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小胖妞儿
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国际化特色的广东省属重点大学,是华南地区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外国语言文化、对外经济贸易、国际战略研究的重要基地。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998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103人,各类成人本专科生、进修及培训生、外国留学生11000多人。 2、历史沿革;学校的前身是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广州外国语学院于1964年11月设立、1965年7月正式招生,是原国家教委(现教育部)直属的36所大学之一。广州对外贸易学院成立于1980年12月,是原国家外经贸部(现商务部)直属院校,为全国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创始单位之一。1995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将两校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10月,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划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校区情况;学校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南地区经济中心广州,辖3个校区,总面积2292亩,其中北校区位于广州市白云山北麓,占地939亩;南校区位于广州大学城,占地1095亩;大朗校区位于广州市大朗,占地258亩。校园内绿树成荫,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环境幽雅。 4、师资队伍;建校以来,梁宗岱、桂诗春、李筱菊等名师大家荟萃学校,执教治学,为学校积累了丰厚的精神文化财富。学校现有事业编制教职工总数1980人,专任教师132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50.9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92.91%。教师队伍中,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人,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2人,入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人,获国家外专局“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资助1人、“千人计划引智配套工程”项目资助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3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青年珠江学者”3人,入选广东“特支计划”4人、广东省理论宣传青年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44人次,入选省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3名,(先后)聘任“云山学者”229人。此外,学校还聘有80位客座教授和289位长短期外教。 5、学科发展;学校形成了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双轮驱动”、多学科多语种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格局,下辖22个教学单位,1个独立学院(南国商学院)。开设72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教育学、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其中有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11个专业),18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含21个专业),3个省级重点专业。共有26个外语语种,是华南地区外语语种最多的学校。学校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7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4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几轮学科评估中,我校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均位居全国高校前列。“面向国际语言服务的外国语言文学创新体系建设”和“服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战略需求的经管学科融合创新体系建设”2个学科项目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6、人才培养;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以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为使命,着力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学校是联合国高端翻译人才培养大学外延计划在中国的三所合作院校之一,是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的首创单位和秘书处永久所在地,是国际大学翻译学院联合会(CIUTI)和国际译联(FIT)会员,是入选中日韩三国首脑倡导的“亚洲校园”项目唯一一所外语类院校。拥有教育部普通高校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多语种高级翻译人才协同育人基地和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协同育人基地。2017年我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总体就业率分别为99.54%和99.77%,继续位居全国高校前茅。学校面向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招生批次均为第一批。 7、科学研究;学校注重科研平台培育和建设,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和校级四级科研平台体系。拥有1个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区域创新国际战略研究中心);5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非洲研究院、国际移民研究中心、印度尼西亚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5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翻译学研究中心、粤商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2个广东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语言工程与计算重点实验室、双语认知与发展实验室),1个广东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广东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国际服务经济研究中心),1个广东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4个广州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州国际商贸中心重点研究基地、广州绿色发展法治研究中心、广州国际城市创新传播研究中心、广州华南财富管理中心);并设立了国际服务经济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华南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广东省社会组织研究中心、广东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广东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中心等20多个校级研究机构。此外,学校还设有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智库机构——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积极为“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提供咨询服务;学校牵头组建的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创新中心)均获入选广东省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规划项目。学校承担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创新团队项目等一系列重大、重点项目。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获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开发行《现代外语》《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战略决策研究》《Asia-PacificTranslationandInterculturalStudies》等学术期刊。 8、国际合作;学校加强全方位国(境)外教育合作与交流。截至目前,已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瑞士、波兰、葡萄牙、芬兰、冰岛、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老挝、韩国、朝鲜、智利、秘鲁、巴西、古巴、墨西哥、哥伦比亚、以色列、埃及、佛得角及香港、澳门、台湾等53个国家和地区的374所大学和学术文化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我校目前开办了5所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日本札幌大学孔子学院、俄罗斯乌拉尔大学孔子学院、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及埃及艾因夏姆斯孔子课堂。此外,学校还与英国利兹大学合作举办英语教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英国雷丁大学合作举办英语教育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与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合作举办葡语硕士学位教育项目。在管理国际化方面,学校实施海外高校挂职学习项目,启动五年来,共派出六批共32名干部进行海外高校挂职。 9、办学条件;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先进,居国内同类院校领先水平。有着先进的校园网络和管理平台,拥有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总面积520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图书馆总面积5.96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资源总量为296.24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759种,2400份,本地镜像中外文电子书376.3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67844种,订购中外文电子数据库160种,自建数据库14种,并实现32个外语语种馆藏文献采购、编目、流通和检索的网络化集成管理。现有固定资产总值约28.91亿元。 10、发展愿景;学校秉承“全人教育、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和“卓越、诚信、包容、自信”的价值观,营造“多元、灵动、雅致”的校园文化,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深化自主办学综合改革和“创新强校”工程等为契机,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改革创新,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力争实现学生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教学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和管理国际化,将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品质精良,受社会尊重,让党和国家、人民群众满意的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同时,学校提出要突出“强外语,重实践,多规格,复合型,高品质,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特色,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五种能力”的培养。
伟哥是老顽童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由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原广州对外贸易学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的一所涉外型省属重点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原隶属国家教育委员会)创办于1965年,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原隶属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成立于1980年,两校于1994年先后划转广东省。 学校现有2个校区,总面积达1916亩。其中,北校区(校本部)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山北麓,占地面积821亩。南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占地面积1095亩。 学校目前设有14个学院和3个直属教学部: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法学院、基础英语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外国留学生部、体育部。 学校现有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5个学科门类,33个本科专业。学校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博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语言文学;9个硕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法;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语言文学、国际贸易学、日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2个省级名牌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 学校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与此相适应,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实行专业教学、外语教学与计算机教学“三位一体”,不同学科、专业之间交叉融合的复合型教学模式;积极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学科中探索“全英教学”和“双语教学”;创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实施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多维度英语教学”。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从原来单一课堂教学转变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教学服务,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书本与网络、学习与实践等相结合的多维度、立体式语言学习环境,把间接获取知识的过程转变为直接获取知识的过程,把英语学习作为单纯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能力发展过程,把英语学习过程转变为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 学校面向全国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招生批次均为第一批。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达到9600多人(未含国际商学院学生)。学校现有编制内教师739人,其中“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4人,校级培养对象36人;教授、副教授275人,占37.2%;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437人,占59.1%;讲师239人,占32.3%.此外,还聘请了20名客座教授和40多位外籍专家、教师。 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20多个校院级科研机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国际文化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WTO研究中心、词典学研究中心、高教研究所、欧洲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英语测试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客家文化研究所、英国学研究中心、美国学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等。 学校主办3种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刊物:《现代外语》、《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其中,《现代外语》是中国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被权威的美国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库ERIC收录。《国际经贸探索》是中国国际贸易类核心期刊。 中国国外考试协调处广州考试中心设在学校,负责组织华南地区的TOEFL、TSE、GRE、GMAT和日本语能力考试5种国外考试,同时还负责组织教育部主办的英、德、法、俄、日5个语种的出国留学人员的水平考试。 迄今为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已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及教育文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将始终牢记自已的崇高使命,着眼未来,面向世界,保持原有特色,创出新的优势,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专业特色更加鲜明,外语优势更加突出,人文氛围更为浓郁,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部分学科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涉外型多科性大学。 网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是由原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原广州对外贸易学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的一所涉外型省属重点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原隶属国家教育委员会)创办于1965年,广州对外贸易学院(原隶属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成立于1980年,两校于1994年先后划转广东省。 学校现有2个校区,总面积达1916亩。其中,北校区(校本部)坐落在广州市白云山北麓,占地面积821亩。南校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岛(广州大学城),占地面积1095亩。 学校目前设有14个学院和3个直属教学部: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英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法学院、基础英语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公开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部、外国留学生部、体育部。 学校现有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5个学科门类,33个本科专业。学校198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恢复研究生制度后较早获得硕士、博士授予权的单位之一。现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2个博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语言文学;9个硕士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国际贸易学、企业管理、国际经济法;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5个省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法语语言文学、国际贸易学、日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2个省级名牌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 学校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培养一专多能、“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外语实践能力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与此相适应,学校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实行专业教学、外语教学与计算机教学“三位一体”,不同学科、专业之间交叉融合的复合型教学模式;积极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等学科中探索“全英教学”和“双语教学”;创新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实施全新的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多维度英语教学”。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从原来单一课堂教学转变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教学服务,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书本与网络、学习与实践等相结合的多维度、立体式语言学习环境,把间接获取知识的过程转变为直接获取知识的过程,把英语学习作为单纯知识积累过程转变为能力发展过程,把英语学习过程转变为实际的跨文化交际过程。 学校面向全国近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招生批次均为第一批。目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达到9600多人(未含国际商学院学生)。学校现有编制内教师739人,其中“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4人,校级培养对象36人;教授、副教授275人,占37.2%;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437人,占59.1%;讲师239人,占32.3%.此外,还聘请了20名客座教授和40多位外籍专家、教师。 学校现有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20多个校院级科研机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国际经济贸易研究所、国际文化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WTO研究中心、词典学研究中心、高教研究所、欧洲研究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英语测试研究中心、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客家文化研究所、英国学研究中心、美国学研究中心、日本学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等。 学校主办3种面向国内外发行的刊物:《现代外语》、《国际经贸探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其中,《现代外语》是中国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被权威的美国教育信息资源数据库ERIC收录。《国际经贸探索》是中国国际贸易类核心期刊。 中国国外考试协调处广州考试中心设在学校,负责组织华南地区的TOEFL、TSE、GRE、GMAT和日本语能力考试5种国外考试,同时还负责组织教育部主办的英、德、法、俄、日5个语种的出国留学人员的水平考试。 迄今为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已与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和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50多所大学及教育文化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将始终牢记自已的崇高使命,着眼未来,面向世界,保持原有特色,创出新的优势,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专业特色更加鲜明,外语优势更加突出,人文氛围更为浓郁,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居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部分学科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涉外型多科性大学。 网址:
himawari30
有国际贸易、财贸经济、商业经济与管理、国际经贸探索、商业研究、销售与市场、广东商学院学报、商业时代、中国商贸。
1、《国际贸易》杂志(中文版月刊)是中国人民共国商务部主管、中国商务出版社主办的具有指导性和权威性的对外贸易专业刊物。面向对外经济贸易主管和决策人员、业务人员、理论研究工作者及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
展示封面文章、政策体制、中国贸易、贸易关系、国际商务、世界经济、金融、投资、市场、公司、海关商检、地方贸易、台港澳研究、贸易书库、资料等栏目,并经常为国内外企业组织专栏介绍。
2、《商业经济与管理》创刊于1981年,是由浙省教育厅主管,浙江工商大学主办的专业学术理论刊物。据2018年4月《商业经济与管理》官网显示,《商业经济与管理》第十八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委员12人。
3、《国际经贸探索》创刊于1985年,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主管、主办的国际经贸理论与实务学术期刊。据2019年5月《国际经贸探索》编辑部官网显示,《国际经贸探索》编辑委员会有编委16人。
4、《商业研究》创刊于1958年,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哈尔滨商业大学和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经济类专业学术期刊。据2019年1月《商业研究》官网显示,《商业研究》编辑委员会共有顾问2人、编委11人。
《商业研究》主要设有商经理论、商业科技、电子商务、改革探索、经营管理、财经纵横、开发论坛、振兴东北等栏目。
5、《中国商贸》杂志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中国商贸界专业类期刊,1992年,按照当时商业部部长胡平指示《中国商贸》杂志正式创刊,《中国商贸》杂志是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权威核心期刊;
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收录期刊,“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国际贸易
百度百科-商业经济与管理
百度百科-国际经贸探索
百度百科-商业研究
百度百科-中国商贸
那夜无边
1、国际贸易问题 2、国际贸易 3、财贸经济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商业研究 7、销售与市场 8、广东商学院学报 9、商业时代10、中国商贸 11、价格理论与实践 12、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国际经济合作 14、对外经贸实务 15、江苏商论 16、国际商务研究 17、中国物流与采购
blue-taste
国际贸易核心期刊共有17本
1、国际贸易问题
2、国际贸易
3、财贸经济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商业研究
7、销售与市场
8、广东商学院学报
9、商业时代
10、中国商贸
11、价格理论与实践
12、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国际经济合作
14、对外经贸实务
15、江苏商论
16、国际商务研究
17、中国物流与采购
扩展资料:
其中国际贸易问题算是核心期刊里较为权威的期刊,属于对外贸易专业理论刊物,主要宣传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研究国际经贸问题,分析国际经贸动态,介绍最新国际贸易理论。读者对象为外经贸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国际经贸理论的研究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各国驻华商务人员。
较之国际贸易问题的权威性,国际商务研究侧重点又有不同,主要报道国际贸易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和最新信息,介绍国际商务知识。读者对象为对外经贸企事业单位职工、经济理论研究工作者、经济院校师生等。有英文目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国际贸易问题
百度百科-国际贸易(商品和劳务的国际交换活动)
百度百科-核心期刊目录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华厦医学、右江医学院学报、右江医学、医学文摘,等等。
外文核心期刊有外语学刊、外语研究、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山东外语教学、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 外语学刊杂志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2
共发表80多篇论文,以下是近7年来发表的论文:(1)李硕等,(1999)公路网狭义总容量理论及其模型.湖南大学学报(核心期刊),Vol.26,No.1;(2)李
1.体育科学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科学学会 月刊 栏目:设有体育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群众体育学、学校体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育史学等。反
国外核心期刊有:外语学刊、外语研究、现代外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山东外语教学、外语教学、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 核心期刊分为国内核心和国际核心,国内核心主要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