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4

可不娇气
首页 > 期刊论文 > 关于杨炯从军行的研究论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猫咪灰灰

已采纳

赏析: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

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

三四两句写军队辞京后的出战。“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唐代杨炯《从军行》,原文为: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译文:

边塞的报警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朝廷的将帅刚出了宫门,身着铁甲的骑士就直捣据点。

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是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只有武官得宠,心中有所不平,故作诗以发泄牢骚。

写作特点:

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

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

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作者简介:

杨炯(约650年-约693年),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朝大臣、文学家,常山郡公杨初曾孙。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唐诗,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现存诗30余首,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从军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炯

282 评论

毛毛512512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105 评论

小兔子lucky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276 评论

那个啥来着呢

赏析:

前两句提到三个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横亘廷伸的祁连山脉。青海与玉门关东西相距数千里,却同在一幅画面上出现,于是对这两句就有种种不同的解说。有的说,上句是向前极目,下句是回望故乡。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门关在后,则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乡该是玉门关西的西域,那不是汉兵,倒成胡兵了。

另一说,次句即“孤城玉门关遥望”之倒文,而遥望的对象则是“青海长云暗雪山”,这里存在两种误解:一是把“遥望”解为“遥看”,二是把对西北边陲地区的概括描写误解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见,而前一种误解即因后一种误解而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这组诗以内容相关的七首诗形成连章,反映了复杂丰富的边塞生活。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古题写的此类边塞诗。

340 评论

我不是水蜜桃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不直说军情紧急,而说“烽火照西京”。“烽火”这一意象,写出了军情的紧急。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引起的,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特有的那种的爱国激情,突显了了人物的精神境界。这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典雅而稳重,既说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不从正面着笔,而是用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从人的视觉出发;“风多杂鼓声”,从人的听觉出发: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杼,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场面。诗的最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夫。至于这场战争是不是胜利诗人没有写,不过读者却感觉到了胜利——这又是从最后两句体会出来的。

146 评论

相关问答

  • 关于外国边防军警研究的论文

    要多少字的?有多急?

    楞大个肚兜 1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关于杨姓的研究报告两百字论文

    一.问题的提出         “日日芙蓉生夏水,年年杨柳变春湾。”没错!我姓杨。通过学习我对汉字产生了兴趣,最想知道的就是“杨”姓是怎么来的?历史上姓“

    泡菜汤Ojz 3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关于行列式研究的论文

    引言: 问题的提出在实践中存在许多解n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如① ② 运用行列式可以解决如②的n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2 2.1排列定义1 由1.2……n组成

    缘来是你69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9
  • 关于军队的论文题目

    参考文献: 1、许和震.开展创新教育培养新型军事人才 [J].中国军事教育,2002,14(6). 2、朱如珂.军事教育学,第2版[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

    1号女王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有关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论文

    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 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杨姓也是第六大姓。 1977年中国史学家在《东方

    兜兜里有糖布布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