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骷髅
您好,The Plant Cell是一本权威性的期刊,它发表有关植物细胞生物学的研究论文。它每月出版一次,每月发表大约20篇论文,涵盖了植物细胞生物学的各个方面,包括植物细胞增殖、发育、分化、细胞器、细胞壁、植物激素、植物病毒、植物细菌、植物病原体和植物-微生物关系等。The Plant Cell的文章质量很高,其编辑和审稿流程也很规范,从而保证了发表的文章质量。The Plant Cell的文章也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被许多国际知名期刊引用,因此The Plant Cell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期刊。
东北小茬子521
主要研究了剪接体和RNA剪接的分子机理。白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捕获全部类型剪接体团队的核心人员,她曾凭借自己的学习和研究发了6篇Science,还有3篇Cell,含金量满满的顶刊论文真令人佩服。
夜未央周
亲你好,海洋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在线发表了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召儒副教授、周朦教授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 Spati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Biomass Controlled by River Plume Dynamics Over the Lower Changjiang Estuary and Adjacent Shelf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Observations ”。文章提出包含冲淡水锋面动力过程在内的一系列中小尺度过程是调控长江口及邻近陆架海域浮游植物量变化和藻华爆发的关键机制,为我们重新审视河口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文章在线发表后浏览量已达595次。文章发表于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 ,该期刊2019年影响因子为3.661。动力过程是调控河口和近海区域浮游植物量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以往研究多是基于大面站调查结果,强调浊度和光限制的变化、地形诱导的上升流和黑潮次表层水入侵等中-大尺度过程对长江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和藻华发生的主导作用。本研究于2017年7月首次在长江口海域利用集成多传感器的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图1),获取了从河口到陆架海域的物理及生态要素的高时空分辨率观测断面(图2),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中-小尺度上的冲淡水锋面过程对长江口海域藻华爆发的控制作用,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锋面对物质的辐聚效应、真光层深度的变化及冲淡水扩散状态变化对浮游植物停留时间的延长等。该航次由张召儒副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周朦教授参与航次并担任技术指导,航次参与人员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及周朦教授团队成员,华东师范大学吴莹教授及其团队成员,同济大学许惠平教授团队。图1. 项目团队于2017年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开展的海上调查航次,该航次综合利用了近海拖曳式走航观测系统Acrobat、表层水走航系统、漂流浮标、站位采样等多种观测方式。图2. 长江口南槽至陆架海域断面水文、层结频率、有色溶解有机物、浊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绿素浓度、营养盐和表层溶解氧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分布特征。文章指出,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浮游植物量空间变化受多重尺度动力过程的影响,其中冲淡水锋面过程对藻华的爆发起到决定性作用。初级生产力的出现起源于长江冲淡水主锋面所致的垂向层结及其对泥沙悬浮的抑制和对光照条件的改善,营养盐最大水平梯度发生在该区域,但其浓度的迅速下降主要由淡水和海水的混合所致。长江口藻华发生于冲淡水主锋面的露头位置(称之为表锋面),漂流浮标结果(图3)显示该位置存在显著的物质辐聚效应,是导致浮游植物汇聚和藻华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时,辐聚导致下降流的产生,进一步增加了真光层的深度;此外,锋面外海一侧存在波动信号,伴随了冲淡水运动由超临界状态向亚临界状态的转变,增加了冲淡水及其携带的浮游植物在表锋面附近的停留时间,为藻华的发生进一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图4)。图3. 航次中在长江口北港外侧释放的5个表层漂流浮标在124°E以西的漂流轨迹与速度。图(A)和(C)揭示了冲淡水表锋面附近流动状态的改变及其物质辐聚效应。图4. 多重尺度物理过程对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量及相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调控作用与机理。本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张召儒,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周朦教授和张召儒副教授,合作者还包括上海交通大学钟贻森老师、高咏卉副教授、张瑞峰副研究员、Walker Smith教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的张国森和江山博士。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江口冲淡水的对流、扩散和物质转换综合过程”(41530960)资助,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周朦教授为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单位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张召儒,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长聘教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德克萨斯农工大学,2014年至今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研究领域包括近海动力学、极地海洋-海冰动力学和海洋物理-生态耦合过程,目前已经在Progress in Oceanography, JGR-Oceans, Climate Dynamics,Ocean Modelling和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8篇。担任海洋学领域知名国际期刊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责任编委,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期刊AGU Advances总编遴选委员会委员和Ocean Sciences Meeting主席遴选委员会委员。
长平公主
生物学教学2008年(第33卷)第2期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知识的总结左延柏 (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线粒体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大量存在于代谢旺盛的细胞中,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都是靠线粒体中合成的ATP提供的,因此有细胞的“动力工厂”之称。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里含有的许多绿色扁球状质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绿色工厂”。1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1.1 自主性表现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DNA、RNA(mRNA、tRNA、rRNA)、核糖体、酶等,具有自身转录RNA和翻译蛋白质的体系。也就是说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翻译的功能,具有与原核细胞相似的组成与结构。1.2 依赖性表现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自身编码合成的蛋白质并不多,它们中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都可以进行自我复制(半保留复制),但它们的复制都受细胞核的控制,复制所需的DNA聚合酶都是由细胞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也就是说线粒体和叶绿体对细胞核有很大的依赖性。1.3 事实 迄今为止,人们发现叶绿体仅能合成13种蛋白质,线粒体也只能合成60多种蛋白质,而参与组成两者的蛋白质多达上千种。2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特点2.1 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反应中均消耗水 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消耗水,并通过一定的变化生成二氧化碳、[H]和少量能量;叶绿体通过光反应消耗水,以水为电子的最终供体,通过水的光解产生氧气等,反应式示意如下:2H,0 H +4e+O,。2.2 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反应中均能生成水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以氧气作为有氧呼吸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的受体,反应后在生成水的同时产生大量能量,该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在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中是最多的。而叶绿体在其基质中通过暗反应、三碳化合物被还原为糖类等有机物的同时生成水。2.3 其他线粒体和叶绿体均是真核细胞中具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具遗传物质DNA并均可产生“直接能源物质”——ATP等。3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区别3.1 从结构上看两者的区别 ①线粒体内膜向内腔突起形成嵴,其基粒分布在内膜,颗粒状。线粒体中不含色素,其中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嵴、基质中。② 叶绿体内膜没有向内腔突起,不形成嵴,其基粒分布在基质中,由片层结构薄膜重叠而成,在片层结构薄膜上含有光合作用的色素,光合色素具有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作用;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片层结构薄膜和叶绿体基质中,在叶绿体的内膜和外膜上均无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3.2 从功能上看两者的区别 ①叶绿体中色素和光反应酶分布在基粒片层结构薄膜.上,那么,基粒片层结构薄膜是光反应发生场所;而暗反应的酶在叶绿体基质中,那么叶绿体基质就是暗反应的场所。② 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由此可见线粒体中的酶与有氧呼吸中丙酮酸彻底分解及水生成有关。③叶绿体和线粒体中都有少量的DNA和RNA,因此它们也均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与细胞质遗传有关,不过此类遗传并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4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4.1 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影响叶绿素合成的因素包括光、温度和矿质元素。①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一般植物在黑暗中生长都不能合成叶绿素,叶片发黄。例如根不见光则其中的质体为无色素的白色体,故根为无色。而藻类、蕨类和松柏科植物在黑暗中虽然可合成叶绿素,但比在光照下的合成要少得多。②温度: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绝大部分都有酶的参与。一般来说,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是2℃ ~4℃, 最适宜温度30℃ 上下,最高温度40℃ ,秋天叶片变黄和早春寒潮过后水稻秧苗变白等现象,都与低温抑制叶绿素形成有关。③ 矿质元素:植物缺N、Mg、Fe、Mn、Cu或zn等元素时,就不能形成叶绿素,呈缺绿病。N、Mg都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不可缺少。Fe、Mn、Cu、zn等可能是叶绿素形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化剂,在叶绿素形成过程中起间接作用。4.2 叶绿素溶液的“荧光现象” 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在反射光下呈红色(叶绿素a为血红光,叶绿素b为棕红光)。因为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有一部分消耗于分子内部振动上,辐射出的能量就小些,根据波长与光子能量成反比的规律,反射出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要长一些。
免疫球蛋白E(IgE)指人体的一种抗体,存在于血中。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IgE,可以引起I型超敏反应。而且IgE过量的人,我们称之为“过敏体质”。\x0d\x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将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弗朗索瓦丝·
在口腔中,主要是牙齿研磨,细胞膜破碎,其中的叶绿体裸露释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生化过程的消化。【叶绿体中基本没有糖类】进入胃部,部分胃蛋白酶可将其中的蛋白
2.2镉对叶绿体的影响2.2.1镉对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镉胁迫下植物出现毒性症状是由于叶绿素降解、叶绿体功能失调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致。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2月4日是世界抗癌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爱患者,共同抗癌”。癌症已经并将持续成为威胁人类安全 健康 的“杀手”。世界抗癌日发起于2000年,目的是加快癌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