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80

扭扭炒饭
首页 > 期刊论文 > 赛珍珠研究论文选萃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hansile2002

已采纳

2月22日一早,华东政法大学林凌教授——我们攻读博士期间的同学——在微信上转给我一则网文《回忆徐清先生》,并说“非常意外”。一看到这个标题我就突然发懵,心里飘过一阵乌云,一时沉重起来。是的,太意外了,太令人震惊了!因为她是那么年轻,死神如何都不应该眷顾她!生命固然不敌死亡,然而它却不应该与青春为敌! 接下来的几天我的心情一直沉浸在莫名的隐痛中,这除了17年前的同学一场,还因为人们面对此情此景所涌上的各种无奈:无可挽回,无法替代,难以言表…… 26日,获悉徐清的噩耗后,我们共同的导师汪应果先生怀着巨大的悲痛于异国他乡的墨尔本写下了深切的悼念文字——《一部没有完成的华美乐章——痛悼弟子徐清博士》。悼文字字情真,句句意切,痛惜之情溢于言表。读来令人悄然动容,尤其述及他和徐清在赛珍珠研究上的未竟事业使人扼腕叹息。如果说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也有悲壮的一幕,那这就是其中的一例。   说起来徐清也是我读博士时同级同门的师妹。当年她从山东师范大学外国文学专业硕士毕业考入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攻读博士,我在硕士两年结束提前攻读博士。记得她好像是山东青州人,身材高挑,有1米70以上,这在女性中是比较少见的。她性格文静,为人谦和,言语无多,每次见面都是未语先微笑。她有北方人的身材,但从气质上却也透着南方姑娘的温婉清秀。汪老师悼文中说徐清三年读博岁月是在“努力和平静”中度过的,17年以后的今日想来,这也的确是我对这个年轻师妹的几乎全部印象。   她年轻纯朴,入学攻读博士时年仅25岁,这在当时——可能现在也如此——的文科博士生中并不多见,但她没有年轻得志的轻浮和骄矜,这可能和她的出身和家教有关。其次是外语很好,这和她硕士阶段的外国文学专业背景应该关系密切。再就是聪慧和努力,学习能力很强。似乎是开学不久,我们一起参加由汪老师为某学刊组织的一组专业笔谈,各位师兄师姐都是在专业领域浸淫有年的学者,此类发挥都比较得心应手,徐清无疑是第一次介入专业的宏观话语活动。我们私下曾经就此简单交流过,我感到她为此做了不少案头工作,从原来所熟稔的外国文学领域跨到现在的中国现代文学领域,这篇笔谈她居然做的中规中矩,颇有心得和新见,这就是那篇《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体性问题看学科危机》。其间花费的心血可想而知。     博士学位论文她按照汪应果老师的建议写了有关赛珍珠的选题,当时与之聊起我也颇有感触,曾经对她说,这真是个横跨外国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比较文学的好话题——作为一个美国人,赛珍珠在中国出生并生活和工作了很长时间,后来回到美国仍然魂牵梦萦地以中国题材创作了小说并因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然而却不受美国人待见;可是中国人对她的作品同样没有好感,认为她的小说对中国人的描写有丑化之嫌。于是赛珍珠尴尬地夹在了中西文化的夹缝中。稍微有点学术敏悟力的人都能感到这个选题的学术价值和其中所散发的学术诱惑力。今天看来,这个课题就好像是专为她量体订做的。在我的五年硕士博士的研究生生涯中,南京大学于我的印象是学术气氛浓厚,学术环境自由,学术度量宽松,这三点说起来容易,真正具备并不容易,我认为一所大学是否优秀就看这三者是否具备。尽管南大的研究生培养是放羊式的,但良好的学习和研究条件及潜在的竞争向上氛围却使学生(当然也包括老师)不会也不敢因此放纵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攻读博士阶段的学习与研究,个人独立性很强,老实说,徐清研究的个中详情如果不是看了汪应果先生的这篇文字我也知之有限。   博士毕业时,徐清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外语和外国文学的优势和个人兴趣——在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选择上,徐清第一次显示了文静背后的不一般主见,她去了南开大学从事外国文学的研究和教学。临行前,想到徐清还是个小妹妹,我送给她一个袖珍八音盒作为纪念。在南苑宿舍的大门口她拿到手后很感意外也很欣喜,腼腆地笑着说“很喜欢”。如今使劲追忆,这一幕再次依稀呈现在眼前,犹如春风拂面,温馨暖人;但也如秋风飒至,黯然神伤——因为斯人已去。——然后我们就各奔东西,天南地北了,竟未再谋一面——似乎来日方长,再见总是会有的,然而生活未必总能尽如人愿,有时她会以残酷的方式让人猛然面对。现在作为小妹妹的她竟然先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情何以堪! 从本科到博士,国家培养了她整整10年;从入职到离世,她工作了17年;如果她能像常人一样正常履职到60岁退休,还有16个年头。可是她的生命轨迹却被病魔无情地终止于职业生涯的中途,抛下了她挚爱的亲人、热爱的工作和可爱的学生,每念于此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惋惜不已。 在我们毕业那年的十月左右她曾给我来过一封信,介绍了新的工作和新的环境,也有过一回电话。我为她新的职业起点而高兴,后来我因工作转换了两所学校,她的电话好像也换了,另外彼此的日常工作和世俗生活想必也都非常繁忙或琐碎,与她的联系渐断。偶然想到时,暗自感到作为一个所谓青椒,她的工作可能也会面临一定困难,当然以她的聪慧和努力这些困难都不难克服。现在看来她很努力,干得不错,无愧青春一场,无愧导师教诲,无愧学术使命!   徐清和我虽是同门同级,但她是从本科直接读硕读博,27岁就博士毕业了,我是先从军后工人再上大学后进入高校,在高校工作有年后才读研究生的,因此她比我小了很多。她的年青我们都很羡慕,她的前程我们也很期待,她应该有一个很好的人生和职业前程。就人文学科的一般规律来说,四十出头的年纪正是学术积累丰厚,学术思考成熟,学术成果频出的黄金岁月。然而天意弄人,生命无常,正当学术盛年、人们有理由期待她在学术上谱写出更出色更精彩的华美乐章的时候,她却倒在了通往学术山峰的路途上,而且年仅44岁……让人无语凝噎。生命的脆弱和无奈只能让人徒生天地不仁的感慨!   人们常说人生一大不幸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现在就是。   祝徐清师妹一路走好!

126 评论

dongdongth

最著名就是李清照了。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6年),号易安居士,出生于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其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著有《李易安集》《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家世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也有济南章丘人一说),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一说宰相王珪长女),很有文学修养。

秉承家学

李清照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浓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王灼《碧鸡漫志》),曾受到当时的文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晁补之(字无咎)的大力称赞。朱弁《风月堂诗话》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说郛》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朱彧《萍洲可谈》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李清照读了著名的《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的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陈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327 评论

猎户座HS

进中国知网搜下

224 评论

小夕玲儿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也是黑土文化的独特代表,近年来其作品和生活经历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萧红,原名张秀环,后改为张乃莹。1911年6月1日出生于呼兰河畔的呼兰城中,1942年1月22日病逝于香港。31年短暂的人生,却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夜空,她用饱含深情的笔触,描绘出呼兰小城的风土人情与世间百态,在悠远醇厚的乡思中审视历史和人性。萧红的代表作《生死场》被誉为抗战父子的“先声”和“号角”,在如火如荼的抗日氛围中展现了新的视角。独具匠心、风格别致的《呼兰河传》体现了萧红深邃的思想内涵,诠释了作家“为人类写作”的理想。《马伯乐》展示了萧红卓越的幽默和讽刺的才华,在中国现代女作家中无人比肩。《商市街》《回忆鲁迅先生》等散文作品感性而灵动,成为深受读者喜爱的经典作品。

1931年秋,萧红逃离了家庭,在荆棘遍布的旅途中漂泊,执着地追寻自由和真爱,也开始了她文学创作的历程。此后十年间,由于日本侵华战火蔓延和局势的动荡,萧红不得不流亡迁徙。她曾在哈尔滨、青岛、上海、武汉、西安、重庆、香港等20多个城市停留,看到了战火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受到了民族的觉醒与抗争,也结识了许多中外文化界的进步人士,对她的思想和创作带来了深刻影响

82 评论

小狼雪子

你去名城镇江网站找啊

339 评论

虎斑宝贝

在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女作家是李清照。

她在古典文学上有重要地位的唯一女诗人,两宋词坛上颇有影响的人。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无数才女,但是没有能超出李清照的。她是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惟一女诗人,是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颇有影响的大词人。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的长河里,尽管作家队伍庞大,但女作家寥若晨星。宋代虽是词的全盛时代,知名的词作者有一千二百人之多,可是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女词人只不过五六十人,而且只是单词流传。今天有较多的作品流传,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只有李清照一人。

李清照的才能是多方面的。

正如陆游引《才妇录》所说:“易安居士能书、能画又能词,而尤长于文藻。”她能写诗词,能作画,能考证金石,书法也很好。她的字画,据说明朝有人见过,到清朝就失传了。她最擅长写词,对奠定她在文学史上重要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是她的词。

她丈夫赵明诚在莱州、淄川任太守时曾与她分居两地。时值重阳佳节,李清照饮酒赏菊,心底涌起凄凉孤独之感,当即写了一首《醉花阴》词,托人捎给赵明诚。赵明诚读后,内心里既喜又惭,也想写首和词,超过妻子。

可是,接连作了五十多首,和李清照的词混乱,请懂诗的朋友鉴赏,最后朋友说:“明诚兄此令最佳句乃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两句,正是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句子。李清照的作品,在南宋时已刊行了包括诗、文在内的《李易安集》和词集《漱玉词》,可惜这些刻本已经失传,现行的《漱玉词》是后人辑录的,存词约五十首。

199 评论

相关问答

  • 珍珠论文文献

    A pearl is a hard, roundish object produced within the soft tissue (specifically

    好事都找我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论文研究董明珠

    我觉得董明珠不算是自恋,而是一种自信,因为有实力所以才会如此自信。

    幸福的小猫zz 9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珍珠的功效与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中药大辞典》均指明: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现代研究还表明珍珠在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祛斑美白、补充钙质等方面

    新月之垣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珍珠球起源和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采珍珠”是满族民间体育活动中的一种球类比赛,已有很长的历史。参赛双方各六人,其中各有一名队员站在场子一端手持网捕捞"珍珠"(球),各有两名队员手持蚌型木拍,站

    mercury211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龚自珍研究论文集

    1、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

    爱林公主 7人参与回答 2023-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