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朦胧6620
在翻译研究中首先要确定研究方向,这个很简单,比如文学翻译,翻译教学,影视翻译,机器翻译,翻译市场等。其次需要明确翻译文本是注重内容,表达形式还是情感的表述,依据翻译的重点去寻觅合适的翻译理论。
坠落的梦天使
摘要:对联这种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形式的文学艺术形式,在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联中常会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明喻更是常见。由于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这给翻译工作者翻译时带来种种困难。德国功能理论为研究对联的翻译提供了新途径。 关键词:德国功能理论;对联;对联翻译;明喻 1.引言 对联这种既有广泛使用价值,又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至今仍焕发着青春,受到人民群众喜爱,也将有永久的生命力。由于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翻译对联困难不小。如何翻译对联,把这种具有独特形式的文学艺术介绍给其他国家的人们,满足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是值得翻译工作者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对联翻译,并着重探讨对联中明喻的翻译。 2.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及其核心概念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德国出现并兴起。代表人物是:凯瑟林娜·赖斯,汉斯·弗米尔,贾斯特·霍斯·曼特瑞,克里丝汀·诺德。 凯瑟林娜·赖斯认为理想的目的语文本应该是译文的目的在概念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同源语文本是等同的。[1]赖斯提出了三步骤的源语文本分析过程。第一步确定源语文本的类型: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或是操作型文本。信息型文本的重点是所传达的内容;表达型文本是作者用以表达个人态度的一种创作型文本;操作型文本是为了吸引读者以某种方式行事的文本。第二步确定原文的文本变体。文本变体是依据某一语言群体中现成的社会文化交际模式,对源语文本进行的分类。第三步分析源语文本的风格,帮助译者决定采用何种翻译策略。赖斯指出,信息型文本的翻译应包含源语文本中的所指内容或概念内容。表达型文本强调语言的形式和美学功用,在翻译表达型文本时,原文的美学和艺术形式应在译文中保留。操作型文本的译文应具有和原文相同的效果。 汉斯·弗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有两个核心概念:目的和委任。他认为,源语文本主要是面向源语读者的,所以原文的写作目的和译文的目的很可能不同。因此翻译时确定翻译的目的十分重要。弗米尔指出,译者是根据他人的委任进行翻译。委任包括两方面:委任的目的以及达到目的的条件。作为委任的产物,译文最终要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需求。贾斯特·霍斯·曼特瑞提出了翻译行为的观点。她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由多个参与者加入的交际过程,每位参与者发挥不同的作用。因为译者负责为目的语读者译出交际性很强的文本,译者应是翻译行为中的专家。曼特瑞认为翻译是一个文化交流过程,应在翻译目的和目的语读者需求的指导下进行。克里丝汀·诺德支持目的论,同时认为译者和源语文本作者的关系也应该纳入到目的论中,于是她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忠诚,忠诚意味着目的语文本的意图应和原作者的意图相协调[2]。忠诚概念的引入充实了目的论的内容。 3.德国功能理论在翻译对联明喻中的应用 对联常常不仅是单纯的叙述,还蕴含着对联作者的情感。根据赖斯文本类型的定义,对联可被归类为一种表达性占主导的文本。对联上下两联字数相等,用书面形式展现后的对称美是其作为一种表达性文本在美学形式和艺术形式上最显着的特点。只有保留这一特点,才能达到给外国读者介绍对联这种中国独特文学艺术形式的目的。然而,汉语和英语差异大,不可能做到完全传达原文的美学形式。在对联英译时,应将上下联翻译成单词字母的数量基本相同的两句,从而将对联的对称美在译文中得到体现。修辞手法的使用在对联中很常见,下文就着重谈谈对联中明喻的翻译。 使用修辞手法能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生动性,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明喻是比喻的一种,是汉英两种语言中都很常见的修辞手法。明喻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某事物,表示两者之间的相似性。汉语常见的喻词有“像”,“好像”,“如”,“似”;英语常见的喻词有“like”,“as”。 (1)万顷湖平长似镜, 四时月好最宜秋。 The vast, calm lake is bright as a mirror; The year-round moon is brightest in autumn. 陈刚译 此联是对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平湖秋月”的描述。上联“似”是喻词,“似镜”是明喻,把平静宽广的西湖比喻成一面镜子。德国功能理论指出“表达型文本是一种创作性文本,其中语言的美学层面得到了体现”。[3]从定义可以看出,对于对联这种表达型文本来说,文字中的美学形式很重要。因为对联中的明喻是源语文本一个最显着的美学和艺术形式,只有将这一美学和艺术形式在译文中保留下来,才能将原文的文字特点传达出来,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同样的表达型文本的语言效果。上述译文中,译者使用了英语比喻词“as”引导喻体“mirror”。译文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原文所传达的文字内容,也把原文的美学形式在译文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2)正邪自古同冰炭, 毁誉于今判伪真。 Justice and injustice are always incompatible as ice and hot coal; Now is the time to judge who is laudable and who is condemnable. 陈刚译 上面这副对联是题写于岳飞墓的对联。对联讲正义与邪恶犹如水火一样不相容。别人对岳飞的诋毁或赞誉,是真是伪,如今人们已做出清楚判断。上联用了明喻,“正”指岳飞,“邪”指陷害岳飞的秦桧之流,“正邪”是明喻的本体。“同”是喻词,“冰炭”是喻体。把“正邪”和“冰炭”相比,是说正义与邪恶犹如冰和炭一样不相容。诺德认为,译者翻译时目的语文本的意图应和原作者的意图相协调。此联的意图是用明喻颂扬岳飞,谴责诬陷岳飞的奸臣。译者用“as”作比喻词,保留了原文的本体和喻体“正邪”和“冰炭”,译为“justice and injustice”和“ice and hot coal”。从德国功能理论视角分析这个译文,译者通过英语明喻的形象描述,传达出和原文相同的思想内容,使目的语读者拥有和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感受,译文的意图和原文的意图相协调,译文充分体现出德国功能理论的理念。 (3)青天似水无鱼月钩空钓, 白露如珠出蚌雨线难穿。 The blue sky is like water without fishes; the moon-hook dangles aimlessly; The clear dew-drops are like pearls from oysters; the rain cannot thread them. 赖恬昌译 这副对联描绘了自然景色。上联说蓝色的天空如同无鱼的水面,一轮弯月像钓鱼钩,钓不到鱼。下联讲露珠如同蚌里的珍珠,如线一般的细雨无法穿过。上联把“青天”比作“水”,说明天空的明净。“青天”是本体,“似”是喻词,“水”是喻体。下联把“白露”比作“珠”,“白露”是本体,“如”是喻词,“珠”是喻体。德国功能理论认为,确定翻译的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十分重要。对联翻译的目的是向目的语读者介绍一种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译文就要体现出原文的形态特点和文字特色。译文上下两联长度基本相等,体现了原文对称的特点。译文用“like”做喻词,保留明喻,不但目的语读者没有理解上的困难,还将原文的文字特色保留下来。这个译文能够顺利完成对联翻译的目的,是功能性很强的译文。
Leven小万
翻译理论,即在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理论,其中有的理论是可以直接描述并且可以通过训练习得,而有的理论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著名的翻译理论有:严复的“信 达 雅”克里斯蒂娜·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functionalism)”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克特福德“语言学观”巴斯奈特“文化转向说”傅雷的“传神”——针对文copy学翻译现代常见的“忠实、通顺”等著名的翻译理论
正确引用参考文献的格式! 1.学术期刊文献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学术著作 [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的基本要求是:观点正确,认真
初中经典的德育论文 现代德育内容并不是单方面道德层面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德育、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及心理承受力等。一起来看看初中经典的德育论文吧! 摘要:随
论文写作必须查资料,而资料是海量的,你要查到你所需要的资料,必须根据文献分类进行检索。因此,文献检索的重要作用就是帮助你去找到你所需要的论文写作资料。
设计在不断发展,学科建设亦是如此,设计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必然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与艺术设计实践的不断结合而发展变化。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