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的猫g
选择题做题技巧1、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新情境试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要求学生进行判断,论证或者评价,解答此类试题一般的人要求是:(1) 读懂材料的核心思想。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中国古代史的选择题一般采取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很多学生不解其意,而造成错答。(2)对号入座。任何试题都是对所学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将试题中的材料与所学的知识“挂钩”在此基础上进行解答。(3)对照设问。它的意思也就是明确试题的问题,根据问题寻找材料中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判断。例题:《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均以德,德均以卜”这段记载说明了什么(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2、图片材料型选择题该类试题主要以李世图片、照片或绘画等为载体,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图片、分析李世问题的能力(1)审图:必须弄清楚审图的三要素:人物、器物和文字(2)审注:“注”对图起到补充性和解释性的作用,很多是试题设计者为降低试题的难度或者保证答案的唯一性而加注的,对于解答试题起到关键作用(3)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4)在认真审图的基础上,建立与教材知识的链接,左后确定答案。3、概念性选择题概念性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丽水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识和理解阐释能力。此类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解答概念型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背景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比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选项的阐释却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明显排除(3)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间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4)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例题:《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A天人感应思想 B制天命而用之C阴阳五行学说 D封建等级思想4、评价性选择题此类题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1) 坚持正确的立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的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2)坚持正确的标准。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时间标准,即一切历史活动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3)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例题: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成通常是播种量的三四倍,最好的收成也不过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片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5、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就是考察历史事件或历史显现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在高考选择题中最为常见。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基本法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根据时间顺序判断:时间在前才有可能是“因”时间在后才有可能是“果”(20运用基本原理判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时因,社会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3)限定词法。即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例题:《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yi)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这体现了()A唐代政治民主的进步性 B决策中枢的分权制衡性C统治之道贵在外儒内法 D君主专制政令不够通达6、组合型选择题组合型选择题是近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题型。这类题型四个备选题枝是由多个小选项排列组合而成,这类题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特点,每年的高考选择题中,该类试题是选择题中得分率较低的一种。排除法是准确判断组合型历史选择题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有戏、以下几种方法:(1)排“错”法:就是从题目提供的选肢中直接排除错误选肢,只要能够确定组合肢中的一个错误选项就可以把凡是有该组合肢的备选答案排除,往往一步就能得出正确答案。(2)排“正”法:即在众多的选肢中,确认一个或几个正确选肢,从而在四个备选组合肢中排除不含有正确备选项的组合肢。(3)排“异”法。即排除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缘的选肢(4)存同辨异法:在经过上述三种排除法之后扔不能得到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可以将剩下的备选题肢中相同的小选项保留下来,不同的选项再进行辨析。(5)自相矛盾排除法:备选的选肢存在表述相互矛盾的,排除组合肢中同时含有相互矛盾的选肢,最后判断两个矛盾选肢进行作答。7、表格材料型选择题表格材料型选择题是运用计量史学研究成果的产物,也是学生从定量分析道定性分析的过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1)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表格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表格反映的问题所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表格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2)选项要“二思”:一思每一个备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事实,排除不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二思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总之,要将材料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例题:《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朝代战国西汉唐南宋清(1820)城市化率15.9%17.5%20.8%22.0%6.9%请指出南宋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市坊界限被打破3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4商业发展的推动A12 B24 C 14 D 238、否定性选择题否定性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唱出现的人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无”“没有”“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有:(1)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3)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和见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例:北宋著名学者李觏曾经指出:“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对此段材料里欧接错误的是()A材料揭示了儒学复兴的某种背景 B材料将儒佛对比,对佛学甚是推崇C该材料反对儒学的伦理说教,陈义甚高D材料显示学者思考探索,试图改造儒学9、最佳选择题此类题型在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最突出的”“主要”“直接”等。(1)排除法:排除表述存在错误的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的选项和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2)比较分析法:即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更具有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入选的选项常有以下几种毛病: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等(3)基本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i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如主观与客观、量变与质变、主次矛盾、共性与个性,发展观等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答案(4)联系历史背景分析法: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找出最佳选项。错误选项常范围过大,以偏概全,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10、排序式选择题排序式选择题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将一些历史事件、现象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解题方法主要有()(1)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意见史实,然后找出选项中以这一史实的序号为首的选项,即可用直选法选出正确答案(2)尾端判断法:原理与上面相似(3)两者比较法:在众多史实中能够判断两个或者三个事件先后顺序,可以根据他们先后顺序排除选项,以减少判断难度。11、比较性选择题比较性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比较性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区别”等词语出现。解答此类选择题主要分四个步骤:(1)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题干考查角度,看题干考查的是二者间的联系还是区别。(2)联,联系材料中的相关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知识,并进行对比。(3)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的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角度。(4)查,审查备选项,只是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例题: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最早提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建议:“为全国 之脉络,通则无病焉”1874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修建铁路的建议:“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一日数百里,则统帅当不至于误事”二者的直接影响()A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C有利于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 D方便了中国百姓日常出行
沉默的玫瑰
特点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因素,通俗地说就是与众不同的地方,其特殊性一般通过和同类事物比较、鉴别中得出结论。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特点类答题模板 方法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答题模板
特点=本质(阶级属性)+各方面状况(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地域或领域、规模速度等)+新发展、新变化(比较)+时间(时间早晚、经历时间长短)+目的+过程+程度(彻底、局限性)+因素+性质+地位(最早、首创、领先)+作用+影响(广泛、深远、持久)。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种解题方法:
答题模板一:
从历史事物的要素角度看答题内容。回答历史特点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赋分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从某几个方面思考并 总结 特点。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特殊的方式作准备,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2)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3)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如辛亥革命和太平天国运动同属旧民主主义革命,但从目的来说,辛亥革命具有新的特点(从经济上说,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从政治上说,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挽救民族危亡)。
(4)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 领导力 量、力量对比)、是顺利、最突出的地方、其中的重大事件等。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与英国、美国政治制度的确立相比,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从1789年到1875年,共和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5)内容( 措施 )——产生依据、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6)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局限性等。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
(7)范围——包括地域、领域等。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以往的危机相比,就具有范围广(波及地域广、涉及的经济部门多)的特点。
(8)性质——是否具有时代特征、双重性质、性质发生变化等。如西班牙内战开始时属政府与叛乱势力的内战,后由于德国干涉而发展为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
(9)影响——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如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议的影响直至今天,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因此该会议具有影响深远的特点。
答题模板二:专项分析(多角度分析)
(1)政治角度: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的变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考虑。
(2)经济角度: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状况、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
(3)思想 文化 角度: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对人民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进行思考,如:批判了君主专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赞扬了人们的反抗精神,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
答题模板三:从历史特点的角度看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1)某一时期的特征。如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归纳。
(2)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点,可从技术发展、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经济形态等方面进行概括。
(3)某一历史事件自身具有的特点,可从原因、性质、过程、特殊性、结果、历史地位与影响等方面进行归纳。这类设问一般适用于重大革命、改革、思想运动等。
(4)针对某一历史现象可利用材料信息,归纳其发展过程反应的特点。如综合材料信息说明该时期解决民生问题的突出特点、总结材料信息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等。
历史特点类答题模板方法相关 文章 :
★ 高考历史各种题型答题技巧与模板
★ 高考历史十大类试题解题方法指导
★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大全
★ 高考历史12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整理
★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
★ 高考历史12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归纳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与历史名词解释对比
★ 历史高考万能答题模板
★ 2020年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整理
★ 高中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小玩子2603
如下:
1、亮明观点。用词一定要确定。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要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最后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或评价性升华。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一般不要照搬政治课所学的原理,但要以政治课上所学原理为思路、为依据,用历史的语言来表达。
论述题如何考查?
材料论述题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是考查基础知识,分值赋分为4分。第二个问,通常表述为“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即根据材料论述历史观点。分值赋分为5分。
第二问考查赋分标准,观点呈现(提炼观点)(2分)一论述(史实论述)(2分)一结论(观点升华)(1分)(如果6分,提出观点2分,论述3分,结论1分)。这个不同地区分值不一样。
论点 论证 论据这个是三要素论文内容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论文一般由七部分组成依次为1.封面 2.摘要3.目录
历史论文的标准格式⑴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语词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应避免使用的不常见的省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字数一般不
在历史中考中材料解析题为必考题型。材料解析题的题目考查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掌握这类题型的解法非常重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
历史小短文答题格式如下: 1、事件一+事件一(与事件二有关的)影响+事件二(与事件一有关)背景+事件二+事件一、二的共同性质、影响、作用、共同点、趋势等。 2、
历史小论文格式 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历史小论文格式,欢迎参考阅读! 题目:初中历史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研究 一、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