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8

chaorenxiaoling
首页 > 期刊论文 > 艺术与生活论文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寄居小妖妖

已采纳

艺术源自生活。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自律意识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而产生出来的独特的艺术产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世纪末的艺术与生活

摘要:研读过《中世纪的秋天》后,笔者通过对中世纪的艺术进行分析研究,将中世纪的艺术形式、特点进行了盘点和说明,发现中世纪的美术与文学作品相比,对生活和历史具有美化作用,更好的宣扬和平;同时 总结 出中世纪艺术的特点:宗教性和表现性;应用型艺术在中世纪艺术中占有极大的比重,得到了很好的挥发,从而也寄予人们的宗教 文化 和对现实生活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宗教;美术;应用型艺术;中世纪艺术

笔者最近研读了约翰·赫伊津哈的《中世纪的秋天》,这是一本研究14和15世纪法国与荷兰地区社会的生活、思想与艺术的著作,书中所包含的内容非常的繁多,尤其涉及了欧洲的____文化、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世俗宗教生活和宗教习俗、文学和艺术史以及众多的历史人物等,较为全面的介绍和概括了中世纪时期的人文艺术与生活。笔者将从中世纪艺术,尤其是绘画方面着重进行展开讨论。

一、美术美化生活和历史

中世纪晚期的两个形象有着深刻而巨大的差异,一个反映在艺术里,一个来源于历史和文学。

艺术高于生活,也源于生活,只有依托于生活本质的艺术才是真艺术。书中提及勃艮第文化,了解中世纪晚期的法兰西——勃艮第文化的最佳途径则是艺术,尤其是绘画,而绘画题材和内容均来自生活,可见物质世界对精神世界的指导和决定作用。虽说与艺术息息相关的文学,包括历史著作和小说,它们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诠释和演绎生活,在历史著作中,比如巴郎特的《勃艮第历代公爵史》塑造的是阴森而沉郁的形象,历史总在记录可怕的人性面。然而作为艺术的特殊形式——绘画,在表现生活和传达情感上,与文学相比,却要更为直观,尤其是架上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中世纪的美术作品中的画面和形象较为平和、宁静,它将历史的阴暗面有所转化和美化。

故而相比较而言,“时代在美术作品里的形象总是比在诗歌和历史作品里的形象光明。美术是我们感知历史的主要来源,美术作品不会像文字一样对世界苦难的哀婉叹息总是保留着悲伤不满的调子,它会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推移而慢慢消逝”[1](P.303)。

二、宗教性和表现性

中世纪美术是西方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之一。它改变了希腊美术、罗马美术的传统,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形式和内容体系,成为特定时期人们生活、观念、思想、感情的特殊形式的表现。而宗教性和表现性就成为中世纪美术的两大特点。

中世纪,残存的美术作品不多,但在中世纪晚期,艺术仍然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时人们追求的并非艺术本身,而是美好的生活。“在艺术中,人们发现了生活中的平和善良与生命的激情、意义,使他们暂时忘却了生活的烦恼和愁苦。当时生活的甘苦有固定的形式:宗教、骑士精神、宫廷爱情,而无论是生活还是艺术之美都依靠和源于这些形式。”[1](P.304)“现实的生活离不开人,生活的美因人而异,是人使生活灿烂缤纷,使生活艺术化、审美化。”[2]人是有意识在进行着活动,在人们的审美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心理活动——情感、愉悦、想象等。人们总是在寻求精神世界的慰藉,总是在追求轻松愉悦的生存和生活状态,面对现世的残酷和种种的不公,他们也在逃避,而宗教信仰成为了人们坚信不疑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把命运交给上帝成为他们避世的最好 方法 ,而在艺术作品中所出现的宗教题材也就不难理解了。

骑士精神和宗教爱情,是释怀也是束缚。表面上看来,拥有骑士精神,那是一个人彬彬有礼和英雄行为的表现,是一种高贵的气质和教养,而在底下,是很多绅士的无奈,这种程式化和规范化的行为中,是对人自由行为的一种捆绑,是对自己信仰和忠义的考验和强制性的统一,无异于今人所言的“洗脑”。而宫廷爱情,很难讲是不是真正的爱情,也许也有真感情的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利欲追求而导致的包办式爱情是宫廷爱情的普遍现象,还有自己选择感情归宿的权利吗?答案更多的恐怕是否定的吧,这种为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的生活,又何言其幸福和快乐呢?在艺术中,势必要对这些现象和事实进行反映和表现,这种____美术,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强调所谓精神世界的表现。为此,它往往以夸张、变形,改变真实空间序列等多种手法来达到强烈表现的目的。

三、应用型艺术的挥发

在中世纪,人们对艺术的感受还不是艺术之美本身。当时的大多数艺术还是应用型艺术,即使是那些我们今人认为因自身而存在的艺术作品也是应用型艺术。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普通人对艺术的渴望也都是来源于生活。在15世纪伟大艺术品的鉴赏里,尤其在祭坛艺术和墓园艺术的鉴赏里,中世纪人远远不只从审美的角度去欣赏。艺术品的重要意义和实用功能远比其艺术性重要。它们之所以美丽,那是因为它们是圣物,或具有崇高的实用功能。在艺术作品中所出现的宗教痕迹和物品不仅是人们审美的需要,更是精神寄托的需求。

我们所说的精神是把它在它自己的意识中呈现出来的形态提高到意识自身的形式,并且把这样的意识形式提到自己前面,工匠放弃了综合性的工作,即放弃了把思想和自然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形式混合在一起的工作。当精神的这种形态赢得了具有自我意识的活动的形式时,它就成为精神的工人。人们在精神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意识形态中就指引他去寻求精神的寄托,生活作为万物的承载圈,而宗教、上帝则是当时人们生活中占有首要地位,势必宗教在当时成为艺术家挖掘素材的首选,而宗教艺术也成为一道亮丽风景。

艺术家创作出来的作品通常是用来供人欣赏的,但有些作品主要是供人使用的,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应用型艺术”,这是不单为了视觉上的美感而作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实用性的功能,比如说宗教艺术、雕塑、印刷品。

艺术家进行创作,其灵感来源与各方面有关:神话与 传说 、想象、艺术家自己的内心与想法、真实世界的事件和人物、雇主委托的意见。而这些通通都来自我们最亲近的生活和现实世界。

文中又提到说,在葬礼的过程中,由活人装扮逝者,“模拟逝者生前的情景”,从而满足悼念者对逝去亲人容貌的渴望。可以说,这是一种行为艺术,一种再现生活的行为艺术。可见行为艺术不是当代艺术所特有的,早在中世纪就流行了。

我们也就不难发现,当时一件作品几乎总有一个具体的目的和宗旨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但遗憾的是大师的艺术作品和一般艺术家的作品能保存至今的终究是极小一部分,而且是相当特别的一类才得以流传下来。这些作品主要是墓碑、祭坛画、肖像画和细密画。

在中世纪晚期,法兰西——勃艮第文化是那种用华彩替代美丽的文化。这个时期的艺术忠实地反映这个时期的精神,这种精神有它自己的发展道路。中世纪晚期思想的基本特征:热烈的情绪、认为一切细部是独立实体的倾向、全身心地投入对象的多样性和多色调的描绘。相反,文艺复兴人对艺术和生活的新的感知却抵制中世纪人的这些特征。中世纪人往往把美的观念回溯到完美、合比例和华丽。中世纪人追求豪华的口味可谓令今人叹为观止,即使是在现存的一些艺术作品中,也不难发现其中的豪华倾向,从中我们也更好地感受了当时生活中铺张和炫耀的成分,对于理解和认知当时的生活情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今人能够确认个人自己的生活观,可以在自己挑选的休闲时刻,尽情享受生活的欢乐。但在那个精神享受分布极端不均、许多人难以得到精神享受的时代里,为了焕发新的活力,社会就需要一种群体行为:节庆活动。欢乐和日常的苦难反差越大,节日就越是必不可少,赋予生活华美的手段就越要强大,人们需要美的享受和欢乐,以照亮现实的阴暗面,15世纪是情绪低落的世纪,是彻底的悲观主义的世纪。苦难中的人需要的不只是平日不断重复的天堂幸福的许诺、上帝慈爱的目光,不时,人们还需要用光耀、庄重和社会群体的方式肯定生活的美好。生活必须要借助美丽而变得崇高,必须要在生活欢乐的社会表达中得到固定的程式。而艺术作为平常即使接触的内容更受到人们的欢迎。

参考文献:

[1]约翰·郝伊津哈著,何道宽译.中世纪的秋天:14世纪和15世纪法国与荷兰的生活、思想与艺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纪.“美是生活”与日常生活中的美——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有感》[J].文教资料,2010,(33).

>>>下页带来更多的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

193 评论

秋意凉漠

毕业论文的撰写及答辩考核是顺利毕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要求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由于许多应考者缺少系统的课堂授课和平时训练,往往对毕业论文的独立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心中无数,难以下笔。因此,就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必要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毕业论文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二)、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295 评论

神级的男子

艺术在常总是十分高雅而不可及的,其实它可以是一首歌、一次展览、一段经历……有艺术的生活就有欢乐,就有美。生活处处有艺术,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当我小学一年级的暑假时,妈妈带着我来到了一个弦乐培训班,当我还没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时,一个慈祥的老爷爷递给我一把奇怪的东西,接着一个大哥哥手把手地教我怎么拿,还告诉我这把奇怪的东西叫“二胡”,从此,我的二胡学习生涯便开始了,刚开始还真是十分的“新鲜”那时候,只知道新奇,根本不知道学习弦乐的艰辛,每天一放学回家就拿起二胡,拉着弓,内外弦地拉换,觉得很有趣,可学了一段时间,新鲜瘾过了,我便尝到了学二胡的“艰辛”先是找音很困难,因为二胡没有像笛子、古筝那样有个固定的音准,所以只能靠耳朵来找音调,在音准问题上是需要学者下许多工夫。接着,我天生就是个慢性子,对快弓的掌握十分吃力,一练几个小时还得不到什么见效。为此,我常常是边哭边学,再加上小孩子贪玩,可练二胡常常是好几个小时,练完了还得做作业,哪还有什么时间玩。那时,我对二胡还真是厌倦至极,还想过放弃,可每次还是坚持下来了。练了几年,上了轨,也就不用那么辛苦了,其实练二胡也是有技巧的,我也终于感受到了音乐、艺术带给我的“乐趣”随着学习二胡等级的升高,曲子也越来越有难度。可是,我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厌倦,而是从中寻找乐趣。其实有没有学会固然重要,但过程,克服困难的过程更重要。当我开心时,我用音乐表达我的欢乐,当我悲伤时,我也用音乐来发泻、表达,将我的感情融入二胡,这也许是最好的表达方式吧!学二胡,真的令我“受益匪浅”学二胡,不仅仅让我有了这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使我收获了克服困难的毅力与良好的心理状态。至今,我已经逐步学会如何良好把握和调解心理,使钉在面临重大事件前不会惊慌失措、紧张而导致没能发挥自己应有的水平。不仅这样,学一门乐器,还使我的乐感有了提高,陶冶情操。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使我的生活中也飘满了艺术的芳香。有了艺术,生活才有美,有了生活,也才有艺术。生活处处都是艺术,不需要刻意发现。自然产生美,自然才有艺术。

301 评论

掉了BOWL

从小学到现在的作文课,觉得只有一句话对作文的本质概括得较到位,那就是"作文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在我的理解,"源于生活"就是材料的选取是来自于平时的生活,而"高于生活"则是要求作文要以审美的眼光对一般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其实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像做每一件事一样,要有源于生活的材料,则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感受力。而要有灵敏的感受力则又要有敏感的思维和感官,要在每时每刻留心身边的每个人,每件事,特别要抓住一些细小的细节,也就是说感受要深刻、独特、细腻。这样才会在作文时不必担心无话可说,无字可写,硬是把作文变成"榨文"。谈起感受,不由想起清代扬州八怪里的郑板桥,大家都知道郑氏瘦竹不仅反映了郑板桥的高尚人格,而竹本身的削俏、挺拔,竹之神韵更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板桥为什么能把竹画为"神品"呢?据说,板桥在空闲时就站在竹林里,默默的观察竹的一举一动,看竹的傲对冰霜,看竹的迎风送雨。通过对竹的深刻感受,于是就能很轻易地把它的神韵表现出来。另外达o·芬奇画蛋也是训练感受的一个例证。艺术是相通的绘画和写作都属于艺术,所以写作也要通过不断的接触现实生活、感受现实生活,才能生动、准确地表现事物和道理。当在写作中觉得无话可说,你就感到平时仔细观察的重要性了。也许,有人会说我平时的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并没有别人文章里所描写的大喜大悲、大起大落,每天就是由"家"--"学校"--"家"三点运动,而大多的时间都是在学校渡过,只有单调的学习,很少有机会到社会上去了解一些情况,也很少有时间与社会进行交流,每天都是固定陈式似的生活着,突发事件几乎不会出现,一点新鲜材料也没有,而以前的材料又已写了若干遍,再写也无甚意义。于是到了写作就有江郎才尽的感觉。其实,哲学上讲过,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绝对相同的东西,即使你每天过着同样单调枯燥的生活,这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你并没有仔细的观察和感受其中的细微变化。如果你无时无刻都做个有心人,不时的以敏感的心努力去挖掘事物的细微变化,并把它放大,同时加入你的想象和联想,这样你就能在细微中见伟大,于无声中见有声。那么你在以后的写作中就觉得有事可写,一改以前"榨文"的状态。当然,有了材料还只是成文的一半,要文章有生命力,则还必须对材料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这样你写的才能称得上是一篇合格的文章。那么又要怎样加工,如何让自己加工的东西有一定的艺术性呢?这就要求每一个为文者注意在平时训练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如果让一个思想龌龊的人写一些有很高意义,让人赏心悦目的文章,这可能是很难的,勉强为之,只会写出一种"四不象"的文章。而要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在我看来就要求你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这基础上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精美的艺术作品。从别人的作品里寻找适合自己的风格和样式,感受绘画、音乐,动物、植物等里面所蕴涵的美感。同时经过自己的取舍以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从而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组织形成文章,这样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感动读者。"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文章的所有材料都已存在,只是等你去发掘,去利用,用自己的语言去组织成文,让读者感知,使其感动。

287 评论

相关问答

  • 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论文

    从小学到现在的作文课,觉得只有一句话对作文的本质概括得较到位,那就是"作文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在我的理解,"源于生活"就是材料的选取是来自于平时

    尛尛尛舒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艺术与生活论文1500字

    艺术源自生活。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自律意识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而产生出来的独特的艺术产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艺术与生活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小mini罗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2
  • 艺术源于生活论文范文

    艺术与生活的论文篇3 舞蹈改革中的艺术与生活 舞蹈是精神文化范畴的艺术概念下的一个艺术门类,因而,舞蹈从宏观上存在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包括

    依玛语录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6
  • 艺术与绿色生活论文参考文献

    艺术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

    hua爱美食 2人参与回答 2023-12-08
  • 中西方艺术文化与生活的论文题目

    我这正好有一篇,应该很合适的!浅析中西方审美差异自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西方美术作品被介绍到了我国,使我们终于可以足不出户就尽览中西美术的杰作,由

    tomoyasaki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