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缚的漂流瓶
浅谈加强诗歌朗读教学的意义《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要能“诵读一定数量的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在诗歌教学中,除了通过讲清诗中的用典新意、词类活用、句子结构、修辞手法及其意义来再现诗歌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外,朗读训练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因为朗读训练是中学生进入诗歌意境的最直接、最感性的途径。朗读训练不仅是培养学生识文断句,会读会背的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并学会运用诗歌语言的技能技巧的能力。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切实地体味诗歌语言节奏的鲜明,韵律的和谐。所谓节奏,就是一种有规律的运动节拍,即音节的长短、强弱、快慢?有规律地出现所形成的节拍。韵律便是合乎规格的相同或相似的音节在诗歌中有规律的反复,即押韵。加强诗歌朗读,可以再现诗歌意境,更深刻地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往往偏重于抒情言志。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即使是叙事诗或哲理诗也会饱含着诗人的情怀。所谓意境,就是指诗人在诗中描绘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以及蕴含在情景、画面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意义。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时,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感悟到诗人放眼一望,昔日号称国都的长安城如今已残垣断壁,野草遍地,树木丛生。过去在那耀眼的飞口楼廓、亭台轩榭装扮下的豪华繁盛之景;那王公大臣,贵妃宠姬的怡游欢乐场景都一概不见了,眼前的一切与过去相比,唯一相同的只是山河依旧罢了。目睹“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这一深重灾难,真有令人潸然泪下之感啊!又如,当学生朗读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他们也会自然地领悟到在那连续几个月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人们要想知道亲人及好友的安危,那是多么不易的事呀。当诗人收到一封家信时,就像得到一件价值万金的珠宝一般那么珍贵,那么喜悦。透过这两副图景,师生仿佛身临其景,亲眼目睹了诗人由愁怅、哀叹变为惊喜的情态。 反复进行诗歌朗读,可以促进学生加深理解诗歌中的联想、想象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如,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郭沫若《天上的街市》一诗时。班上大多数学生就能理解到:作者首先采用联想、互喻的方式,把地上的街灯比作天上的明星,又把天上的明星比作地上的街灯。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既然天上有明亮的街灯,那么,天上就一定有美丽的街市;有美丽的街市,就一定有珍奇异物;有物,就必然有人,有人的活动――此时,牛郎、织女肯定骑着牛儿,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诗人通过联想和想象,加上奇特的比喻,把一幅自由、美好、生活丰富多彩的天上街市图描绘了出来。这自然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极积向往。如果通过绘声绘色地朗读,学生就会对什么是“联想”,什么是“想象”以极怎样运用“比喻”,体会得更具体、更深刻一些。
人艰不拆XP
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问题及意义探讨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问题及意义探讨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中华文化的推广和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诵读经典的黄金时期,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扩展学生的视野,因此各个学校应积极将经典诵读这件事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已实现辅助教学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及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问题;意义;策略;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一篇流传下来的诗作和文章都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说,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鼓励学生诵读经典,有助于熏陶学生的性情、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并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可以说诵读经典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读经热”的出现还比较短暂,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实施效果不理想,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1、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1.1在小学阶段实施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识字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深入的体现。但是在常规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小学生识字的数量是有限的,每年新学的生字也不过两三百而已,但是这与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识字能力是不太匹配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记东西最扎实的阶段,若是在这一时期让他们多多朗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论语》等经典,能够在诵读的时候无形中扩充他们的识字量,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这样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识字水平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1.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若是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那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将得到飞速的提升和发展。就像人们常说的:“英语学习要在12岁以前,这样才能打好基础”,语文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要在学生小学阶段借助其优秀的记忆力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1.3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注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是否为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同时,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人们更多的是提倡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而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每一篇佳作都思想深邃、语言精辟,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学生在经典的熏陶下逐步净化心灵、感受生活。
2、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教师对经典诵读不够重视或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虽然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始逐渐安排学生每天进行一些经典诵读的时间,但由于学校的重点还是在教学上,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不太重视经典诵读的时间,只是让学生草草了事的读一读,然后就把这些有限的时间拿来进行语文教学了,再加上小学生自制力较差,很少有人会回家后还主动去读,这就使得经典诵读在小学生身上根本没有有效地开展起来。
另一面,与不够重视相反,有些教师对经典诵读过于在意,以至于在认识上造成了偏差,所以就把每一次的诵读都当成了古诗文阅读教学,对每一篇文章都过分的剖词析意,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而,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要让诵读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透诵读,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2经典诵读方式过于单一且没有相应的评价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都还是采取朗读加简单讲解的传统方式,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单调,很难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段时间之后还会产生诵读的惰性,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生诵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让形式多样化。同时,由于经典诵读还未正式纳入语文教学之中,所以至今还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对于学生经典诵读的评价和检验几乎还是空白,这就容易使学生不重视经典诵读,使诵读效果大打折扣。
3、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3.1为学生营造出书香校园的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经典诵读的开展,因此,学校应该努力创建书香校园,让校园氛围弥漫在浓郁的经典文化气息之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和品读经典佳作。
例如:校方可以将学生课本中学过的《游园不值》《题西林壁》《望洞庭》等诗歌或《劝学》《龟虽寿》《论语四则》等文学佳作中的经典名言名句图文并茂的方式张贴在学校走廊、教室、宣传栏、学校墙壁上,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时都能看到这些经典佳作中的精华,以便进行潜移默化的经典文化的熏陶,逐步激发他们对诵读的热爱。
3.2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诵读
虽然诵读应该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涯之中,但由于学生年龄水平各不相同,相应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其具体的情况和水平,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分层教学,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安排不同要求和内容的经典诵读,这样才会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收获。
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说话和识字,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时候应选取内容简单、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篇佳作,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可以的,让学生在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去认字、识字,去学会语言表达;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则更应注重经典对学生习作水平、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所以在长春版小学六年级学完《列子》《论语》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进行补充,让学生诵读《庄子》《大学》《中庸》等符合其水平的经典佳作,并背诵其中的经典句子,为后续的写作和阅读打下基础。
3.3通过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小学生因为身心发育还未成熟,所以比较活泼好动,充满童趣和好奇心,也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作用,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从而使其自觉地进行诵读,也可以使诵读教学更有活力。如:开设“经典诵读课堂”,每天30min进行经典晨读和讲解;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经典活动,让学生在练字的时候品悟经典;定期开办“校园读书节”活动等,以便通过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乐趣,进而加深对经典诵读的热爱,使其一直坚持下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教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熏陶学生的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认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并采取丰富的形式和手段,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郎晓露.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对策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2015(1):31.
[2]路阳.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J].中华少年,2015(23):54.
[3]王恒云.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有效实施[J].新校园,2016(12):163.
学校艺术教育融合民间剪纸艺术的实践论文 民间剪纸艺术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越来越被重视。民间剪纸
问题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地:就是写你们为什么要研究或探讨、想要得出什么结论!;意义:就憨研究完以后得出的结论以及你们做完研究有什么收获。感想之类!总之最重要
可行性分析比较好吧。保险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可行性分析。目标:对可行性提出具体意见方法:研究国外保险资产证券化的条件和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具体可从供给(保险
正确发声技巧肯定是有的,这个我说不好..
语文教育即我国的母语教育,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重中之重,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下是本文整理的 310个"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