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丁不二
财务报表分析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大学生活就即将结束,大学生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计划的、比较正规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报表分析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财务报表分析的概念
纽约大学Leopold A. Bernstein(2012)把财务报表分析定义为: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成果进行的分析,通常包括对企业投资收益、盈利能力、短期支付能力、长期偿债能力、企业价值等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得出对企业财务状况及成果的评价[1]。
美国学者Gerald L.White(1998)认为:对财务报表的分析,旨在对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2]。
国内学者如杜胜利、谢志华等(2008)把其定义为:财务报表分析是财务分析人员根据企业财务报告信息及相关经济信息分析企业经济活动,其目的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预测未来可能的业绩,以帮助信息使用人员改善经营决策[3]。
从以上的定义可以看出,Leopold A. Bernstein把财务报表分析看做一个成果分析,通过各项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杜胜利、谢志华等主要把财务报表分析定为一个判定流程,评定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和经验成果,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成果和业绩做出预测。
虽然说国内外学者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定义不同,但可以看出其共同点都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是一种技术手段,是以财务报表和企业的相关经济活动信息为载体,目的是给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企业经营活动方面的相关信息,综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可以认为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披露和隐含信息的一个挖掘过程。
2.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
付小丽(2006)指出:报表在披露信息层面包含一定的局限性,令针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很难系统化及全面化开展[4]。
陈如意(2006)指出: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是分类汇总性数据,不能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详细情况[5]。
黄秋玲(2006)指出:第一,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为基础,未考虑到现行计价与历史计价的差别。第二,财务报表分析通常是假定报表是真实的,其真
实性,要靠审计来验证,财务报表不能解决报表的真实性问题[6]。
徐建雯(2012)指出:第一,企业财务报表只能收集单个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不能反映出同行业中其他企业的财务状况。第二,报表展示的信息存在滞后性[7]。
赵华(1991)指出: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暂时性的信息。会计报表是分期编制的,一般反映某个期间如一年或半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段期间经营的盈与亏,不能说明企业今后一直所处于这种状态[8]。
综上,财务报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不能反映用非货币计量的信息对企业的影响、数据是汇总性的不能详细反映财务状况、所显示的信息具有滞后性和暂时性以及报表存在真实性这五方面。
3.财务报表存在问题的原因研究
陈海平(1999)指出:分析者在进行财务报表分析时具有分析心理定势的局限性,对企业取得的.业绩非常关注, 而对出现的问题常有一种辩解,所以这种心理定势使其分析失去客观性和公正性, 不能客观地作出结论[9]。
李雪梅(2004)指出:分析者进行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不同,分析的角度也就不同。管理人员很少全面地去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报表, 只是在感到某些方面有问题时才去了解、翻阅财务报表中相关部分的内容, 这样割裂整体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10]。
倪桂兰(2006)指出:现行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中,主要依据相关指标进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分析,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现有指标体系已无法全面反应真实的企业经营状况,缺乏对企业产生影响较大的非财务类指标的分析,例如市场份额指标、服务指标、产品质量、人力资源、持续盈利及潜在盈利能力等指标[11]。
Duarte Triggers(2002)认为,比率分析方法是以历史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依据这些历史资料计算出来的财务比率所反映的财务状况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而这样的财务分析不宜作为判断未来经济状况的可靠依据。他正在致力于研究财务信息改进的指标,以克服比例分析方法的缺点[12]。
石慧丽(1999)指出: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 这些分析方法各有各的优点, 但又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比如比较分析法在不同
企业, 甚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数据都可能缺乏可比性; 趋势分析法一般运用本企业数年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分析, 历史数据代表过去, 并不代表合理性[13]。
综上,报表存在问题的原因是由分析者存在心理定势、分析目的和分析方法的不足所导致的。
4.财务报表分析的对策研究
钟雪(1990)指出加强对企业所处行业背景信息的了解。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背景,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及企业竞争优势分析发现行业环境对本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借鉴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法和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进行战略分析[14]。
胡奕月(2011)指出坚持多元、立体的分析原则。采用多种方法,根据多项指标的变化,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如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等。此外,合理增加非财务类指标体系,如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及服务指标、人力资源指标及持续、潜在盈利能力指标等。当前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中仅包含传统单一的财务指标,无法适应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多元化、现代化的经营发展需求,倘若合理引入非财务类指标体系则恰好能有效弥补该类方面的不足[15]。
洪晖晖(2005)指出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提高分析内容的容量和分析结果的时效性。财务分析主要是从计算机或网络获取数据,可以直接存取大型计算机数据,及时收集、整理、分类、统计和分析。计算机的运用使财务分析从手工操作向自动化转变, 不仅提高了财务分析的效率和质量, 而且解决了现行分析成本高、时效性差、难以处理特殊事项或偶然事项的缺陷[16]。
综上所述,要想正确有效的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要尽可能多的收集相关数据资料,加强对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的了解,并且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这四方面来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虽然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有其局限性的一面,我们应积极发挥其优势,同时采取合理的对策弥补其缺陷,做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
5.结束语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对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的文献有很多,但有关对双汇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寥寥可数,笔者希望在借鉴已形成财务报表分析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学家专家提出的财务分析方法改进的对策,对双汇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使经营者更加了解双汇的经营与财务情况,也可以为改善企业管理提供努力的方向。因此,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
老王09870
探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
新原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形式,将契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化间接计入损益,行将未完成的资本利得和损失归入了利润表。以下是我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分析之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次要重新原则下利润表的理念变化、计质变化、列报变化以及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外延变化等四个方面停止论述。提出在剖析新企业会计原则下的利润表时,要在常常性收益与非常常性收益、已确认已完成收益与已确认未完成收益、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一切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三个方面加以关注。
关键:新原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
我国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原则体系,依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和常规,严厉界定了资产、负债、一切者权益、支出、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定义,明白规则了有关会计要素确实认条件、计量准绳,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凸显了资产负债表的中心位置,改动了支出费用观下利润表在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占主导位置的状况。因而,在新企业会计原则下,企业的利润表发作了很大的变化。
一、新企业会计原则下利润表的变化
(1)理念的变化:支出费用观——资产负债表观
多年来。我国的会计原则遵照的是支出费用观。在支出费用观下,收益是一定时期的支出减去各类相关本钱费用后的差额。即收益=支出-费用。1993年7月1 日开端实施的《企业会计原则(根本原则)》第五十四条明白“利润是企业在一活期间的运营效果。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也就是说,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数据都是思索到支出确认和费用配比之后的后果。在支出费用观下资产负债表是利润表的副产品。
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原则体系引入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即会计原则的制定者在制定标准某类买卖或事项的会计原则时。应首先定义并标准由此类买卖发生的资产或负债的计量;然后,再依据所定义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来确认收益。新《企业会计原则——根本原则》第三十七条规则“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时期的运营效果。利润包括支出减去费用后的净额、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就是指该当计入当期损益、会招致一切者权益发作增减变化的、与一切者投入资本或许向一切者分配利润有关的利得或许损失。复杂的说,利润表中利润的度量次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利润表可以被看作反映企业一活期间净资产的变化表。
(2)计量的变化:历史本钱——公允价值
1993年《企业会计原则(根本原则)》的第十九条明白“各项财富物资该当按获得时的实践本钱计价。物价变化时,除国度另有规则者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也就是说历史本钱是会计计量的根本属性。
2006年发布的新原则不再单纯强调历史本钱为根本计量属性,而是过度、慎重地引入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流、资产减值、债权重组、金融工具、套期保值、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兼并等方面都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形式,并且将契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的变化间接计入了损益,进入利润表。依照公允价值停止会计计量,可以愈加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运营效果,从而向投资者提供愈加相关的信息,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契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
(3)报表列报的变化
新旧原则下的利润表的列报也发作了很大变化。 首先,新原则下的利润表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而是一致在“营业支出”、“营业本钱”、“营业税金及附加”中停止列报。这一方面是基于市场经济中企业运营规模不时扩展,运营内容呈多元化开展,不同运营业务支出相当,主营业务与其他业务的界线曾经很模糊;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新会计原则体系与国际原则的趋同。
其次,由于新原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形式。新原则下的利润表添加了“公允价值变化收益”项目;新原则下的利润表还独自列报 “资产减值损失”项目,明细列报“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非活动资产处置损失”项目等,并将“营业费用”改为“销售费用”、将“投资收益” 归入营业利润的范围,使会计信息愈加简洁通明。便于财务报告运用者充沛理解企业的财务情况和运营效果。
(4)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外延的变化
由于新企业会计原则体系凸现了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形式、所得税会计处置采用资产负债表债权法以及列报变化等要素,使得新原则下的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外延发作了很大的变化。
原则下的利润表将“投资收益”项目列入营业利润的范围,改动了旧原则下的营业利润仅反映企业正常营业活动所发生的常常性收益的情况,即企业应用资产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报酬也属于营业利润,契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新原则下的利润表添加了“公允价值变化收益”项目,将未完成的资本利得和损失归入了利润表,使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中包括了局部资本性收益,契合综合收益观念,异样契合资产负债表观的理念。
所得税的会计处置采用资产负债表债权法。即企业在获得资产和负债时,该当首先确定其计税根底,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根底之间的差额为(应征税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别,然后确认所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负债表债权法本质上就是资产负债表观的表现。同时,资产负债表债权法所得税会计的施行使得新原则下的利润表中列示的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相配比。增加了由于税法规则与会计原则不分歧发生的税后利润的动摇。
二、对新企业会计原则下利润表的剖析
新企业会计原则体系与旧原则相比,理念更先进,体系更完好,内容更丰厚。新原则依照国际会计常规对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披露作了愈加严厉和迷信的规则,强调了财务报表列报项目的`真实性和牢靠性,在次要方面和关键环节完成了与国际会计原则的趋同。笔者在实务中剖析新原则下的利润表时,以为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关注。
(1)常常性收益与非常常性收益
旧原则下的利润表中营业利润不包括“投资收益”项目。因而在剖析企业的利润状况时。普通以为营业利润即为企业的常常性收益,很多企业在停止考核时也会用到常常性收益的目标,次要用来反映经过运营者努力所获取的运营性收益。新原则下的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项目包括在营业利润中,并且还添加了“公允价值变化收益”项目,因而在剖析企业的利润表或对企业停止考核时,都要留意营业利润的外延曾经发作了变化,常常性收益要重新剖析计算,以真实反映企业的常常性收益。
(2)已确认已完成收益与已确认未完成收益
关于收益确实定,旧原则遵照的是支出费用观,因此利润表上所反映的收益并不是企业的全部收益。即未包括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利润表中的收益只是已确认已完成的收益;新原则则遵照的是资产负债表观,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形式。并将契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化间接计入损益、进入利润表,利润表中的收益不只包括已确认已完成的收益,还包括已确认未完成的持有资产价值增值(或减值)的收益。因而,在执行新原则的企业制定利润分配方案时,要留意区分已确认已完成收益与已确认未完成收益。这是由于一方面已确认未完成收益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现金流量,过度的利润分配会影响企业的开展和运营;另一方面。当持有资产的市场价值歪曲或动摇猛烈时,过度的利润分配中能够隐含了资本的返还,从而损害企业的盈利才能。
(3) 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与计入一切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新原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形式,将契合一定条件的公允价值变化间接计入损益,行将未完成的资本利得和损失归入了利润表。使得利润表的收益中包括了局部资本性收益,契合综合收益观。但新原则下的利润表并非完全的综合收益观。综合收益观以为“收益是除股利分配和资本买卖外特定时期内一切的买卖或企业重估所确认的权益的总变化”(《会计实际》汤云为、钱逢胜),但是我国新原则将“利得和损失”分为“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间接计入一切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例如《企业会计原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六条规则“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形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依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一切者权益。”因而,报表运用者要片面理解企业的收益状况。不只要剖析利润表,还要关注一切者权益变化表。
参考文献:
[1] 新会计原则对企业当年运营绩效的影响 连青霞 2008
[2] 新企业会计原则下利润表的变化及剖析 史敏 2008
[3] 会计目的研讨的文献综述 高蕾 2007
[4] 财政部.企业会计原则2006[S].北京:经济迷信出版社,2006
[5] 熊哲玲,梁静.论我国会计标准变革方向[J].财经实际与理论,2002(4).
[6] 吴健. 企业会计标准成绩探析[J]. 上海企业 , 2006,(07)
[7] 本刊编辑部. 中国会计标准体系表示图[J]. 财会通讯(综合版) , 2005,(01)
[8] 王立彦,刘志远.《本钱管理睬计》.北京:经济迷信出版社,2000
[9] 龚曼君.《管理睬计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
[10] 中国会计学会主编《人力资源会计专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提纲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
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是为了实现 企业战略 目标,运用特定的指标和标准,采用科学的评价 方法 ,对企业盈利状况以及未来的盈利潜力做出的一种判断。下面是我为大
利润表变化:1、定义一个时间范围,比如年度、季度、月度2、增量分析。即对利润表的每一项目进行两期的比较,分为增量和增率。3、结构性分析。即计算每一项目与当期收入
A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财务分析内容和格式,全面揭示经济活动及其效果,切实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应于本集团的所有核
利润表依据“收入-费用=利润”来编制,主要反映一定时期内公司的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支出之后的净收益。通过利润表,我们一般可以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管理的成功程度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