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98

随风来雨
首页 > 期刊论文 > 取消英语主科地位论文研究

10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ragontattoo

已采纳

不赞同。英语的使用范围很广。家用电器说明书、公共场合的图标都是使用英文,学习英语用处大。

94 评论

Lucky小钰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决定,因为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所以也不需要特别重视英语。

359 评论

快乐之光

关于取消英语主课地位内容如下:

2021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许进提议,取消英语的必修课地位,并不再将英语(或外语)设为高考必考科目。

提案一经公布,立马引发舆论发烫,支持者、反对者各不相让,虽然已过去几天,但围绕着提案的争论还不可开交,有网站称超五成网友反对取消英语主科地位。

但笔者认为,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也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代表着教育改革的方向。

第一,可以节约社会资源。

据调查,受过英语教育的人,使用率只有10%,也就是说只有10%的人才能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用上,90%的人学了却没有机会用上,为了让所有人接受英语教学,要多招多少英语老师,多建多少英语语音室,多开多少英语课程,这无疑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第二,彰显教育公平。众所周知,相比其他课程,英语教学的要求较高,师资力量、硬件设施发达地区比不发达地区好,城市优于农村,这就体现了英语教育"嫌贫爱富",对于不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就会"先天不足",而不像语文、数学课可以通过刻苦学习弥补。

发达地区和城里的孩子不仅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还可以参加英语培训班,在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中考、高考,仅凭英语一项就占得先机,因此把英语列为主科,有违教育公平。

第三、减轻学生负担的有力举措。英语的主科地位消失,无论社会还是学校和家长,自然对英语的重视程度降低,与之相关联的英语培训班、作业随之减少,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兴趣爱好。

至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英语作用越来越重要,取消英语主科地位,不利于对外交流,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首先要搞清楚,是取消英语主科地位,不是取消英语教育。

82 评论

星闪乐途

建议取消英语在中小学中的主科地位,自己不太赞同这样的想法。以后必然要学英语,你只要是接触到外企或者去国外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都是一定要会的,现在不学未来也还要学。

就算把英语在中小学中的地位下降了,只是把这个任务推后了不是不学了,你到了大学阶段你不还是要学吗?或者你打算攻读研究生的话,英语同样要学,到时候你研究生毕业写个论文没有一篇外文参考文献,基本上在任何一个学校都过不了,因为到了一定的学术阶段,对你的参考文献就是有要求的,必须得有多少篇外文期刊,只有国内的不行,因为某些专业就是国外起步的,人家是这个专业的发起人这个行业就是人家提出来的。

我们国内是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接触到的,所以很多东西你就必须得参考,国外的那些东西基本都是英文文献,没有人给你翻译成中文翻译过来的,你不可以作为直接参考文献,因为翻译过来的跟原文就不一样了,你要具备基本的阅读外文期刊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到了研究生阶段仍然要学英语的原因,就说考研的时候你英语成绩达到80分或者75分以上,你可以申请免修英语的。

说这些的目的就是英语早晚都要学,小学的时候不学,中学的时候不学,把任务都堆到大学更不好学了呀,因为你从小就开始学,你都学不懂,把你放到大学让你学4年,你英语突然就懂了吗,不可能的呀,而且英语单词它就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过程,从小就不是一个主科,那它的地位自然就下降了,就算成绩差一点,对升学也没有那么大的影响,那英语的底子就会更不好,到时候到了研究生阶段或者到了博士阶段,你写个论文还是说你以后工作了,接触到外国友人,你连句完整的英语都不会说,这个也说不过去了吧。

我们确实是没有接触英文的环境,自己英语也不太好,高考的时候就是100分英语总分150分,自己这个成绩只能说勉勉强强,算是可以不算太差,但是自己到了大学之后仍然认识到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无论是考研还是进入企业去工作,英语可能都是要考察的一个标准。

350 评论

小宇巴波比

不赞同,中文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身为中国人我们非常骄傲)但尚不是最通用的语言。我们的祖国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开始开始学习英语 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便确定了大学课程中包含英语,2001年颁布了小学英语教育。

中国的基本教育(小学至高中)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外语以英语作为必修课的超过90%。中国自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开始,在全日制普通大学推行英语等级考试,作为对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必修课课程的达标要求。

简单性 英语是世界最简单的语言是国际公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语法上,简单有规则,没有什么随意性;标准性 英语的标准性主要表现在口语发声方法上。一是它的歌唱性决定了它的发声方法是有技巧有标准的,不可能是随意性的。

所以英语语言没有方言只有地方口音。从全世界来看,说英语的人数已经超过了任何语言的人数,1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中国是最伟大的国家,不断地创造历史!国家不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完善,但是我认为世界上如今较为先进的外国,他们的科技、人文、经济 、管理机制等我们祖国仍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世界上的知识最多被翻译成英文,这是历史的原因我们无法否认。我真希望我的国家可以将我们语言成为世界通用语言,我们在不断前进!

教育不能倒退,教育不能搞闭关锁国,教育不能不面向世界,教育不能没有有规矩。你学不会英语,就建议取消英语的主科地位;他学不会数学,就建议取消数学的主科地位;我学不会物理,就建议取消物理的主科地位……这成啥了?有人说学生毕业后大都用不上英语,所以中小学就不开英语课了。这更是不值得一驳。

请问学生毕业后有几个人能用得上数理化政史地的?难道都降为副科?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一生都能用得上,可是现实中重视语文学习的人还真的不多。教育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马虎不得。富国强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英语。学习文化知识,学习科学技术没有捷径可走。不学英语是短视行为,是万万不能的。

262 评论

星耀夜阑

我是非常支持的,我个人觉得就不应该把英语放在主各地,很多学生来说,英语根本就不是必须会用到的语言。

130 评论

天凄微凉

我同意这种举动,因为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和国际化接轨,但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平时根本用不到英语。

303 评论

suejasmine

英语如果取消主科地位,也未尝不可。

以后的英语之于中国人,会像德语之于美国人。课堂里是有,但是高考不考。考相应专业,才会再有细分科目的考试。

以前各行各业顶尖人才都是需要英语的,以便学习、接触、接轨最新技术和信息。但未来,顶尖的技术也会慢慢有很多中文记录的了。不过取消英语后,对努力但不聪明型学生就很不利了。以前英语靠努力和勤奋可以提提分,数学落后点,也可以上同等级学校。以后语文大家分数相差不太大,以便分数分层,数学将会越来越难,越来越卷。以后努力和勤奋没有办法让一个普通智力的孩子去得成名校甚至一本,只有天资聪颖的才行。

英语被一些机构、出版社利用,成为了赚钱的工具,众所周知,只要利益链条形成了,你想最直接最快速地练成什么基本不可能,本来花百十来块就能搞定的东西他能把圈子兜到月球上。这一点少儿英语培训和出国语言考试培训尤为严重。特别是在语言产出环节,没有人教你说话的逻辑,内在的思维,反而都在引导你“学更多”。

我也是出国之后才知道原来学英语什么时候都不晚,原来用最简单的方式把事说清楚可以这么受欢迎,原来我的论文不用“高级表达”也可以吊打英国本土学生拿个不错的成绩。原来,英语真的只是一门语言,语言,是要用的,而不是炫耀。

更倾向于把英语当作选修,加上四通八达的网络信息,真心想在这个方向上发展的人一定能学得很棒。当利益链条被斩断,知识壁垒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有时候想想为什么二十年前的英专生即使在国内英语素养还能那么高,大概是因为那时候的英语教学就是为了传播知识报效祖国,而不是把它当噱头,当然了,那时候老师们教的也是真东西。

223 评论

飞天舞88

我是不赞同的,英语是很重要的,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应该要重视起来,不能去掉,还是要保持现状才是最好的。

196 评论

蓝梦蝶朵丽卡

降低英语在外语教育中以及整个教育中的比重我是赞同的,但现在这套执行办法我感觉治标不治本,短期内还可能有严重的副作用。只降低教学课时,而不改变高考比例。这是问题的核心。按照教育部自己的逻辑:降低英语教学比例,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那么是不是意味着,英语学时花费跟多的那群人,民资自豪感相对会比较弱?会更加崇洋媚外?但英语的高考比例不变,则有条件的家长必然会给孩子补习英语,没条件的家庭学习英语的学时降低了,有条件的反而增高了。反映到高考中,补习英语的学生会获得相当大的竞争优势。这两个情况结合起来,会导致一个很诡异的局面:爱国的学生更难考上大学,而崇洋媚外的学生更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以上是按照教育部自己的逻辑推论出的结果。而这和教育部自己的初衷是相反的。从教育部的反馈来看,他们显然也对这个问题有所认识,但高考比例的划分是高层定下了,大概只能等待高层的反应了。我个人觉得高考比例的改变也是大势所趋,所以过两年会有分晓。如果高考比例也随之改变了,那前面说的逻辑矛盾就不存在了。但在这之前,教育部的做法是会有短期副作用的。当然,我个人并不认同这套逻辑。我觉得外语课时的多少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是有限的。数量并不是关键,教学质量才是。对学生而言,一百篇八股文,都不如一首词曲优美的歌曲更能打动人心。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其实并不难,我们有很多优秀的文化资料,但我们需要更合理的传达方式,而不是机械性的增加课时。更何况,真正的文化自信是由国力决定的。国家强大了,生活幸福了,人民自然就有了自信。这不是教的来的东西。因此,我个人虽然也认为英语教育在国内整套教育中的比例应当降低,但其原因和文化自信没有关系。要我说,纯粹就是因为英语没那么“有用”了。语言教育的作用是随时代和环境而改变的。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学那么多外语?为什么外语会成为必修课?是因为我们落后。全方位的落后。百年苦难之后,百废待兴之时,所有的学科,所有的文化,都在嗷嗷待哺,都在吼着“教练,我想要打球”。而且实际上外语并不只是英语。最开始我们的主要外语是俄语。后来和苏联决裂了,才转而学习英语的。其他语种,日语法语西语等,也都一直存在,但影响并不大。究其原因,是因为英语背后代表的国力,占据了统治地位。如果说学习外语是为了吸收先进的文化精华的话,那么自然会找营养最丰富,果实最大的那颗。但我们学外语并不是为了变成外国人,不是为了全盘西化。我们的目的是吸收其文化的精华,融入自己的文化之中。罗马人也曾热衷于学习希腊语,那是因为古希腊积累了上千年先进的文化精华,但这些文化精华被融入之后,希腊语就消失了。后世欧洲人热衷学习的也不再是希腊语,而是罗马人的拉丁语。后来法国文化强盛之时,全世界(包括英国人)也有一段时间以学习法语为荣。而随着英美的强盛,将古老的希腊文明、罗马文明、欧洲各国文明的精华都融入到英语之中,外语在英美这些国家内就再也不那么重要了。这时候学习外语,只是一门兴趣爱好,和琴棋书画没有本质区别了。只有搞外交、外贸或文化交流的相关专业,才有学外语的需求。到现在,还有几个人看《荷马史诗》或《理想国》时会去看古希腊语版本?又有多少人回去读拉丁文版本的《牧歌》和《塔西佗历史》?又有几个人看过德文的《浮士德》或者法语的《悲惨世界》?更别说把这些语言放到必修课里了。总而言之,当一个文化成长到兴盛时期,当一门语言已经吸收了各国文化的精华之后,外语教育的作用,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中华文明,和我们的汉语,大概也会有相同的发展历程。曾经我们百废待兴,现在我们在很多学科仍然处于追赶状态,但终将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时候,英语、甚至全部外语,就不再有作为必修课的需要了。外语终将回归其最初的作用:交流。道阻且长,但终究会走过。当世界各国的文化精华都能在语文课中学到的时候,文化自信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得先丰富中文文化,把“全世界”的都变成“我们的”,再一步步根据需要去降低英文甚至外语的比重。

121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生论文抽检会被取消学位吗

    1、硕士毕业后论文抽检(已获得硕士学位)不会判定为不合格,只会判定为是否抄袭。 2、如果论文判定为抄袭则会被取消学位证。 3、如果只是判定为论文质量或者水平不高

    七色缤纷彩虹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取消英语主科地位论文研究

    不赞同。英语的使用范围很广。家用电器说明书、公共场合的图标都是使用英文,学习英语用处大。

    随风来雨 10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本科和研究生取消毕业论文

    我可以负责人地说:肯定会!

    CamillaGao 9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英语地理论文题目怎么取

    提供一些英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语言学研究英语在香港的传播英语在中国文化中的重生英语帝国:是现实还是神话二战后英语发展的非正式化趋势英语的全球化和区域化

    tobyzhao52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取消本科生研究生毕业论文

    不应该取消毕业论文的,因为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对于上了几年大学的检验成果的展示,更是对于学习的一种态度。

    小豆他妈妈 7人参与回答 2023-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