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仔美金
万姓在大陆位列百家姓第八十六位,在台湾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源出于姬姓。源自春秋时期的毕万。毕万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在晋国作大夫,帮助晋献公治理国事,又因为有战功,就被封在魏国旧地(今山西芮城北)为诸候国君主。他的后代很昌盛,有一支以万字做姓,世代相传。有传说周武王“以万人而服天下”,所以其后代中就有人以“万”作为姓氏。还有一支万姓。周朝有同姓封国芮国(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芮国的一位君主叫芮伯万。芮伯万的族人,后来取那个万字作为姓。在古代,万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扶风。查看全部5个回答历史研究生海文高端考研课程,备考2020考研海文历史研究生定向热门专业单独开班,全程面授+大二大三大四二战等人群!更有保研,复试,一对一考研服务性课程体系.11年海文集训,懂考研学子,教学服务更专业!北京万学教育科技有..广告 历史研究生_那些你不知道的考研核心考点历史研究生「中公考研」制定辅导方案,引进翻转式课堂理念,切片式教学模式,自建教学基地,吃住无忧,全职师资授课!来「中公考研」北京中公教育科技股..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广告姓万的男孩名字霸气周易取名 姓万的男孩名字霸气 2020新生宝宝取名姓万的男孩名字霸气,起名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起名的汉字属性要符合您的金木水火土属性缺项,姓万的男孩名字霸气,金木水火土分析过程严谨,起名连起来顺口,叫起来好听!572020-04-30关于万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万(Wàn)姓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史称芮伯。春秋时,传至芮伯万,曾一度官至周王朝司徒,但后因芮伯万宠姬太多,便被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 2、亦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万”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省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 3、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复姓叶万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万氏。一说代北(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省北部一带。)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又据《齐东野语》载“方臣山,名岳,为南仲丞相,幕客赵父名方,乃改姓为万”。方岳乃宋理宗赵葵的参议官。 4、其他源流。史载,周武王因“以万人而服天下”,其后就有人以“万”为姓氏。 5、古代有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得姓始祖:芮伯万。周初,成王封同姓族人姬良夫于芮(今山西省芮城和陕西大荔一带),遂建芮国。芮国是一个诸侯国,其国君人称芮伯,芮伯传至春秋时,出芮伯万,因其宠姬众多,风流成性,致使母亲芮姜极度不满,将其驱至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孙有以万为氏者,称万姓,并奉芮伯万为万姓得姓始祖。150 浏览3317关于胡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gnk*jjkjjjjkk*k1 浏览13662020-03-27关于万氏的历史和调查报告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史称芮伯。 目录 1姓氏起源 2聚集地(迁徙分布) 3历史名人 春秋时,传至芮伯万,曾一度官至周王朝司徒,但后因芮伯万宠姬太多,便被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芮城),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 亦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万"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 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复姓叶万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万氏。一说代北(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北部一带。)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 周武王因"以万人而服天下",其后就有人以"万"为姓氏。 古代有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聚集地(迁徙分布) 万姓主要有两个支派,即出自于芮伯万及毕万之后。这两个支系后成了我国万姓的主要来源,自然,万姓发祥地应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大致上,早在战国之时,已有万姓迁入山东省境,至汉代以前,万姓乃主要繁衍于山西大部、河南北部及四周地区。汉代,万姓已分布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万姓有以"扶风"、"河南"为其堂号。换言之,主要发源于山西芮城一带万姓,在后来不久却称盛于今河南北部及陕西关中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河南一带由于他族改姓万,使得万姓家族的队伍更加庞大,同时,又因北方战乱之故,万姓同其他士族一样,又不得不大举南迁。早期主要南迁繁衍于今江西、浙江、湖南等省,其后不断向四周扩展,以至宋代已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 堂号 "顕西堂":明末万寿祺,万历举人。明亡以后,誓不降清。穿着儒士的衣服,戴着和尚帽子,往来吴、楚之间,世称"万道人"。他的书房叫"顕西堂"。他和阎尔梅被人称为"徐州二遗民"。他的著作有《顕西堂集》。 历史名人 万斯同:清代著名史学家,博通诸史,尤精明史。他讲求志节,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年表》。 万树:清朝文学家、戏曲作家。在词的格律方面,造诣很深。编有《词律》20卷,为填词者所推重。又有杂剧、传奇21余种。 万章:战国时期孟子门下的得意弟子,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关于他的事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孟子去齐,绝粮于邹薛,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万斯大:清朝经学家。他一生精于经学,对《春秋》、《三礼》尤有研究。为万斯同之兄。 万川: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博学能文,尤精绘画,擅长花鸟。用笔含蓄,色调柔和清新,富有天趣,为当时艺苑所推崇。有《绘事琐言》、《绘事雕虫》等绘画论著,影响颇大。 万玉山:名僧、气功大师。 万表:世袭宁波指挥佥事。正德武进士。于国计赢绌,河流通塞,无不通晓。通经术,熟习先朝典故。曾求学于钱德洪(绪山),宗王(阳明)学。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12 浏览3422016-05-14关于喻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姓氏源流 喻(Yù)姓源出有三: 1、出自俞姓,为远古黄帝时代医官俞柎,被赐姓喻氏。据《姓苑》载,远古黄帝时,有个医官叫俞柎,他就是喻姓的祖先,俞柎的后代相传姓俞。到南宋建炎(1127-1130)时,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姓赐给他,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称为喻氏。 2、喻姓源于谕姓,为春秋时郑国贵族的的代。《通志略·氏族略·五》载:“今喻氏多作谕氏”。谕姓改为喻姓始于西汉,始祖为苍梧太守谕猛,以谕定与喻字形相近,读音也往入混淆难分,喻字又比谕字少四笔(指繁体),遂改为喻姓,谕猛的后代,在汉代并未全部改为喻姓,直到东晋,还有谕归,作过曲气阜令,他也是谕猛的后代。到谕归改为喻归之后,世上再也没有谕姓了。 3、出自芈姓,源自俞豆氏与喻姓合并为一。《通志·氏族略》载:俞豆氏“芈姓,楚公子食采于南阳豆亭,因氏焉”。俞豆氏已与喻姓合并为一,称为喻氏。 得姓始祖:俞柎。据《周礼疏》记载:“黄帝臣有医官俞柎,当为俞姓之始。”俞柎,黄帝臣,善医术。据《淮南子》、《韩诗外传》、《说苑》等书中均有其事迹记载,或作“俞跗”、“逾跗”、“臾跗”。《说苑》云:“俞逾柎之为医也,搦脑髓,束肓莫,炊灼九窍,而定经络,死人复为生人。”俞柎的后代相传姓俞,称为俞氏。到了南宋建炎时,俞姓的后代有个叫俞樗,聪明好学,举为进士,精通世故,无所不知,皇帝喜欢他佯佯知喻,就将喻姓赐给他,他的子孙就相传姓喻,形成了些支喻氏。故喻氏后人奉俞柎为喻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喻姓在大陆和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起源于春秋时期,据说是郑国贵族的后裔。发展和演变:东汉时期,苍梧太守谕猛改“谕”为“喻”姓。到了,东晋时期,喻猛的后裔谕归,也改姓“喻”姓,从此,史书上再也没有出现过谕姓,到了晋代,全都改成了“喻”姓。据《姓苑》载,南宋建炎进士俞樗,就是俞柎的十六世孙。博学多才,又有误解人之目,皇帝因而赐为喻。谓其晓喻一切。分布在江西、湖南、江苏、浙江。在宋朝时候,宋朝人俞樗,进士出身,多才多艺,是梁俞药的后代。被皇帝赐姓为喻。现在喻姓的主要一支。分布在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河南、陕西、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安徽等地。喻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河东(秦初置。在今天山西省黄河以东、夏县一带),江夏(汉高帝置。相当于今天湖北省武汉一带),南昌(汉代豫章郡治,隋为洪州治,五代南唐及明、清为南昌府治,均为今江西省南昌市)三大郡望,在当地发展成为望族,因此,喻姓世称河东望,江夏望,南昌望。66 浏览630关于韩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韩姓的历史: 得姓始祖 韩虔(-前400年),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前408年至前400年在位。西周初年,周公把唐地封给虞,其子燮更国号为晋。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封姬万于韩,姬万曾孙韩厥以封邑为姓。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建立韩国。韩虔即为韩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韩姓繁衍发展主要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和山西一带,商末周初时进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区。 汉晋南北朝时期,韩姓在河南地区发展迅速,尤其以韩国古都阳翟和南阳为中心,形成了颍川郡望。同时韩姓向北部、东北地区、山东、江苏、浙江、甘肃、四川播迂。唐朝后期,韩姓始入广东和福建。韩姓在东晋、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战乱中,损失较大。 宋朝时,中原人群大量南迁,韩姓也随之迁往广东、福建一带。元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继续南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定居。 韩姓的现状: 当代,韩姓人口近884万,为中国第二十六位大姓,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0.68%。河南为韩姓第一大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14%。在中国的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江苏、辽宁、安徽、山西、黑龙江、陕西,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韩姓人口。 形成了以山东中部为中心,向东南、东北、西北以及东方辐射,长江以南的省份少韩姓的状况。从明朝以来的近600年间,韩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强劲的回迁,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韩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移民的倾向。 韩姓在人群中分布以长江为界,分高频率北方区、低比率南方和西部区。在晋冀鲁豫、京津、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辽吉黑、陕宁北部,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8%以上,有的达到1.6%以上,这部分覆盖面积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居住了大约66.5%的韩姓人群。 扩展资料:韩姓,晋国六卿之一,为后宋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韩虔为得姓始祖。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韩姓历代名人342名,占总名人数的0.7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三位;韩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58%,排在第四十四位。 韩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55%,排在第四十位;韩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7%,排在第四十七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韩姓120 浏览80182019-08-21评论两句25
无锡白香香
万姓在大陆位列百家姓第八十六位,在台湾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源出于姬姓。源自春秋时期的毕万。毕万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在晋国作大夫,帮助晋献公治理国事,又因为有战功,就被封在魏国旧地(今山西芮城北)为诸候国君主。他的后代很昌盛,有一支以万字做姓,世代相传。有传说周武王“以万人而服天下”,所以其后代中就有人以“万”作为姓氏。还有一支万姓。周朝有同姓封国芮国(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芮国的一位君主叫芮伯万。芮伯万的族人,后来取那个万字作为姓。在古代,万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扶风
cheese酸奶
万姓在大陆位列百家姓第八十六位,在台湾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源出于姬姓。源自春秋时期的毕万。毕万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毕公高的后代,在晋国作大夫,帮助晋献公治理国事,又因为有战功,就被封在魏国旧地(今山西芮城北)为诸侯国君主。他的后代很昌盛,有一支以万字做姓,世代相传。有传说周武王“以万人而服天下”,所以其后代中就有人以“万”作为姓氏。还有一支万姓。周朝有同姓封国芮国(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芮国的一位君主叫芮伯万。芮伯万的族人,后来取那个万字作为姓。在古代,万姓的望族大多聚居在扶风
、人生海海
万(wàn)姓源出有五: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省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史称芮伯。春秋时,传至芮伯万,曾一度官至周王朝司徒,但后因芮伯万宠姬太多,便被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2、亦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万”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省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3、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载,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复姓叶万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万氏。一说代北(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省北部一带。)三字姓万纽于氏改为万氏。又据《齐东野语》载“方臣山,名岳,为南仲丞相,幕客赵父名方,乃改姓为万”。方岳乃宋理宗赵葵的参议官。4、其他源流。史载,周武王因“以万人而服天下”,其后就有人以“万”为姓氏。5、古代有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得姓始祖:芮伯万。周初,成王封同姓族人姬良夫于芮(今山西省芮城和陕西大荔一带),遂建芮国。芮国是一个诸侯国,其国君人称芮伯,芮伯传至春秋时,出芮伯万,因其宠姬众多,风流成性,致使母亲芮姜极度不满,将其驱至魏城(今山西省芮城)。其子孙有以万为氏者,称万姓,并奉芮伯万为万姓得姓始祖。
双子座K先生
万姓来源 一、来源有五 1、出自姬姓,是以祖父的字作为姓氏。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 (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 ,史称芮伯。春秋时,传至芮伯万,曾一度官至周王朝司徒,但后因 芮伯万宠姬太多,便被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芮城) ,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 2、亦出自姬姓,以祖父的字"万"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 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北, 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 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 3、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时北魏有鲜卑族复姓叶万氏,随魏孝 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汉字单姓万氏。一说代北(泛指汉、晋代郡和 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山西、河北北部一带。)三字姓 万纽于氏改为万氏。 4、周武王因"以万人而服天下",其后就有人以"万"为姓氏。 5、古代有弈叶的人,曾居住在阴山北面的万纽于山,他的后代 以居住地为氏,取山名的第一个字"万"作为姓氏。 二、迁徙分布 万姓主要有两个支派,即出自于芮伯万及毕万之后。这两个支系 后成了我国万姓的主要来源,自然,万姓发祥地应在今山西芮城一带 。大致上,早在战国之时,已有万姓迁入山东省境,至汉代以前,万 姓乃主要繁衍于山西大部、河南北部及四周地区。汉代,万姓已分布 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万姓有以"扶风"、"河南"为其堂号。换言之 ,主要发源于山西芮城一带万姓,在后来不久却称盛于今河南北部及 陕西关中一带。魏晋南北朝时,河南一带由于他族改姓万,使得万姓 家族的队伍更加庞大,同时,又因北方战乱之故,万姓同其他士族一 样,又不得不大举南迁。早期主要南迁繁衍于今江西、浙江、湖南等 省,其后不断向四周扩展,以至宋代已遍及江南大部分地区。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顕西堂":明末万寿祺,万历举人。明亡以后,誓不降清。 穿着儒士的衣服,戴着和尚帽子,往来吴、楚之间,世称"万道人"。 他的书房叫"顕西堂"。他和阎尔梅被人称为"徐州二遗民"。他的著作 有《顕西堂集》。 2、郡望 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为三辅 之一。三国魏时改为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相当 今陕西麟游、乾县以西,秦岭以北地区。西晋移治池阳(今陕西泾阳 西北)。 河南郡:汉高宗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 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 ,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 四、历史名人 万 修:东汉名将。光武帝拜为偏将军,从平河北,以功封槐里 侯,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万斯同:清代著名史学家,博通诸史,尤精明史。他讲求志节, 坚决不愿在清朝为官。。康熙间,应邀以布衣参修《明史》五百卷, 皆其手定。著有《历代年表》。 万 树:清朝文学家、戏曲作家。在词的格律方面,造诣很深。 编有《词律》20卷,为填词者所推重。又有杂剧、传奇21余种。 万 章:战国时期孟子门下的得意弟子,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 姓先人。关于他的事迹,史书是这样记载的:"孟子去齐,绝粮于邹 薛,退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万斯大:清朝经学家。他一生精于经学,对《春秋》、《三礼》 尤有研究。为万斯同之兄。 万 经:杰出的学者,编著有《万氏经学》与《万氏史学》两部 专著。 万 川:著名画家、绘画理论家,博学能文,尤精绘画,擅长花 鸟。用笔含蓄,色调柔和清新,富有天趣,为当时艺苑所推崇。有《 绘事琐言》、《绘事雕虫》等绘画论著,影响颇大。 万玉山:名僧、气功大师。 万 表:世袭宁波指挥佥事。正德武进士。于国计赢绌,河流通 塞,无不通晓。通经术,熟习先朝典故。曾求学于钱德洪(绪山), 宗王(阳明)学。为明代武臣通儒之佼佼者。
MyronKiven
万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其发源地在山西和陕西交界处的芮城。 据《姓纂》和《姓氏考略》记载,最早的一支万姓人氏源自芮伯万,芮伯万是周朝的一个诸侯,他的子孙后来就以他的名字为姓了。 另一支万姓人氏的始祖则是周文王的裔孙毕万,而毕万的子孙后来也是采用先祖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由此可以看出,万姓至少有两个来源,但无论是源自芮伯万,还是源自毕万的万姓人氏,他们的根源是一样的,都是黄帝的姬姓后人。在安徽泾县桃花潭镇的万村,居住着一支万姓人氏,他们的祖先是晋朝的时候从陕西扶风县迁到这里来的,至今已在此繁衍了1600多年。 万姓后裔万汝楫:我们桃花潭万姓的始祖是在陕西,始祖的名字叫万修,他住在扶风县,由陕西的扶风县迁到江苏。到我们桃花潭来的始祖名叫万鹏举,十六世祖万鹏举,他看到桃花潭的风景很好,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所以我们的祖先万鹏举就选择在这个地方落居了,居住在这里,我们一直传下来,一直到今天已经有46代了。为什么叫万村,因为以前姓万的来到此地最早,这里没有其它的人,没有其它的姓。我们万村人口在那个时候人员比较多,一直到现在,还有100多户,人口有500多人,我们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人。 从晋朝开始到唐朝的时候,居住在这里的万姓人氏经过几百年的繁衍,已发展成为当地的大户人家,他们虽不是名门望族,但勤俭持家的家训,和睦相处的民风却远近闻名,就连高高在上的皇帝,对这里万姓人家的古朴家风也有耳闻,从而为万村的万姓后人留下了很多引以为豪的故事。 万姓后裔万石伟:这个义门的来源是唐代的时候(贞观5年),我们的祖先从万晏到万崇光5代,五世同堂,和睦相处,家风朴素,从而得到当时皇帝(李世民)的旌表。现在这个义门是我们万村的标志,也是我们万村人的荣耀和骄傲,现在我们村里办大事、婚事,都从这个大门里面进出,以表示很光荣,荣耀的很。 自古山清水秀文人多。万村的万姓人家,历史上也出现了很多文人雅士,万钜就是其中的一位。当年汪伦修书一封,邀大诗人李白到桃花潭来游玩的时候,万姓人家也是热情相待。 万姓后裔万汝楫:李白到这里来,我们祖先万钜就带他游玩,他看到这里风景很好,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万家酒店实际上就是我们姓万的一家人开的酒店,所以就叫万家酒店。那个时候,很多人到这里来,都到万家酒店去饮酒、吟诗。 扶风会馆是当时万村人议事、聚会、接待客人的地方,当年李白来桃花潭游玩时,也曾在这里与万钜、汪伦等人吟诗作赋,高谈阔论,万家人的热情与豪爽,也给李白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写下了很多诗句称赞这里的万姓人氏。 历史上最早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万姓名人是万章。万章是孟子的学生,在《孟子》一书中就记载有万章问孝的故事,而这篇文章就是以万章的名字为篇名的,从这一点上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万姓人氏就已从其发源地迁徙到了山东境内,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万姓人氏又先后向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播迁。自唐朝开始,万姓人氏见于史料记载的人物逐浙增多,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见于史料记载的万姓人物大部分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到明朝的时候,万姓人氏在江南和福建沿海一带已发展成为大户人家
土家族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的武陵山区。湖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
家族史范文如下所示。 1、四世同堂并不常见,我为我的家族是其中之一而骄傲。我的太姥姥今年已经九十九岁了,她是曲阜孔氏家族之后。她家祖上还算富庶,由于父亲好吃喝挥
常氏家族起源久远。上古时期,黄帝有大臣常先,做大司空的官职,子孙遂以名字中的“常”为姓。还有一位大臣,常羲,担任太史令。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以“常”为姓。这是河南常
哇晒,这个题目太大了
导语: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研究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硕士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方法大全,欢迎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