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80

ZJ张某某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粟裕论文范文资料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请叫我阿虎

已采纳

粟裕(1907.8.10 - 1984.2.5 ), 中国现代杰出的战略家、军事家、革命家、新四军老战士。湖南会同人,初名粟多珍、粟志裕。粟裕大将生前一直认为自己是汉族,但1988年根据民政部门考证的结果,粟裕是侗族人 简历编辑本段粟裕1907年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今坪村镇)枫木树脚村,1918年,由家乡的私塾转入县城的“洋学堂”上学,开始接受新思想。1924年3月,进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常德)附小学习。1925年春,考上省立二师,与腾代远系同学。不久,蒋介石发动“四�6�1一二”反革命政变,省 立二师的进步校长被害,粟裕等进步学生被秘密转移到武昌。他被党组织安排到叶挺的24师教导大队,任班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1日,他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赣粤湘边,开始了戎马生涯,赣南三整中任连党代表。1928年1月,参加湘西起义后到了井冈山。在井冈山时,工作多次调整,时而任连党代表,时而任连长,都是为加强政治工作的需要。 1929年后,因屡立战功,粟裕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粉碎了敌人四次大规模的“围剿”战争,在战斗中总是身先士卒,奋勇向前,多次受伤,左臂中弹成残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6月23日老七溪岭战斗中,粟裕趁敌人午后疲惫松懈之时发起攻击,突破敌军防线。留下6人坚守山顶,仅带3人追击逃敌,俘虏一百多敌人。战后,粟裕得到朱德“青年战术家”的美誉。1934年7月,粟裕率红七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赴闽浙赣根据地,成立红十军团,任参谋长。后又赴皖浙赣边区创建革命根据地。由于敌人重兵围攻、堵截,红十军团损失惨重。1935年1月,组建红军挺进师,他任师长。同年10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临时省军区相继成立,粟裕任省委组织部长兼军区司令员,开创了浙南革命根据地。打退敌人多次“围剿”,坚持3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挺进江南敌后。1938年6月17日,在韦岗伏击敌人,击灭日军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击毁汽车5辆,缴获枪支20余支,这次战役首战告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开辟了江南抗战的新局面。1939年1月,粟裕率部奇袭官陡门,歼灭日寇200余人。1940年7月,陈毅、粟裕率新四军7000多人,挺进苏北。9月,创建了以黄桥为中心的苏北抗日根据地,粟裕任副总指挥。10月4日,黄桥战役打响,虽敌众我寡,但粟裕以其卓越的胆识和智慧排兵布阵,采取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突然袭击的战法,在运动中歼敌,以极少的兵力取得辉煌战绩。歼灭国民党顽敌11000多人,缴获大批军需物资、枪支弹药。黄桥决战的 胜利完成了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政治委员),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42年3月,兼苏中区党委书记,重视建设地方武装。1943年3月,在他指挥的车桥战役中,歼灭日军三泽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摧毁敌碉堡50座。在全国率先进入战略反攻态势。当粟裕率领只有数千人的部队在苏北车桥歼日伪军逾千的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1945年2月,率一师主力渡江南下,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指挥浙西三次反顽战役,歼敌13000人。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华中野战军代司令员(在城南庄会议最后一天,毛泽东提出要调离陈毅去中野任副司令,升粟裕为华野司令兼政委,但这个消息让粟裕感到很意外,当即再三要求陈毅同志仍回华野,在粟裕的坚持下,毛泽东同意陈毅到中野工作,仍保留华野职务,由粟裕任华野代司令、代政委)。指挥高邮战役和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歼灭拒降日伪军2万余人,为迎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准备了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使华中、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中共中央采纳他的建议,改变太行、山东、华中3支大军同时出击外线的计划,同意华中野战军主力先在苏中内线作战。7月起,指挥华中野战军主力3万余人,与12万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作战,一个半月内七战七捷,每战均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共歼敌5.3万余人,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苏中战役大捷的喜讯传到延安,毛泽东极为兴奋,亲自为中央军委起草电报发给战略区首长,介绍这一"造成辉煌成果"的经验:"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故战无不胜,土气甚高;缴获甚多,故装备优良;凭借解放区作战,故补充便利;加上指挥正确,故能取得伟大胜利。这一经验是很好的经验,希望各区仿照办理,并望转知所属一体注意。"毛泽东将粟裕的经验推广到全军学习。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毛泽东电告陈毅:"具体作战由粟裕同志负责。"在战略上仍处于内线的条件下,先后指挥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共歼敌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内有国民党号称“王牌军”的整编第74师,1947年8月,粟裕在将欲围歼整编74师的布置发中央后,收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来电:"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立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 制。"并最终粟裕精彩的完成了痛歼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的壮举。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同陈毅一起率华东野战军主力挺进鲁西南,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下大别山,指挥沙土集战役,歼敌1个整编师,迫使敌从山东和大别山区抽调4个整编师来援,实现了华东战区由内线向外线、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随即挺进豫皖苏边区。他体察军事政治形势的发展,于1948年1月、4月提出3个纵队暂缓渡江南进,集中兵力在黄淮地区打大歼灭战的建议,为中共中央采纳。5月陈毅奉调到中原工作,他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1948 年5月,西柏坡城南庄,从不出门迎接党内同志的毛泽东,竟大步走出门外,与粟裕长时间握手,并意味深长道:"17年了!"17年前,粟裕担任红12军64 师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先擒张珲瓒,后打谭道源。抚今追昔,两人都很激动。毛泽东说:"你们打了那么多漂亮的大胜仗,我们很高兴啊!这次要好好听听你的意见哩。" 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改变了原来马上渡江的计划,听取了粟裕的意见,就有了后来扭转中原战局的豫东战役,孟良崮战役之后一周年,气吞山河的毛泽东在西柏坡向粟裕面授中原大战机宜时问粟裕:"去年,也是在这个宜人的5月,你们在山东打了一仗......""在孟良崮。"粟裕回答。"战果如何?""全歼74师,击毙敌酋张灵甫。"毛泽东含笑鼓掌:"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粟裕脱口而出:"蒋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 毛泽东:"还有一个人呢?" 粟裕,"陈诚?"毛泽东:"不足挂齿。" 粟裕:"何应钦?"毛泽东:"何足道哉。"粟裕,"白崇禧?"毛泽东:"离题千里了。"粟裕:"那么是谁呢?"毛泽东:"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泽东!" 1948年6月兼任豫皖苏军区司令员。在豫东战役中毛泽东复电完全同意粟裕的意见,并指出:"这是目前情况下的正确方针。"并无比信任地指示粟裕:"情况紧张时独立处置,不必请示。" 此战后,毛泽东说:"解放战争好象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六七月间,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进行豫东战役,歼敌9万余人,取得了大规模攻城打援作战的胜利,改变了中原、华东战场的战略态势,打乱了国民党军防御体系,为尔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条件。1948年9月指挥济南战役,攻克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济南,歼敌10万余人。9月24日提出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原、华东野战军并肩作战,于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1月8日与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震联名提出将南线国民党军主力抑留于徐州及其周围逐步歼灭的重要建议,为中央军委采纳,对扩大淮海战役规模,发展成为南线的战略决战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战役中,作为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作战。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人。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 现在一般的军史研究者都认为淮海战役的实质进程是由粟裕推动的。1949年1月任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仍代理司令员、政治委员职务)。在渡江战役中指挥所部追歼逃敌5个军 于皖南郎溪、广德山区,解放南京、杭州。5月指挥上海战役,歼敌主力8个军于上海外围,使上海免遭严重破坏。先后兼任上海市军管会副主任、南京市军管会主任、南京市市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解放战争中,他富有战略远见,善于关照战略与战役和各战役、各阶段之间的联系,适时集中和转用兵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战役的胜利,积累了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举行奠基典礼。毛泽东主席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他起身时,拉上了朱德,又迈过许多人,拉过粟裕,三人和贺龙一起上前为纪念碑铲下土。一代军神刘伯承也曾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粟裕请求由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毛泽东则决定这一战役仍由粟裕指挥。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直接点将要粟裕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准备指挥军队入朝,但粟裕却突然发病并住进了疗养院,毛泽东后点将林彪,同样发病,后点将彭德怀入朝。 在总参工作期间,参与朝鲜战争指导, 提出很多重要建议.提出完整的军队建设计划,实现新中国第一代国防体系建设.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受到错误的批判,并因此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同年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科学院副院长。1972年任军事科学院第一政治委员。他致力于坚持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倡学习军事辩证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要在军事领域解放思想,研究和回答现代战争提出的新问题。是军事科学研究实践的一位开拓者。“文化大革命”中曾任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在周恩来领导下,分管铁道、交通、邮电、港口建设和造船统筹。 1984年 2月5日病逝于北京。他逝世后,中共中央在讣告中说他“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这样的评价在开国将帅中是绝无仅有的。夫人楚青写诗一首,以寄托和粟裕共同战斗、生活四十多年的深情。诗如下:遣怀时晴时雨正清明,万里送君伴君行。宽慰似见忠魂笑,遣怀珍惜战友情。唯思跃马挥鞭日,但忆疆场捷报频。东南此刻花似锦,堪慰英灵一片心。

260 评论

午夜的咖啡香

毛泽东同志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立第一功。但粟裕在战争回忆录里却没有写过淮海战役,这是个缺憾。本文作者作为粟裕身边的工作人员,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本文是作者—— 淮海战役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最大的一个战役,它的胜利轰动了全党、全军、全民,轰动了全世界,不仅有其伟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我有幸作为粟裕首长身边的工作人员,从头至尾跟随他参加了淮海战役,对淮海战役有切身的体会,在淮海战役胜利六十周年快要到来之际,回顾如下几个问题,以示纪念。 一、关于建议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毛主席当时没有想到的。粟裕从淮海战场的全局出发,就主动向毛主席提出来了,这是一个好主意。他在电报中说:“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毛主席对粟裕的这个建议很重视,经过一番考虑研究后,很快作出了答复。粟裕首长的建议是一九四八年十月三十一日提出的,到了十一月一日毛主席就回电了,同意“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粟裕首长看到回电后非常高兴。两个野战军从战略协同,走到战役协同,他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在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二日,子养电里就有这个思想,他说两个野战军在一起协同作战,在中原地区集中兵力,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战局必有很大的改观。 有的同志问我,粟裕首长给毛主席发电报,怎么光提陈和邓,而没有提刘呢?根据我的了解,刘伯承当时率两个纵队在豫西作战,没有和陈、邓在一起,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因而没有提到刘。 主动建议归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这本来是出于公心,可是,一九五八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有两位同志联合写了一张小字报,批他有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有野心,有争权思想,我们不禁要问,作为统率五十万大军的粟裕,够威风的了,如果有野心、有争权思想,他能够主动建议三野归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吗?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过了若干年后,粟裕首长的夫人楚青同志在301住院,批粟裕首长的一位同志也在301住院,可能是由于受到良心谴责的缘故,他得知楚青同志也在住院,主动跑到楚青同志的房间里,当面向楚青同志表示道歉,说一九五八年不应该在会上那样批判粟总长,批的那些问题都是莫须有的,实在对不起他,感到内疚。楚青同志也很大度,说事情过去也就算了,粟总长在九泉之下有灵的话,知道了也会高兴的。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这位同志的认错、道歉,进一步证明,一九五八年军委扩大会议上,批粟裕同志是错误的。 二、关于大决战的问题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的胜仗,消灭了很多的敌人,他有一个大愿望,就是等我们的力量壮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要同国民党军决战了,等了几十年,盼了几十年,在我们取得了济南战役、辽沈战役胜利以后,这个机会终于来了。在什么地方同国民党军队决战,战场的选择,这是粟裕考虑的问题。粟裕认为,在江北决战,比在江南决战好,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决战,比在其他地区决战好。他的这个想法,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八日晨,同张震联名发电报向毛主席提建议,得到毛主席同意后,大决战的格局就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形成了。大兵团的作战,是粟裕的拿手好戏,这在他以往指挥的十多次大的战役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显示,而这一次两大野战军在一个战场协同作战,也更加充分显示出来,他的这个拿手好戏得到了全党、全民、全军的好评。 这场大决战,有如下几个特点:(1)规模这么大,60万对80万,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2)时间这么长,六十五个日日夜夜,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3)过去我们的作战原则,在战役战斗上总是以多胜少,而这次淮海战役却是以少胜多。(4)在一个战场,同几处的敌人作战,情况复杂、瞬息万变、难处很多、兵力用到极限、战况那么险恶,但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是国内外战争史上找不到的。 这是三野和二野两大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江淮大地上,在毛主席、中央军委、总前委小平同志领导和指挥下,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决战。战役的规模越打越大,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也就随之逐步完善起来了,完善到什么程度呢?完善到就是要在徐州地区和国民党大决战,由小淮海变成大淮海。战役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消灭黄百韬兵团,第二阶段消灭黄维兵团,第三阶段消灭杜聿明集团。在我们围困杜聿明集团一个多月里,由于我们战场的政治工作发挥了威力,分化瓦解了战场上的敌人,有的起义、有的投诚、有的被打死、有的开小差,剩下的还有十来万人。一九四九年的一月六号,向他发起总攻,只用了四天时间,一月十日杜聿明集团就全部被消灭了。整个淮海战役一共消灭了徐州剿总的前进指挥部,五个兵团,二十二个军,五十六个师,五十五万五千余人。击毙了二兵团司令邱清泉,七兵团司令黄百韬,只有十三兵团司令李弥、十六兵团司令孙元良化装逃脱,俘获了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中将、黄维中将等几十人,缴获的武器、弹药不计其数。 我清楚地记得,在消灭杜聿明集团以后,就在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号的这一天,粟裕跑到秘书处对我们大声疾呼说“同志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整个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了。”粟裕指挥部队,打了好多的胜仗,从来没有跑到秘书处告诉我们打胜仗的消息,而这一次,淮海战役一结束,他就跑到秘书处,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他高兴的心情可想而知。 毛主席对淮海战役,有一个精辟的概括,意思是说: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他的这一概括,是在表扬两大野战军在这场大决战中配合得很好,打得漂亮。这里的“硬是被你们”,毛主席主要指的总前委每一位成员,都有一份功劳,但粟裕的功劳最大,他应该立第一功。毛主席为什么这样评价他,这是因为(1)淮海战役是粟裕建议举行的,发明权归他。(2)他所统帅的第三野战军,歼灭的敌人最多,共计四十四万余人,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百分之八十。(3)他充当了淮海战役主要指挥员的角色,战役三个阶段,他都在操心、考虑和指挥之中,充分显示了他的战略思想、军事才华、指挥艺术和驾驭战争的能力。基于上述三点理由,他的功劳最大,所以,毛主席说,粟裕在淮海战役中应该立第一功。这是言之有理,恰如其分的。这不仅是对他淮海战役战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他一生战功高度评价的一个缩影。 斯大林知道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认为是奇迹,因此在他的台历上,写上了“奇迹、真是奇迹”,并要他的驻中国大使尤金向毛主席提出要求介绍淮海战役的情况和经验。刘伯承、陈毅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在南京国民党的伪总统府,向尤金大使作了介绍,尤金向斯大林作了汇报,斯大林也很高兴。 谈淮海战役,必须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联系起来谈,因为三大战役,从战略上讲,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援的。蒋介石的主力在东北战场被我们消灭了,傅作义的部队被我们和平解决了,这二股强大的敌人,增援不到华东战场来了,粟裕说:“他可以毫无顾虑,放开手脚,举行淮海战役了。”就是这三场大决战的胜利,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所不同的是,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最伟大的一次战役,它直接加速了中国的革命进程,解放战争由五年缩短为三年。一九四九年得以渡江,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得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之一句话,就是这场大决战的胜利,得以在一九四九年推翻了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从战争走向和平,才得以使我们搞社会主义建设。 三、关于粟裕为什么不写淮海战役文章的问题 粟裕战争回忆录出版后,好多同志看到了,他们肯定战争回忆录写得好,写得实事求是,写得全面,写得深刻,是一部粟裕兵书,充满了军事辩证法。也有一些同志看到书中没有写淮海战役的问题,认为是一种缺陷和遗憾。这里帮助粟裕首长说几句话。 粟裕首长在世的时候,不少同志建议他写一篇纪念淮海战役的文章,粟裕老首长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员,淮海战役是他向毛主席建议举行的,是他从头至尾参加指挥的,他掌握了淮海战役的全部情况,他对淮海战役有切身的体会,他完全够资格和有条件写淮海战役的文章,但,我听他夫人楚青同志对我说,粟裕首长多次对她讲,淮海战役的文章他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他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他不看。为什么他不写、不读、不看呢?我的理解,一方面,是由于他的谦虚,不愿意宣传自己。另一方面,在社会上,有人在讲话的时候,有人在作报告的时候,有人在拍电影和电视剧的时候,有人在写文章的时候,把淮海战役的历史真相歪曲了,或者是抹杀了,他对此有想法。事隔二十八年,楚青同志在整理他的遗物时,从他的小本子里发现他亲笔写的《沁园春·淮海战役》。根据分析,这首词可能是一九七七年写的。因为,一九七六年粉碎了“四人帮”,同这首词放在一起的就有粉碎“四人帮”的诗。他的这首词的发现,说明了一个问题,说明淮海战役,他还是有话要说的,他把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浓缩到这首词里面去了。楚青同志整理出他的这首词后,打电话叫我去,把这首词交给我。楚青同志同我说,首长写这首词,是动了一番脑筋的。初稿写出后,他可能嫌潦草,又正正规规地抄写了一遍。 《沁园春·淮海战役》词,内容如下:“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首歼碾庄伯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粟裕的遗作手迹见上图) 大家对粟裕战争回忆录里面没有写淮海战役的文章,感到是个缺憾,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去年粟裕战争回忆录再版的时候,应广大读者的要求,并经过楚青同志同意,将楚青同志整理的《粟裕谈淮海战役》作为附录放进去了,大家看后反映很好。加上粟裕老首长的遗作《沁园春·淮海战役》问世,更是弥补了他没有写淮海战役文章的遗憾。 粟裕一生中打了很多漂亮的胜仗,有一仗歼灭九万多敌人的豫东战役,有一仗歼灭十万多敌人的济南战役,还有一仗歼灭几十万敌人的淮海战役。这是他指挥的前无古人的一次伟大战役,这也是他一生中最伟大的一次杰作。 在这里我还要说几句公道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二野、三野协同作战的结果,功劳两个野战军都有份,三野有一份,二野也有一份。三野的部队多,消灭的敌人多一些,二野的部队少,消灭的敌人少一些,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例如:三野打黄百韬,没有二野的配合,行吗?是不行的。粟裕老首长说,没有二野参战,淮海战役是打不成的,可见二野在淮海战役中所起的作用。

285 评论

南瓜囡囡

解放战争国民党军全面进攻阶段,用于华东战场的兵力为25个整编师68个旅,占其进攻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在其重点进攻时,用于山东战场的兵力为60个旅,占其重点进攻总兵力的64%。

解放战争头半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2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次,粟裕指挥了2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1次,为粟裕所指挥。

解放战争第一年,我军进行较大战役42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11次,粟裕指挥了6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8次,粟裕指挥了4次。

解放战争开始到渡江战役前,不算三大战役和太原战役,我军进行较大战役103次。歼敌2万人以上者35次,粟裕指挥了10次;歼敌3万人以上者20次,粟裕指挥了8次。

作为华东战场的统帅,对战役指挥负主要责任的军事首长,粟裕指挥的战役大部分都有创记录水平,并对战区作战以至整个战争进程具有重大影响。

扩展资料

粟裕组建了苏浙公学并亲兼任校长,开办了各种短期训练队,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军政干部和参谋人才。

粟裕组建的华中军区和华中野战军,实现了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在粟裕的指挥下,依托苏中解放区连续作战七次,并且“七战七捷”,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敢打必胜的信心,为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指导提供了实践经验。

1945年12月25日,粟裕所指挥的高邮邵伯战役,创造了抗日战争期间一次战役歼灭日军人数的最高纪录(歼灭日军1100多人,歼灭伪军5000多人),打破了蒋军“开锁进门,长驱直入,直捣两淮”的企图,改善了华中南线战略态势,为后来的苏中战役创造了良好的战场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粟裕

156 评论

懒云堂主

1907年8月10日,粟裕,原名粟多珍出生在湖南省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一个旧式封建地主家庭。 1918年,粟裕入县城“模范小学”和“高等小学”读书。 1924年1月8日,粟裕离家出走,到常德就读于常德第二师范附小高年级和常德“平民中学”。 1925年春,粟裕考入常德省立男子第二师范。 1925年11月,粟裕在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5月,参加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 1927年6月,粟裕在第二十四师教导队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7月中旬,粟裕随教导队由武昌开赴南昌,担任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警卫队班长,参加了南昌起义。 1927年10月16日,粟裕在战斗中头部中弹负重伤,战友把他枪拿走后,安顿在路边的沟里。当粟裕苏醒后,以惊人的毅力追赶上部队。 1927年10月底,任步兵第五连政治指导员。 1928年6月,在反针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四次“进剿”中,粟裕抓住战机,指挥战士反冲击,自己带一个班俘敌100多人。随后,他调任三连连长。 1929年8月,粟裕升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第二支队政治委员。 1930年6月,粟裕调任红十二军第五支队支队长。 1930年12月,粟裕升任红二十军第六十五师师长。不久改任第六十四师师长。 1931年6月,红六十四师改为红四军第十三师,粟裕仍任师长。 1931年11月,粟裕升任红四军参谋长,不久到红军学校任队长。 1932年5月,粟裕离开红军学校回红四军任参谋长。不久,粟裕调任红一军团教导师政治委员。 1933年2月,任红十一军参谋长。 1933年5月,在攻打硝石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左臂致残。 1933年10月28日,任红七军团第二十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1933年11月,在浒湾战斗中,粟裕带领不足2000人的部队,阻击敌军9个团1.5万人的进攻,并在被围敌军的两面夹击下,战斗两天一夜,完成阻击任务,突出重围。 1934年11月,粟裕调任红十军团参谋长。 1935年2月,粟裕任挺进师师长。全师三个支队和师直属队共500余人。 1935年4月28日,粟裕率挺进师打垮浙江保安团李秀所部1200多人和福建保安第二团马洪深部1000多人的分进合击,歼敌500余人。 1935年10月5日,粟裕任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员。 1937年9月,国共合作抗日的局面已经形成,挺进师与浙南各地的游击队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 1938年3月,粟裕领导的“抗日游击总队”被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粟裕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员。 1939年11月,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成立新四军江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 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仍以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粟裕兼任参谋长。 1940年10月,粟裕率领不足5000人的部队,韩德勤指挥的国民党26个团3万多人以黄桥为中心展开决战。歼灭韩德勤部主力和独立第六旅共1.1万余人,取得黄桥大捷。 1941年1月,粟裕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苏中军区司令员。(在对日作战中能顾全大局,积极配合其它根据地行动,成为日军进攻的重点) 1942年10月,新四军第一师、第六师正式合并为第一师,粟裕任师长兼政治委员。 1945年1月,粟裕任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5年夏,粟裕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45年10月,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 1945年11月,成立华中野战军,粟裕任司令员,下辖4个纵队。 1945年12月,发起高邮战役,收复高邮。使华中与山东解放区联成一片。 1946年6-7月,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3万余人反击进犯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为5个整编师、15个旅,约12万人。在中共中央提出外线作战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先在内线打的建议,被中央采纳后,利用1个半月的时间,七战七捷,歼敌5万余人。 1946年10月,山东、华中两野战军合并,陈毅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为副司令员,负责战役指挥。 1946年12月,国民党集中25个半旅和1个快速纵队,分4路向华中解放区发起进攻。粟裕集中24个团的兵力在宿迁以北地区全歼国民党整编第六十九师2.1万余人。 1947年1月,粟裕部署和指挥了鲁南战役。集中27个团的兵力,经过两个阶段18天连续作战,歼灭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整编第二十六师、整编第五十一师及第一快速纵队,共5.3万余人。并成立了人民解放军第一特种兵纵队。 1947年1月下旬,成立华东野战军,陈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粟裕任副司令员,负责战役指挥。 1947年2月,国民党集中23个军(整编师)、53个师(整编旅),采取南北对进的部署,企图寻华东野战军决战。粟裕为粉碎这次进攻,组织华东野战军发动了莱芜战役,经3昼夜激战,全歼国民党军7个师,整个战役歼敌7万余人。 1947年3-7月,在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与国民党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兵力对阵。以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二师师部及两个旅,活捉师长杨文泉;全歼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击毙其中将师长张灵甫而取得胜利。 1947年9月上旬,粟裕指挥了沙土集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五十七师。 1947年9月下旬,粟裕与陈毅率外线兵团跨越陇海路开辟豫皖苏地区,攻克县城24座,歼国民党军1万余人。 1947年11月7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发起陇海路破击战,歼国民党军1.1万余人。 1947年12月13日,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协同陈谢兵团发动平汉路战役,歼国民党军3.2万余人。 1948年1月,中央军委指示粟裕,拟由粟裕率第一、第四、第六3个纵队渡江南进。粟裕慎重思考后,于4月28日向中央军委发了电报,5月5日又奔赴西柏坡向毛泽东及其他四位中共中央书记当面汇报,提出暂不过江,集中主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仗的建议,并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和代政治委员。 1948年5月30日,粟裕率第一、四、六纵队及两广纵队渡黄河南下。 1948年6月,粟裕指挥豫东战役。在中原野战军的有力配合下,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8个纵队及中原野战军2个纵队,先克河南省省会开封,后围歼援敌于睢杞地区,共歼国民党军9万余人。 1948年9月,粟裕和潭震林组织了济南战役,攻克山东省会济南,歼灭国民党军10万余人。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中,粟裕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16个纵队,参加了淮海战役歼灭黄伯韬兵团和杜聿明集团的3个兵团的作战,并派6个纵队南下参加围歼黄维兵团和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 1949年1月,华东野战军整编为第三野战军,粟裕任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 1949年4月21日,粟裕参与指挥渡江战役。指挥东集团和中集团突破长江防线,于23日,解放丹阳、无锡等城市,占领南京。并在郎溪、广德地区歼灭国民党军5个军8万余人,5月初解放杭州。 1949年5月中下旬,粟裕组织指挥淞沪战役。歼灭国民党守军8个军15万余人。 从1951年起,粟裕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1954年至1958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58年10月,粟裕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58年12月,粟裕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1966年,任中央军委常委。 1967年,在周总理的关心和保护下,参加了国务院的领导工作。 1969年4月和1973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5年,粟裕再任中央军委常委。 1977年8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粟裕当选为中央委员。 1980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粟裕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2年9月,粟裕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1984年2月5日16时33分,粟裕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174 评论

侠女游浆糊

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参加历次反“会剿”和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时留在南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员、江南指挥部和苏北指挥部副指挥。1941年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第六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副司令、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等职,主要指挥高邮战役、陇海线徐(州)海(州)段战役、苏中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等职。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2月5日逝世。

301 评论

霍爾因斯基

粟裕应该是十大元师,自己客气了

169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语料库论文范文资料

    概数助词“来”的语法化演变动因与机制探析 我们发现,概数词“来”语法化的动因主要是语言接触和频率效应与重复,其语法化的机制包括隐喻与转喻以及竞争机制。以下是我J

    小妮子乖乖81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资政论文范文资料

    一、历史地位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或者说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政治上,它主张“以法治国”、舆论监督和直接选举政府官员

    疯疯丫头315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关于资本论论文范文资料

    21世纪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世纪,资本主义的变化与发展直接影响其历史命运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资本主义发展论文,供大

    云里雨里大太阳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香料论文范文资料

    在现代社会中,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的基础,食品添加剂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各界关注的重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添加剂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分析食品添

    小不点yys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资讯论文范文资料

    新闻学是在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逻辑学、语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相关。新闻学是当前最有前途、最有影响、最有时代特点的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毕业论文,

    伯纳乌的蓝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