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45

爱玩的小猪2007
首页 > 期刊论文 > 蒙特梭利论文开题报告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ERICA漠漠

已采纳

2017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对幼儿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

一、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 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课题提出的背景:

《联合国儿童公约》中明确规定:儿童有游戏的权利;《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也同时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当今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全球教育界中对教育观、幼儿评价观、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等方面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但如何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对幼儿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呢?翻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发现这方面的研究较少,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弥补以上空缺,并对教师的实践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和意义。

(2) 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及家长掌握正确的游戏观和游戏方法,了解多元智能理论、家园共育,使幼儿各方面智能得以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2. 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哈佛大学教师霍华德.加德纳与1983年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受到全世界的欢迎和重视,我国也借以推动教育改革的步伐。游戏曾在30——40年代在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中是一个重要课题,50年代以后,游戏的作用被削弱,成为课程的附加物,80年代以后,游戏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受到重视。

国外的研究较为丰富,从自然主义教育到进步主义,直至后现代教育,几乎都非常关注游戏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幼教史上的许多先驱们也都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游戏,如:蒙台梭利、杜威、裴斯泰洛齐等。

(2) 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虽然我国和国外对于游戏的研究较为丰富,为我们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多元智能教育的引入却在最近几年,在其理论指导下,对幼儿游戏进行设计与指导的研究却没有系统的理论。因此,我们会在借鉴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化的本土研究.

3. 课题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可用于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之中,对指导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幼儿园课程的改革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课题形式的游戏集可直接用于我国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之中;本课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形成一些有关游戏方面的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建设,努力形成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幼儿游戏设计与指导的新的理论见解。这对加快幼儿教育理论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课题组成员由幼儿园骨干教师组成,学历均为幼教大专水

平,且参加过幼儿园科研骨干培训,研究力量比较强,且在全国各级

各类幼教刊物和论文集中发表过多篇文章。

(2) 前期准备工作从2017.9——2017.7,长达一年的时间,我们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制定相关的研究计划。

(3) 幼儿园领导亲自主持课题研究,保证了课题经费的落实;每

人每周至少实施一次与课题有关的活动,每月集中交流或观摩一次;

每周三业务学习一次,由主持人带领,一个月总结一次。

二、课题的界定与支撑理论:

1.课题的界定与支撑理论

(1)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了8种职能,说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重要的不是你有多聪明,而是如何聪明。考虑到个别差异,彻底因材施教.

(2)《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指导(纲要)》同时也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2.研究目标设计

(1)分析研究应享幼儿游戏的各种因素

(2)探索研究出用来发展幼儿八大智能的游戏及指导方法

(3)幼儿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使之各方面智能得以全面发展

3.研究内容设计

(1)深入系统的解读多元智能理论,把握这一理论的.核心精神

(2)在多元智能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如何创建八大智能游戏,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

(1) 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3月):根据市教研所的有关意见和我园实际确立子课题研究内容,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掌握本课题研究的最新动态;制定、论证课题研究方案;申报课题;组建课题组;培训科研组有关人员等。

(2) 实施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阶段研究计划,边实施,边总结,边修正;建立、健全档案。活动开展的各项资料,为研究成果提供实践支撑。

(3) 总结阶段(2017年5月——2017年12月):对各类资料分类,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对照研究方案进行课题的全程总结。申报课题评审鉴定。

5. 研究方法设计

研究对象为2006年秋季入园的小班幼儿,研究在常态下进行。本课题研究采取边实施、边研究、边验证、边修正的行动研究方法为基本方法,同时,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准试验法、学习讨论法等方法,针对本课题的特点,我们还将特别采用:家园协同法。

6.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1) 省、市教科所的重视、支持、鼓励和指导及省、市幼教专家的具体帮助指导。

(2) 幼儿园根据课题的需要,保证经费的投入。

(3) 以科教兴园、兴教的良好意识、严谨科学的研究态度、规范、严格的流程管理,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

7. 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完成时间:2017年12月

预期研究成果:研究报告、系列游戏活动方案集、音像资料及活动展示。

135 评论

手机专用

听课笔记: 提纲:母亲和孩子情感联结关系 1.母亲是孩子第一个爱的关系,母子/母女依恋关系是孩子的心理需要和生存求。妈妈对孩子的爱虽是本能,但是也有关键期。 2.孩子哭要不要抱的辩论。哭是孩子的表达方式,用哭和肢体语言来和照顾他的人沟通。所以照顾他的人要正确解读并予以和式的回应。 3.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不但影响孩子的情商,他的性格,还影响孩子大脑的发展,影响孩子的IQ,他的智商的发展。前言:0-6岁的孩子有社会性敏感期 社会性敏感期分为两个部分: 0-3岁孩子和母亲及家人的关系,包括和自己的关系,0-3岁时孩子的精神胚胎期。这段时间孩子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孩子和母亲的关系; 3-6岁,主要是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的关系,对别的小朋友感兴趣,学会分享、轮班、换位思考;一、母亲是孩子第一个爱的关系 1.母亲的重要 1)妈妈对孩子来说是最重要的人,是因为妈妈怀他的人,从怀孕的时候起孩子就跟妈妈在一起,在母腹里呆九个月,和妈妈连为一体。 2)孩子在母腹里得到最好的保护:安全、温暖、舒适、安静。 3)生产的时候,孩子经历了很痛苦的过程,离开熟悉的环境,降临在陌生的世界。 4)陌生的世界对孩子来说是嘈杂混乱的世界,没有安全感。 2.依恋关系 1)新生儿最紧要的就是找到妈妈,找到了妈妈就找到了他的生命源头,找到生存所依赖的,妈妈的一切都是他所熟悉的 2)孩子具有与生俱来的本领,一生下来就会吃奶,会触动妈妈的爱的神经,会用肢体语言和哭声与妈妈沟通 3.妈妈对孩子的爱 1)母亲对孩子爱的感觉就怀孕的时候就开始了,有人把孩子刚出生的头几个小时看作母亲对孩子的敏感期 2)生物学对母亲对孩子这种“一见钟情”的亲密关系的解释是:当孩子刚出生那关键的时期是母体荷尔蒙最高的时候,母子母女马上的身体接触产生亲密的感觉。 4.依恋关系的建立 1)孩子和母亲之间亲密的情感联结关系是复杂持续的过程,通过日常生活中喂奶、抚摸、抚摸、对视、微笑等来满足孩子最基本的需要,同时也是孩子大脑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对孩子脑部链结起到重要的作用。 2)母亲和孩子之间一来一往,和谐的舞步使彼此间爱的关系悄悄地滋长,成为孩子第一个爱的关系、爱的定义、爱的理解,成为孩子人生中所经历的一切爱的关系的雏形,是一切人际关系的源头。 3)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Harry F · Harlow指出:婴儿出生后第一个爱的关系是他的母亲。这种依恋关系是他的母亲。这种依恋关系是如此的温柔,亲密,让人觉得是一种神圣或神秘的力量,一种无法分析的本能。 5.依恋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1)当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也是自尊心和信心的开始 2)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会产生信任和不信任的感觉,这种感觉会种在孩子的心里,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人的阶段,甚至是成人后的夫妻关系二、孩子哭要不要抱? 1.孩子为什么哭? 1)饿了、不舒服、受到惊吓、胀气、生气、无聊等都会哭 2)孩子有需要了只能用哭声表达,向照顾他的人传达需要 3)最重要的就是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有正确的解读,予以正确的回应,满足孩子的需要 4)当孩子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心情会平静或喜乐 2.母亲能帮助孩子调节情绪 1)家长对孩子的情感联结和调整能够平衡孩子的神经系统,孩子会感到积极的平衡状态,这是自信的开始,产生对家长的信任 2)这种积极的平衡能帮助孩子精力集中,喜欢学习并善于探索。 3)著名学者Allen Schore认为婴儿和照顾他的人的关系不能能帮助婴儿调整情绪,实际上是在协助大脑结构的成熟特别是右脑的成熟。三、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1.依恋关系对大脑的影响——塑造孩子积极的大脑 1)我们成人-照顾孩子的人,我们的情感世界,右半脑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孩子从我们学习,从我们的反应来认识他的世界。 2)如果我们言行不一致就会对孩子起到消极的影响,产生消极的大脑。 3)母子间面对面的社会性互动,能增加孩子充满生机活力的感觉状态。在孩子大脑里产生喜悦的生化反应,修直了联系孩子喜悦和动机的神经通道,产生积极的大脑。 4)孩子在婴儿期间母子俩有稳固的亲密关系,等他到了幼儿时期,学前期表现更积极、好奇和自信,和小朋友的相处更融洽,在情感的处理上更有弹性,更富有同情心。 2.影响依恋关系的因素 1)从怀孕的时候母亲对孩子的感觉都各有不同,怀孕经历也各有不同 2)孩子出生后会打乱母亲的时间表,会影响母亲,和母亲的性格、经历都有关系 3)孩子的健康程度 4)孩子有不同的天性 5)是否足月生产等等 因此,母亲要做好自我调适,确保母亲的足够的营养饮食和足够的休息,说话要轻柔,注意孩子发出的信号,平静加上细心照顾, 不要有压力,家里的其他成员都要参与到其中,帮助母亲和孩子适应新的环境和生活 3.如果母亲不能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1)谁带大的孩子就跟谁亲,缺乏早期的母子亲密关系,孩子长到后也很可能与母亲的关系疏远 2)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很有限,常常感觉爱不起来,对孩子的缺点很难接受 3)如果母亲不能提供这种亲密关系,照顾他的人一定要有一个人是孩子可以信任的,可以依靠的,让孩子确认自己很可爱,他周围的人也是很可爱可信的。 4.母亲外出工作 1)母亲外出工作,找到一个有爱心并且细心照顾他的人 2)幼儿园的硬件不是最重要的,有爱心的老师是最重要的 3)下班回来不要对孩子有愧疚感,不要给孩子过度的刺激四、母爱心声(督导课) 这首诗的名字叫 母爱心声 ,这个写作背景,就是完全根据依恋关系以及孩子的成长规律所写的。下面跟大家分享: 宝贝,欢迎你来到这世上! 爸爸妈妈盼啊盼,盼了九个月,终于和你面对面了。 你是如此的独特,是上帝手中的杰作,是家人的盼望和喜乐。 宝贝,欢迎你来到这世上! 你那娇小的身体,趴卧在妈妈的怀中温暖了妈妈的心,浸润了妈妈的眼。 你那纤细的手指环握着妈妈的手,拨动了了妈妈爱的神经。 宝贝,欢迎来到这世上! 虽然一切对你来说都是陌生与新奇,但妈妈对你的爱,却是始终如一。 饿了,妈妈喂你吃奶;空闲了,妈妈陪你说话,微笑;困了,妈妈陪你睡觉。 宝贝,欢迎你来到这世上! 妈妈会用爱来伴随你成长,很快你就会翻身,会跟妈妈咿呀说话。 你会蹒跚学步,迎接爸爸回家,你的每个成长过程,妈妈都会珍惜并与你一同经历。 宝贝,欢迎你来到这世上! 妈妈的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涌上心头: 宝贝,妈妈爱你! 无论何时何地,妈妈的爱会与你同在!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父母的陪伴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不仅对孩子大脑的发展起到关键的积极作用,也对孩子的人际关系,孩子的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在爱中的孩子,往往会在人际关系上有良好的表现,他们会自信,表现更积极、好奇和自信,和小朋友的相处更融洽,在情感的处理上更有弹性,更富有同情心等。 如果孩子的母亲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陪伴孩子,那么孩子的成长就会比那些在母爱中成长的孩子要艰苦的多,但是如果照顾孩子的人,无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的人很爱这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也可以与照顾他的人建立依恋关系,让他觉得自己是可爱的,是被爱着的,他有可依赖和依恋的人,从而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健康地成长。问答题(没有字数限制) 1)什么是依恋关系? 答:依恋关系是指孩子与母亲之间的亲密的情感联结关系,孩子依赖和信任母亲,触动母亲爱的神经,母亲更爱孩子,这是一种积极的正向的亲密关系。但如果各种原因,如果母亲不能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照顾孩子的人也可以与孩子建立这种依恋关系,可以慢慢培养这种信任和依赖。 2)孩子哭到底要不要抱? 答:孩子哭只是在向照顾他的人表达情绪或者其他信号,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到孩子哭的真实原因,对孩子发出的信号有正确的解读,予以正确的回应,满足孩子的需要,当孩子需要得到满足的时候,心情会平静或喜乐。 3)为了给孩子提供一个丰裕的经济条件,父母外出打工,老人或保姆照顾孩子,父母觉得这是为孩子好,你同意这个做法吗? 答:我不同意这个做法。因为精神富足远比物质丰裕重要的多,0-3岁是孩子的精神胚胎期,是孩子大脑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需要的最好的大脑的食物就是来自父母的爱、抚摸、拥抱、微笑等,父母给孩子的爱是无法替代的。另外这也是父母与孩子建立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如果父母外出打工,孩子长期见不到父母,孩子就很有可能与父母疏远,父母对孩子的缺点也会觉得无法包容,无法真正的爱孩子,对孩子有耐心。错过了孩子的关键成长期,这是不可弥补的,是金钱换不来的,对孩子的成长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人的阶段,甚至是成人后的夫妻、家庭、亲子关系等。小论文:(200字以上) 从依恋关系的角度来论证为什么说0-3岁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请根据前两次作业的小论文接着写~) 依恋关系 几乎所有的孩子一出生就会哇哇大哭,因为孩子来到这个对于他来说极其陌生的世界的过程是极其艰苦的,这个世界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极其艰苦的,这个世界既嘈杂又陌生,孩子需要时间去适应去面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幼小的婴儿一出生是极其无助且不安的,他一出生就想要找到自己熟悉的妈妈,他在妈妈的母腹环境中已经熟悉了关于妈妈的一切,妈妈的气味,妈妈的声音等,一旦孩子找到了妈妈,就好像迷失在荒漠的人找到水源一样欣喜且有安全感,找到了妈妈就找到了生存所依赖的,找到了生命的源头,这是孩子的本能,从此,孩子就与妈妈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依恋关系。 0-3岁是孩子的精神胚胎期,也是社会性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会特别的依恋母亲,除了睡着了,几乎不能让妈妈离开自己半步,他们喜欢让妈妈抱,喜欢妈妈的微笑,喜欢听妈妈温柔的说话,喜欢听妈妈唱歌,喜欢妈妈的一切。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也会第一想到找妈妈,饿了找妈妈吃奶,困了也要找妈妈哄睡觉,无聊了也找妈妈逗笑等等,当孩子的需要得到妈妈的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也是自尊心和信心的开始。同样的,妈妈还会因为满足了孩子的需求而感到喜悦和满足,从而越发的爱自己的孩子,这就形成了一种积极的良性循环,建立起亲密的情感联结关系。 0-3岁的孩子需要与母亲建立亲密的情感联结关系,这种亲密的关系对孩子的大脑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母子间面对面的社会性互动,能增加孩子充满生机活力的感觉状态,在孩子大脑里产生喜悦的生化反应,修直了联系孩子喜悦和动机的神经通道,产生积极的大脑。孩子在婴儿期间母子俩有稳固的亲密关系,等他到了幼儿时期,学前期表现更积极、好奇和自信,和小朋友的相处更融洽,在情感的处理上更有弹性,更富有同情心。 如果没有建立好依恋关系,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孩子就会感到不安全,会产生信任和不信任的感觉,这种感觉会种在孩子的心里,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和成人的阶段,甚至是成人后的夫妻关系。因此,在孩子0-3岁建立好依恋关系对孩子尤其重要,0-3岁也是孩子人生最重要的阶段。 听课地址: 点击进入

128 评论

相关问答

  • 论文蒙台梭利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献(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教育论文参考文

    童鞋哈哈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蒙台梭利

    重视幼儿的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是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这一教育理念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有利于提高我国幼儿教育的质量.基于此,文章在论述蒙台梭利教育理

    角落里的镜子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关于蒙台梭利教育的论文题目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杰出的幼儿 教育 思想家和改革家,自由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论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佛罗妮曲奇饼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论文开题报告莫扎特

    我本人的文字仅供参考而已,个人以为莫扎特的d大调钢琴奏鸣曲是一种能够使耳膜感受到震撼但又不会使自己的听觉受到没必要额外刺激的天堂中的乐音。似乎,每一个音符都酝酿

    天津家具城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梭罗自然主义论文的开题报告

    1845年7月4日,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马萨诸塞州东部的康科德城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湖畔一座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小木屋里只有几件简

    guokeren55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