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40

Itisgoodtoforget.
首页 > 期刊论文 > 语境对词汇影响的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陌唯言Y

已采纳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语境对词义的决定作用,是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语境决定了义位,也就是说语境不同,词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语境的概念,源于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他认为语言不是一套完备的体系,语言的意义不可能完全由它自身而要由语境来决定。语境可分狭义和广义两类,狭义语境指话语产生的当时及其前后的各种事件,可称为“情景语境”,包括书面语的上下文或口语的前言后语所形成的语境,又称小语境;广义语境则包括话语产生的整个背景,可称为“文化语境”,除包括狭义语境外,还包括与人的言语表达行为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气氛、背景等,因而又称为大语境。伦敦学派的创始人约翰·鲁伯特·弗斯吸收了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概念,并主张语境有两种: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内部,即一个结构和一个系统内各个成份之间的组合关系;另一种语境来自语言外部,即语言是不可能和语境分开的。西方语言学家对语境理论的阐述对于我们今天对语境与词义的理解有重要的提示作用。词义除了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外是由环境补充、确定的。因此,词义的运用、理解与交际的环境,说听双方的职业身份、心情、生活经历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一个句子究竟说的是什么意思,往往需要参与交际的人自己去补充。而交际的语言环境则可以使词语具有比较确切的意义。具体的说,语境就是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语境的功能有两个:其一是解释功能,其二是过滤功能。语境不仅帮助我们推究词义,还帮助我们防止不合规范的语言现象的出现。因此,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研究语境对词义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来共同探讨一下:(一)社会语境决定词义(1)社会环境在不同时代,所处社会环境不同,语言环境也肯定有所不同。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到这种不同,才能更好解词义,理解文章的主旨所在。例如:小说《六十年的变迁》里季交恕问方维夏:“你知道这个消息吗?”方:“什么消息?”季:“蒋介石开刀了啦!”方:“什么病开刀?”季:“你还睡觉!杀人!”显然方没联系到1927年社会革命形势的变化,就不明白“开刀”两字究竟指什么,要别人做进一步的解释。(2)语用社会环境词的“组合意义”的研究就是在语用社会环境影响下词义的若干变异意义,即交位变体,是受整个社会语言内部因素影响的结果,主要是一个义位受近邻或远邻的义位“语义溢出”作用而获得的新义。例如:A.这小东西,真可爱!B.这是些什么东西!同样的“东西”,但由于说话人的语气,声调不同,而使两者的基本义和附加义有所不同。“东西”《现代词典》中有这样的义项:具体或抽象的事物。但在第一句话中的“东西”,特指说话者喜爱的小动物或小孩子,使基本义缩小,并且具有了喜爱的情感附加义。第二句话中“东西”指让说话者厌恶的事物,具有了厌恶的情感附加义。(二)上下文语境决定词义(1)词语言义的变体——言语义语言义是指作为语言的一个词汇单位,或语言的词汇系统中的一个成员。也就是词的基义或概念义。“言语义”是指进入特定语境或言语片断的词,实际上指什么,现代语义学称为组合义,也就是义位处在言语组合中的变体。有的语言学家称这种义位变体为词的“涵义”而不是“意义”。词典上所列的义项,都是词的语言义,而不可能,也不必要把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言语义即义位变体都列上。例如:A.场景:手术室门外,焦急地守候着正在进行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的病人家属,门开了,医生出来。病人家属问:“切了吗?”医生答:“切了。”根据上下场景提示,这“切了”的一问一答是指“肌瘤切除”。B.场景:一年后,这位医生来到一群老太太中锻炼。大伙问:“切了吗?”医生答:“切了。大家都一样,到了退休年龄谁还能例外?”根据上下场景提示,这里的“切了”是指办理离退休手续只能按年龄“一刀切”。C.场景:锻炼完,医生回家。见女儿在看书,记起出门时要她把排骨切好。医生问:“切了吗?”女儿答:“早就切好啦。”根据上下场景提示,这里的“切了”是指切排骨。看,“切”“了”“吗”这三个语词符号本来是从交际场景中抽象出来的,在词典里都有全民共同理解的确定词义即语言义,其组词成句的方式也是符合高度抽象的汉语语法规律的。但经组成“切了吗?”“切了”这两个非主谓句进入不同交际场景后,无论是充当疑问句或陈述句,其话语含义并不一样,却又能顺利地进行思想交流。在医院和家里的对话,话语含义和字面意义一致,但“切”的具体对象不同,这是交际场景使抽象的语义具体化;而在锻炼时的对话,明显含有超越字面意义的寓义了。这是交际场景赋予话语的寓义。“切”这个词在辞典中过去没有,今后也不会增加“退休”这个义项。这就是语言义的变体——言语义。(2)篇张语境的延伸——具体语境很多的话都要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了解它的确切的意思,同样的话,两个人处境不同,可能会作截然相反的理解。例如:《智取威虎山》剧中:坐山雕拿到杨子荣献上的联络图狂喜,杨子荣压着怒火,对行将覆灭的众匪说:“联络图一到手,牡丹江一带就是我们的了。”这里的“我们”在这种语境中,具有“包容”和“排除”两个相反的义项。匪徒听了这话认为“我们”一词包括他们在内,可是杨子荣说的“我们”一词则排除匪徒之外,这语言中的奥妙,观众一听就明白。幽默,含蓄的语言,会使观众心情松缓舒适,但如果不是这个语境,而是杨子荣面对战友说这话,“我们”就只能有一种义项。(3)语义范围的改变——组合义在交际过程中,上下文语境随时给词义以强烈的影响,增加或减少,改变词义所表示的范围,以适应交际的广泛需要,例如:“菜”,孤立起来看,“菜”的词义是“蔬菜,可做副食用的植物。”一旦进入上下文语境,义位间,义位内部的变化都有可能。“买菜”“吃菜”两个义位的组合,使“菜”的义位扩大为泛指包括“蛋品、肉类、蔬菜”在内的副食品,由此可见“菜”的义位由于组合发生了广化。“摘菜”“泡菜”“渍菜”通过义位的组合,使“菜”的义位不同程度缩小,限于白菜,萝卜等。“摘菜”有两个意思:一是摘好可做菜的植物果实或叶子。二是去掉黄烂的叶子。这实际上也从另一角度限制了“菜”的范围,由此可见,这三个组合使“菜”义位发生了狭化。(三)情景语境决定词义(1)隐含语义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言语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同样的词语组合,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的意义可能很不一样,如“我等你半天了。”这样一个词语组合,出自不同人之口,表达的意义就很不一样。如是恋人之间说这样一句话,则往往含有一种撒娇意思,如是一般关系的两人见面时说这样一句话,则可能是一般陈述和埋怨,而如果是公安人员对犯罪分子说,则带有一种震慑罪犯的作用。又如在开着车窗的汽车上,甲对坐在车窗边的乙说:“今天真冷。”这句话单从字面上理解,可能只是陈述一种自然现象,但如结合具体情景来理解,甲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可能是让乙把车窗关上。再如,周末孩子对父母亲说:“明天星期天。”孩子说这话的时候并不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可能是要提醒父母亲别忘了带他去玩或者作别的事情。(2)情景语义唐代朱庆馀和张籍的两首对答诗可以很好说明这个问题。朱庆馀的诗《闺意献张水部》是:“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张籍的答诗《酬朱庆馀》是:“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这两首诗光从字面上看,全是关于闺秀装扮、姿色的对答,但实际上是一方在应举前借献诗向主考官请教,另一方给予满意答复的一场有趣对答。这两首诗对答得珠联璧合,委婉含蓄之中对答双方对诗句的言外之意都心领神会。由此可见,情景语境往往使词语产生言外之意,读者往往要结合一定的语境去理解话语的真正含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彼此更好地交流思想感情的效果。由于情景语境常常能使言语产生言外之意,因此,在人们的日常言语交际活动中,交际者有时为了追求某种特殊表达效果,往往保留一些言语空白,如婉转的告诫、含蓄的情感表达、辛辣的讽刺等把一部分言外之意留给听者自己去补充、理解。(3)临时语义词义在特殊情景语境作用下,往往会发生多种转变,最常见的是使词语意义向相反方向转变产生临时语义,而这其中又以词语感情色彩的转变为最常见。如孙犁《荷花淀》中写水生妻子等人去寻丈夫不着归来时的心情:“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失望,各人在心里骂着自己的狠心贼。”在这里“狠心贼”成了几个女人对自己丈夫的昵称。再如“冤家”这个词,本指具有深仇大恨的人,但在我国许多古典戏文中却往往成为妇女对亲爱的男子的昵称。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语言中的反语等大都是利用词语的词义转变形成的。情景语境使语义发生转变,并不总是向反义方向转变,在有些语境中,语义也会发生其它转变,使词语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临时意义。如“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这个俗语,这里的“天”和“人”都不再是原有的意义,不是实指某处的天空和某个具体的人物,而是增加了一层新义:“天”指更高的境界,“人”指更有能力的人物。(四)个人语境决定词义我们不能忽略个人语境的影响,也就是说在具体的文章中,说话人本身的处境以及他的性格气质学识水平思维习惯对词义的影响。同样是“我去上课”,教师说是去讲课,学生说是去听课。同理,大夫说“我去看病”,与病人说“我去看病”意思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话语由于人的地位、处境的不同可能会做出截然相反的理解。欢乐聚会上,有人惊呼:“火”!这时,成人的是骤然惊恐。因为他们直接或间接地经历过火灾,产生了对“失火”时许多可怕的心理联想,然而在同一时间,同一环境中,一个未见过、听过或经历过“火灾”的人,对“火”的语义理解是完全不同的。“牛”这个词,所指意义对一般人可能是相同的,但联想意义则不同。中国人联想到的是勤劳,印度人联想到的是神圣,欧美人联想到的是肉和奶的奉献者。汉语的“醋”常使人联想起“嫉妒”的内涵,与其对应的词“vinegar”却与“不愉快的,尖酸的,坏脾气”联系在一起。这都是由于人们的思维习惯不同而造成的。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词义和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语境对词义有着多方面的影响,词义在语境之中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语境以直接或间接,显现或隐藏等多样方式影响着语言的活动,制约着词义的显现。研究词义在语境中的变化有利于词汇语义学中进一步研究语言运用的课题,从而也有利于选择恰当、准确的词语,提高交际的水平。希望能帮到你,满意望采纳哦

320 评论

redfishchy

关于导致英语词义变化的因素的论文

摘要:所有的语言都不是静止的,是变化而且经常变化的,英语也不例外。本文仅从词的角度来谈英语词义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词语的意义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历经千百年后,则会发生一定的甚至是重大的变化。详细分析词义演变的原因及类型,将有助于读者加深理解词语的本质。体会词义演变这一必然趋势。

关键词:英语词义改变原因

正如世间万物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一样,词义的变化是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活的语言(alivinglanguage)中,词义的变化是十分常见而又非常必要的。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就需要对新的概念、新的现象、表达新的事物、新的观点有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表达形式,而词义变化正是满足人们这种需要的简便方式。因此,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每一个词语的意义,与一个世纪以前相比,都略有不同,在更长时间以前,可能有一个更为不同的意义。一个词的旧有意义的改变或消失,以及新意义的产生是和人类社会、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和变化有密切关系的,这是词义变化的外因;与此同时,语言自身的变化,人们的心理活动对词义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探讨引起词义发生变化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现状

近期笔者在通过中文科技期刊数据(1987年至2009年)所查阅的相关论文中,抽选了10篇针对导致英语词义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有4篇文章阐述了导致英语词义变化的因素。

词义的演变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下发生的,而是受社会、历史影响和制约。词义演变与社会发展、社会环境、社会阶级、民族情绪、种族情绪、性别差异、社会价值观等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任丽波,章东红(2008)对英语词义变化的诸多因素和成因做以下简要的探讨:

1、社会的发展是词义变化的历史因素。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促进各个事物由简到繁,由初级到高级。伴随事务的发展,表示事物、现象、行为名词的词也必然有所变化,这就是词义变化的历史原因。

2、文明进步是词义变化的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政治体制、阶级关系、文化、科学的那个诸方面的变革对词义的影响。

3、思维扩展是词义变化的内在因素。心理状态必然通过语言材料的运用表现出来,这是影响词语变化的心理原因。禁忌词,委婉语和夸张词语的存在和发展正是人们种种心理状态的语言产物。

4、文化发展是词义变化的直接因素。语言结构的变化不仅改变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而且时常影响和促进词义的变化,属于语言内部原。

5、交流扩大是词义变化外来语因素。到2009年,付左羽认为词义的演变不仅有其社会、历史等原因,而且还跟语言本身的发展有关。语言间的借词现象、词语的简化以及语言中的类比现象也经常使词义发生演变。这些历史文化因素及语言本身的`原因是词义演变的外因,只能说明语言变化的必要性;其根本动因来源于认知主体认知思维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认知主体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模式原型范畴理论和图形一背景理论揭示了词义演变的内在机制。王伟华(2010)从社会和语言方面研究,认为社会原因中,包括社会发展和词义变化,社会环境与词义变化,社会阶级与词义变化,民族种族情绪与词义变化,性别差异与词义变化。在语言方面,词义的变化跟语言本身的发展有关。词语的简化,也往往造成词义的演变,语言逐渐趋向简化是英语的一条发展规律。例如:English原义只是“英国的”,而“英语”原来是theEnglishlanguage,“英国人”原来是theEnglishpeople,渐渐都简化为English,于是English这个词的词义就扩大了。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还发生词性的变化,English这个词除可以用作形容词以外,还可以用作名词。

二、研究方向

近几年,人们逐渐发现引起词义发生变化的因素不仅仅是外因引起。付左羽(2009)词义演变之因固然可以从社会、历史、语言本身的因素进行解释,但这些只能说明变化的必要性,要揭示词义演变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必须从人的认知的角度进行研究。隐喻与转喻认知模式、原型范畴理论和图形一背景理论是揭示词义演变动因的认知途径。王华伟(2010)在英语词汇长期发展过程中,词义演变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归类。每场战争都会出现一些风云人物,不少人会因为他们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进入词汇。词义的演变往往跟历史因素和社会发展有关。词义不仅在形成过程中与客观世界、社会实践有密切联系,而且与社会生活中的心理因素、价值观念、民族之间的感情都有关系。

综上所述,英语词义的变化是指词的基本形式不变,而引起词义发生了变化。引起词义变化的因素很复杂,难以一一列举,不过总的说来,现实和现象的变化、人们对现实和现象认识的发展、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都可以引起词义的发展变化。因为人类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在语言的诸多要素中,词汇中的词义变化最快、最显著,这不仅表现在新词的产生和原有词汇的消亡、借用外来词和原有词汇增添新义。就词义变化而言,在现代英语中,词义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社会一直在不断发展变化,因而伴随着社会的进步,语言中的词义变化就顺其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了,这是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

三、价值和意义

英语词义通常比较丰富,概念意义只是其中一种。很多人往往只重视词汇的概念意义,忽略其他含义。如果一个词只分配给它一个词义,而且这个词义需要涵盖在不同的上下文中的不同意思,那么,这个词所赋予的意义一定得是笼统和抽象的。这样,就会出现某单词的的某一个语境意义与概念意义相去甚远,甚至南辕北辙。比如“green”一词,本意为绿色的,但在短语“green power”(金钱的力量),其含义大不相同。因此,了解英语词义变化的因素,对我们探索生词的研究有深远的意义。并且,对词汇的掌握有所帮助。

354 评论

相关问答

  • 研究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论文摘要

    As people's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safety, pesticide effect of beneficial to

    小茉莉090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纸张生产对环境的影响研究论文

    我国将以“节约纸张”为主题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围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主题,教育部、中央文明办、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将于6月至8月开展

    倍笨儿9999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对的影响研究论文

    薪酬管理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际化水平越来越高,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市场的竞争也正是人才的竞争

    scarlett0306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水体环境对建筑的影响研究论文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一般论文是

    北条真理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跨境电商对金砖的影响研究论文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跨境电商近两年是非常火爆,在国内的发展迅猛,国内的跨境电商当中以阿里巴巴为首的跨境电商,例如

    卉峰呢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