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放縦
区别:(1)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心理过程的观念有显著区别。 (2)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两大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华生所提出,然后迅速席卷整个心理学界,成为当时心理学主流研究方向。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不可知的,所以心理学必须研究人的行为,其根据巴普诺夫的神经反射原理,提出人的行为是完全由环境塑造的,人的经验过程中产生条件反射,人的所有行为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刺激---反应。行为心理学提出的几个重要的概念:刺激、强化、操作性条件反射,他们试图通过刺激强化从而达到控制人行为目的。 (3)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生活在世界上的人既然要生存,必然要与所处的环境进行信息交换;人作为认知主体,相互之间也会不断交换信息。人总是以信息的寻求者,传递者,甚至信息的形成者的身份出现,人们的认知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人们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也象通讯中的编码与解码一样,必须根据自身的需要进行转换和加工。认知心理学是随着科技发展与人们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反对逐渐发展起来的,成为当前最主流的心理学学派。认知心理学最初是把人比作计算机,把人脑处理信息过程比作计算机处理。其最大的进步为考虑到人内部心理过程对人行为的影响。认知心理学重视认知因素对人的行为心理的作用,例如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习需要不断通过奖励、榜样的替代强化等刺激控制学生努力学习的行为;而认知心理学家更关注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学习自我效能感),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愉快的或痛苦的)等认知因素。联系:虽然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存在着上述区别,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如果我们在建立我们自己的学习心理学体系的时候,能抛弃两派各自的不合理因素,吸取其合理的因素,就能够建立起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科学的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比如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像斯金纳关于如何给强化物(即以何种强化方式) 才能使强化更有利于学习的研究,皮亚杰等人对学习阶段的不同划分,以及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加涅的学习层次与教学序列相对应的理论观点等等,都是我们在研究学习理论问题时难以多得的借鉴材料。查林在《实验心理学史》中指出:“对于较短或适中长度的课题,研究发现表明,整体方法较优。课题越是加长,部分法则在时间上越是经济。”这里实际上就是对认知心理学的整体法和行为主义的部分法两者优点的吸取运用;还有两派所提出的学习方法也不是相互排斥的,如试误和顿悟这两种学习方法就是同一个学习过程的两个方面,正如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高觉敷指出:“尝互补充的过程,而不是相互排斥的过程。一般地学习,包括人类的学习,都是含有尝试错误的。只有在罕见的情况下,才能不必尝试而得到成功。”这就说明尝试错误和顿悟学习在更多的场合下,并不是绝对孤立地存在的。 启示: (1)行为学派方面:第一,正强化,即某一行为如果带来使行为者感到愉快和满足的东西,如食物金钱赞誉爱慕行为者就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第二,负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会增加。即某一行为会消除使行为者感到不快和厌恶的东西,如消除噪声严寒酷热电击责骂等,行为者也会趋向于重复该行为;第三,惩罚,即某一行为会带来使行为者不快的东西或者取消令行为者愉快的东西,行为者就会终止或避免该行为。 (2)认知学派方面:第一,有意识地吸取各学习的合理成分,灵活加以运用,可以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第二,学习和生活中可以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思维方式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第三,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通过激励来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求,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四,学会如何组织和提取信息,自己发现知识。
索邦大学
摘要:行为主义行政学有三种研究取向:解释行为主义行政学、诠释性以及批判性研究,其中实证主义在公共行政学领域曾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西方学者以实证主义的有效性标准来评估公共行政学的研究现状,另一些学者则对此展开了批判与质疑,他们认为不同的研究取向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不能用主流社会科学的衡量标准来评估诠释性研究与批判性研究,并由此引发了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现状的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在方法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理论脱离实际倾向严重;基本的行为主义行政学学术规范还没有建立起来,研究方法极不严谨,研究质量存在严重的问题;对定性研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等等。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状况的对策思考,尤其强调要注意区分公共行政学研究在不同国家所处的阶段不同。关键词: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诠释性研究;批判行为主义学性研究;问题;反思研究方法的成熟度是衡量一门学科成熟度的主要标志之一。在行为主义行政学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逐渐地形成了三种研究取向:解释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诠释性研究以及批判性研究。尽管实证主义在公共行政学领域曾一度占据着主导地位,但非实证主义的研究取向也在不断地彰显其研究的魅力。无论是西蒙与沃尔多之间关于逻辑实证主义与文化哲学之间的争论,还是围绕着亚当斯和巴尔佛的《揭开行政中的罪恶》而展开的批判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争论,或是哈默与古德塞尔就官僚制度而展开的关于诠释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争论,都反映了公共行政学研究在基本取向上的严重分歧与冲突。一些西方学者试图以实证主义的有效性标准来评估诠释性研究和批判性研究,从而对公共行政的研究现状得出“应用性的、非理论性的和非积累性的”结论。另一些学者则对此展开了批判与质疑,并由此引发了对西方公共行政学研究现状的反思。那么,中国公共行政学的现状又是如何?西方公共行政学在研究取向上的分歧与冲突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应该如何改善中国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状况?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展开探讨。1西方行为主义行政学的研究现状与反思1.1行为主义行政学的三种研究取向美国学者杰伊·D·怀特认为,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有三种研究取向,分别为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诠释性研究以及批判性研究。(1)行为主义学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遵循实证主义的哲学传统,自然科学和主流社会科学都是典型的解释性研究。它的逻辑一般是一种线性的逻辑,其遵循演绎-法则模式和归纳-概率模式。解释性研究的主要功能是解释与预测,它试图建构能够解释和预测自然和社会事件的理论,其最终目的就是控制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实证主义的研究传统是与公共行政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脉相承的。在公共行政领域,公共行政科学化、技术化的理念最早是威尔逊在1887年的《行政学研究》中提出来的。威尔逊呼吁建立一门公共行政科学,明确希望在政府改革中采用科学的方法。马克斯·韦伯通过他的理想官僚制模型的建构,解决了威尔逊思想付诸实施的技术性问题。泰勒力图“证明最先进的管理是真正的科学,说明其理论基础是明确定义的规律、准则和公共管理学报原则。”他所掀起的科学管理运动迎合了行政科学化、技术化追求的精神。威洛比在《公共行政原则》的序言中强调,“公共行政与任何科学相类似,具有某些普遍适用的基本原理。”古利克和厄威克在《行政科学论文集》中相信科学应该提供普适性原则来指导行政行为,更强调应将公共行政发展为一套科学理论。可以说,技术理性在传统行为主义行政学那里得到了极大的张扬,而对技术理性的极端推崇,进而发展成为对实证主义的量化研究方法和解释性研究模式的偏好,可以说是主流社会科学的正统观点。“二战”后,以西蒙为代表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者主张将逻辑实证主义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他们试图建立一个价值中立的一般行政学。在行为主义的影响之下,行政学研究更加醉心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对错综复杂的公共行政活动作微观上的“数量确定”和精确描述,试图使公共行政学成为一门与政治分离的、以管理技术和工艺为主的科学。20世纪70年代的公共政策学派与公共选择学派都深受行为主义行政学的影响,都有明显的实证取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新公共管理是对泰勒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表明了传统形态的公共行政理论正在普遍化为一般管理哲学的理论倾向。概而言之,作为主流的社会科学研究角度与范式的实证主义研究,它在过去半个世纪的公共行政学研究中占据着主导性的地位,至今仍对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产生重大的影响。(2)行为主义行政学研究。诠释性研究以现象学、行为主义学和语言分析哲学的哲学传统为根基。诠行为主义的逻辑是循环的,即意义产生于对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和模式的认知。诠释性研究试图理解行为者赋予其社会情境的意义、赋予自身行为的意义及赋予他人行为的意义,它寻求对社会事件和人为事件的理解,努力扩展我们生活的意义,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环境中行动者的言行。公共行政学中的精神分析组织理论是一种诠释性研究理论。精神分析的组织理论试图研究组织中的非理性和无意识的行为和决定,它提供了一个机会,让我们能够了解组织中的人们是如何克服他们前进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阻碍而获得解放的。精神分析的角度不但让我们意识到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缺点,而且大大丰富了公共行政学的知识。哈默将现象学方法应用于公共行政领域,他的著作《官僚经验》采用诠释理论来对官僚制度进行批判。对现代性的批判构成了哈默对官僚制度所有批判的基础,他分别从社会、文化、心理、语言、认识和政治方面对官僚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雪莉小姐的
1、行为学派,顾名思义,就是关注于个体外在行为的心理学派。其主要理论假设是人就是一个像动物、像机器一样的本能生物,可以通过外界环境的干预(条件反射原理)来任意塑造、摆布和改变其行为;2、认知学派,就是研究个体认知功能的学派。西方心理学界对于认知的研究,经历了最初的内容心理学(冯特)→结构主义心理学(铁钦纳)→格式塔心理学(魏特海姆)→认知学派(皮亚杰/维果斯基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对外界的信息加工是一个整体连贯的过程,大脑中有不同的内容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3、行为学派和认知学派的区别在于。前者认为人的心理就是一个通过条件作用将刺激与反应相互联结的外在行为塑造和变化过程,传统的行为主义完全忽略内在的认知结构与变化;而认知学派则强调内在的信息加工和变化才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因此,两个学派正好关注的心理的两个不同层面:外在行为和内在观念;4、正由于行为与认知的区别,也体现了两者的联系:行为是认知的外在反映,认知则是行为的内在原理。所以,现在两者越来越呈现互相融合的趋势。另外,行为主义的多种实验方法,成为后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基础;5、启示。认知心理学可以说是传统心理学各个学派(除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以外)集大成的产物。故此,才能成为今天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而当今世界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最高等学府,首推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因此,今天除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以外其他学派的建树都可以看作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部分或者说补充,尤其是对行为学派而言。了解了认知心理学,基本上对整个实证心理学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论不确定条件下金融市场群体认知行为偏差效应 日期:2007-03-14 12:50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摘 要 从金融市场的信息不确定性出发,通过运用行为金
区别:(1)认知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认知理论家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过程,这与行为主义者只关注外显行为、无视
如何让一个学生主动的学习,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运用心理学,改变以往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将心理学巧妙地运用在教学方法
急需一片毕业论文《浅析大学生网上消费行为特征》,,,跪拜。。。。有的出来跳跳。。。
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要根据大学生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1000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