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24

行者孙llllll
首页 > 期刊论文 > 心律失常用药研究论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C站队丶肥皂

已采纳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窦房结或者窦房结以外激动异常,导致心脏活动的频率和节奏异常。可单独产生或伴有其他类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可突然发作导致患者猝死,或者持续累及心脏患者最终因为心脏衰竭而死。准确、及时的治疗将会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接下来,本文将为大家汇总临床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及老年人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1、胺碘酮胺碘酮是一个广谱的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兼有扩冠(抗心肌缺血)、扩管(降压)及改善心功能多种有益作用,临床应用广泛。① 能改善心功能,适合老年心衰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② 基础血压偏低者慎用:胺碘酮有扩管降压作用,其助溶剂也有降压作用,故静脉制剂不用于低血压者;③ 严重或急性心衰时忌用:静注胺碘酮的β受体阻滞及钙拮抗作用相对增强,故急性、严重心衰者忌用;④ 甲状腺功能障碍者慎用:胺碘酮能引起甲减和甲亢,并以甲亢更多见,其引发甲减要比引发甲亢高出2~4倍,而且发生药物性甲减或甲亢时,临床症状可能不典型而易被漏诊,因此,定期复查、密切随访十分重要;⑤ 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增加0.5~1倍,可增加华法令的作用使INR 升高,故合用时需减药;⑥ 肺纤维化的发生率约1%,当服药期间出现活动后气短、干咳、乏力、体重下降时需十分注意。2、β 受体阻滞剂β 受体阻滞剂是一个广谱的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兼有抗心肌缺血、降压、治疗心功能不全、降低猝死等多种心血管的有益作用,临床应用普遍。① 有负性频率,负性传导作用,伴有或潜在伴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老年人不用或慎用;② 伴有急性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梗患者不用;③ 有糖尿病、血脂异常或支气管痉挛病史者,需慎用或忌用;④ 初始剂量宜小,然后逐渐加量。3、心律平心律平是一个广谱的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① 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有效率90%,室早疗效达80%;② 因有负性肌力作用,伴心衰者慎用;③ 口服心律平的生物利用度低。

237 评论

missohmygod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是指这类药物能引起新发心律失常出现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如室性早搏发作频度增加(3~10倍),室性心动过速速率加快(10%以上),由非持续性室速变为持续性室速,由单形性变为尖端扭转型室速或恶化为室颤。所有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其发生率为6%~36%,其机制与心电冲动形成或传导障碍有关。易患因素或诱因包括反复发作或持续性室速、左室功能不全、心肌缺血、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电解质(钾、镁等)紊乱、药物使用不当、肝肾功能差、药物配伍不合理等。这类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与促心律失常作用几乎并存,对正常心肌的抗心律失常作用较小,对病态(缺血、肥大、心衰)心肌,其促心律失常作用较大。 1993~2004年间,研究人员共完成了138项相关的药物临床试验,纳入患者98000例。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综合59项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相关试验,发现药物治疗组死亡率(5.6%)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5.0%)。其中,16项试验涉及Ⅰa类药物,结果显示,治疗组(13292例)与对照组(13290例)相比,前者死亡率有增高趋势(7.7%对6.6%)。涉及Ⅰb类药物的研究有25项,治疗组(7068例)与对照组(6945例)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相关研究中,CAST试验显示,氟卡胺/因卡胺组心律失常死亡率比对照组显著性增高(4.5%对1.2%P<0.05),总死亡率也显著性增高(7.7%比3.0%P<0.05),莫雷西嗪亦可增高病死率。IMPACT等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Ⅱ类抗心律失常药物55项相关临床试验的数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26973例)与对照组(26295例)相比,前者死亡率显著性的低于后者(5.4%对6.6%P>0.05)。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13项相关临床试验(6553例)中,随机应用胺碘酮的心肌梗死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总病死率比对照组降低了13%,心律失常死亡或猝死发生率降低了29%。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汇总24项相关临床试验(20342例)发现,使用维拉帕米治疗组死亡率为10.1%,对照组死亡率为10.6%。 对心律失常的认识与诊治理念有更新,目前一般认为室性早搏大多数为功能性,功能性早搏除非需要对症治疗,绝大多数应该无需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早搏治疗大多数非心脏 心脏病早搏无需治疗。如要去除诱因,可服镇静剂或β受体阻滞剂,以消除紧张。治疗可选用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如β受体阻断剂、美西律、莫雷西嗪、普罗帕酮等,也可适当辅用中成药。胺碘酮或奎尼丁等药物的脏器毒性大,致心律失常危险也较高,治疗时一般不采用。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应针对基础心脏病治疗,控制病因,纠正低钾、低镁、洋地黄中毒等原因。室速治疗研究显示,院外心脏骤停抢救中应用胺碘酮,患者生存率比采用利多卡因高,复发率较低。故目前指南主张首选胺碘酮治疗室速。若患者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应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准备心肺复苏,纠正诱因,治疗原发病。胺碘酮或索他洛尔可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二级预防药物,或者与埋藏式复律除颤器(ICD)合用。胺碘酮具有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威胁生命的室速或室颤(猝死存活者),改善电除颤效果,治疗心律失常伴心功能不全,以及房颤、房扑的转律及窦律维持。胺碘酮不良反应发生率约80%,但其中仅10%~15%需停药。其中,肺毒性发生率为1%~15%,小剂量(≤0.4克/天)维持时肺毒性发生率低。亦可见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生率约为2%,停药数周至数月后可消失,少数患者需用抗甲状腺药;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为1%~4%,多见于老年患者,停药数月后可缓解。患者也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升高、肝炎和肝硬化,发生率小于3%。其不良反应还有心脏毒性,患者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偶发Q-T间期延长伴尖端扭转型室速。另外,静注速度较快时可发生低血压。

146 评论

相关问答

  • 心律失常相关文献论文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国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

    夏天天夏天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灯心草药理作用研究论文

    1、灯心草具备解烦的作用,能够治失眠、闹心。针对睡眠质量不好的群体,可以用灯心草来熬水或是是用灯心草来泡水喝,能够合理减轻失眠等,具备非常好的功效。 2、灯心

    sy四叶草 2人参与回答 2023-12-10
  • 临床常用降压药物研究进展论文

    毕业论文无论对普通大学毕业生还是成教毕业生都是个挠头的问题,开题报告、参考文献等等都是让人十分烦恼的事情,下面YJBYS我为大家带来药学毕业论文,欢迎阅读! 【

    电冰箱5 4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常用研究模型

    在写教育管理类文章或做教育管理类项目时,经常要找合适的理论或模型做支撑,为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如搞实践教学的要研究杜威的“做中学”、做英语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时要研究

    尐籹孒16 3人参与回答 2023-12-07
  • 论文中常用研究方

    据学术堂了解,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种类比较多,而常用的有调查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实证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具体选择方法根据自身论文的专业和学科领域做选择,文科论文和

    shengxj214 4人参与回答 2023-12-10