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43

家有陈先森
首页 > 期刊论文 > 对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研究论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njinghong

已采纳

古代天文学的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下面是关于古代天文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要: 中国古代天文学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自神话时期兴起,绵延千年不衰。但中外学者对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质疑也从未停止过。本文从科学哲学角度,叙述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与发展,详细分析其功能效用与历史影响,从而辨别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为真科学。

关键词: 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哲学;真科学

一、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兴起

从众多资料来看,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历史之悠久,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传说在少昊氏时,人人私下研习天文,都搞起了沟通上天的巫术,致使天下大乱。颛顼帝命令重、黎二人“绝地天通”,禁止了平民与上天沟通交流。之后与天交流的权利就专属于天子,也只有天子钦定的巫觋才有资格去沟通上天。从此天文学在古代中国就成了皇家的专属品,而天子也开始拥有了对“天命”的解读权。这也就是中国漫长天文学史的开端。

二、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我国天文学至于夏商周代时已经有了一定水准的历法。特别是到了周代,已经有人开始观测流星、行星等天象及星辰。相比于上古时代,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传统的天文学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正式完成的。在这一时期,不仅二十八星宿体系确立,而且在历法方面有了重大的进步。我们古人开始通过观测日影长短的周年变化来确定冬至和夏至的日期。并且在这一时期流传了大量人们观测流星、彗星等天象的详细记录。这些都成了我国历史上的宝贵资料。

自从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天文学大框架建立之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天文学进一步蓬勃发展。不仅历法得到统一,二十四节气,浑天仪等天文知识以及天文学仪器的进一步发明使得我国的天文学一路高歌猛进。到了元朝,由于铁木真缔造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辉煌帝国,我国古代天文学甚至传到阿拉伯等国,可谓是盛极一时。明清时期,中国开放了千年来“严禁私习天文”的禁令,使得我国古代天文学有机会走向一个新的巅峰。

三、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质疑

也正是因为我国古代天文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服务于皇室,很多中西方学者就质疑中国古代天文学是否是真正的科学。甚至有些激进派的学者直接将中国古代天文学打入伪科学的深渊。在此,笔者持有不同看法。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认为,科学是历史发展总过程的产物,它抽象地表现了这一历史发展总过程的精华,这个精华显然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每一种不同的运动形式都构成每一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而整个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在总体上便构成总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因此,所谓科学就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变化规律的概括,都是人们在感觉经验基础之上用“理性方法”整理概括的结果。此外在科学的本质与功能上,马克思还突出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是一种在人类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的思想。

按照马克思的观念,我们反观中国古代天文学,这是一门有着上千年悠久历史的学科,毫无疑问它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无数古代先贤们定历法、造仪器、编文献来研究这浩渺天空中天体运转的奥秘。这分明就是在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更为重要的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对社会发展变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便是航海。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根据天文学中观测到的星辰位置,发明了具有指向性功能的“司南”。这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这为日后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大家觉得航海之术离我们日常生活过于遥远,不能说对社会变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那么,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该是我们的立身之本了吧。中国古代天文学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石器时代,人们保持着刀耕火种的农业经营方式,这种粗放的耕作模式导致了极端的低产。不过正是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历法的完善,节气的确立,使得传统农业高度关注农时后,精耕细作的优良方式才逐步趋于成熟,造福了无数黎民百姓。

如果说马克思的观点太过于阳春白雪,那当代科学哲学界的泰斗吴国盛教授在《什么是科学》一书中精辟分析了科学的两种基本用法,堪称下里巴人式的真知灼见。第一种是可以依靠它来振兴国家,第二种是某种积极意义上的价值判断。根据这种观点,中国古代天文学及推动了航海时代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繁荣发展。同时,它又大力推动了农业的进步,在价值意义上来讲也是毋容置疑的“好东西”。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承认中国古代天文学是真正的科学呢?

参考文献:

[1]江晓原,钮卫星.中国天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遵妫.中国天文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张之沧.科学哲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4.

[4]吴国盛.什么是科学[M].民出版社,2016.

360 评论

致远……

应该分多个复角度来谈。

首先,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问世就告诉了我们现代人古代人民的智慧。

其次,其中的重要材料对考古也是有一定的价值的。

再次,如今的很多天文历法都是从以前的演变而来的。

还有,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大都是先于别个国家而成的,也是对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力量的一个象征。

扩展资料:

中国古历法,几乎包括天文学的全部内容,带动了古代天文学的全面发展。从一开始内,它就担负起“容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重要任务。早在游牧时代,狩猎和采撷都需要掌握动植物活动和成熟的规律。

后来农业发展起来,对于以农立国的我国来说,掌握天时季节就是至关重要的,人们从观察天象、物候开始,渐渐建立起年月日的概念,为制定历法奠定了基础。

历法从物候历走向阴阳合历,又经过不断改革,达到了相当精确的程度,满足了农耕和日常生活的需要。

在发展过程中,又把推算交食、行星位置、昼夜漏刻、昏旦中星等内容包括进来,可以说创立了中国式的天文年历。

238 评论

sml90050056

中国天文学史文集在以下四本古书上都有:《灵宪》东汉时期的张衡总结多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心得写成的一部天文巨著,也是世界天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春秋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中详细记载了五星之运行情况,以及它们的出没规律。《乾象历》汉献帝建安十一乍(公元206年)刘洪(约135—210)作.它对月亮运动的研究有了新进展,首次提出月亮近地点的移动(过周分),从而算出近点月长度,并在一近点月里逐日编出月离表,又首次提出黄白交角是六度(兼数),首次提出交食计算中推算食限的方法,这些都对后代历法影响很大.《皇极历》隋文帝仁寿四年(公元604年)刘焯(544—610)作,未颁行.《皇极历》考虑太阳和月亮视运动不均匀来计算日月合朔的3时刻,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①.为了求得任意时刻的定朔改正值,又创立了任意间隔二次差内插法的公式.这在中国天文学史和数学都有重要地位,后代历法计算日月五星运动使用的内插法多继承《皇极历》的方法并继续发展.

253 评论

注定孤独终X

《中国天文学史文集· 第三集》是1984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国天文学史文集》编辑组本书汇集了近年来有关中国天文学史研究的论文十六篇和资料二篇。它们的论题涉及中国古代历法、天体测量、宇宙理论、古代仪器和少数民族天文历法等领域。这些文章有观点上的创见,也有新的罕见资料。本书除了供科技史和天文学工作者研究、利用外,也向哲学、民族学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有趣的知识,而广大具有求知欲的读者可从中获得大量爱国主义的养料

213 评论

人到中年156

一、天文科学体系在古代中国是否存在? 天文科学体系在古代中国是否存在?许许多多中外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说法并不一致,正如天文学专家郑文光先生所说: “一个早期研究中国天文学的法国学者德莎素(deSaussure),就曾经根据《尚书·尧典》热情地描绘了他所想象的我国四千多年前的天文学的盛况: ‘在隐藏着中国的神秘古代的黑暗中,《尧典》在我们面前揭开了这样一个场景。皇宫的一个庭院清晰的出现了,这里便是司天之台。闪烁不定的火炬的亮光显示出正在进行的事情;从那投射在漏壶刻度的光线,我们可以看到天文学家们正在选择四颗恒星;当时,这四颗星正位于天球赤道的四个等角距的点上,但是,它们注定要用它们的移动来为后世说明,这幕场景发生在四千多年以前。’ 也是一早期研究中国天文学史的法国学者马伯乐(H.Maspero)却截然相反,他认为中国天文学的历史是很短的,直到公元前五、六世纪,中国天文学还没有产生。 另一个法国人德伦贝尔(M.Delambre)走得更远。他说:‘中国历史虽然长,但天文学简直没有在中国发生过。’这已经不是评价的观点问题,而是肆意的贬低了。 有一个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从来不曾做过研究的英国三一学院院长,更是十分恶毒地诬蔑中国古代天文学。他说:‘这是一个从来不晓得把自己提高到最低水平科学推理的民族;我们对于他们那些荒谬的东西所做的工作已经够多了。他们是迷信或占星术实践的奴隶,一直没有从其中解放出来;即使散布在他们史书中的古代观测记录是可靠的,也从来没有一个人去注意。中国人并不用对自然现象兴致勃勃的好奇心去考察那星辰密布的天穹,以便彻底了解它的规律和原因,而是把他们那令人敬佩的特殊毅力全部用在对天文学毫无价值的胡言乱语方面,这是一种野蛮习俗的悲惨后果。’…… 近年来,英国的一个研究中国科学史的专家李约瑟(J.Needham)对中国天文学作了一些较为公允的评价。他说: ‘除巴比伦的天象记事(其中大部分都已散佚)可以看出,中国人在阿拉伯人以前,是全世界最坚毅、最精确的观测者。’他又说:‘显然,中国天文学在整个科学史上所占的位置,应该比科学史家通常所给予它的重要得多。’”并总结出中国天文学的七个优点[1]。 通常学术界的一些学者则认为,“由于古代中国和西方科学家处于不同的社会环境,本身的角色意识不同,所以,他们除了为求知这一共同目的进行科学探索活动外,还有不同的目的。古代中国科学家进行科学活动更主要的是为了实用,为生存服务;而古希腊的科学家更主要的是为了解释自然,为认识服务。以天文学为例,古代中国官方天文机构名称历代不同,如太史、太史局、司马监、钦天监等,但天文机构的设立一是为了制订历法。二是为了观测天象。在古代,历法是人民‘生存’的指南,农田的耕种、收播都要依照历法行事。历法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中国历代帝王登基都以颁布他的新历法作为其合理性的标志,如刘歆的‘三统历’就是为王莽篡权而制定的,及崇祯改历等。观测天象主要用于为皇帝预测吉凶,以求奉天承运,行战争,平天下。这种为生存服务的实用传统为中国人从事科学探索设定了一座无形的围城,人们一旦谈及科学就必定进入这座围城,否则就不属于科学探索范围,这也就是古代中国历代都涌现出一些天文学家,总体人数比其它学科都多,而且天文学研究一直持续进行,却没有产生出天文学体系的缘故。”[2]我们的辞书也是只有“中国天文学史”的词条,没有“中国天文学”的词条,无法令人象了解希腊、埃及、阿拉伯天文学的框架那样对“中国天文学”的框架一目了然。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如果没有“中国天文学”,那麽“中国天文学史”又从何而来? 古代中国究竟有没有天文学?为什麽同是面对中国古代大量的天象记录,却会有如此不同的看法,除了带有偏见的种族歧视这一原因之外,学术界的一些学者不了解古代中国天文学的独特性,用西方天文学知识探究古代中国天文学,也是不承认古代中国有天文学的一个主要原因。立足点不同是足可以让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岭有路可行,峰无路可攀。有路可行则所获颇丰,无路可攀则收效甚微,立足点、研究方法不对头会让人一无所获。因为对中国天文学的正确认知直接关系到对中国传统科学与思想文化的正确认知,所以非常有必要从根本上予以澄清。 二、独特的古代中国天文学 古代中国天文学根本不象有的学者所论述的那样,是“天文学简直没有在中国发生过”,“古代中国科学家进行科学活动更主要的是为了实用,为生存服务”。而是与古希腊的科学家一样,“更主要的是为了解释自然,为认识服务。”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先生,在全面、深刻、细致地综合分析、对比中国和西方在天文学体系方面的差异之后,得出的精确结论是:

349 评论

二月的小桃子

如果只是想要看的话,可以去图书馆借看,但是如果是想要自己收藏的话,可以在各大购物平台购买。

295 评论

猪宝0517

要写论文吗?课题不错,需要些时间写的,有意可私信

140 评论

相关问答

  • 历史论文中国古代到近代

    论文找到没?若还需要的话,不妨借鉴下(历 史学研 究),

    岁月静好-静静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对中国古代作家作品研究的论文

    我国古代文学辉煌灿烂,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她历史悠长,光彩夺目,创造了许许多多的文学经典形象和故事,因此我国古代文学经典是我们当代人值得不断学习、探索、挖掘的富矿

    李嘉图路 1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中国古代音乐史的研究论文

    中国传统音乐源远流长,其美学思想博大丰富。中华先民的审美意识可以追溯到未有文字记载的远古时代,从原始先民通过劳动摆脱了动物状态开始懂得装饰自己,便出现了最早的审

    不蓉错失927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古代天文研究论文

    宇宙是有限的?镜像是无限的?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有没有中心?有没有边/有没有生老病死?有没有年龄?这些恐怕是自从有人类活动以来一直被关心的问题。宇宙学——它

    约翰尼德斌 5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中国古代历史小论文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汉族和其他各民族都是我们祖国这一大家庭的成员,而且有些民族的 历史非常悠久,例如,西北的羌族,南方的苗族等,在汉族形成的同时就出

    暖暖滴嗳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