最大的直观地区别就是 昆曲 慢 很慢 = = 讲究 那种委婉绵长的感觉 ······

345 评论

飞天之梦想

1、发源地不同: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京剧发源于皖南 安庆府、徽州府;昆曲发源于江苏苏州昆山。

2、乐器不同:越剧乐器以二胡为主;京剧乐器较多,以鼓、锣等起腔;昆曲乐器主要是笛、弦、板等。

3、戏曲中语言不同:越剧主要是浙江绍兴话;京剧和昆曲主要是用普通话。

4、服饰不同:越剧中的花旦多以纱布的为主、水袖较长,小生多以巾头、生帽、束腰,老生胡子粘上去,总体妆容较淡;京剧和昆曲中花旦多用包头装扮,妆容较浓厚。

5、唱腔不同:越剧唱腔较为柔美,听起来十分惬意,一般为女小生居多;京剧唱腔较大气、铿锵有力;昆曲唱腔婉转、优雅、唱速缓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越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中国戏剧艺术(国粹的典型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昆曲

269 评论

相关问答

  • 京剧论文

    京剧艺术最早起源于昆曲,从历史上看,由汉乐府至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最终又有了西方体系的音乐,这种音乐可以说是现代流行音乐的前身,现代音乐虽然说与古乐不

    调皮捣蛋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喜剧论文参考文献

    中西方丑角在正戏和民娱中的功能差异与嬗变、刘文峰 (2013) 中国戏曲史. 三联书店, 北京, 593.    、刘文峰 (2013) 中国戏曲史. 三联书店

    chongyanyuan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喜剧论文的参考文献

    论文中参考文献引用的是国家颁布的文件或纲领政策,要用字母S表示。 例如:引用的是国家标准,“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则,在参考文献中格式为: GB/T16159

    热腾腾的鱼粥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与对京剧进校园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京剧教学之我见教育部推广“京剧进课堂”在收到很多赞美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波澜。一些家长反映这会不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还有一些人反映,现在所选入教材的京剧以样板戏居

    福娃小宝贝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川剧论文参考文献

    不好意思,你没留下邮箱,我直接发上来了。作为与希腊悲(喜)剧、印度之梵剧并列的中国戏曲,被世界公认为三大古老戏剧形态文化之一,中国戏曲形成于12世纪,虽较希腊悲

    zhakuqinglong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