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帅LED照明
生物的基因工程简述一种重组蛋白的性质;用途;重组菌的构建过程;生产方法与市场开发状况。选择(有意义的重组蛋白): 人血清白蛋白性质: (1). 白蛋白的分子结构已于1975年阐明,为含585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66458,分子中含17个二硫键,不含有糖的组分。在体液pH7.4的环境中,白蛋白为负离子,每分子可以带有200个以上负电荷。它是血浆中很主要的载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可以通过与白蛋白的结合而被运输。这些物质包括胆红素、长链脂肪酸(每分子可以结合4-6个分子)、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如Cu2+、Ni2+、Ca2+)药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等)。用途:(1),它是从人的血液里分离出来的,作用是补充白蛋白,提高抵抗力,改善刀口愈合能力等,主要是用于低蛋白血症,如低蛋白的癌症病人 大手术后的病人,长期进食不好的病人。 (2),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因此血清白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肝脏的功能,同时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改变能导致一系列的病理性继发症,因此,测定血清白蛋白常用于病人状态的非特异监视。1、维持血液渗透压 白蛋白占全部血浆蛋白的50%以上。保持血液系统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的动力平衡,是维持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正常人每100ml血液中白蛋白的含量为3.8~4.8克,但胶体渗透压中却有70~80%由白蛋白完成的,这是因为它分子小,分子量约6.9万,(多数血浆蛋分子量在16~18万之间),有效渗透颗粒较多。1克白蛋白产生的渗透压相当于20毫升液体血浆或40毫升全血所得到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是相等的。2、运输和解毒作用白蛋白能与许多物质结合产生广泛可逆构形的改变。白蛋白能结合阳离子,也能结合阴离子,所以白蛋白能输送许多性能不同的物质,如脂肪酸、激素、微量金属离子、酶、维生素和药物等。许多在水中微溶的物质,在血浆中或白蛋白溶液中则为易溶,事实上溶解物是与白蛋白结合而成的复合物。白蛋白这种结合功能有助于微溶的代谢物运输。除此之外,白蛋白并能结合有毒物质,运送至解毒器官,然后排出体外。3、抗休克作用白蛋白能增加血液的有效循环量,对于失血、创伤、手术或烧伤所致的各种休克,均有明显疗效。4、营养作用组织蛋白质和血浆蛋白质存在着动力平衡,可以互相转化,在氮代谢发生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机体内的氮源,为各种组织提供蛋白营养。白蛋白还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5、20~25%白蛋白液体是高渗液体,能调节由于胶体渗透压紊乱而引起的机能障碍,如浮肿、腹水。输入白蛋白液后能使浮肿消退和腹水减轻、利尿。对防止和减轻脑组织的水肿亦有显著的疗效。构建过程:生产方法:1 重组入血清白蛋白在细菌中的表达用于表达人血清白蛋白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早在8O年代初期,Richard M等人便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从活体或尸体的冻存肝脏中分离出人血清白蛋白RMA,重组的质粒包含有成熟人血清白蛋白编码区的基因,由大肠杆菌的trP启动于——操纵子来控制质粒合成人血清白蛋白,DNA序列表达的蛋白是含前面带有24个氨基酸前体肽的58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Martine Latta 等人于 80年代后期也用大肠杆菌表达人血清白蛋白,从肝脏分离人血清白蛋白RNA加上PolyA来组建cDNA文库,分离获得的cDNA包含有成熟人血清白蛋白的编码序列和表达质粒PXL276,用PL启动子代替trP启动子,同时在一些位点插入一些片段,构建了大肠杆菌中比较有效的细菌表达系统,菌株以 LB培养基培养,用声裂法破碎细胞,再进行提取、重新天然化及提纯,获得了甲硫氨一HSA(MET-HSA),MET-HSA重新天然化及提纯后,与天然的人血清白蛋白非常相似。用大肠杆菌表达人重组血清白蛋白,虽然取得一些结果,有报道称,人血清白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为细胞蛋白的7%,但用此法未能得到具生物活性的蛋白。枯草杆菌作为可表达异种蛋白的细菌中的一类,也被用来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将表达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基因与信号序列的编码区域融合在一起,可以在枯草杆菌中合成人血清白蛋白,但是,另一项研究表明,当人血清白蛋白表达水平低时,信号肽可以有效地被除去,一旦表达水平高时,信号肽的除去率便低,因此用此法无法进行人血清白蛋白高效表达。2 重组入血清白蛋白在真菌中的表达现在常用来表达人血清白蛋白的真菌主要是酵母,常用的有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乳酸克鲁维酵母(Kluyromyces Lactis)和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2.1 啤酒酵母用啤酒酵母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是近期研究较多的课题之一。 D.SleeP等人证明啤酒酵母可以表达人血清白蛋白并可将其分泌到培养介质中,采用5种不同的引导序列,即质粒pAYE176、pAYE239、pAYE227、pAYE264和pAYE283,经过DNA合成,克隆反应,转化,DNA纯化及酵母培养,用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及。Western杂交来进行蛋白质的检测,其结果为;pAYE283和pAYE239引导的系统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达量最高,为55mg/L。实验结果表明,引导序列的选择及与结构蛋白的关系是获得成功的关键。Miklos Kalman等用啤酒酵母表达人血清白蛋白,摇瓶实验表明其表达量可达1Omg/L。Quirk AV等人将啤酒酵母产生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与血浆中提取的人血清白蛋白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技术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蛋白质的结构一致。此外,Kang HA等人还探讨了啤酒酵母表达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蛋白水解的稳定性,其结果表明,啤酒酵母分泌的人血清白蛋白对PH依赖的蛋白水解介质非常敏感,介质成分的含量对其有影响。2.2 乳酸克鲁维酵母乳酸克鲁维酵母是另一种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量较多的酵母。R. Fleer等人于90年代初期研究了乳酸克鲁维酵母高浓度分泌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稳定性多拷贝载体,使用的载体为pKD1,用克鲁维酵母/pKD1表达系统,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分泌水平在摇瓶培养时为40Omg/L。Saliola M等人于1999年用KIADH4启动子,用乙醇诱导,使乳酸克鲁维酵母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KIADH4是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编码线粒体乙醇脱氢酶的基因,乙醇可激活乙醇脱氧酶的活性。KIADH4启动子可用于乳酸克鲁维酵母中异常蛋白的表达。其研究结果表明,在KIADH4启动子的控制下,乙醇激活乳酸克鲁维酵母中的细菌卜葡萄糖音酸和人血清白蛋白基因,以乙醇为碳源,人血清白蛋白的产量提高,介于0.3g/L~1g/L之间。2.3 毕赤酵母毕赤酵母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真核表达系统,是现今比较令人满意的表达系统,经高密度培养,可获得高表达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而且其它杂蛋白很少,有利于纯化。毕赤酵母属于甲醇酵母,可以甲醇作为单一碳源和能源物质。美国和日本的两大公司均是利用这一系统来进行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生产,其表达水平分别为5g/L和7g/L。邱荣德等对构建的毕赤酵母工程菌进行表达条件的优化,将摇瓶中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量提高到150mg/L。由于毕赤酵母是现今表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水平最高的系统,许多实验室从不同的角度对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进行了研究。Ohtani W等人于1997年研究了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结果表明,rHS完全氨基酸成分,末端序列和完全的氨基酸序列与cDNA推导的初始结构一致。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CD光谱在形状和强度上与血浆人血清白蛋白一致。人血清白蛋白的二硫化键的结构是非常重要的,它包含35个半胱氨酸残基, Ikeyaya等人应用气相蛋白质序列的方法来检测纯化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多-二硫键的性质。其结果表明: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流基成分与血浆人血清白蛋白是一样的。结构分析结果提示,提纯后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与血浆人血清白蛋白有相同的结构,而且,与血浆人血清白蛋白相比没有新抗原,临床研究也证明了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是有效而且安全的。用真菌表达人血清白蛋白的方法比较成熟,表达量也比较高,但是,在临床上对人血清白蛋白的纯度要求比较高,所以在后期纯化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而且,一旦进入产业化,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达量势必要降低许多,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3 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在植物中的表达用转基因植物生产重组疫苗,经过许多研究者的研究已成为可能。Sijimons等人于199O年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导入土豆和烟草中,以改装的CaMV355为启动子,生成了转基因土豆和转基因烟草。结果表明,两种转基因植物的叶子中均含有人血清白蛋白,这表明,用转基因植物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已有可能。用植物大量生产外源蛋白比用动物细胞生产便宜,而且简单;但是,国内外研究者对转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植物的研究很少,说明转基因植物生产入血清白蛋白仍存在许多问题。4 重组入血清白蛋白在动物中的表达转基因动物的乳腺生物反应器,由于其细胞能够将外源基因进行表达,提纯蛋白比较简单,而且可以提高产量,使药物蛋白的生产成本降低,许多研究者对其越来越有兴趣。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人血清白蛋白,已有许多研究者对之进行研究。目前,做转基因小鼠的研究较多,其中最高表达量达35mg/ml。Shani M等人以绵羊 BLG为启动子,进行转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小鼠的研究,结果表明,载体中包含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和内含子1、内含子2的转基因小鼠,在其奶中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达水平为1~35mg/ml,此研究证实了转基因动物可以在奶中高效表达人血清白蛋白,在此过程中,内含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HurVitz DR等人研究的转基因小鼠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达量为10mg/ml;Barash Ⅰ等人研究的转基因小鼠人血清白蛋白的表达量为0.3mg/ml。此外,Pieper、Perraud、Baruch、Ⅰlan以及苟德明等均进行了转入血清白蛋白小鼠的研究,也获得了阳性表达的小鼠。1999年3月,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培育了一头转基因试管牛,其身上携带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这一成果为通过转基因动物途径大量生产人类所需的药物蛋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外,美国 TraXenoGen公司也研究、开发了用转基因的鸡蛋生产入血清白蛋白。用转基因动物生产人血清白蛋白,一旦形成产业化,其前景是不可估量的,一是可以提高人血清白蛋白的产量,二是可以使纯化过程简单,从而极大地降低成本。但用此法仍存在着生产出的人血清白蛋白会携带某些动物病毒的潜在性,且此法正处于研究阶段,要进行产业化生产仍需要较长时间。市场的开发状况: (1)。目前国内,注射血清都是有一定危险性的,因为里面可能存在其他为杀死的病菌, 乙肝. 艾滋都有可能,但是几率很低的。(2)。现在中国这药奇缺!!很不好买,药店一定没有,只有大的生物制剂制药厂才有,现在好像只有医院能进,很多医院也进不到了,现在只有用血浆代替!(3). 由于各种血液传染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血液的来源会越来越紧缺,传统的血浆提取方法将会受到制约,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方法有很多,各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仍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目前技术上比较成熟并已进入产业化的方法是毕赤酵母表达人血清白蛋白,而研究较多又具有发展前景的是转基因生物反应器。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生产将是具有前途的产业。
爱吃爱玩007
基因工程制药------浅谈摘要: 主要介绍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药物的一般过程及基因工程药物,同时探讨了今后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药物开发、研究的发展方向。正文:1 基因工程概述所谓的基因工程是指在体外将核酸分子插入病毒、质粒或其它载体分子,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之参入到原先没有这类分子的寄主细胞内,而能持续稳定地繁殖。基因工程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跨越天然物种屏障的能力,即把来自任何一种生物的基因放置在与其毫无亲缘关系的新寄主生物细胞中去的能力。这表明人们有可能按照主观愿望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种。第二个特征是,它强调了一种确定的DNA小片段在新寄主细胞中进行扩增的事实.才能制备到大是纯化的DNA片断,从而拓宽了分子生物学的领域,使之在生物制药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基因工程自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问世以来,无论是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还是在生产实际应用方面.都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成绩。基因组核苷酸全序列的测定与分析,是基因工程技术促进基础生物学研究的一个出色范例。2001年2月12 日,由6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的国际人类基因组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这结果为人们提供了约3000 多个基因可用来制药,将推进基因制药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基因克隆技术的发展,已使得基因工程技术在工业生产尤其是制药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前人们利用微生物自身生产有用的产品,如利用青霉菌生产青霉素、利用链霉菌生产链霉素等。但是从这些生物体中分离纯化这些药物,不仅成本昂贵,而且技术上也相当困难。如今将编码这些药物的基因克隆并转移到合适的生物体内进行有效的表达,就可以方便地提取到大量的有用药物。2 基因工程技术开发药物的一般过程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一个药物,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①目的基因片断的获得:可以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来合成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也可以通过从生物组织细胞中提取分离得到,对于真核生物则需要建立cDNA文库。 ②将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断扩增后与适当的载体连接后,再导入适当的表达系统。③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使目的基因在表达系统中大量表达目的药物。④将目的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然后制成相应的制剂。以上方法大部分是以微生物或组织细胞作为表达系统.通过微生物发酵或组织细胞培养来进行药物生产。近年来,通过转基因动物来进行药物生产的"生物药厂"成为目前转基因动物研究的最活跃的领域,也是基因工程制药中最富有诱人前景的行业。转基因动物制药具有生产成本低、投资周期短、表达量高、与天然产物完全一致、容易分离纯化等优势,尤其是适合于一些用量大、结构复杂的血液因子,如人血红蛋白(Hb)、人血白蛋白(HSA)、蛋白C(Protein C)等。英国的爱丁堡制药公司通过转基因羊生产α1-抗胰蛋白酶(α1-AAT)用于治疗肺气肿,每升羊奶中产16g AAT,占奶蛋白含量的 30%,估计每只泌乳期母羊可产70g AAT。另外,转基因植物制药比转基因动物制药更为安全,因为后者有可能污染人类的病原体。目前,已经开发出许多转基因植物药物,例如脑啡肽、α-干扰素和人血清蛋白,以及两种最昂贵的药物即葡萄糖脑苷脂酶和粒细胞-巨噬细胞群集落因子等。3 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有了飞跃的发展。1978年首次通过大肠杆菌生产由人工合成基因表达的人脑激素和人胰岛素,198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微生物基因工程可以获得专利.1982年第一个由基因工程菌生产的药物--胰岛素.在美国和英国获准使用以来,各种基因工程药物犹如雨后春笋,得到了蓬勃发展。我国的医药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1) 抗生素类 传统的抗生素生产,主要利用化学合成或微生物发酵来获得,其生产过程中菌种的表达水平比较低,生产成本比较高,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菌群。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生产菌种进行基因改造,得到表达水平高、产品目的性强的菌株,如大肠杆菌生产青霉素酞胺酶。德国一个科研小组对生产半合成青霉素的材料6APA.用基因工程来增强大肠杆菌的青霉素酰胺酶活性。将大肠杆菌的基因 PBR322的质粒克隆化所形成的菌株,其酶活力比原株提高 50倍.从而提高6APA生产能力。我国王以光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对螺旋霉素产生菌进行改造,增强了丙酰基转移酶的基因在螺旋霉素产生菌中的表达,并提高了丙酰螺旋霉素的产量。(2) 活性多肽类 在人体中存在一系列含量较低,但生理活性很高,而且在人体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的活性多肽类物质如激素等,这些物质在临床上可以作为药物来治疗相应的因此类物质失衡而造成的疾病。此类药物的制剂多来源于各种动物的脏器,生产方法复杂,成本高,个别产品还必须从动物的尸体中进行提取,无法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自基因工程技术问世以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可以由微生动进行生产,这是基因工程技术的最大成就之一,以下是这类药物中比较典型的两个。胰岛素: Genentech公司在1978年,由Goeddel等学者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开发出使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产胰岛素的工艺和技术也不断得到完善,在临床上已经完全取代了由动物脏器提取得到的产品。目前,我国新疆转基因羊已能够成功表达人胰岛素原,为胰岛素的生产开发了新途径。生长素: 人类生长素临床用于治疗侏儒症和肌肉萎缩症.传统制造方法是由人脑下垂体抽提精制而得,其原料来源困难,产量受到极大限制。全世界侏儒症患者中仅有1%可以得到治疗,原因是生长素价格极其昂贵,达每克5000美元。1979年Genentech公司由Goeddel等学者应用基因重组技术首先开发出使用大肠杆菌生产人生长素.近年来还开发了以酵母菌来生产生长素,其产量可达到1.4×106~4.7× 106分子/细胞。目前,我国基因工程人生长素已研制成功,并投入市场和用于临床使用。除上述药物外,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这类药物还有神经生长因子(PDGH)、人基底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3) 细胞免疫调节因子 基因工程技术用于细胞免疫调节因子的产品较多,临床广泛应用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近年来,由于基因重组和细胞融合两大技术的进步,加上高压液相层析技术、氨基酸序列分拆装置以及蛋白质的精制和解析技术的改进,使一些调节细胞免疫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开发得到快速发展,如干扰素(INF)、白介素(IL)、集落刺激因子(CS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干扰素是其中研究较为广泛,技术比较成熟,产业化较早的一个产品。第一代干扰素是从血液中进行提取而得到。据芬兰的K Canted报道,处理23000L血液,所得纯度1%以下的干扰素不足100mg.所以产量很低。而且由于血源质量不能保证,可能造成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第二代干扰素是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生产的,其生产水平可达250000分子/细胞,每升可含2.5亿单位,成本显著下降,产品纯度很高,含量可达90%以上。目前,已经商品化的基因工程干扰素有α、 β、γ三种,而且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俄罗斯科学家构建了以假单胞菌为载体的表达系统来生产基因工程干扰素.与传统的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相比其培养周期短,细胞易于破碎便于提取。随着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研究人员对干扰素基因进行改造,构建靶向干扰素基因及表达载体。夏小兵等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分别从含有抗乙型肝炎S抗原(HbSAg)人源单链抗体与人干扰素α质粒中切出目的基因,连接到 pET22b质粒中,构建成单链抗体靶向干扰素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4) 疫苗传统的疫苗是病源微生物的减毒或灭活物质,但这些疫苗都不理想,有可能发生回复突变,恢复毒性;或者因为灭活不适当引起疾病流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新型疫苗,可以克服传统疫苗价格昂贵、安全性能差等缺点,能为目前尚无有效疫苗的某些特殊疾病如艾滋病,提供有效的治疗手段。第一个商品化的基因工程疫苗是抗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疫苗。我国大约有10% 的人口受到HBV的侵害, HBV的感染通常还与特殊的肝癌(HCC)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年全世界死于HCC的病人有30万左右。HBV具有高度的寄主专一性,只能感染人类和黑猩猩,这意味着只能从肝炎患者身上才能获得有限数量的病毒,供做疫苗使用,而且从患者血液中提取制备的疫苗,还有传染艾滋病的可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抗HBV疫苗克服了传统疫苗的缺点,质量和安全性高,用量极少,一般剂量为10mg以下,接种3次,为普通药品用量的千分之一。1982年P Valenzuela等人将S基因(HBV表面抗原基因)的一个片段克隆在一种载体上,结果在酵母中合成出来HBV表面抗原(HbsAg)颗粒,其产量达25 μg/L,酵母表达系统现在已经能够大规模生产供给人类使用的重组肝炎疫苗。大约20年前,人们发现"裸露"DNA注入体内能够诱发免疫反应,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出了新型的核酸疫苗。所谓核酸疫苗,是指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DNA或RNA)直接转移到动物体内,通过宿主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对该抗原蛋白产生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现已开发出多种核酸疫苗,例如:流感核酸疫苗、艾滋病疫苗、狂犬病疫苗、结核病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和戊肝疫苗等。(5) 基因治疗制品 基因治疗在1990年开始进行实验, 1993年美国FDA给人类基因治疗下的定义为:"基于对活性细胞遗传物质的改变而进行的医学治疗,这种改变可以在活体外进行,然后应用于人体,或者直接在人体内进行"。因此,基因治疗存在两种方式,即间接体内法和体内法。间接体内法主要是通过在体外进行基因转移,筛选可表达外源基因的细胞,然后再转移到体内;体内法则是直接在体内改变与修复遗传物质。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有关目的基因的获得方法已趋成熟,但是,目的基因的转移传递系统、目的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前,基因转移系统主要是两类:一类是由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主要包括逆转录病毒(Rt)、腺病毒(Ad)、疱疹病毒(HSV)和腺病毒相关病毒(AAV)载体等。Nnldini等开发出一种基于HIV的重组Rt载体,不需要辅助细胞,能广泛感染各种非分裂细胞,同时保留了能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的特点。世界上第一例基因治疗所采用的载体即是Rt载体,治疗腺苷酸脱羧酶缺乏所致的严重联合免疫缺乏症(ADA-SCID)。另外一类是非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系统,包括脂质体、分子偶联载体、基因枪和裸DNA等。另外,反义核苷酸技术也应用于基因治疗,尤其在抗乙肝病毒的基因治疗方面,包括反义DNA、反义RNA和核酶 RNA等。2001年,Robaczewska等首次通过静脉给予反义 DNA,选择性抑制北京鸭HBV在鸭肝脏中的复制和表达,证明了反义DNA在动物实验中的有效性。美国Viagene公司研究出一种被称为"艾滋病毒免疫制剂",该药为一种鼠逆病毒与核心蛋白编码的基因序列和HIV表面抗原RNA结合产物,在小鼠和灵长类动物试验中确定该药能诱导出强的 HIV-特异性杀伤细胞。4 结束语基因工程技术使药品开发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药品开发方式是在大量的化学合成物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中进行随机筛选,得到其中的有效成分作为新的药物。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新药,是通过对致病机理的研究,找到那些可用于治疗目的的有效成分以及其编码基因,经过基因重组将其转入适当的载体,大量表达其有效成分作为治疗药物。同时,基因工程技术给药品生产技术带来了革命性变化。过去一些生产困难的产品,如激素、酶、抗体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可以高质量、高收率地付诸生产,同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降低,提高了患者的用药水平和生活质量。基因工程技术在传统医药不能有效治疗的一些疾病,如癌症、艾滋病、遗传病等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新手段,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如发现了致癌基因,可使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药物的开发成为可能。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我们相信这些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机械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我收集
呵呵,为了周一的晚上的选修作业吧
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趋势不仅意味着工程机械需改变传统的运营模式,还需改变机械的运转操作流程,将其以集成化与智能化形式融入工程机械工作流程中,从而提高工程机械的工作
给您提供《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现状分析》这方面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随着连锁零售业的发展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连锁零售业物流正不断完善,许多连锁零售业将目光关注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锅炉专业 锅炉的计算机控制 锅炉微机控制,是近年来开发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微型计算机软、硬件、自动控制、锅炉节 能等几项技术紧密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