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49

素食更好
首页 > 期刊论文 > 自然可持续性杂志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尐籹孒16

已采纳

5月26日我们的科学家的最新的科学成就,也就是发明了超快海水淡化膜,可以说引起了人们的好奇,这是一种怎么样的发明,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这种海水淡化膜到底有什么样的用途呢?

要知道,目前我们所拥有的饮用水,或者说淡水,仅仅是我们的海水资源的百分之一左右,虽然目前我们都没有饮用水的问题,但是实际上很多非洲的人或者一些穷困人民都会存在一些缺水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所以说目前关于海水淡化的问题仍然是全球需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而这次我们的科学家发明的超快海水淡化膜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海水淡化成可以喝的饮用水,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帮助那些用不上水的人,只要可以用海水的资源解决淡水的资源,那么我们全球的水资源问题也不会成为问题了。

其实可以净化海水的方式很多,比如说电离淡化海水,还有一些在野外工作的人使用的便携式海水淡化装置,也是可以淡化海水的,但是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将海水淡化成功的运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并且达到长期的使用,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这都是很重要的。所以说能达到日用的场景才是海水淡化比较有成就性的发明。这也是我们的科学家这次发明为什么厉害的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发明可以解决日常化的大量水净化,净化速度高,效率快,可以用来日常使用,这是非常好的。

很多在大海上工作的人都有这种海水饮用的问题,虽然说会有上岸的机会,但是大部分时间都还在海上,这个时候就需要这种海水淡化的快速淡化膜了。我们科学家发明的这种膜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这种膜还可以具有抗污染的能力,可以更好的抗击污染对人的影响,也可以解决人的饮水问题,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发明。

希望我们的科学家能有更多科技发明!

282 评论

好好生活2013

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转化为水和氧气。

135 评论

墨剂先生

这些年来,我们常说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也有很多朋友表示,地球真的在升温吗?为什么冬天还出现降雪?我们常说的气候变暖并不是指全年都高于30℃,而是与往年同期平均气温相比(一般指的是工业革命前),气温有所上升。如有记录以来最热的10年,有5年出现在2015年以后,其中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第二热年份,2016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这些数据都表明,当前的气温都比工业革命前要高,随着社会发展,气候变暖似乎是一大趋势。

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很多

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气温的上升,还会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当前横扫多国的蝗灾,可能有一些朋友不知道这一次蝗灾的起源归根到底就在于气候变暖导致的降雨异常,在2018年阿拉伯地区出现了异常降水量增多,又湿又热的环境,助长了这些蝗虫滋生。在2019年很多地区也出现了野火肆虐的情况,包括澳大利亚、北极等地区,这些地区的野火起源,其实也是因为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的高温天气、极端的干旱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野火的风险,也增加了灭火的难度。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影响,即使是南北极地区也不例外。毕竟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带来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前文也说到,在2019年北极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野火肆虐的问题。随着气温的上升,南北极地区的冰川也会加快融化的速度,一方面会导致海平面的上升,进而淹没一些海拔较低的沿海地区。此前我们就分享过,如果气候变暖持续,在2100年可能会有近一半的沙滩会消失。除此之外,冰雪加快融化,藏着冻土里的物质也会释放出现,其中就包括北极地区冻土里的碳物质(如甲烷气体等),这些碳物质的释放也会加剧气候变暖的趋势。

气候变暖当前,亚马逊雨林却“力不从心”?

鉴于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比较大,如何缓解气候变暖,值得研究。相信大家也知道,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在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缓解气候变暖的方法就在于减少碳排放和吸收已经释放的二氧化碳。找到问题的根源,这些问题都可以解决。不过,有科学报告指出,亚马逊雨林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正在下降,预计在未来15年内,其碳汇能力(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可能会降至0,一旦突破这个临界点,亚马逊雨林甚至可能会变成碳源,即释放的二氧化碳比吸收的二氧化碳还多。除此之外,亚马逊雨林还可能会未来半个世纪内从雨林变成一个热带稀树草原。

另辟蹊径,找到吸收二氧化碳的“土”方法

看起来,依靠这些雨林吸收二氧化碳,并非万全之策,还需要寻找更多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好消息是,据2020年3月21日的一则科学新闻消息,有一些研究表明,在恢复和保护世界土壤的情况下,每年可以吸收超过50亿吨二氧化碳,这相当于美国每年释放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此前也指出,我们需要保护这些土壤,让它们发挥碳汇能力(即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避免这些土壤变成碳源(即释放二氧化碳)。全世界一米深的土壤中所包含的二氧化碳和当前已经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样多,最后这些藏在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封存到森林中。

发布在《自然可持续发展》杂志上的研究报告分析了土壤吸收二氧化碳的潜力,研究人员指出,如果这些土壤保护得当,可以吸收大气中四分之一的二氧化碳。鉴于地球陆地封存的二氧化碳潜力达到238亿吨,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年这些土壤可以吸收55亿吨二氧化碳。按照现有土壤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发挥土壤吸收二氧化碳40%的潜力。当然,如果我们继续开发土壤用以发展农业、种植业,意味着土壤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也会下降。因此,依靠土壤吸收二氧化碳与农业加大发展规模是存在一定的冲突的。这个“土”方法,似乎存在很多瓶颈。因为未来人口会越来越多,对食物来源等方面的需求量也会大大增加,增大种植业的面积势不可挡。

多管齐下,一起为减缓气候变暖“保驾护航”

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并不是依靠某一个方法就可以解决,既可以通过减少碳排放,也可以依靠森林吸收二氧化碳,还可以依靠土壤来吸收二氧化碳,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工业化的方法来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下来。虽然亚马逊雨林的情况不容乐观,地球的森林面积确实是在增加,NASA的科学数据指出,从2000年代至今,地球森林面积增加了5%,我们国家在2019年造林面积达到706.7万公顷。这些都是我们在缓解气候变暖之路上的努力。随着这些措施不断推进,气候变暖未来是可以缓解的,地球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美好的事情未来会发生!

354 评论

小兔斯基801110

随着环境的恶化,淡水资源更是越来越少,全球正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这种海水淡化膜不仅能实现高通水量还能抗污染,对未来具有很大作用

167 评论

差布丶多童鞋

⭐最主要的问题还是要追溯微塑料的源头

纽约大学研究发现,婴儿大便中微塑料含量是成年人的20倍。微塑料是一种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多见于灰尘、食物和瓶装水中。由于婴儿喜欢在地上爬、啃咬塑料玩具以及使用塑料勺子和奶瓶,使他们更多暴露在塑料环境中。目前,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尚未可知。

纽约大学里面提到,一个人每周至少会摄入5克的微塑料,什么概念?一个月4周,一年算50周,也就是一年要摄入半斤的微塑料,确实有点细思极恐了。

⭐微塑料的源头?

目前出现在婴儿大便里的只是属于一小部分,绝大部分还是在海洋等大自然环境中,一般来说,生活中已经广泛存在各式各样的塑料,如聚乙烯、聚苯乙烯等,这些化合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被风吹日晒,虽不能被完全降解,但也是在逐渐变小,变成了比颗粒更小的微塑料。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使用中的塑料降解成了微塑料,要降低微塑料的污染也只能动用国家的号召了,中国在这个方面已经在行动了

⭐随着全球塑料制品使用量的增多,近年来微塑料污染问题愈加严重,由此带来的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和影响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微塑料在人类生活环境中无处不在,在水、大气和土壤环境中均有分布.由于塑料的难降解性,这些环境中的微塑料会长期存在,可能通过摄食和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内.

并且,微塑料的比表面积大,容易吸附金属和有机物等有毒污染物,并携带进入人体.进入生物体内的微塑料和其携带的有毒污染物会对生物体造成毒性,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等,还会导致能量平衡和新陈代谢的紊乱,并产生基因毒性.然而,目前微塑料对于人体的暴露水平和毒性机制尚不明确,如何准确检测和定量生物体内的微塑料以及结合多种技术手段研究其毒性机制和对人体的潜在危害均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237 评论

囍兒小静静

这种膜能够实现高通水量的效果,稳定性非常高,可以耐盐,而且还可以防治污染,对于解决水资源缺乏是非常有好处的。

299 评论

中基惠通

是本oa期刊,今年被武大RCCSE收录的中文核心

279 评论

karastt823

科学杂志包含着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新闻、发现和创新。它是由不同的科学界技术专家撰写的科学期刊。那么世界上好的科学杂志有哪些呢?这里我们列出了世界上十大科学杂志,大家也可以评论区留言

229 评论

相关问答

  • 可持续发展论文1500

    持续发展的作文???

    听雨轩808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自然杂志解读

    据《自然》杂志官方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对一对双胞胎宇航员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身体研究,结果表明,太空旅行会导致人类基因表达发生异常变化,染色体端粒将会变长。

    、人生海海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自然杂志文章

    Nature 是科学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之一,以其高水平、严谨的科学论文而著名。发表 Nature 论文的难度较大,以下几点具体阐述:

    李鸿章大杂烩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自然杂志合集

    1 科学人杂志 2 科学发展月刊3 科学月刊4 科技时代5 生技时代6 科学研习月刊7 科技报导8 牛顿杂志9 小牛顿杂志 10 小小牛顿杂志 11 小百科报报

    yanrongsun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5
  • 可持续发展论文6000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长的今天,又一问题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就是可持续发展。 丹麦人将不够尺寸未长大的小鱼放回河里,等待小鱼长大了以后再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

    白色棉袜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