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lla1135
同时还规定,如果企业滥用会计估计,应当作为重大会计差错,按照重大会计...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与会计信息质量日期:2009-09-01 05:20:44 点击:9 好评:0 [论文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 设计 会计法规体系 合规性 会计信息质量 [论文摘...
社会大学i
摘要〕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出现了记账过程虚拟、对账环节不复存在、核算形式统一等诸多新现象,对传统会计核算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在会计核算处理过程中,账簿组织和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技术组织方式,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或者会计核算形式。账簿组织是指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及其相互关系;记账程序是指从审核、整理原始凭证开始,到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以及编制会计报表为止的一系列顺序和方法。不同的企事业单位,采用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各种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因此在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下,账簿组织是账务处理程序的核心。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汇总表(或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业务量大小选择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缺点集中体现在: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电算化会计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账簿组织不再是账务处理程序的核心,会计核算形式从程序设计角度考虑也只需要采用一种就可满足数据处理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账簿组合体系虚拟化1.无纸化使账薄可以脱离纸质载体而存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会计处理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账簿组织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基本概念。但账户完全可以脱离账簿而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是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惟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可以不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2.电算会计系统的虚拟载体使得账簿可以以文件格式存在,也可以根本就不存在。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拟”的。所谓“虚拟”,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真正的账簿文件,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发生额和余额可以通过运算即时得到。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会计凭证数据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所以从理论上说,保留了会计凭证数据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传统会计账薄在电算化系统中不再存在,其本质是虚拟的。二、记账过程虚拟化登记账簿,是手工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当然不排除程序设计允许独立的账簿数据库文件存在。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我们知道,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账表一定是相符的。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会计软件中即使设置了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会为了对账。因为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诸多财务软件设置的对账功能也仅仅是为了迎合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会计人员的应用习惯,实质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简单地说就是:凭证一账簿一报表。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登记账簿直至会计报表,必须经过填制凭证、过账、结账、试算平衡、对账等诸多程序。在电算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凭证)、数据共享(账簿报表甚至分析表都可以使用凭证中数据)。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因此,在手工会计核算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繁琐的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变成了简单的操作指令。过去繁杂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因此,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电算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会计核算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会计核算模式,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参考文献:[1]王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工作[M].北京:财会出版社,2003[2]刘语成:中国会计电算化的实践分析[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3[3]王鑫则:会计电算化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艾文国:会计电算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李岩: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4,(21)
独步幽森
在会计核算处理过程中,账簿组织和记账程序相互结合的技术组织方式,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或者会计核算形式。账簿组织是指会计凭证和账簿的种类、格式及其相互关系;记账程序是指从审核、整理原始凭证开始,到填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账簿以及编制会计报表为止的一系列顺序和方法。不同的企事业单位,采用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各种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因此在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下,账簿组织是账务处理程序的核心。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汇总表(或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和业务量大小选择适当的账务处理程序。传统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缺点集中体现在: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电算化会计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账簿组织不再是账务处理程序的核心,会计核算形式从程序设计角度考虑也只需要采用一种就可满足数据处理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账簿组合体系虚拟化1.无纸化使账薄可以脱离纸质载体而存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会计处理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账簿组织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基本概念。但账户完全可以脱离账簿而存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是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惟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可以不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2.电算会计系统的虚拟载体使得账簿可以以文件格式存在,也可以根本就不存在。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拟”的。所谓“虚拟”,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真正的账簿文件,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发生额和余额可以通过运算即时得到。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会计凭证数据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所以从理论上说,保留了会计凭证数据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传统会计账薄在电算化系统中不再存在,其本质是虚拟的。二、记账过程虚拟化登记账簿,是手工会计核算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当然不排除程序设计允许独立的账簿数据库文件存在。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我们知道,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账表一定是相符的。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会计软件中即使设置了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这样做的目的并不会为了对账。因为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诸多财务软件设置的对账功能也仅仅是为了迎合传统会计核算方式下会计人员的应用习惯,实质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手工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简单地说就是:凭证一账簿一报表。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登记账簿直至会计报表,必须经过填制凭证、过账、结账、试算平衡、对账等诸多程序。在电算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所有的数据都来源于凭证)、数据共享(账簿报表甚至分析表都可以使用凭证中数据)。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因此,在手工会计核算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繁琐的工作,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变成了简单的操作指令。过去繁杂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因此,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可以采用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电算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综上所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形式的影响是深刻的,我们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从会计核算工作所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重新构造会计核算模式,设计出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效率更高、数据处理流程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形式,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的需求。
thomas0488
浅析企业非流动负债核算 企业非流动负债主要有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 款等。下面笔者结合财政部以万年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非流动 负债的会计核算结合例题进行解析。 一、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人的期限在 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企业设置“长期借款”科目, 对长期借款的增减进行会计核算,下设“本金”、“利息调 整明细科目。 企业取得长期借款时按实际收到金额,借记“银行存 救”科目,贷记“长期借款—本金,按两者差额,借记 “长期借款—利息调整”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长期借 款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借记“在 建工程,、“财务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按 差额贷记“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企业到期归还长 期借欲时,按应归还的长期猎款本金,借记“长期借款—本 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例甲企业为制造加工企业,加年月日为购建厂房 从银行借人专门借款万元,期限为年,年利率为,每 年年底付息期满一次还本。假设甲企业立即进行建造,并支 付工程价款万元,随后于年月日、年月日先 后投人万元,万元工程款,该工程于年月日完工 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则甲企业的账务处理为 年月日,取得借款时 借银行存款侧用 贷长期借款《洲洲洲 支付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以洲洲刃 贷银行存款以, 年月日,支付工程款时 借在建工程创洲旧 贷银行存款你沉兀 年月日,确认利息 借在建工程仪城洲 贷应付利息洲洲刃 借应付利息侧 贷银行存款〕沉沁 年月日,投人工程款 借在建工程犯 贷银行存款口以旧 年月日,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在建工程以洲 贷应付利息犯 借固定资产以托 贷在建工程侧洲洲刃 年月日,确认利息 借财务费用《洲 贷应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创 贷银行存款到期还本时 借长期借款 贷银行存款 二、应付债券 应付债券包括一般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公司债券。 一般公司债券 企业发行超过一年期以上的债券,构成企业的长期负 债。一般公司债券的发行方式有折价发行、溢价发行和面值发 行三种。企业应设“应付债券”科目,设置“面值”、“利 息调整”、“应计利息”明细科目对企业债券进行核算。企业 发行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债 券票面价值贷记“应付俊券—面值”科目,按差额借记或贷 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利息调整在债券存续期间 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分期付息、 一次还本的债券,按应付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 债券的利息,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 “应付利息’科目,按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利息调 整”科目对于一次还本付息的债券,按照债券的摊余成本和 实际利率计算确认利息,借记峥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 科目,贷记应付债券一一应计利息”科目,按差倾借记或贷 记“应付债券—利息调整”科目。 例年月日,甲公司发行年期分期付息、一次 还本的公司债券进行络资,筹褥资金万元。债券面值为 旧万元票面利率为,利息于每年年底支付。假设实际 利率为。则甲公司的账务处理为单位万元 年月日 借银行存软 贷应付债券—面值仪犯 —利息调整 年月日 借财务费用等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利息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救 年月日 借财务费用等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利息 借应付利意 贷银行存款 年月日 借财务费用等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利息 借应付俊券—面值 贷银行存款刃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可转换公司债券 我国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采取记名式无纸化方式,债券最 短期限为年,最长为年。企业应设“应付债券—可转换公 司债券”科目对可转换公司债券进行核算。 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初始确认时应将其包含的 债务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分别确认为应付债券和资本公 积。在分拆时,应先以负俊成份的未来现金流童现值作为应 付债券的初始人账金额,再按发行价格总额扣除应付债券初 始确认金额后的剩余金额确认资本公积。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的交易费用,应在应付债券和资本公积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 公允价值进行分摊。企业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 等科目,按负债成份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 值科目,按权益成份贷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科目,按差额借记或贷记“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 息调整科目。 三、长期应付橄 长期应付款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 各种长期应付款项,企业形成长期应付款的主要业务有融资租 人固定资产、分期付欲购人固定资产等。 企业采用融资租赁方式租人固定资产,应在租赁期开始 日,将当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两者中较低 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人资产的人账价值,借记“固定 资产—融资租人固定防七,等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 “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 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未确认融资费 用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 分期付款购入资产具有融资陛质的,按延期支付购买价款的 现值借记“固定资产”等科目,按支付价款总额贷记“长期应付 款”科目,按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未确认融资费 用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分摊。口
下面是由整理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参考,包括通信、计算机、营销、管理、会计等专业,欢迎阅读。 一、 通信类(30个) ××ADSL宽带接入网的规划设计 ××GSM网
会计资讯质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在分析了ERP环
是结合实习的论文吗
[摘要] 从制度、人员、管理角度看,目前中国企业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分析企业制度、预算控制、内部牵制、内部审计、绩效测评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
会计电算化的毕业论文提纲 紧张又充实的大学生活将要谢下帷幕,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