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惠津子
幼儿的体育,包括早操、体育和户外体育活动三个方面,而体育活动因内容的多种多样,又不局限于形式而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在组织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时,又应注意些什么呢?一、教师要注意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器械的选择和制作。在器械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1、选择器械时需要安全、耐用。教师在选择器械时,要注意器械需无毒、无害、圆角,而且表面要光滑。这样,幼儿在玩耍时,才能消除安全隐患,幼儿玩得高兴,教师也放心。例如:教师普遍用塑料瓶做的器械,就要考虑到塑料瓶切割以后,用透明胶缠上圈,这样,孩子们在玩耍时,能避免划伤。2、器械需要丰富、有层次性。教师在为孩子提供玩耍的材料时,应注意同一种器械要提供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切忌形状与颜色单一。例如:孩子们玩耍的飞盘,就有许多种做法,一是可以让孩子们收集奶粉桶盖,在桶盖对称的地方打两个孔,绑上绸带装饰就成了。二是可以折五角星,外面贴上五彩的即时贴装饰,边角贴上透明胶,这样的飞盘不但牢固,而且美观。三是可以用两纸杯重叠,沿着杯口下剪到3/4处,取出宁一个,打开压压,就像花瓣,然后两个纸杯的花瓣相对,用双面贴粘牢,边角用透明胶加牢,也成了飞盘。这样幼儿有更多的选择,兴趣也更浓。3、器械要考虑趣味性和多变性。教师在为幼儿制作器械时,要考虑一物多玩,器械能重复,这样,即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同时,也保证幼儿在玩耍中的趣味。例如:教师选择易拉罐做的器械时,可以考虑不但用易拉罐做小推车、保宁球、踩高跷等。这样,幼儿在玩耍时,就有不同的选择,兴致也极高。二、教师在组织幼儿的体育活动时,考虑了前面的器械的选择,但如果观察到幼儿对游戏活动还是不感兴趣,就要考虑体育活动中幼儿选择的游戏材料是否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材料的颜色是否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根据不同年龄的孩子的需要,利用废旧物品自制不同功能的活动器械。如:小班得孩子喜欢色彩鲜艳、简单、可爱的玩具材料。也许一根彩条孩子也玩得很开心。中、大班的孩子好奇心重,喜欢新奇、刺激的。用各种多于的布料制作投掷的沙包、利用报纸来制作奔跑的风筝、利用破损的光碟来制作投掷的飞碟等……老师在平时与幼儿的交往中,就应多与幼儿交流、探索,掌握这一时期幼儿喜爱玩什么。如果游戏材料是幼儿玩过的,幼儿对这一材料已厌倦,这时教师就要考虑:1、在原有的基础上挖掘新的玩法,并发动家长,让孩子带回家,让家长与孩子共同玩出新意,再带回幼儿园玩给其他孩子看,又能引起孩子的注意。2、进行原材料的改装。例如:孩子们玩的“鸭掌”,当幼儿玩腻了,教师就可以在“鸭掌”上系上铃铛,或改变“鸭掌”的颜色、形状(如:改成熊掌,大象掌等)或鸭掌上的花纹。这样就可以吸引住幼儿的目光,也可以让孩子把“鸭掌”套在手上,做出各种动物的动作。也可以让孩子把“鸭掌”套在手上再地上爬着玩,既有趣味性又锻炼了孩子的身体。3、教师在指导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时,要注意器械要相互渗透。不同的户外体育活动的器械可以在同一活动中玩。例如:孩子们用纸箱挖孔做的山洞,几个纸筒用即时贴贴好的棒,用纸团做的球,用在一起,打门球,山洞就变成了门球洞。三、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活动时,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器械的多样玩法呢?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尽量避免教孩子怎样玩,可以为幼儿提供许多的游戏材料或废旧的材料,让幼儿自己去创造性地玩。例如:一个人教师用即时贴把几个废纸筒捆在一块,作了许多这样的游戏材料,在做时,教师脑子中想了用做游戏中的什么角色,但在给孩子们玩时,并没有教给孩子怎么玩,而是放在区角里,孩子们玩耍时,她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第一天,孩子们把这许多的材料当作炸药包,并且修了许多的炸药库,老师一见,心里着急呀,心想:与自己想的玩法一点也不同,但是,老师并没有去干涉或教孩子们怎样去玩,而是去旁边继续观察,第二天,孩子们玩建筑工地,这些许多的“炸药包”就成了修房子的柱子了,老师悬着的心才放下去。可见,孩子就是玩耍的主人,他们可以把教师提供的材料放在不同的地方,玩出不同的花样。四、关注个体差异,做孩子活动中的的引导者和游戏伙伴。教师尽力站在孩子的立场上,透过孩子的行动去把握孩子内心的想法,理解孩子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在整个游戏活动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仅是引导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戏伙伴。对于胆小、不爱动的孩子,或动作笨拙的孩子,应该鼓励或带动他们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可以进行适当的指导。例如:孩子在跨跳活动中,我们把小河的宽度设计得有宽、有窄,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在宽的地方一跃而过,能力差的可以在窄的地方跨过而不会踌躇不前,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小河,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自己也加入了游戏队伍,玩得不亦乐乎。又如,进行“投篮”的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在地上安排不同高度、不同距离的小筐,便于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投掷。通过观察,教师在了解每个孩子实际水平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让水平高低的孩子各有选择,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五、在户外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在给孩子更多自由的同时,还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户外场地活动范围较广,幼儿四处分散活动时,教师的视线不能顾及每个幼儿。因此,在活动前要尽可能预计到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活动前老师要向孩子交待活动的规则和有关安全事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检查仪表,注意调节幼儿运动负荷,活动前后减加衣服。教师要四处巡回走动,及时纠正幼儿危险动作,聆听幼儿交谈、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必要的安全指导和安全教育。例如:在滚铁环的活动中,有的孩子把铁棒拿在手里当成孙悟空的金箍棒玩。这太危险了,我们必须及时制止,同时也应注意把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引向正轨。引导孩子用纸折成飞标,让孩子练着玩。孩子很乐意接受。这样满足了孩子的兴趣需要,也体现了教师尊重和培养孩子的个性。六、教师也要注重体育活动场地的卫生条件。教育部规定,幼儿每天至少有1小时的户外活动,为此,户外体育场地的位置运动器械的大小、重量应符合幼儿身体发育特点,松硬适度。对运动器材、器械要经济检查,修理,保养。对室内活动场地、软垫要定期清洁、消毒,让幼儿有一个安全、卫生的运动环境。这样,幼儿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去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和活动器材,发展各自的动作及身体素质,从而能轻松、愉快,自由地尽情活动。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也是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的好时机,教师在全面照顾的情况下,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以个别帮助和指导,对体弱的幼儿应安排一些适合的活动,而能力强、好动的孩子,要适当的控制幼儿的活动量,活动中,还应注意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寓教育于活动中。
快乐的陆小晶
体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体育教学论文就是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对体育教学某些现象进行创造性的研究和理性认识,自觉地把握该现象的本质及一般发展规律,用论文的形式进行表述,那么,体育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我为大家推荐一篇优秀范文,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优秀的跳远选手在跳远时,是在追求快速及有效率的助跑以及强力有效的起跳动作,并以适当的起跳角度起跳,但是这两者同时成立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助跑速度越快,往上跳跃就会更加困难。
在人体起跳的肌肉变化及弹簧振子运动方面,许多学者都进行过深入研究,但很少将两者结合起来,采用物理方法分析人体起跳的运动过程。本研究正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意义。同时,在国际跳高、跳远等运动项目中,我国选手较为落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作为运动员调高、跳远运动项目的理论参考,对提高我们运动员的成绩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拟研究大纲:
第一章 绪论
1.1 压缩弹簧弹起的物理原理
1.2 人起跳的条件
1.2.1 分段速度
1.2.2 起跳动作
1.2.3 起跳水平速度利用率
1.2.4 起跳垂直速度利用率
1.2.5 起跳角度
1.2.6 助跑速度利用率
1.2.7 最高速度
1.2.8 起跳技术
第二章 人起跳的物理原理
2.1 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2.2 有关跳远助跑与助跑速度利用率的研究
2.3 有关跳远踩板研究
2.4 有关跳远起跳技术的研究
第三章 实验方法与步骤
3.1 研究对象
3.2 实验时间与地点
3.2.1 实验时间
3.2.2 实验地点
3.3 实验仪器
3.3.1 压缩弹簧压力部分
3.3.2 测量助跑分段速度部份
3.3.3 测量起跳动作部分
3.4 实验场地布置
3.4.1 受试者选取
3.4.2 受试者填写同意书及基本资料
3.4.3 建立选手基本资料
3.4.4 仪器校正与测试
3.4.5 实验目的与方法说明
3.4.6 基本能力测试
3.4.7 排定实验顺序
3.4.8 前测与后测
3.4.9 数据纪录、整理与分析
3.5 资料收集与处理分析
3.6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研究结论
4.2 研究建议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谢利民.弹簧振子运动的实际动力学分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31(2):91-94.
[2] 基特尔C.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一卷,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3] 药树栋,宫建平.弹簧振子振动的探讨[J].大学物理,2008.2,27(2):22-24.
[4] 肖波齐.基于Matlab的弹簧振子简谐振动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9.12,26(6):116-119.
[5] 卢德明主编.运动生物力学测量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6] 李建英,李磊,郭甫. 十运会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运动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03)
[7] 宋亮,丁磊,巩磊. 对世界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技术的比较分析[J].体育科技.2008(01)
[8] 罗陵,刘春伟. 三级跳远运动员李延熙三跳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2)
[9] 宋惠娟,王亚军. 我国部分优秀女子运动员三级跳远起跳若干速度指标的运动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6(05)
[10] 王 琨 等.对肌肉生物力学研究有关问题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25(1):36-40.
janesmonkey
体育课堂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理论支持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素质教育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就是面向广大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许多学校为了应试,只重文化课的知识技能,而对体育课不够重视,有的甚至随意侵占体育课的时间,把体育课改上其他课。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旧的教育教学模式在不断地被突破,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并付诸实践。尤其是小学生,很多方面都处于刚形成或初步发展的时期,对任何事情都好奇,所以好动成为他们的天性。"集合整队"是每堂体育课开始要做的工作,也是体育课开始后的第一个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时做到"快、静、齐"是对学生集合提出的要求,也是维护适当的师生关系,保障体育课正常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但是,如何达到"快、静、齐"却成了令老师"头痛"的问题。本课题希望通过研究和实践,找到提高"集合整队"快、静、齐,有效性的方法,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理论依据
《体育新课标》中也指出,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集合整队"是每堂体育课开始要做的工作,也是体育课开始后的第一个课堂常规,集合整队时做到"快、静、齐"是对学生集合提出的要求,也是维护适当的师生关系,保障体育课正常进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要措施,从中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树立教师教学有效性的理念,在体育教学中,能够掌握体育课前整队的有效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大多数学生能达到体育课程标准关于对课前整队做到快、静、齐掌握情况的要求,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学生的体育素养有效提升,学习富有成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我校体育课堂教学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我校体育
2、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体育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理论探索。通过学习,深刻理解体育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意义与作用。
4、体育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丰富体育课前"整队集合"快、静、齐的内容、形式,提高有效性,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对体育课有更深刻的记忆,从而更熟练的参与体育课前整队。
2、使更多的学生能更熟练的知道课前整队的要求有利于他们快速准确的做到,提高最基本的课前整队能力。
3、使体育教学生动化、趣味化、生活化、并更接近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4、拓宽孩子们的思维,激发主动创新的意识。
5、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教育调查法:通过问卷及个人询问,了解学生对于"整队集合"快、静、齐的认识。
2、对比教学法。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用不同的方法组织教学同一环节,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检测课前的整队情况。并从中反思两课的教学效果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根源,为课题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导。
3、观察法。在教学实践中仔细观察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和行动的差异,总结出提高整队、速度及快速整队能力的方法。
4、探讨辩证法。定期与同科头教师进行交流探讨,不断改进不足,记录收获,体验成功。努力使研究的成果更有价值更具实用性,帮助我们解决快速整队这一枯燥、乏味的知识教学。
5、经验归纳总结法:及时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以指导教学。
6、行动研究法: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理论研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以及寻找答案。
7、文献资料法:不断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学习总结,将别人的东西转变为自己的资源。
8、案例研究法: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案例的分析,及时地进行分析、总结,找到有关问题的根源,及时解决问题。
(二)研究思路
1、就目前老师组织课前教学的模式、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以调查分析,制定研究方案。
2、学习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收集、整理现有的学习成果。
3、围绕如何有效组织课前整队教学开展专题研讨活动。
4、按既定方案开展、实施课题研究。
5、评估、反馈实验效果,调整研究方向,优化研究策略。
四、课题研究过程
1、2015年12月1日至10日:制定研究方案,递交评审申请。
2、2015年12月11日至13日:对六年级三个班级展开问卷调查,做好数据的分析与统计工作,摸清学生学习的动力和难点,为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3、2015年12月14日至2015年1月20日:展开课题研究。通过不同方法的对比教学,观察各个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不断地交流探讨、辩证总结,提升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手段。
4、2015年2月至3月:遵循"实践—探讨—反思—实践—总结"的思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提高,归纳出最优的教学方法,能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并能拓展到理论层面,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学术论文。
5、2015年4月:整合过程性资料,完成课题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6、打造优质课,进行现场点评、撰写评课稿,验证研究成果。
(1)邀请专家同行到校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指导教师科学的设计教学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2)整理分析实验数据、资料和成果,总结不同的教学所运用的有效研究策略。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五、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总结归纳出有实用价值的、符合小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
2、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3、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课,学会主动学习。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背景条件:随着新课改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们已充分认识到高效课堂对于提升学生能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广大教师从内心上乐意接受并尝试教学研究,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人力资源。陈校长特别重视课题研究,他提出了"组组有课题、人人有课题、以课题提高课堂效率,以课题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目标,并邀请县教育局、县教研室的领导和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很多的指导。
人员条件:课题负责人为学校教务主任,受过系统的教育科研方法教育或训练,掌握系统的教育科研流程,且一直坚持在教学一线,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着切身的体会,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第一手详实可靠的资料。
经费保障:学校大力支持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科研经费,设立了教师课题研究成果奖,为课题研究的开展奠定物质基础。
开题报告并不设计太专业的东西,那是你关于这个课题的一个开题计划等东西,一般有国家或者学校规定好的格式,所以开题报告一般是照者上面的项目填写就是了 封面: XX
开题报告格式及范文模板(通用5篇) 难忘的大学生活将要结束,马上就是做毕业设计阶段了,而做毕业设计前要先写开题报告,来参考自己需要的开题报告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
要做一份体育地论文开题报告,那么你们知道怎么做更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体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题目来源社会实践题目种别理论研究指导教师 选题的目的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一)[1]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2] The Child Ca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会,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