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8

jettyjiang
首页 > 期刊论文 > 嘉靖时期明蒙关系研究论文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土豆豆的焦糖

已采纳

非常明智的决定。一是因为蒙古经济强大了的话,军事自然跟着强大,对于我们来说是威胁。二是因为经济制裁本身就比战争更能毁了一个国家。

204 评论

代号为喵

从名字上来说,我们可以知道贸易之战,就是为了贸易,为了经济,为了能让生活过得更好,所以打蒙古是很有必要的。

164 评论

宠儿520520

明朝与北方蒙古是敌对关系。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全国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

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确立里甲制,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之役平定北元,消除外患。

永乐时期武功昌盛,天下大治,收复安南设交趾布政司,朱棣又亲自率兵五征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后的鞑靼与瓦剌。

朱棣册封瓦剌三王,使与鞑靼对立,见瓦剌中兴之势,又助鞑靼讨伐瓦剌,不使任何一方独大。

同时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个卫所自治权。朱棣还于1406年和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

朱棣安抚东北女真各部,在归附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设置卫所,并派亦失哈安抚黑龙江下游的野人女真。

1407年亦失哈在混同江庙街的对岸塔林设奴儿干都司,扩大明朝东疆,亦失哈并于1413年视察库页岛,宣示明朝对此地的主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329 评论

快到腕里来

非常有必要,每个朝代最痛苦的就是边境的安稳,而蒙古越来越强大的话,对中原始终是一个很大的威胁,所以在经济上限制也是一种手段。

146 评论

爱吃爱疯

嘉靖二十年(1541年)8月,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派遣使者到明朝,请求开放边境互市,进行贸易。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贸易对双方其实都有好处。不过,嘉靖皇帝非常讨厌蒙古人,他认为蒙古人冒犯了他的威风和尊严,令他难以容忍。所以蒙古人的贸易请求被直接拒绝掉了。不仅如此,明朝还出重金悬赏“购买”俺答汗的人头。

面对明朝的傲慢态度,蒙古人很快就予以了“回应”。同年10月,几支蒙古部队侵入山西北部和西部,将这一区域洗劫一空。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7月,俺答汗再次派遣使者来到明朝,请求开放边境互市贸易。这次派遣的使者原本是个明朝人,后来被蒙古人俘虏,所以改换了门庭,为蒙古人打工。当使者进入明朝境内的时候,立刻被抓了起来。朝廷以叛国罪的罪名将其押送到北京后处决了。对于这一结果,俺答汗非常愤怒,他率领三万多名蒙古骑兵再次入侵山西,并击溃了守卫的明朝军队,省府太原城郊遭劫掠和焚烧。

此后,蒙古军队就不定期地进入明朝境内进行劫掠。由于蒙古骑兵机动性很强,明朝军队很难做出大规模集结,所以在双方多次交手中,明军总是屡战屡败。

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蒙古人袭击了宣府(明朝九边重镇之一),再次打败了驻守当地的明军。俺答汗放出话来,如果明朝拒绝互市,那么下次蒙古军队将直接攻打北京。此事让嘉靖皇帝感到紧张,不过特别爱面子的嘉靖帝认为此时如果同意互市,那对他的威严将是一次严重打击,因此毫不犹豫地再次拒绝了。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9月,俺答汗率军突破了古北口的防线,兵临北京城下。时任内阁首辅的严嵩竟然对兵部尚书丁汝夔说,塞上打仗,败了可以掩饰,京郊打仗,败了不可掩饰,俺答不过是掠食贼,饱了自然便去。丁汝夔会意,命令明军坚守京城,不得出战。结果俺答汗纵兵在北京城外大肆劫掠长达八天时间,然后带着抢来的东西毫发无损地撤走了。历史上将这一事件称为“庚戌之变”。

从1550年的“庚戌之变”后,到1566年嘉靖皇帝去世前,蒙古人年年都会入侵明朝境内。明朝不得不派重兵保卫北方边境,每年都要为此花费巨额的军饷,代价可谓是非常沉重。到了嘉靖朝晚期,明朝国库内的存银已经是空空如也。而嘉靖皇帝对于蒙古人的频繁入侵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关心,因为此时他已经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上面了。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1567年1月23日),嘉靖帝驾崩于乾清宫,时年60岁。裕王朱载垕继承皇位,即隆庆皇帝。

隆庆帝登基后,一直致力于改善明朝的对外关系,并取得了积极成果。隆庆五年(1571年),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开放十一处边境贸易口岸,使蒙古人能通过贸易获得中国资源,史称“隆庆和议”。自此,明朝与蒙古近二百年的敌对状态宣告结束,明朝北方边境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

所有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所需的资源。对蒙古人而言,能通过贸易方式获得所需物品,那就完全没必要再通过战争去劫掠了。所以,贸易往往是解决战争的最有效手段。

270 评论

继续改一个

明朝与北方蒙古是敌对关系。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

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1360年,鄱阳湖水战使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1363年,陈友谅败亡。1364年,朱元璋称王,史称“西吴”,与占平江府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

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全国的统治。

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扩展资料:

明初盛世

洪武之治:明太祖为了巩固统治,建立健全各种政治制度,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还制定酷刑,严惩贪官污吏,开创了“洪武之治”后罢中书省及丞相,皇帝总揽大权,使封建中央集权更加集中和强化。

一、经济

洪武八年(1375)三月,明太祖下令印制“大明宝钞”在民间通行。洪武初,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多为鼓铸的铜钱“洪武通宝”。然而,明朝初期极端缺乏铜料,铜质货币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为此,明太祖借鉴元代实行的纸币制度,印制“大明宝钞”与铜钱并行,以纸币为主,铜钱为辅。明朝宝钞共分六等:一百文、二百文、三百文、四百文、五百文、一贯。

二、文化

1、建立学校

洪武二年(1369)十月,明太祖下诏命令地方郡县设立学校,并明确规定了府、州、县学的规模和学生学习的内容。地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年资久的,可定期保送到京城国子监深造,也可参加科举获取功名。

1375年,又设社学以教授民间子弟。京城的学校即为国子学(1382年改为国子监),是全国最高学府。其学生叫监生,多为官僚、地主的子弟,主修“四书”、“五经”及典章、律诰等,结业后可直接做官。

2、制定科举

洪武三年(1370)五月,因国家急需人才,明太祖颁发科举诏令,于八月设科取士。明代科兴考试分文武二科,考试分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考中者称举人,京师会试考中者有资格参加殿试。三年一大考,殿试由皇帝亲自把关,殿试及格被录取的通称进士。

凡考中进士者,即可授官。文科考试内容主要局限于四书五经,考试文体通用八股文,虚内容而重形式,因而明代科举制又称八股取士。武科试士则以技勇为重,所考内容因时局要求而变化。六年一大考,考中头名称武状元。

3、设置僧录、道录二司

洪武十五年(1382),明太祖设置僧录、道录二司,在外府州县设置僧纲、道纪等地方分支机构。所有僧、道官员都是挑选精通经典、戒行端洁者充任。

寺观僧、道人数,也由僧录、道录二司送交政府存册。同时,政府赐给僧院、道观大量田地及佃户,以备僧道使用,并免除寺院所有田赋徭役。以后的明代诸帝多受朱元璋的影响,形成了明宫好佛道之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历史

179 评论

相关问答

  • 靖西田七品种研究论文

    三七可按每公斤有多少块(头)分为20头、30头、40头50头、60头和三七筋条(即三七须根),头数越少质量越好!

    长虹饮练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蒙语研究论文

    我会建议你学朝鲜族的文字,其实说实话应该是和韩文差不多的吧嘻嘻嘻。 因为我作为一个聚集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这个形容词是高考时填的,没想到还可以优先录取),回族

    Leo叶2222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秦时明月研究论文

    楼上说的不准确......太多的破坏者现在谁知道哪个是真的......楼主我看过预告片是专门的研究论文日志拖车的内容你旁边,

    三石太保 8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索靖书法研究论文

    转:索靖的书法,浓浅得度,内涵朴厚,古朴如汉隶,转折似今草,气势是相当雄厚的,历来被书法家称为上乘。梁武帝萧衍称誉他的字“遒劲而峻险。遒劲处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

    倾城闸北摄影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嘉人杂志采访光与夜荷尔蒙

    我个人认为这组大片非常好看,看起来非常有感觉,非常符合他们所要表现出来的东西。

    微雨燕双飞1988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