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7

元力觉醒
首页 > 期刊论文 > 国内外对小麦产业的研究现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依钱钱512

已采纳

1960-2019年世界小麦产量排名,表明中国参与世界竞争最大的底气

208 评论

甜甜的今天

1、小麦产量上涨

2017/18-2020/21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呈先降后升趋势。2020/21年度,全球小麦产量为776264千吨,相比2019/20年度增长1.82%。根据美国农业部于2022年4月的预测数据,2021/22年,全球小麦产量将小幅上涨。

2、出口量将突破2亿吨

2017/18-2020/21年度,全球小麦、面粉及制品出口量波动较大,2018/19年度出现了明显下滑。2020/21年度,全球小麦、面粉及制品出口量达到了198743千吨,较2019/20年度上涨2.23%。根据美国农业部于2022年4月的预测数据,2021/22年,全球小麦、面粉及制品出口量将超过2亿吨。

3、俄罗斯为主要出口国

从全球小麦出口国别分布情况来看,2020/2021年度,俄罗斯小麦、面粉及制品出口量为39100千吨,占比超过接近20%;其次为欧盟,出口量为29740千吨,占比超过接近15%;第三为加拿大,出口量占比接近14%。

4、小麦消费量将保持增长态势

2017/18-2020/21年度,全球小麦消费量有所上升。2020/21年度,全球小麦消费量达到了782428千吨,较2019/20上升4.78%。根据美国农业部于2022年4月的预测数据,2021/22年,全球小麦消费量将超过7.9亿吨。

5、小麦结存量将下降超4%

2017/18-2020/21年度,全球小麦结存量波动较大。2020/21年度,全球小麦结存量为290666千吨,相比2019/20年度下降2.08%。根据美国农业部于2022年4月的预测数据,2021/22年,全球小麦结存量将继续保持下降趋势,降幅超过4%。

综合来看,2020/21年度全球小麦产量、出口量及消费量均有一定的上涨。美国农业部对2021/22年度的市场供需状况呈积极态度。根据农业农村部信息,小麦下游市场需求趋于好转,用粮企业粮源采购力度加大,但由于国内小麦墒情较好,且目前小麦价格涨至阶段性高位,预计后期国内小麦价格高位趋稳。全球小麦供需缺口扩大,同时俄乌冲突持续,影响全球小麦出口,预计国际小麦价格高位波动。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小麦种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351 评论

吃货爱漫游

主要种植于华北地区。中国南方则较少种植小麦,因其湿热的气候不利于小麦灌浆,不仅产量低,还极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害。 大约1万年前,农业的发明为近东地区文明的出现打下了基础。但是一直以来,考古学家对农业是如何出现的意见不一。一些人认为它出现在地中海附近的一个单一地点,然后从那里向外扩散;也有人相信它有多重的独立起源。多亏来自伊朗一个早期农业地点的考古发现,使得后一观点获得了新的证据支持。无论农业出现了1次还是100次,科学家认为,它首次出现在肥沃月湾(从地中海延伸到伊朗的广阔地区)。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大多数研究都主要关注肥沃月湾的西部延展区——包括以色列、巴勒斯坦、叙利亚、约旦和土耳其等国家。在那些地区进行的发掘工作表明,早在1.3万年前,当地的采集狩猎人就开始收集和种植野生的小麦、大麦和扁豆等谷类和豆类植物的种子。这种耕种文化出现数千年后,这些野生植物基因突变成新的人工种植物种,这样一来更便于管理和收获,也使得农耕更多产和有效。从札格洛斯山脉到肥沃月湾西部的地理距离,也暗示作物栽培文明的独立起源。发现于Chogha Golan地区的具有9800年历史的种植小麦也有可能是从更远的西方引进过来的。小麦原产地在西亚的新月沃地。中国最早发现小麦遗址是在河姆渡流域附近。新疆的孔雀河流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楼兰;在楼兰的小河墓地也发现了四千年前的炭化小麦。四千年前的塔里木河 和孔雀河下游一带的沙漠绿洲中,有着较充沛的水资源和高达40%的植被覆盖率。那时水中有游荡的鱼儿,林中有飞奔的动物,翠绿的草地可以放牧,土地适于耕种。在小环境里有着相当不错的生存土壤。但是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便是沙漠绿洲生态的脆弱性,一点点改变就会给生命造成意想不到的灾难。南方原先很少种麦,汉以后才逐渐向南推广。《晋书·五行志》说:“元帝大兴二年(公元319年),吴郡(今江苏)、吴兴(今浙江湖州)、东阳(今浙江东阳)无麦禾(这里的禾是指稻说的),大饥。”可见四世纪初,麦在江浙一带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在此以后,又陆续得到推广,主要是出于农民自己的传播,有时王朝政府或地方官也曾督促推广。南宋初年,北方人大批地迁移到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广东等省。北方人习惯于吃麦,麦的需要量突然增加,因而麦价大涨,刺激了麦的生产。因此,麦的栽培迅速 扩大开来。南宋庄季裕在他写的《鸡肋编》(十二世纪前期)中说:“此时一眼看去,连片的麦田,已经不亚于淮北。”这就是说,已经不亚于北方了。麦和稻的生长季节不同,只要安排得好,就可以在秋季收稻以后种麦,夏季收麦以后插秧,同一块田一年可以两熟。麦的推广并不妨碍稻的栽培面积。北宋朱长文的《吴郡图经续记》(1084年)就说:“吴中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割麦后种稻,一年两熟,稻有早晚。”后来南宋陈旉(fū肤)《农书》(1149年)和王祯《农书》(1313年)所说的也是稻麦两熟制。而且根据王祯《农书》的记载,南方对于种麦,已有相当技术水平,单位面积产量也比较高,并不比北方差。 小麦不但向南方推广,同时北方也在发展。元以前就有这样的农谚:“收麦如救火”。在生产工具方面唐代已使用麦钐(shàn扇,一种长形的镰刀),到元朝初年又有了新的改进,创造了用麦笼、麦钐、麦绰(一种竹篾编成的抄麦器,形状象簸箕而稍大,它的一边装有钐刃,当挥刃割麦穗时,麦穗自然落到绰里)结合成为一整套的快速收麦器。它的使用方法是这样的:麦笼安装在下面有四个小轮的木架子上,用绳系在腰部拖着走。割麦人用钐割麦穗,麦穗跟着落向绰里去,随手把绰里的麦往后倒到笼里,笼装满了以后就拉到打麦场上。据王祯《农书》的记载:“一天可以收割十亩,比南方用镰刀割,要快十倍。”如果不是种麦很多,是不会创造出这种快速收麦器的。 据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估计来推算,当时小麦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多一点。这虽是一个粗略的估算,但已明白地可以看出,小麦在明代粮食作物中仅次于稻而居第二位。 人们常说的“麦”就是小麦,当然了还有其他麦类,比如说大麦、燕麦。古代欧洲人吃麦主要还是吃大麦,直到16世纪后被小麦代替。大麦在世界上主要做啤酒,这种世界级别饮料。世界大麦80%产量被化为啤酒,灌进人们肚子里。1斤大麦大概可以做4~5斤啤酒。啤酒的独特苦味也是加入啤酒花所造成的。中国从1996年起就对小麦进口实行配额管理。从2002年4月份开始,玉米、小麦和大米实行出口零税率政策,提高了我国粮食品种的出口竞争力。小麦进出口增加,则与品种有关系,以较低价格向韩国等周边国家出口饲料用麦陈麦(主要是春小麦),从美国等国家进口优质硬粒小麦。根据中美达成的协议,中国加入WTO,中国将在五年内将农产品关税减至14.5%-15%,开放小麦等农产品进口,实施“关税比例配额制”。到2006年,小麦配额应从200万吨增加到930万吨,私营部门最初应为10%。中国政府力主在世界贸易谈判中保留关税配额。小麦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小麦产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国内资源环境、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人口众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将粮食安全问题摆在首位,明确提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方针是:“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战略目标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在四化同步和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为细化和落实中央提出的粮食安全新战略方针和目标,笔者对国内小麦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深入思考,认为小麦产业发展面临的6大突出问题需要关注和应对。 耕作与整地耕作整地可使耕层松软,土碎地平,干湿适宜,促进小麦苗全苗壮,保证地下部与地上部协调生长,所以是创造高产土壤条件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因水田、旱地以及不同前作而不同。1.稻麦复种的麦田整地由于稻田长期浸水,土壤板结,通透性较差,所以要通过水旱轮作,干湿交替,促进土壤熟化。整地特点是,前作收获较早时,应抓住宜耕期尽早翻耕,以利用初秋的高温晴朗天气,充分炕土晒垡播种前再行浅耕细耙,达到深软细乎,上虚下实;前作为晚稻或杂交稻制种田,由于收播间距很短,应在水稻散籽时即开沟排水,力争薄片晒垡,短期炕田;在不贻误小麦适时播种的前提下,也可浅旋整地,为小麦创造良好的苗床和生长基地。2.旱地小麦的整地要立足于逐年加深耕层,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提高保蓄水肥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复种形式进行整地。即前作收获较早者,如春玉米、高粱、烟草等,收获应首先浅耕灭茬,然后深翻炕土,使残茬腐烂并接纳秋雨,雨后浅耙,减少蒸发;另一类如甘薯,棉花等,收获时间紧迫,如果用常规之法,势必贻误播期,这是西南区小麦低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一方面推行在前作后期行间松土保墒,种麦时再耕细整平;另一方面提倡挖薯,平地、施肥、播种等连续作业,保证小麦适时播种。少耕、免耕与半旱式栽培1.少耕与免耕所谓少耕、免耕,是与传统的整地而言,减少整地次数,降低整地强度,而对于田湿土粘,耕作困难,又易破坏土壤结构的麦田,免去不必要的甚至有害的耕作,所以这是对小麦整地技术的一个发展和完善。据对稻茬麦免耕研,其增产机理可以归纳如下。(1)保持良好士壤结构与水分免耕未打乱土层,保持了水稻土原有孔隙,避免湿耕造成的粘闭现象。免耕与翻耕相比,耕层土壤容重分别为1.15~1.20及1.34~1.40,水、气比较协调。(2)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在保证适时播种的前提下,由于田面平整,利于挖窝或开沟点播,贯彻种植规范,避免了粗耕烂种所造成的深籽、丛籽、露籽,达到苗齐,苗匀、苗壮。(3)根系发达,抗倒力强土壤结构较好,有利于根系发展和吸水。据多点调查,免耕单株次生根数比翻耕平均多16.0%;灌浆期用32p示踪测定,标记后第8天,脉冲数高出63.01%。(4)壮苗早发,增产显著免耕田有较好的土壤生态环境。幼苗出时快,分蘖早,生长优势明显。在各个生育时期,免耕的叶面积指数均高,群体光合能力强,单位面积增产5~20%。 定位研究(4年)以来,对后作水稻未发生不利影响,但长期免耕后与土壤肥力、病虫害的关系如何,尚须继续进行探索。此外,免耕田杂草较多,后期也易脱肥,所以应有适当的配套措施。2.半旱式栽培 小麦半旱式栽培是水田自然免耕的重要环节。它是在半旱式水稻收获后,利用原垄埂稍加修正后播种小麦。下湿、烂泥田厢宽170~200cm,一般为27~40cm,沟宽33~40cm,沟深27~33cm。用沟中稀泥覆盖稻茬和肥料后,晾晒1~2天后播种,并以干渣粪或细土盖种。小麦生育期间,沟内保持一定水位(前期距厢面12~15cm,后期18cm),以使垄面不干,既有利于小麦生长,又能保证水稻及时栽插,是冬水田利用改良的一条有效途径。 半旱式小麦生产水平,一般可达旱作条件下70~80%以上,个别土壤类型还高于旱作水平,因而在西南三省已推广种植较大面积。其增产原因,除一部分与少耕、免耕相同外,突出作用在于改变了土壤的水热状况。一方面垄沟把小麦根系深度扩大了10厘米左右,而且垄面通透状况好,又有毛管上升水,水气协调;另一方面垄沟使土体表面积增大,白昼较平作温度高1.2~2.0℃,最大可达4℃,夜间比平作降低0.3~0.7℃,土壤受光面积增加约200~400㎡/亩。在良好的水,热、气条件下,促进了微生物的活动和有机质的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由于半旱式栽培供肥能力较强,前期应适当控氮,以免增多无效分蘖,但后期容易脱肥,所以应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补施氮、磷肥。此外,半旱式栽培的起垄作埂,播种施肥等花工较多,需要提高机械化程度和其他配套技术,进而提高此类中低产田的小麦生产水平。 一、注意选择高肥水地块。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要求土壤养分必须全面、充足,才能满足其高产栽培的需要,所以宜选择地力高、水浇条件好的地块,要增施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二、注意适期晚播,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基本苗。要防止播量过大,造成后期管理被动。三、注意防止倒伏,重施起身拔节肥。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的不抗倒伏,特别对于群体过大的麦田,在返青至拔节前须进行一次化控处理,可喷施多效唑或麦业丰。要重施起身拔节肥,控制多余下落穗的形成,促进穗大粒多。四、注意浇好灌浆水,麦黄水,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浇好灌浆水,对于增粒重、预防干热风有重要作用。天气干旱,运用麦黄水,有利于下茬套种,防止早衰。在5月上中旬,结合防治病虫害,喷2~3次叶面肥,如0.2%~0.3%磷酸二氢钾,能减轻干热风危害,增产效果明显。五、注意防治病虫害。一般说优质小麦更易遭受病虫害,如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比常规品种发生早且重。应根据预测预报,及早防治。六、在小麦【刚破口、抽穗扬花前】约达60-70%(如下图)的时候喷施一次小麦宝,激活小麦内生物酶活性,促进雌、雄性器官发育协调,增强功能叶光合作用,明显减少空秕率,提高结实率及千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效果。 深浅轮耕,以土蓄水。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增加透水性,加大蓄水量,并能促进根系下扎和扩大根系吸收范围,提高水肥利用率。但深耕一定要因地因时制宜,一般在整地早、降水多、墒情足的年份宜深耕,耕深22—25厘米,耕后接着耙实、耧平;耕后少雨干旱,往往会因土壤不实而严重失墒。实践证明,旱地小麦在3—4年时间里,遇足墒深耕一年,以后浅耕2—3年,既能达到深耕改土的目的,又增加了沉土保墒的机会,是旱麦增产的重要措施。增施肥料,以肥调水。旱地麦田要尽量多施有机肥,配方施足无机肥,尤其要施足磷肥,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蓄水保肥能力和水分的利用率。一般地块,每亩可施有机肥2500—3000千克,碳铵和过磷酸钙各50千克,并酌情配施适量钾肥和微肥;如果地力差,可在三四年内连续亩施标准氮肥40—60千克,磷肥50—100千克。旱地高产麦田,可采取“一炮轰”的施肥方法,即将全部肥料结合整地一次性施入土壤作基肥,其中氮肥要适当深施,磷肥浅施,以利培育冬前壮苗。 采用镇压,减少水分蒸发。在小麦单棱期进行镇压可增加单株次生根数,提高植株的吸水能力,破坏地表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 (1)及时清理深沟大渠 开挖完善田间一套沟,排明水降暗渍,千方百计减少耕作层滞水是防止小麦湿害的主攻目标。对长期失修的深沟大渠要进行淤泥的疏通,抬田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冬春雨水频繁或暴雨过多,利于排渍,做到田水进沟畅通无阻。与此同时搞好三沟配套,旱地麦或水田麦都必须开好厢沟、围沟、腰沟,做到沟沟相连,条条贯通,雨停田干,明不受渍,暗不受害,提倡水浇麦大面积连片种植。(2)增施肥料 对湿害较重的麦田,做到早施巧施接力肥,重施拔节孕穗肥,以肥促苗升级。冬季多增施热性有机肥,如渣草肥、猪粪、牛粪、草木灰、沟杂马、人粪尿等。化肥多施磷钾肥,利于根系发育、壮秆,减少受害。(3)搂锄松土散湿提温。增强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育,增加分蘖,培育壮苗。搂锄能促进麦苗生长,加快苗情转化,使小麦增穗、增粒而增产。(4)护叶防病。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发生后及时喷药防治,此外可喷施802助壮素、植物抗逆增产剂、迦姆丰收液肥、惠满丰、促丰宝、万家宝等。也可喷洒植物动力200310ml对清水10L,隔7~10天1次,连续喷2次。提倡施用多得稀土纯营养剂,每50g对清水20~30L喷施,效果好。防治锈病农业防治:a.因地制宜种植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合理搭配和轮换,这是防治小麦锈病的基本措施,小麦锈病致病流行小种变化较快,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流行小种不同,因此要不断培育抗新流行小种的品种。b.调节播种期。如在陇南、陇东、川北、关中、华北等广大冬麦地区,不宜过早播种。播种越早,秋苗条锈病发生越早、越重,为当地提供了越冬菌源。因此,在保墒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的不要早播。c.及时翻耕灭茬和中耕,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菌源。d.搞好大区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切断菌源传播路线。南方麦区雨水多,麦田湿度大,有利于锈病发展,加强开沟排水,可以减轻为害。e.合理、均匀施肥。控制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以防止贪青晚熟,加重锈病为害。尤其在土壤缺乏磷、钾肥的地区,增施这两种化肥,可以减轻锈病为害。f.加强测报,及时喷药控病。 化学防治:a.药剂拌种,减少病原菌。对秋苗常年发病较重的地块,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10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50千克种子用约60克拌种。务必干拌,充分搅拌均匀,严格控制药量,浓度稍大会影响出苗。b.大田防治,在秋季和早春,田间发现锈病中心,应及时喷药控制。如果病叶率达到5%、严重度在10%以下,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克或20%粉锈宁乳油每亩40毫升,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30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用药15~30克,对水50~70千克喷雾,或对水10~15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在病害流行年如果病叶率达25%以上,严重度超过10%,就要加大用药量,视病情严重程度,用以上药量的2~3倍浓度喷雾。常用药剂有:粉锈宁、速保利、广枯灵、3%广枯灵水剂。 注意事项:在锈病发生初期用药防治效果最好,若发生大流行情况下,除及时防治发病严重的麦田外,要对周边发病轻和不发病的麦田施药剂防治,以控制病害进一步蔓延,减轻损失。 防治害虫农业防治:a.种植抗病品种,特别是具慢(耐)白粉性品种。在常发重病地区,对品种的抗性要求要高一些,在一般发病区可低一些;b.根据品种特性和麦田肥力水平合理密植;c.采用正确的栽培措施可减轻发病。例如,施肥要合理,注意氮、磷、钾肥配合,适当增施磷、钾肥。南方麦区注意开沟排水,北方麦区适时浇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此外,在自生麦苗能越夏的地区,应在小麦秋播前尽量清除田间和场院等处的自生麦苗,以减少秋苗期的菌源。 化学防治:在种植的品种不抗病或抗病能力弱的情况下,药剂防治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药剂防治的重点是长势好、产量高、发病较重的地区和麦田。常用药剂:a.三唑酮(粉锈宁),每亩用有效成分8克,在小麦孕穗-抽穗阶段喷洒1次,一般可控制此病的为害,并可兼治小麦锈病。在秋苗发病较多的地区,用三唑酮拌种可有效地控制秋苗期的病情,减少越冬菌量,并能兼治各种黑穗病和秋苗期锈病。 拌种的用药量是种子重量的0.03%(有效成分);b.保丰宁、植保宁、复方粉锈宁等,防治效果也较好,用量用法与三唑酮相同;c.三唑醇(羟锈宁),其施用方法与三唑酮相同,用药量减少一半;d.硫制剂,如波美0.5~0.8度石硫合剂、胶体硫2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每亩0.5千克,这些药一般需喷2次以上,每次间隔7天左右,开始喷药的时间也应提早一些。 注意事项:在白粉病发生初期用药防治效果最好,若整株叶、茎、穗大部分都发病的情况下,喷药基本无效果,主要依靠品种本身的抗病性控制病害,但需控制该病的扩散危害。 腥黑穗病、全蚀病和白粉病防治通常采用药剂拌种不仅可防治麦类黑穗病,还可有效地控制冬前小麦锈病、全蚀病、白粉病的发生和危害,减少越冬菌量。(1)散黑穗病、腥黑穗病、根腐病、纹枯病、全蚀病等发生区,可用40%五氯硝基苯按麦种重量的0.5%的药量干拌(即每亩40克,拌小麦8公斤左右),防治小麦腥黑穗病;也可选择6%戊唑醇(立克秀)悬浮剂一袋(10毫升),加水0.8-1斤,拌种50-70斤,或2.5%氟咯菌腈(适乐时)悬浮剂按推荐剂量进行小麦种子拌种,同时可兼治秋苗锈病和白粉病;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0.2%拌种或20%三唑酮乳油1斤加水5斤,拌麦种500斤,可防治白粉病、叶锈病。(2)小麦全蚀病严重发生区,可选用12.5%硅噻菌胺(全蚀净)悬浮剂进行种子处理,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一般用全蚀净一袋(20毫升),先兑水300-500毫升,可拌20-25斤种子,拌匀后闷种6-12小时(有利于药剂发挥并杀死种子所带病菌),在阴凉处晾干后播种。(3)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发生区,可采用吡虫啉处理种子,防治传毒昆虫,控制小麦黄矮病和丛矮病的发生危害,同时兼治地下害虫。(4)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要大力推广应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复合的种衣剂或拌种剂进行包衣或种子处理。各地应根据当地主要病虫种类,选择适当配方的种衣剂或拌种剂,其用量一般是复配(混合)剂中单剂的有效成分与单独使用时相同。

289 评论

小小miffy

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了WTO组织,这意味着中国对“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的承认,中国的农产品将越来越多地走入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国外的农产品将越来越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就小麦而言。中国一直是小麦的进口大国之一,同时又是世界上生产小麦最多的国家。由于不同国别的小麦有着明显的替代效应,因此,本文试图分析的问题是:中国小麦的国际竞争力究竟怎样?中国是小麦大国 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里,中国的小麦生产一直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我国在1949年小麦产量只有1 38l万吨,但是在2001年增加到了9 392万吨,在52年期间小麦产量平均每年增长4.42%。其中产量超过上年20%以上的年份为1954年、1965年和1978年,增幅分别为27.90%、21.02%和31.06%,1978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小麦产量增长率最高的年份。小麦产量增长率超过10%以上的年份包括1951年、1962年、1963年、1967年、1971年、1972年、1975年、1976年、1983年和1997年,这些年度小麦产量增长率分别为18.83%、16.98%、10.86%、12.70%、11.61%、10.47%、10.86%、11.21%、18.87%和11.50%。小麦产量下降超过10%以上的年份包括1977年、1980年、1998年和2000年,它们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8.48%、11.99%、11%和12.50%,其中,1977年是中国小麦产量减少最多的一年。 必须注意的是:从1998~2001年最近的4年中,小麦产量除了1999年有轻微的回升之外,下降的幅度一直比较大。不过,就总体说来,由于中国小麦产量接连50年的增长,现在就总产量而言已经居世界第1位。 在2001年,中国小麦总产量为93 920千吨,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19.89%。印度的小麦产量排在第2位,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14.50%;再其次是美国,占11.37%;俄罗斯和法国分别占到8.33%和6.79%。在2001年,印度的小麦为中国的72.93%,还不到中国小麦产量的3/4。美国小麦总产量为中国的57.20%,俄罗斯和法国分别为中国的41.91%和34.14%,中国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第1小麦生产大国。中国小麦的世界贸易现状分析 通过对中国小麦进出口41年的考察,中国小麦一直是处于巨额逆差的状态。但近些年来,这种逆差却明显缩小,国内小麦对国外小麦显示出很强的替代效应。在1961~2002年42年中,我国小麦平均每年出口为43 367.81公吨,获得外汇收入为419.60万美元,其中1965~1985年没有出口小麦。我国每年平均进口小麦为7 331 033公吨,平均每年由于购买小麦支付的外汇为11.30亿美元,在42年的时间里中国一共支付了近474.60亿美元用于购买小麦。中国每年净进口小麦数量为7 317 665公吨,每年净支出11.258亿美元用于购买小麦。 另外,我们还看到:国内小麦对国外小麦的替代效应十分明显。2002年中国是从1961年以来进口小麦最少的1年,只有10.70亿吨左右;其次是2001年,我国小麦的净进口为12.56亿吨,再次是1999年和2000年,我国的小麦进口分别为14.38亿吨和20.3l亿吨。而我国进口小麦最多的年份是1989年,达到157.44亿吨;其次是1988年,我国进口小麦总数为154.75亿吨。大的趋势是:随着我国小麦产量的增长,我国的小麦进口呈现出十分明显的下降趋势。在1961~2001年41年期间,我国小麦平均每年的产量为6 527.471万吨,平均每年进口量为572.5 347万吨。本文设计了一个小麦外贸依存度指标:当年小麦外贸依存度=当年小麦进出口总量÷当年小麦总产量。用这个指标说明我国小麦的世界贸易状况。 从1961~1965年的5年期间,是我国小麦外贸依存度最大的5年。其中,1963年小麦的外贸依存度最高,达到0.328;其次是1961年,我国小麦的外贸依存度为接近0.30。接下来是1980~1982年,其外贸依存度分别为0.2ll、0.229和0.212。在外贸依存度最大的年份,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1961~1964年小麦出口量相对较大,而1965、1980~1982年这4年间我国出口为零。小麦的外贸依存度大,既有可能是本国小麦减产的结果,也有可能是本国小麦走进世界市场或国外小麦进入本国的结果。这8年小麦的外贸依存度相对较大,主要是由于中国小麦产量不高从而加大了从国际市场购买的力度。中国小麦的国际竞争力分析1 中国小麦的生产率分析 世界市场上小麦的生产率指标之一是平均亩产量,根据这一指标,在短期内,小麦的国际竞争力排在第1位的是爱尔兰,中国排在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中的第15位。 表1 世界各国小麦以亩产计算的生产率排序 表1中,平均产量为1990、1995、2000年的期望值。爱尔兰平均每公顷产量最高,为每公顷8 368.33千克,荷兰、英国、德国、比利时、法国、埃及、新西兰、捷克、匈牙利、墨西哥和韩国(包括爱尔兰)这11个国家的小麦亩产量均高过我国。其中,爱尔兰是我国小麦亩产量的2.30倍,英国、德国、比利时……卢森堡均是我国小麦亩产量的2倍左右。但美国小麦亩产量只有我国的l/3弱,玻利维亚只有我国亩产量的1/4强。 另一种测度生产率的方法是计算出每个种植小麦的农业经济工作人员的人均产出。在计算这一指标的时候,本文作了一些迂回。因为很少有种植小麦的劳动力人数的资料,只有小麦的种植面积这一指标。我们选取了用一国总的可耕地面积除以一国农业人口中的农业经济工作人员这一指标,替代每个劳动力耕种小麦的面积。所选数据是2000年,用人均种植小麦面积乘上小麦亩产量,这样得出人均产出。 就长期来看,农业国必然会向工业化过渡。就中国而言,农业劳动力拥有日益巨大的机会成本。当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显著提高时,仍然用平均亩产量这一指标就不合适。一个中国农民耕种0.156公顷小麦田,一个美国农民耕种23公顷小麦田,当中国农民的工资率与美国农民相等时,分摊在每吨小麦上的成本是明显不同的,这时如果仍然使用平均亩产量这一指标就没有道理。 如果采用人均产量测度小麦的生产率,则我国的小麦生产率指数排名为37位,如果各国农村劳动力工资相等,我国小麦在国际市场上就毫无竞争力可言。但现在,我国农村劳动力成本很低,因此,用平均亩产量测度生产率具有现实性。 表2 世界各国小麦人均生产率指数表 (注:资料来源:http://,指数为笔者计算)2 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分析中应该考虑的因素 中国加入WTO之后,整个经济纳入了世界竞争的范围之内,尽管我国目前存在着对农业的“绿箱”政策,但整体竞争的态势越来越明显。诸如“生产率”的单因素分析方法能够说明部分问题,但不是全部。我们应该系统分析哪些是小麦的主要供给者,哪些又是小麦的主要需求者,供给者的产业体系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哪些公司在经营小麦,它的全球战略和经营策略是什么。就我国而言,我国是小麦生产第1大国,亩产量排序占到世界15位。就我国对小麦的需求来说,若以1982~2001年20年看,我国对小麦的需求为9 656.115万吨;从1992~2001年10年看,我国对小麦总需求为10 603.73万吨,我国对小麦的净需求为587.23万吨。我国由于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制,人均拥有耕地数量和人均产量都比较低,这时就需要政府有力的保护。 从长期来看,我国只有不断提高小麦的人均产出,才能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必须用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逐步替代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向农业投资,生成一批在世界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农业企业家。政府应该加快城市化步伐,让农民进城

276 评论

猫与老虎

我国小麦的生产率非常高,是世界上总产量第二的粮食作物,而且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内,科学研院和高等院校都会以小麦的种植创新和新品种的培养为主。

112 评论

相关问答

  • 国内外小麦产业研究报告论文

    粮食问题是当今举世瞩目的迫切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1998年的报告,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十亿。要确保这么多人口的生存,粮食问题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19

    黎明同台 5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国内外对自贸区的研究现状论文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企业为了寻求新的资源和发展空间,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纷纷走向国际化道路,并积极开展跨国投资。自20世纪50、60年代走向国际市

    草莓宝宝2006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医药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随医学模式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预防和保健极其重视,药学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药学3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superman0810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论文国内外现状研究

    很多同学在写国内外研究现状时,都会很纠结国外部分怎么写,一个原因是找不到权威的外文文献,另一个也是因为看不懂外文文献。这里有两个方法,帮你顺利完成国外研究现状撰

    杏仁茶甜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1
  • 养老产业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群体消费需求的变化,老年市场越来越大,但是养老市场却呈现供应不足状态。当前养老模式结构距离国务院提出的“9073”模式结构尚有差距,

    爱欧尼亚荒原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